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我国各地山洪灾害发生频繁,本文在介绍辽宁省山洪灾害概况的基础上,说明了辽宁省山洪灾害的总体防治规划。  相似文献   

2.
2014年湖北省襄阳市以南漳县、保康县山洪易发区,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根据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的要求,为山洪灾害监测系统提供基础信息,调查工作中以GIS信息为基础,联合GPS详查定位,GIS技术的应用为山洪灾害调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其他防灾减灾非工程措施建设探索依据。  相似文献   

3.
山洪灾害给我国山洪多发的地区的人身安全和经济带来的极大的损害,影响着我们整体经济全面协调和可续发展的宏观计划.山洪防治目前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一项工作,如何做好山洪的防治工作应该对于山洪灾害区域特征具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本文将对山洪灾害地区的特征,以及采用怎样的办法加强山洪灾害的防治展开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根据婺城区历史降雨及山洪灾害情况,结合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类型等,采用短历时暴雨计算方法,确定婺城区各小流域山洪灾害的预警指标。临界雨量预警指标分为两个级别预警指标,即准备转移预警指标和立即转移预警指标。预警指标的确定能防止和减轻山洪灾害,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北安市山洪灾害类型属暴雨型山洪。夏季集中强降雨后迅速形成地表径流,造成山洪灾害。大部分河流没有防洪工程,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是造成山洪灾害加重的主要原因。提出组成监测站网,架构集网络、数据库、地理信息技术于一体的监测预警平台,建设从预警平台到重点防治区域的报警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应对夏季汛期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建立起一套规范的防治体系,避免山洪灾害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危害,龙口市全面实施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武隆县地处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部,山洪灾害易发、多发、重发。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十分必要,项目建成运行以来,发挥了显著的防洪减灾作用。通过总结分析,提出完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伴随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资源量越来越多,这同时也引发了多方面的自然灾害,例如暴雨山洪灾害、地震灾害等。这些灾害一旦发生便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人类的生命安全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了能够将暴雨山洪灾害发生所带来的损失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暴雨山洪灾害的成因所在,同时也需要充分的掌握预报方法,通过有效的预报方法做好预防暴雨山洪灾害的准备工作,从而实现控制暴雨山洪灾害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琼结县近50年来山洪灾害普查数据等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特殊的地形地貌、复杂的地质结构、高强度的暴雨以及部分人为干涉等原因造成琼结县近些年来山洪灾害的频发;针对琼结县山洪灾害特征,为减轻山洪灾害的危害,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山洪灾害是我国自然灾害中造成生态破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极为严重的主要灾种之一.结合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有效的山洪灾害防治,对减少生态环境破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证国家稳定与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批复,正式开启了全国系统化的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在此背景下,湖南省水利...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洪涝气候背景和致灾因子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该文从长江流域汛期降水特征以及近50a来的气候变化等方面分析了该流域暴雨洪涝的气候成因,并以1998年特大洪水为例,着重探讨了地理、水文和人为等非气候因子的致洪作用。结果表明,近10a来,汛期气候趋于暖湿,降水变率加大,暴雨日数有增加趋势;虽然气候变化趋势及降水年际变化的异常是形成暴雨洪涝的主要原因,但近几十年来人为导致的水土流失严重和湖泊面积缩小等也是洪涝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汤燕冰  孟春利 《科技通报》1998,14(6):423-428
造成辽河油田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油田区及上游普降连续性大到暴雨 .汛期西风槽或冷涡携带冷空气东移加强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盛、位置偏北的环流背景下 ,气旋、台风或台风倒槽、冷锋、切变线是辽河流域产生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 .本文应用天气学原理着重讨论了辽河油田开发以来洪水灾害最严重的 1994和 1995年的致洪暴雨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基于混沌理论的洪水灾害动力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强 ,洪水灾害越来越严重 ,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 ,研究洪水灾害的动力机制 ,进行有效地防灾减灾已迫在眉睫。以天山黄水沟突发性洪水为例 ,应用混沌理论对洪水灾害的动力机制做了深入研究。研究中 ,计算分析了黄水沟洪峰流量时间序列的关联分维数(D2 )、Kolomogorov熵 (K)等非线形特征。结果表明 :黄水沟突发性洪水具有混沌动力系统的一些特征 ,洪峰流量的时间序列分布是一个确定的低维混沌吸引子 ,黄水沟洪水可预报时间的平均长度约为 8天  相似文献   

14.
基于减灾能力评价的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减灾能力在灾害系统中的作用与日俱增,不同的减灾能力对自然灾害灾情的影响可能很大。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认为在灾害系统结构和功能体系中应加入减灾能力要素,并提出灾害系统应由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减灾能力复合构成。区域灾害系统功能体系由致灾因子风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承灾体脆弱性和减灾能力抵御性复合构成,形成了文章提出的考虑减灾能力的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理论。该理论认为假定在孕灾环境相对稳定情况下,洪涝灾害综合风险与一定强度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和一定强度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呈正相关,与灾害发生区域减灾能力的抵御性呈负相关,给出了洪涝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模型,并给出了致灾因子概率指数、灾害损失指数和综合减灾能力指数的具体表达公式。以淮河流域中游安徽段为例进行了实例评价,结果表明该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积累一定时间的减灾能力评价数据基础上,可以对未来某区域的综合风险进行预测,为政府防灾减灾行政管理提供决策参考。本文以洪涝灾害为例研究了区域的综合风险,对研究其他类型的自然灾害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洪涝灾害的成灾机理出发,针对具体灾害评估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信息格网洪灾损失评估模型。建模时较全面地考虑了洪涝灾害特点和受灾过程中受灾体的变化等因素,可用于实际建模。  相似文献   

16.
洪水不单具有灾害属性,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资源属性,即具有水害和水利双重特性。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现状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探索洪水的水利特性。本文根据对洪水资源化的理解,结合黄河三角洲地区现状,分析了黄河洪水资源化在该地区的几种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城市极端洪灾应急群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润  王海燕  马树建 《预测》2012,31(3):71-75
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导致近年来极端洪灾频频发生,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传统的洪灾应急决策只是由政府主导的行政命令式决策,无形当中剥夺了灾害当中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决策权.异质性利益相关主体参与决策是实现极端洪灾应急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重要途径,该类群决策具有与一般意义上的群决策不同的特征.结合某些利益主体决策时存在一定程度犹豫性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绝对自私策略选择,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基于评价意见相似度的调整策略,建立了基于相似度调整的直觉模糊群决策模型和算法步骤.  相似文献   

18.
杭嘉湖地区洪涝灾害成因及其治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1年夏季杭嘉湖地区特大洪涝灾害成因分析,认为“天、地”异变是直接的诱发因素,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则是导致和加剧洪涝危害的重要原因.提出该地区洪涝防治应以全流域整治为目标,把防洪治涝纳入地区国土整治体系:应加强统筹安排,克服不合理的人为干扰,协调人地关系;应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深化研究工作,使抗洪御涝的决策具有更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历史水旱灾害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谢辉  王磊 《资源科学》2012,34(8):1526-1532
河南省水旱灾害十分频繁。本文在1450年-1979年分区历史水旱灾年频率计算的基础上,结合由1980年-2009年数据得到的降雨量距平百分率旱年频次,以及由多年(1980年-2010年)平均汛期雨季(6月-9月)降水量和降水变率获得的综合降水量对洪水灾害危险性的影响度,根据频率越高,危险性越大的原则.利用GIS技术,从时空尺度上对河南省干旱灾害危险性、洪水灾害危险性、水旱灾害综合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行政区划范围内,干旱灾害危险性的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平顶山市、郑州市和许昌市的大部分地区,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南阳市和信阳市;洪水灾害危险性的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平顶山市南部、漯河市南部和周口市的西南部地区、以及商丘市东南部,和开封、周口、商丘三市的交界处,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南阳市的大部分地区;水旱灾害综合危险性的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平顶山市,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南阳市。其结果可为河南省水旱灾害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及防灾减灾预案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洪涝灾害是洪水与农业易损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减灾就应从减少洪水的发生频率和降低农业洪涝灾害的易损性入手。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目前人类还很难改变洪水的发生过程,那么降低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就成为减灾的主要措施,为此灾害易损性评价就成为灾害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洪涝灾害系统特征,本文给出了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概念,认为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是指在一定的农业生产方式与社会经济背景下,特定区域农业系统敏感于洪水威胁的属性。它受到自然环境因素和农业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选取汛期降水量、农业产值等8个因子作为湖南省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县域为评价单元,对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较强,其中湘阴县的洪涝灾害易损度最大,高达79.6,新晃县农业洪涝灾害易损度最小,为44.2。全省易损性存在地域差异,将全省划分成6个分区,并提出了各分区降低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