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在不同领域内对于中国国际合作学术产出水平的影响”这一问题,以Scopus、SciVal和中国科学院官方网站为数据来源,以2009—2018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与中国学者的学术合作产出为样本,构建领域合作强度影响力、领域合作水平影响力指数,建立二维影响力分析矩阵模型,综合分析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对中国国际合作学术产出的影响力。结果表明:(1)欧洲区外籍院士与中国学者的合作呈现明显两极分化态势,在不同领域对中国学术国际合作产出水平有不同影响;(2)美洲区外籍院士与中国学者在各领域内的合作强度和合作水平上呈良好态势,对中国国际学术合作产生了积极影响;(3)亚太区外籍院士对中国国际合作学术产出的影响力略显不足。基于此,提出要针对各地区外籍院士与中国学者的学术合作特点,在资源配置和合作模式探索上展开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基于早期施引文献与科学论文的知识关联对科学论文扩散效果进行预测,有助于从价值反馈角度前瞻性识别高影响力学术论文,为科研人员建立科学研究成果早期学术影响力评估体系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测度早期施引文献与目标科学论文在主题、期刊和作者3个层面的关联程度,采用线性回归与负二项回归模型,挖掘3种类型的知识关联度与目标科学论文扩散效果(即扩散速度、广度和强度)的内在关联机制;在此基础上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对科学论文的扩散效果进行预测,剖析3类知识关联特征在预测任务中的重要性排序。[结果/结论]神经科学领域的实证分析显示,主题关联与目标科学论文的扩散速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扩散广度和扩散强度呈倒U型关系;期刊关联会抑制目标科学论文的扩散速度,但能够正向影响其扩散强度与扩散广度;作者关联仅对扩散强度有稳定的正向影响;基于主题关联与期刊关联可以实现对科学论文扩散速度的有效预测,但难以预测扩散广度和扩散强度。随机森林模型在扩散速度预测中性能最佳,主题关联特征的重要性高于期刊关联。  相似文献   

3.
利用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开发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SCI-E及各科学研究领域权威文献信息源,时世界科学论文产出的学科分布、国家分布、重要机构等进行分析,以探讨世界科学研究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医学学报类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引用的情况及特点,为办好医学学报提供思路。【方法】 选择被CSCD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共同收录的16种医学学报,检索得到16种医学学报2013—2015年发表的论文被CSCD收录期刊引用的施引文献列表,分析施引文献的发表期刊、语种分布、作者机构及研究方向。【结果】 自身施引在该类期刊被CSCD引用中占主导作用,很少有CSCD收录的英文期刊施引该类期刊,本机构作者施引对其被引的贡献较大。施引文献研究方向除内科学、肿瘤学和外科学外,还有一些医学交叉学科。【结论】 医学学报需要继续扩大影响力,特别是对非本机构作者;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被引机会;注意重点、交叉学科和科研机构,从而提升质量、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胡泽文  刘硕  冯睿  张小菜 《现代情报》2018,38(11):95-104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中美英图书情报学领域1990-1994年和2010-2014年期间文献的施引文献为样本,计量分析了:1)美国在1990-1994年和2010-2014年期间的施引文献特征:国别、机构、来源期刊、开源、类型和语言及其之间的差异;2)中美英2010-2014年期间图书情报学领域的施引文献特征及其之间的差异,揭示出中美英3国1990-1994年和2010-2014年期间图书情报学领域的施引特征分布情况及科学交流概况。研究发现:1)1990-2015年美国的年均发文数量是中国年均发文数量的24倍;2)中美英图书情报学领域的主要施引国家基本一致;3)美英图书情报学领域新时期(2010-2014)的主要施引机构中,出现香港城市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武汉大学等中国大学的身影;4)美国图书情报学领域施引文献的开源程度最高,比例达到10.73%;5)中美英3国图书情报学领域的主要施引文献类型基本一致,全部为论文、会议论文、综述、专著和社论材料,且论文和会议论文的占比均在91%以上。  相似文献   

6.
JCR自然科学版期刊半衰期指标的区间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党亚茹  王莉亚 《情报科学》2007,25(6):804-810
根据美国《期刊引证报告》(JCR)1997—2005年数据,从不同区间分析了各学科半衰期的变化,比较了不同区间半衰期分布的学科差异。可以认为,被引半衰期与学科特点密切相关,传统的、有深厚底蕴学科的期刊被引半衰期普遍比较长,而新兴、交叉、应用型学科的则比较短;由于半衰期显示出向5~10年发展的趋势,印证了科学研究成果的生命周期延长,说明科学研究的替代程度减弱,沿袭性、连续性增强,反映出当今科学研究难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随着越来越多的交流、合作、共享、搜寻和收集信息发生在多样化的社会网络中,海量的网络数据正成为科学研究的数据源。为了解以网络数据作为数据源的经管领域科学研究的动态景观,本文基于从SSCI及SCI-E数据库提取的相关文献数据,应用科学计量的方法及指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突现检测算法,开展该领域的测度研究。研究发现该领域的科学产出增长显著;美国在该领域占据绝对领导地位,中国论文世界份额上升最为明显,具有较高的科学影响力及合作影响力;该领域跨国家/地区的科学合作网络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扩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有行为、信任、挖掘、内容、情绪、态度、预测等,前沿主题有内容、大数据、社会商务、情绪分析、行为等。本研究为未来基于网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学术影响力,分析社会科学领域发展现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以2002—2014年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获奖信息为研究对象,从获奖作品、作者、机构、施引者、施引期刊以及学科分布等角度深入分析,并与教育部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进行对比研究,力图全方位、多层次探讨获奖成果的学术影响力。【结果】 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成果的整体学术影响力较小,在国内具有优势的研究领域为文学、历史学,但是某些学科存在较为明显的学术领军人才流失现象。【结论】 建议进一步完善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价体系,加强对各领域优秀学术人才的识别与管理,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论文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引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引用的《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91篇论文,从被引和施引作者、作者单位、研究主题、施引期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论文同时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引用情况进行了比较,从中了解《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被关注的程度、研究主题及相关学者等信息,发现引用和施引论文的学者及研究机构和施引期刊,建议增加论文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创建本刊英文网站,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吸引国外稿源,进一步提高《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学术质量和学科领域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学术社交网络吸引了众多科研人员参与并使用,对学术社交网络中的学科交互研究有利于促进科研人员利用学术社交网络开展非正式交流及跨学科合作。[方法/过程]文章以ResearchGate(RG)为例,将iSchool成员机构作为研究对象,获取61所iSchool机构成员用户的交互关系数据,并对其中的2798所机构及其间所形成的30393条交互关系数据进行社会网络分析。[结果/结论]从交互数量来看,iSchool成员机构在学术社交网络中的学科交互范围较广,但跨学科影响力有限,其跨学科交互情况反映了目前图情学科领域的跨学科研究趋势和研究热点;从交互关系网络来看,iSchool成员机构整体学科交互关系网络结构较为松散,网络还呈现出iSchool成员机构分别主要与人文与社会科学类和工程与技术科学类的机构产生交互关系的两种趋势。此外,对学术社交网络中交互关系的拓展和学术影响力的提高有利于科研合作的开展和学术声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NSC杂志(Nature杂志、Science杂志和Cell杂志的统称)从创刊至今累计撤销的297篇论文后续被引频次不降反升,说明被撤销论文可能仍有一定价值,对这一现象加以辨析可为治理学术不端提供新的参考。【方法】 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分析NSC杂志撤销论文的年度分布情况及趋势、论文撤销后被引频次继续增加的基本情况,并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展开相关讨论。【结果】 NSC杂志的总撤稿量呈动态上升趋势,Science杂志上论文被撤销后的总被引频次最高,甚至有多篇论文被反复撤销,绝大多数被撤销论文的引用都是正面引用。【结论】 被撤销论文被引频次不降反升并非异常,论文被撤销的缘由各异,其关注问题多数价值犹存,有些甚至可直接引发新的研究创新。被撤销论文学术价值不能一概忽视,而应加以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2.
张玲玲  蔺梅芳 《现代情报》2019,39(1):169-177
本次研究在P指数基础上,提出了时间——引文分布下学者学术评价Py指数。具体而言,基于文献引文分布,结合文献被引频次阈值、文献被引半衰期阈值,构建时间——引文分布下的论文分区,即普通论文、潜力论文、热门论文、经典论文。根据4种分区论文影响力差异性,按照普通论文、潜力论文、热门论文、经典论文影响力递增原则,设计论文被引频次递增权值,提出Py公式。以CNKI平台2000-2017年图情领域核心论文被引频次前100位作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讨论Py指数表现。结果表明:Py指数能从论文本身的价值与影响去反映学者的学术成就,凸显优质论文相比普通论文所带来的更强的学术肯定意义;Py指数区分度、灵敏度、公平公正性、有效性与科学性方面较H指数、P指数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13.
以万方数据库数据为依据,运用对比分析法,对《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中图书情报类19种核心期刊的来源文献量、即年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学科扩散指标等8个指标值进行排名和分析,以了解《情报科学》近年各指标状况。建议通过提高稿件学术质量,进一步提高影响因子,扩大《情报科学》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高彩娇  李秀霞 《情报科学》2021,39(7):124-130
【目的/意义】为更加公正地评价科研团队的影响力,针对当前科研团队评价中对引文分布偏态问题的忽 视,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科研团队影响力评价指标——科研团队被引均衡性指标(Cited Balance,简称Cb指标)。【方 法/过程】首先,利用社会化网络分析方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简称SNA)获取10个科研团队及其成员;然后, 在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分别下载科研团队发表文章的被引信息;最后,利用修正的泰尔指数衡量科研团队文献被引 分布的均衡性,计算科研团队的Cb值。【结果/结论】实证研究发现,新指标Cb能够综合考虑团队的发文量、被引频 次和文献被引的均衡性,对科研团队影响力评价更加全面、公正。【创新/局限】被引均衡性Cb指标为科研团队影响 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但未来仍需对该指标做进一步的检验。  相似文献   

15.
以Scopus数据库引文数据,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构建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对高水平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进行综合分析,从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科研发展力四个维度评价高校科研竞争力的现状、水平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发现,高水平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科研生产力水平已具有一定的优势、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科研影响力也不断扩大、有了显著的提升;但科研创新力、科研发展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高水平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应重视学术品质,关注国际科技前沿、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实质性合作,加大海外引智、引才力度,加快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改革、引导科研人员重视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HIFU领域的国内发展情况,把期刊评价指标引入主题研究,进行主题被引频次、主题影响因子和主题即年指标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00-2009年被引频次不断增加,至2009年篇均被引数达到3.3次;主题影响因子在2002、2008年最大;即年指标在02和06年达到最高.可见,十年间,被引频次呈逐年增加趋势,文献交流速度无明显增长,HIFU领域整体学术水平有所提高,但文献引用、吸收和利用较之其它学科尚存在差距,学者间应加强协作和交流.  相似文献   

17.
张雪  张志强 《科研管理》2022,43(6):160-169
    分析中国医药领域专利知识吸收和扩散演化规律及知识吸收对知识扩散影响,有助于快速选择并吸收相关资源,为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强度提供数据支撑,为科技资源整合策略提供支持。本文以2000—2014年美国专利商标局收录的中国医药领域2326件专利及其引用的43 822篇专利文献、35 573篇论文文献为研究对象,从专利知识吸收及知识扩散两个角度出发,采用多元方差分析、零膨胀负二项回归及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维度分析。结果表明:专利知识吸收逐年增加,但知识扩散并未形成稳定趋势;不同时间段内知识吸收及扩散各测度指标显著不同;专利文献知识吸收数量、质量及论文文献知识吸收质量均对专利知识扩散产生负向影响;吸收论文知识构件对专利知识扩散产生正向影响;吸收论文数量与知识扩散广度、强度负相关;吸收专利知识构件与知识扩散广度正相关,但与知识扩散强度与速度均无相关关系;专利及论文文献知识吸收新颖性对知识扩散广度、强度及速度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研人员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在推动国家、高校和高校科研人员的整体综合全面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科学2.0时代下,有必要将传统计量指标和替代计量指标结合起来实现更为全面有效的评价应用。鉴于此,本文基于ResearchGate网站平台抓取以北京工业大学科研人员为例的高校科研人员在网络媒体上呈现的影响力指标数据,并结合传统的引文计量指标数据,在数据分析中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天际线的方法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指标赋权作出综合评价。为科研人员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提供新视角,提出新思路,对具体评价结果进行解析,为完善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体制的相应对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因素及其对影响因子贡献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因素及测度其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度。【方法】以CSSCI数据库中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高被引论文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内容和外部特征,界定论文被引响应时间、研究内容新颖性和研究主题内容等七个影响论文高被引的特征因素。【结果】 60%以上的高被引论文作者具有较高影响力,高被引论文的平均响应时间不到一年,70%以上的高被引论文研究内容不具有新颖性,TOP 5%高被引论文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平均为27.12%。【结论】虽然参考文献数量与论文高被引不具有显著关联性,但高被引论文倾向于引用影响力较高的期刊,而且高被引论文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度较大。  相似文献   

20.
学者影响力反映学者的学术水平,甄别综合影响力优异的学者有助于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通过构建基因编辑领域学者的学术文献影响力、学术合作影响力、学术引用影响力、社会影响力以及网络社区影响力间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多类指标对各维度影响力的作用程度,结果发现学术迹、合作引用强度、引文网络PageRank值、Altmetrics-h指数均在各层面影响力有更高的贡献作用,Researchgate类指标在揭示网络社区影响力中作用相当。利用天际线算法对基因编辑领域学者进行综合影响力评价实证,发现涵盖Researchgate指标的评价体系可帮助遴选更多学术水平优秀的学者,结果与领域研究的实际推动者较为一致,进一步证实了该多维综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以及Researchgate类指标作为补充性指标进行学术评价的有用性。以上结论均可为科技评价理论拓展和应用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