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设置公交专用道后的城市交通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公交专用道的城市交通方式划分模型,预测了设置公交专用道后公交的分担率,结果表明,自行车、电动车向公交转移的比例较高,该模型能够反应居民出行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实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范围内,无论国家经济发展如何,交通都是人们空间上的联系方式,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面对且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人们在日常出行中,要根据安全、便捷、经济、舒适等多方面的因素合理选择交通方式。而基于城市人口聚集的特点,公共交通便成为了人们日常出行最普遍和最理想的交通方式。本文研究一种公交优先的控制方法,此方法从公交载客数和公交延误时长出发,为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提供合理配时意见,从而使公交车以最少的时间损耗通过交叉口。单个交叉口公交优先控制方法研究有利于落实公交优先的政策,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新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3.
楚雄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现有公交车300辆,公交线路41条,营运总里程达754.6 km,城市公交线路紧随市政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同时向农村延伸服务,城乡公交一体化格局整体形成.为进一步提高公交服务水平,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节能降耗,改善居民出行环境,公司于2010年开始投资1100万元开发应用了公交智能化调度管理系统,综合运用GPS定位技术、网络通信技术、GIS地理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等,实现了传统的公交人工调度向智能调度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结合实际,针对如何全面推进公交发展,营造便民利民出行环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利弊角度探讨摩托车出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根据湖南省新化县居民出行调查结果,分析居民选择摩托车出行的原因及选择摩托车出行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MNL模型对居民出行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从深入分析,指出摩托车出行现状的问题所在及同时根据公交出行意向调查提出改善策略,分析结果将给同类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社会建构理论政策研究范式的应用,可以发现中国交通政策的目标旨在实行"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以保障广大居民出行的利益。但是在追求高效率配置交通资源,以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实践层面上,"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没有落到实处,广大居民的出行利益,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出行需要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和保障。相反,私家车使用者在占有较优越的交通资源的同时,却让占人群大部分的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交通方式使用者承担着不应该承担的负外部性效用。如何加强对私家车交通方式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广大居民的出行利益,从而充分体现社会的公平,无疑决定着交通政策进一步变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站距是公交线网设计的关键变量,它决定了乘客的出行时间和运营企业的运营成本,影响了公交车辆的平均速度,并决定了乘客的步行距离和步行时间.在分析城市公交站点布设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乘客平均出行时间和企业运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公交站距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免费公交在宁波的吸引力,利用"菲特"台风影响期间出行选择受限这一自然实验,针对典型区域的不同特征人群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发现票价优惠甚至免费对出行者选择公交出行的影响并不大,乘客最为关注的是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依次为便利性,准点率,舒适性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宁波公共交通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城乡公共交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公交场站作为公共交通系统最主要的保障设施之一,其合理的规划是提高城乡公共交通吸引力和服务水平的关键。本文在公交场站的规划原则、选址方法和用地标准的基础上,以高青县城乡公交场站规划为例,从公交枢纽站、首末站和综合车场的布局规划三个方面对现有的公交场站进行了优化,旨在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高效、经济、便捷的公交出行服务。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7,(15)
通过对西安市居民的通勤出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着重分析了地铁出行方式在居民通勤出行中的地位和相应的影响因素,并基于统计学中的Logistics分析建立了西安市居民地铁通勤出行的选择模型。  相似文献   

11.
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各城市治理交通拥堵的关键思路。针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出行及土地利用模式的变化特征,以出行链为分析单元,构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模型。首先,依据已有研究基础,确定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三类因素,提出描述诸影响因素与出行方式之间关系的若干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构建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辨识与修正,最终得到了个人与家庭属性、土地利用、出行链等各类因素对出行方式的影响方向与程度。研究结果对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洛阳市公交系统在集约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上尚有待提升,公交车辆行车速度慢、可达性及可靠性差、运行间隔不均匀、乘客等车时间长等现象较为常见,这显然难以适应城市发展和市民便捷出行的要求。基于数据挖掘和分析,综合有关信息技术、智能交通技术,尝试构建"智慧公交"运营系统功能框架,以提高公共交通系统运营效率,满足大家公共交通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国内的公交运营效率和乘客满意程度,为了降低公交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乘客外出乘坐公交的比例,本技术研究设计了一种结合数学建模思想的智能调度公交站牌系统。本系统采用STM32为主控芯片,对站台乘客信息进行统计,通过GPRS无线通信网络实现数据的传输,完成了LED屏显示公交车的位置、预报到站时间及公交监控中心获取实时车况及站台信息并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处理等功能。对于改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车辆运行效率、完善人们出行参考信息上有必然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交系统得到了长足发展,四通八达的公交线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是,因公交运力不足或堵车等问题导致的站台等车时间过长,等车时间不确定等问题给人们带来了很大困扰.本设计针对现有公交报站存在的问题,使用单片机的通信以及数据运算能力,一方面提升公交报站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提示乘客在遇到环形线路时最佳的候车方向.  相似文献   

15.
杨冬梅 《科教文汇》2008,(21):245-245
如今,公交移动媒体发展迅速,公交电视广告业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在广告内容方面仍沿袭传统的电视广告特点,这样,局限了公交电视广告特有的传播方式。本文针对公交电视广告进行分析,找出公交电视广告自己的传播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肖贡 《中国科技纵横》2010,(15):168-169
编制公共交通规划,对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两型”社会的发展,方便居民出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规划建立“两主五次七中心辐射型”的公交网络。增加、优化城市公交线路,最终目标是方便居民出行,使娄底市公共交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智能交通,绿色出行为目的,从当前科技水平、交通发展状况等现状出发,结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能源技术等多方面设计构思智能触屏公交站牌。该产品结合当前科技发展,以提高公共设施的品质、实现人与车的"交流"为目的,真正做到了城市交通智能化,大大提高城市的整体交通状况。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衔接的现状,探讨了其原则。论文从常规公交站台和轨道交通站台相对位置的不同,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衔接的方式划分为两大类四种方式,一类是沿线停靠,另一类是将公交的进站停靠站台设计成港湾式并设在在通道入口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智慧公交内涵的讨论,指出智慧公交的四个维度;对于智慧技术背景进行分析,归纳并阐述了相关技术要素;对于常见智慧公交的系统及功能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总体架构进行初步分析,形成智慧公交建设形成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传统的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是同等的对待所有车辆,然而,这对于公交车辆比例较大的相位是明显不公平的。为优化信号周期时长,就要以达到最小的人总延误作为根本目标。对于绿信比方法的确定来说,则主要在于两方面的决定因素:一是相位饱和度;二是相位乘客流量。配时的过程中以此方法为重要基础,尽管车均延误略大于采用传统方法进行配时,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公交车辆和人均延误,交叉口交通顺畅得到一定的保证,交叉口内不会出现公交车辆堵塞和长时间等候等现象,公交优先得以顺利体现,使公交车辆在信号交叉口的延误可以减少。通过有效的实施公交优先理念,能积极引导乘客选择公共运输工具出行,从而就能对城市交通环境进行改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随之得到了很大的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