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朱祯副局长在以“基因资源与分子技术育种”为主题的第46期东方科技论坛上做主题报告中认为,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生物技术作为育种科技革命的先导,近年来我国在水稻基础研究和水稻品种培育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传统的育种技术融合了分子生物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确保其持续稳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及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尽管传统杂交育种技术在玉米遗传改良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绩,但是尚不能满足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子育种已成为玉米育种的重要方向和必然选择,其中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将多学科相结合,实现全基因组水平上的多模块优化组装,对未来的玉米育种事业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文章综述了玉米育种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在玉米育种中取得的成绩,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张建宁 《内江科技》2006,27(7):56-56,59
本文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规格为指针,结合微生物育种技术目前在工业等相关部门的应用状况.探讨了该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考察方式,并对高职高专的微生物育种技术的教学进行了定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新生命的领域中逐渐的实现了遗传基因技术的应用,对于林木的育种其根本的任务就是选育以及繁育林木优良繁殖材料,本文对于林木遗传育种技术的介绍,是通过在生物技术的科学发展中,具体的将林木遗传标记以及对于生物基因工程进行了解,通过分析林木遗传育种技术的特点,在与常规的林木育种进行分析之后,了解了新技术的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1999—2019年我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评估各省份植物新品种保护水平的基础上,定量分析FDI技术溢出对我国农作物区域育种创新的影响及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FDI技术溢出能够促进农作物区域育种创新,植物新品种保护能强化这一效应;且上述结论在农作物区域育种创新高、中等水平地区作用更为显著,低水平地区的FDI技术溢出对农作物区域育种创新未产生显著影响并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具有抑制作用,但二者共同作用能有效提升农作物区域育种创新。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植物育种者权利的三种主要载体一植物新品种、育种方法和产品入手,论述了植物育种者权利保护的三种形式即植物品种权、专利和育种技术,提出了育种者权利的立体保护模式。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利用甜椒核雄性不育两用系培育出了系列甜椒杂交种”为实例,对这种立体保护模式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产优质牧草品种是保证我国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我国牧草育种起步晚,工作进程十分缓慢,严重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牧草品种。由于牧草一般具有自交不亲和、异花授粉、多倍体遗传、近交退化等特性,很难解析其重要农艺性状,导致牧草育种技术还停留在杂交选育为主的"2.0时代"。分子设计育种是加快牧草新品种选育的好手段,但目前尚缺乏适用于牧草分子设计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为抢占牧草分子育种先机,中国科学院布局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创建生态草牧业科技体系",以攻克"牧草复杂基因组功能解析"这一"卡脖子"技术,发展基于分子设计理念的牧草育种新技术,实现从传统育种到定向分子育种的跨越,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国棉花育种技术跃居世界前列》的文章,报道了我国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分子育种技术获重大突破,研究水平跃居世界领先。  相似文献   

9.
玉米双单倍体技术能够快速提供来自供体亲本的稳定纯系。目前,全世界有250多个作物物种应用了双单倍体育种,12个物种中培育了300多个来自于栽培种的DH系。玉米单倍体的选育和加倍技术较为先进。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较,双单倍体技术是选育玉米自交系的一种最快、最简便、经济和直接的方法,可以生产100%纯合的优良自交系。目前,该技术正在得到广泛的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PCR技术简介     
何燕  旦巴  卓嘎  孟霞 《西藏科技》2005,(11):53-56
现代生物技术在近20年的发展中受到了各方人士的普遍关注,更有许多专家将21世纪称为生命科学的世纪,将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而PCR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丁程技术的灵魂,PCR技术已经成为遗传与分子分析的根本性基石。PCR技术操作简便,结果可靠,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考古学,甚至是刑侦方面。本文简要介绍了PGR技术的原理、反应组分及应用中常见问题。在农业方面,PCR技术作为分子植物育种实验室的技术平台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在西藏自治区,分子植物育种方法尚未起步。本文旨在向大家简单介绍PCR技术,以期一问探讨在西藏这个种质资源丰富地区的常规分子生物学及生物丁程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前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现状 1、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中的广泛应用 (1)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 生物技术对育种方式的改变就是革命性的,它可以根据人类的需要,把特定基因导入植物体,达到改良品质和增加产量的目的。与传统的育种相比较,转基因技术育种简单易行,目的性强,能够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提高效率和效益。其次,转基因技术能够实现物种间的基因交流。即传统育种只能在同一品种中进行杂交,  相似文献   

12.
邱林权  张宇 《内江科技》2014,35(9):127-127
<正>随着科技的进步,利用转基因技术拓展玉米传统遗传育种模式,取得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已成为当今一大趋势。所谓转基因技术是以现代分子生物学为基础,采用基因枪或根癌农杆菌质粒介导等方法进行遗传转化、基因克隆,将目标基因转入到受体中,从而获得具有高产、优质的玉米产品,玉米转基因[1]育种是这项技术应用于玉米育种的重要成果之一。然而,自转  相似文献   

13.
张学舜是新乡市农科院玉米所研究员、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新乡玉米综合试验站站长、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成员、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河南省玉米育种首席专家、新乡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1年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张学舜研究员主要从事玉米育种和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积极关注国内外玉米遗传育种、栽培生理研究动向,在玉米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方等方面取得重大的成绩。工作近三十年来,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论著《玉米制种技术》、《黄淮海夏玉米田间种植手册》。  相似文献   

14.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同时也是人类优质蛋白及畜牧业饲料蛋白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粮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育种技术主要以常规育种为主,大豆科学研究和生产水平明显落后于美国。通过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的实施,已经鉴定到若干高产、优质分子模块,解析了部分重要农艺性状的模块耦合效应,创制了一批大豆优异种质材料,成功培育多个高产、优质的初级模块大豆新品种,初步建立了大豆分子模块设计育种体系。未来,应继续加强种质资源的系统评价、挖掘利用和创制,推动自主性整合公共数据库构建,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大力开展大豆高产稳产突破性技术和豆粕替代饲料的研究,加快分子设计育种和人工智能育种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具有突破性的大豆新品种,创制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增强我国大豆自产能力,缓解大豆需求缺口。  相似文献   

15.
球茎大麦技术在春性大麦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庆尧  戎均康 《科技通报》1990,6(4):224-226
本文介绍了球茎大麦技术的程序和原理;根据3年(1986~1989)的研究结果,总结了在杭州条件下应用该技术的要点和达到的技术指标;提出了该技术在我国春性大麦育种中应用的程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在作物育种领域开始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自动化种子切片机是影响育种规模的关键设备,相关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未来将提高我国作物育种水平。文章论述了自动种子切片机在作物育种中的意义,国际、国内发展现状及其技术原理,并对我国第一套商业化育种种子切片设备的技术特点进行详细介绍,指明了我国育种种子切片设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油料研发中心从"十一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和云南省科技项目共50余项,是云南省现代农业油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依托单位。广泛开展以油菜、花生等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食用油料作物育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团队成员13人,其中研究员6人,含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2人。以油菜小孢子培养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育种技术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胚直播成苗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采用  相似文献   

18.
大豆原种生产可采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的方法,也可采用原种包括原种—代和原种二代。原种二代由原种一代直接生产。本文对大豆原种生产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生物工程技术是当今世界的高新技术之一,应用在农业、医药、环保、化工原料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在乳品发酵工业中,生物工程技术已经被广泛用来进行乳酸菌生物工程育种,本文拟对生物工程技术在乳酸菌发酵剂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并展望了发酵剂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生物种业是战略核心产业。当前,生物技术结合数字技术推动种业进入智能时代,育种范式从“试验选优”向“计算选优”转变。生物种业已经成为研发密集型产业,且市场高度集中,被大型跨国企业掌控。中美两国生物种业科技产出全球领先,发表论文数量和授权专利数量排名世界前两位。从核心竞争力来看,美国是全球的佼佼者,在原创性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近年来,中国在育种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开发及市场优势品种培育等方面仍有待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