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碳规制加强的背景下,引导企业事先察觉碳风险并通过低碳创新提高碳绩效,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问题。本文以2011—2015年连续出具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探析了碳风险意识影响碳绩效的传导机制以及低碳创新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碳风险意识与企业低碳创新呈正相关;碳风险意识强的企业更愿意进行低碳创新,因而低碳创新成果也越多。研究还发现,低碳创新在碳风险意识与碳绩效两者关系间起不完全中介作用,即碳风险意识不仅仅只通过低碳创新对碳绩效产生影响。上述发现对我国企业加强碳风险意识、提高低碳创新水平及有效提升碳绩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先江 《科研管理》2012,33(4):36-40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将低碳营销创新划分为渐进式低碳营销创新、以技术为基础的变革型低碳营销创新、以市场为基础的变革型低碳营销创新三种低碳营销创新方式,并将服务/市场配适、服务传递品质和营销沟通效果作为中间变量构建了低碳营销创新方式与营销绩效的关系理论模型,以国内261家服务业企业为样本,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渐进式低碳营销创新对营销绩效的直接正向影响不显著,但可以通过服务传递品质和营销沟通效果对营销绩效施加间接正向影响;以技术为基础的变革型低碳营销创新对营销绩效的直接正向影响不显著,但可以通过服务/市场配适、服务传递品质和营销沟通效果对营销绩效施加间接正向影响;以市场为基础的变革型低碳营销创新对营销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广义虚拟经济为视域,对传统技术理性的批判,低碳技术选择在现实中遇到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公众等多维度的理性困境。加强低碳技术理性的社会建构,需要建构政府理性,强化低碳技术政策供给;建构企业理性,加快低碳创新,承担低碳责任;建构科研机构理性,增加低碳知识供给;建构社会组织理性,培育低碳服务组织;建构公众理性,培育低碳消费需求的市场理性。  相似文献   

4.
低碳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手段。低碳技术创新的特点是包含了渐进性创新的突破性创新。政府政策在发达国家低碳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我国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政策要点。  相似文献   

5.
低碳技术是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而逐渐产生的,主要包括减碳技术、无碳技术、去碳技术.我国发展低碳技术面临着许多困难: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形成的高碳技术支撑系统制约了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一些企业对开发低碳技术认识不足,有关低碳技术发展的政策法规支持力度不够,低碳技术的市场服务体系不完善等.我国政府在促进低碳技术发展中要大力开展低碳教育,加大低碳技术创新力度,建立完善促进低碳技术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和法律体系,完善低碳技术发展的市场服务体系,推进低碳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为视角,明确专利政策在低碳政策内部互动中的枢纽作用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专利政策与低碳产业政策、低碳财税政策以及碳交易政策之间的互动机制,建议利用专利政策强化低碳政策的实施效果,应从专利信息支持、专利的取得与运用、专利中介服务、专利风险应对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低碳技术是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而逐渐产生的,发展低碳技术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国政府要为低碳技术发展提供强大的科研和人才支持,建立完善促进低碳技术发展的财政支持体系,完善低碳技术发展的市场服务体系;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推进低碳技术创新,促进低碳技术国际转让,加大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力度,才能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低碳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并将低碳创新划分为渐进式低碳创新、以技术为基础的突破式低碳创新和以市场为基础的突破式低碳创新,构建了绿色创业导向对组织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并以湖北省201家服务企业为样本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绿色创业导向对三种形式的低碳创新均有正向影响,三种形式的低碳创新均对组织短期绩效有正向影响,但渐进式低碳创新和以技术为基础的突破式低碳创新对组织长期绩效的正向影响不显著,唯有以市场为基础的突破式低碳创新对组织的长期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干预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小型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支强大而活跃的创新主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创新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从经济学角度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和激励中小型企业创新。本文以中小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引入创新政策和创新绩效两个重要变量,并将企业内部创新投入作为中介变量纳入整合分析框架,构建理论模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调研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研究发现:创新政策中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对中小型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效果更为突出;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吸收与培养人才政策对中小型企业研发投入有着显著促进作用,其余创新政策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中小型企业内部研发投入在创新政策与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较为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珮  黄珊  王瑶  李文心 《科研管理》2023,(12):158-169
碳排放权交易是国家激励企业降碳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环境规制工具。碳绩效反映了经营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是衡量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201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SE-SBM、多期PSM-DID和中介效应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主要结论有:碳排放权交易显著提高了企业碳绩效;碳排放权交易通过促进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正向影响企业碳绩效;碳排放权交易的作用效果存在异质性,对源头管控型低碳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且长期效果更佳。本研究厘清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碳绩效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路径,丰富和拓展了碳排放权交易微观层面的研究视角,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建设提供经验证据,为企业借助碳排放权交易提升自身碳绩效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创新的含义与创新理论渊源出发,在总结国外推进自主创新政策一般模式的基础上,认为目前国外推进自主创新政策措施主要集中在部门之间合作、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人才的流动与培养、政府对创新活动的管理以及区域创新政策的协调等方面,旨在形成企业、科研机构、高校、消费群体、政府部门共同组成的创新集群环境。这对于城市创新政策缺乏协同性和集成度的我国来说。努力构建和谐统一的创新政策环境,加大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人才队伍建设,使创新资源集中化发展,形成集群化的创新源,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城市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can promote or hinder innovation.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hat are stringent and focused can potentially stimulate significant and fundamental changes in product and process technology. However,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can create obstacles and restrictions that sometimes pose a hindrance to innovation. Thus, while a number of innovation diffusion policies have been practiced in an incremental and ad hoc manner in many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bsent a set of research propositions, little empirical work has been well-position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policies. In reviewing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policy and innovation, it is possible to propose several research propositions regarding the role of government policy in promoting and sustaining innovation through the mediating factors, namely, the firm's willingness, capacity, and opportunity to change. In addition,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field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on offers the opportunity to suggest propositions for investigating how government policies impact two different types of innovation, namely incremental and radical innovations. These research propositions offer implications for the policy makers and managers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13.
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政策评估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支持其发展。本文收集了2006-2017年间高端装备制造业的67项创新政策以及专利数量、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数据,通过量化评估政策文本、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研究创新政策对专利数量、新产品销售收入等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技术创新规划、研究开发活动、产业化活动等对专利产出、新产品销售收入等具有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第二,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政策已经走出宏观勾画轮廓的初级阶段,趋向于专业化和精细化;第三,创新政策存在着对科技成果转化重视不足、核心部门联合颁发的政策较少、力度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盛亚  陈剑平 《科研管理》2013,34(6):25-33
本研究开发了一套针对创新政策中利益相关者分析的政策量化方法与工具,以京、沪、浙、粤与苏五地区域创新政策为样本开展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五区域创新政策中利益相关者分布结构呈多样化、完备化的特点,其核心利益相关者为股东、竞争者;五区域政策中,利益相关者在"利益-权力"结构上表现出利益与权力的普遍不对称,重利益轻权力现象显著;基于分布结构与内容结构的聚类分析结果与以往理论成果的进一步对比显示,多数利益相关者群体存在政策体现与理论预期的不契合。区域间量化结果对比为区域创新政策趋同化的论断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5.
集成电路创新水平对于我国未来科技发展、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而集成电路创新政策则是推动我国集成电路创新能力的指挥棒。本文基于我国在1987—2020年间所出台的123份国家级集成电路的政策文件,利用内容分析法和政策工具理论对政策文本内容进行编码和内容分析,研究得到政策数量不断增加、结构不断完善的演化趋势,其中具体政策工具的使用以环境面政策为主;发现目标规划政策对政策整体数量和结构有着决定性影响。最后,本文以加强市场管理和加大自主创新两个方面从政策工具角度为我国未来集成电路产业创新政策的设计提供了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程华  钱芬芬 《科研管理》2013,34(10):103-108
对科技政策实施结果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对政府完善科技政策意义重大。本文以国家层面发布的与产业技术创新相关性最强的454条技术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利用2000-2009年产业面板数据,对政策力度、政策稳定性与创新绩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政策力度对技术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对经济绩效不显著;政策的不稳定性会抑制政策对技术绩效的激励;政策对绩效作用存在滞后效应。比较不同政策工具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发现供给政策对创新的技术绩效有激励作用,环境政策对技术绩效和经济绩效有激励作用,需求政策对经济绩效作用显著。最后,提出应加大需求政策供给力度,完善创新政策体系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湛  张良  罗鄂湘 《科研管理》2019,40(10):14-24
摘要:将科技创新政策归纳为六种类型,建立三阶段通径模型,以上海市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科技创新政策对企业不同创新阶段能力及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六类创新政策对于企业创新产业化实现的路径影响存在异质性,财政政策、外部规范性政策只对创新基础投入能力产生直接正向影响,金融政策对创新基础投入能力及创新中间转化能力产生直接正向影响;知识产权政策对创新基础投入能力及创新产业化实现能力产生直接正向影响;税收政策、人才政策对创新成果产业化三个阶段均产生直接正向影响。且六类创新政策对于促进企业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政策效应大小依次是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中间转化能力、创新产业化实现能力。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以来伴随科技创新政策的密集推出,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发生了影响深远的重大变化,但目前尚缺乏全面完整地针对2006年来科技创新政策的协同演变及其效果的定量研究。本文在借鉴前人政策测量方法的基础上,以2006—2018年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为对象,对筛选出的科技创新政策进行量化分析,探索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协同演变特征,并应用岭回归分析研究科技创新政策力度、协同度和可执行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科技创新政策协同度自2006年始呈上升之势,总效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政策对科技创新绩效产生正向显著影响。政策特征对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性。越明确的政策方向指引越能促进应用型重大成果的产生,提高创新政策的协同有助于促进中国专利授权量的增长,而促进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则需相关创新政策在力度、协同度和可执行度三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ie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s. However, it remains unclear how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ies impact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high-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s and what the impact pathways are.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this topic can give an insight into the inherent relation betwee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ie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y conducting a theoretical analysis, this study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impac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ies on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high-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applied in this study were linear regression and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QC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licy targets drove innovation efficiency in a relatively minor way. Among all policy tools, the demand-based policy tools had the most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innovation efficiency. The supply-based and environment-based policy tools had notable positive impacts during the lag periods of policies. The policy mix pathways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ies that impact innovation efficiency come in four forms, namely, the targets-directed, demand-driven, supply-dominated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and environment-dominated comprehensive pathways. Therefore, this study put forward proposals on classifying and refin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ies and optimizing the policy mix-driven models.  相似文献   

20.
创新政策评估可以实时跟踪检查现有政策从制定、实施到收效的全过程,形成的反馈意见对后续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对创新和创新政策的新认识入手,重点介绍OECD和欧盟的创新政策制定实施情况及其创新政策评估实践,最后在梳理归纳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新政策评估的基础上,总结一些业已成熟的经验共识,希望为当前我国经济模式转型期间创新政策的制订和评估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