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本文着重论述赛珍珠的《庭院里的女人》的思想价值,它用白猫的手法绘出了典型的中国封建家庭的生活场景,揭示了在父权社会制度下女性被物化、被压抑的生存状态与细致体验。  相似文献   

2.
德拉布尔小说《针眼》的女主人公罗丝是一个有强烈自我意识的新时代女性,她为追求物质和精神独立而甘愿自我放逐。其主要目是为保护自我本质和身份完整而逃避男权社会的规范与压迫,作者对罗丝的悲剧寻求和抗争给予了深深的同情,并对男女和谐共处寄予深深的期望。  相似文献   

3.
萧红的一生颠沛流离,深深体味了女性生存的艰辛与苦涩。在其小说中,她描述了旧时代女性宿命般的生存苦难:刑罚般的生产、爱与尊严的缺失、心态的麻木与奴化等等;并在旧时代女性生存悲剧的描述中,控诉了以捍卫男性霸权地位为核心的封建宗法制度对女性的戕害。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农村女性自杀死亡率高的原因,许多学者认为是物质匮乏、精神压力、农村社区不发达以及传统封建观念所致。经考察发现,现今中国农村女性的自杀属于脱序型自杀,其主要致因是农村女性处在社会的“现代”与家庭的“封建”,进而又在家庭的“现代”与社会的“封建”中挣扎。挣扎的结果导致脱序,进而增加自杀概率。  相似文献   

5.
作为女性文学文本,《祝福》致力于中国封建女性意识独立性的探求。在男权制社会里,女性基本上是以男性的存在而存在,男性控制着话语权,封建神权又在很大程度上使女性意识失去了独立性。从封建女性意识和思想角度反映中国妇女的命运,呼唤女性解放,《祝福》具有特别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通过对《祝福》中祥林嫂变化的分析来表现社会的黑暗,探究出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及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祥林嫂的悲剧是当时中国农村妇女对黑暗的封建制度、残酷的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她的悲剧更代表着封建宗法社会里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命运。祥林嫂代表了受剥削、愚昧、善良勤劳,虽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已有所挣扎,最终仍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南戏的代表作品有高明的《琵琶记》和"四大传奇",其中反映出女性自我意识严重缺失,具体表现为:作品塑造了女性的依附人格,主张应为男性做自我牺牲;女性缺乏自我抗争精神,面对磨难选择了逆来顺受的人生态度;还表现为恪守封建妇德与女性"话语权"的失语。这种现象的形成,与儒家文化的影响有极大关联,受其影响而产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压抑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文明古国,封建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作为封建文学中的特殊群体,女性是研究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中,笔者从贤妻良母形象、妒妇形象以及痴情形象三个方面对封建文学中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从中了解到了封建文学中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希望能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唐以后,秋千的大量普及和庭院化使得秋千与庭院的组合成为诗歌的常见意泵。秋千庭院意泉表现的是典型的春日庭院,尤其是与女性生活有关的场景,多表现出“静”的特征。与此相关的“墙里秋千”意象则常表现热闹、欢乐、温暖等场面和气氛。  相似文献   

10.
闻名于北京戏剧圈友的蓬蒿剧场坐落于东城区东棉花胡同35号,但在这里你只能找到一块牌子。35号是庭院深深的小巷,人们经过这里免不了向里张望,狭长的小巷里每隔几步就是一幅海报,让你确信这里真有一个剧场。  相似文献   

11.
谁在模仿谁?     
中国古代文学的天空好像是属于男性的,极少数的女性作品只是寥落点缀的晨星.由于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女子在文化上没有地位,女子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女论语>、<女诫>、<女范>之类,不属于文化教育的范畴.在父权文化体制下,女性被剥夺了各种权力,她们不能大声说话,不能自由行动,在深深的庭院里锁尽了自己的才华和青春.在文学上女性也只能亦步亦趋,追随和模仿男性.但是,女性并不是生来就这样的,最初的那朵美丽的文学之花是女性培植的,在几千年前那块带着原始的质朴狂野的土地上,是男性模仿女性,是女性创造了文学.  相似文献   

12.
《阿宝》虽然以文中的女主人公阿宝命名,但是却以男性为叙述视角,体现的仍是封建礼教下的男权意识,完全无视女性的人生诉求。女性依然背负着封建传统礼教的精神轭套,其自我生命意识、炽热积极的人生追求完全窒息于男权意识的精神枷锁之下。  相似文献   

13.
浅析岛崎藤村的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总是作家津津乐道的描写对象,岛崎藤村也不例外。不过,其笔下的女性美丽婉约,少女时代可亲可爱,令人痴迷;一旦嫁作人妇,便变得令人生出些许厌恶之感;另外,还表现为受封建道德礼教影响严重,失去自我,一心只为丈夫着想。岛崎藤村的女性观在很大程度上受了北村透谷“处女崇拜”女性观的影响,另外也和岛崎藤村的成长环境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本文通过对岛崎藤村笔下女性形象的分析,浅析岛崎藤村的女性观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曾经是历史长久的封建父权社会,男性拥有极端的上层性别阶级的权利。中国文学历来也是男性的文学,女性意识在文学领域被深深的掩埋在男性对女性的辖制性想象之下。作为父系社会建立伊始的性别霸权阶级,男性的文学便是性别文学史上那个单一的声音。即使抛开丝毫没有女性或者根本不意表现女性的文学作品,剩下的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绝大多数也在男性意识的压抑规整之下缺失了自身的主体意识。女性形象大都依附着男性世界对女性的想象而诞生和发展,较少有生动丰富而真实的有自我主体意识的人物。但时至近代,这种男性社会对于女性的想象却渐渐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而这种改变又恰好较为完整的贯穿于近代狭邪小说本身的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中的部分女性与以往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有较大区别,主要表现在物质、精神、 贞操方面的主观意志和能动选择上,有了突出的女性自主意识。这些女性虽有不同的性格和生活经历,但共 同之处在于对传统的封建纲常进行了颠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是对中国女性怎样找到自我、定位自我 的初期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受封建男权思想的压迫和桎梏,其追求自由突围之路颇显独特.闺内夫妻之间诗词吟咏,稍有违礼即受到封建文学批评家的严厉声斥.明清之际,随着经济发达,江南文人望族日增,女性文人增多,她们开始在家族内部进行酬唱应和,向封建统治者发出信号强烈的挑战之声.随后,女性文人走出闾巷里中,结伴组社,甚至跨地域组建文学社团,其视野亦由以往之闺中而转向广阔社会,从而实现中国古代女性文学追求自由、抒写真情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是唯一位真正举足轻重的女性作家。其深层原因在于她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却真挚地表达着作为一个文人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关切和思考,流露出一种封建士大夫情怀。李清照的这种情怀不仅集中体现在她的诗文里,而且也委婉含蓄的折射在她的词作中,正是李清照词中所蕴含的入世情怀和忧患意识,使得易安词更加婉约抑郁,散发出一种独特的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18.
《蚌》是梅娘水族系列小说中最早的一部,生动绘制了一幅群女争斗图,诸如三婶、娘之类的女性丧失了自我仍不自知,甚至沦为压抑更弱势女性的工具;梅丽等人知晓自我的丧失,陷入深深的苦闷之中,却找不到出路。本文试图从“自我丧失的背景”、“自我丧失的麻木”以及“男性中心认同的苦闷”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些女性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9.
戴宝硕 《文教资料》2014,(16):151-153
本文分析了高校女性管理人员中女性意识的异化表征:高校女性管理者地位的虚假繁荣:高校女性管理者被植入的自我与自我的分裂,并分析其原因:传统文化的惯性影响与女性意识异化的原因;高校女性管理者要成功又畏惧成功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20.
"美女神话"盛行的外部原因是男权社会的影响和消费社会里的广告效应.从女性自身来看,它体现了女性自身对自我的关注.而结合消费社会的逻辑,我们却发现了更深刻的内涵女性已被符号化,这标志着"美女神话"的幻灭.即便如此,消费社会里的女性正以明知是个错依然坚持的无畏在不懈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