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皆重教化,皆重对生活伦理和道德的控制与推进."一道德,同风俗"一直是统治者和士人的共同理想.在宋代.皇权所代表的国家政治权力和士绅所代表的社会知识权力共同提倡和支持的生活伦理和道德,通过教化,一步步从都市扩展到乡村,从中心地域辐射到周边地区,从上层士人传播到下层民众,再辅之以民间的民俗教化传统.逐步确立了中国的生活伦理同一性.  相似文献   

2.
章湉  雷月荣 《江苏高教》2020,(2):96-101
教化是使普遍性认同的价值观、规约、政治素质在社会个体间传递,内化为个体的自我品性,外显为个体的社会行为,实现个体与社会的互动交往,从而达到整合社会目的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国古代教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教化途径的系统性、教化手段的多样性、教化内容的综合性。要从德育实践出发,结合个体和社会的种种客观因素,适当地扬弃传承和创新,使中国古代教化思想的强大影响力能够转化为当代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儒家意义上的榜样教化概念为切入点,才可以深入理解古代社会治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儒家多向度的阐释中,教化的本旨即榜样教化,其主要表现形态是身教示范.究其实质,榜样教化是一个关乎社会治理思想与实践的复杂性概念.作为"直接示范"的榜样教化具有层级式的权威示范之特质,其丰富的内在意蕴与社会治理的目标内涵达成了高度契合,由此成为儒家社会治理思想的内中之义.作为"间接示范"的儒家榜样形象则从经典走向了生活,在以社会教化活动为重要标志的古代社会治理实践中得以再现与演绎,由此在社会化转向过程中推动了社会教化目标的顺利实现.在现代转化的视阈下,上述资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平民礼仪的作用大致表现为五个方面礼为人立足于社会所必需;调节人的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保持人际关系的协调和谐;教化功能;统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社会,诗歌教育被统治者视为巩固统治秩序的一种手段,将政治教化和道德教化作为首要目标,《诗经》自成书之后就一直是古代诗歌教育的最主要读本.古代诗歌教育与音乐艺术教育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蒙学阶段非常重视诗歌的诵读和写作训练,将读诗和写诗结合起来进行,成效显著;重视韵文教育,形成了从学习识字到学习做诗的系列教材.古代诗歌教育取得的巨大成效,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士人是传统社会的知识阶层,他们坚守着古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和准则,对儒家所追求的"道"有强烈的使命感,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社会批判与道德教化、造福社会等方面。传统儒家思想的和而不同、礼乐文化与大同理想对今天和谐社会的建设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杜佑有言:"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于足衣食."所以任何国家必以教育为兴贤育才的要务.《周礼·天官·小宰》所谓"教职以安邦国,以宁万民,以怀宾客."我国在先秦时代即重视政教风化.男子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女子尚德、言、容、功等四德.妇学虽施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后妃、夫人、妇人,不及细民,但上行下效,移风易俗,蔚然成风而普及于全社会.古代妇女界不乏具有懿行、学  相似文献   

8.
“教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范畴。作为一个与儒家伦理道德原则和社会政治原则密切相关的范畴,‘墩化”范畴的批评原则和特征不仅为古代文论家推崇,而且“教化”范畴在当代语境中仍有强大的生命力.“教化”范畴所呈现出的思维模式,已经渗透于我们民族的大脑、灵魂和发肢,我们在许多当代文论中都能看到它的踪迹和影子,“教化”范畴在当代文论建构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社学教化职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较为特殊的初等教育机构,也是封建统治者推行地方教化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教化职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举行乡约、举行各种礼俗活动、进行社会评议,其目的在于改革社会风俗习惯.社学的教化实践活动有其独特的效果,在地方教化及地方自治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客观上推动了儒家德育社会化和世俗化风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黄书光教授主编的《中国社会教化的传统与变革》一书,于2005年5月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41.5万字。作为第一部较为系统地研究中国社会教化问题的著作,该书是教育史专业研究领域的新探索。在结构布局上,全书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力图通过揭示中国社会教化的理论建构、实践运作及其内在发展逻辑,以彰显中国‘千秋教化’存在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围绕这一主旨,编者将全书分为九个方面:中国社会教化思想的历史建构与理论审视;社会教化政策的价值导向;组成社会教化网络的学校系统与非学校系统;社会教化载体中的日常读物;地方绅士的教化理想与…  相似文献   

11.
民众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从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变的重要标志。中国古代教育素有“教民”传统,重视社会教化是传统教育的特有功能,与近代民众教育既有本质性的区别,又有自然的内在联系。系统梳理从古代社会教化到近代民众教育转变的历程,了解古代不同阶段社会教化的状况和近代民众教育发展的基本类型,从施教目的、制度、内容、方式和效果入手,揭示出“民众”历史地位的变化,乃是从古代社会教化向近代民众教育转变的核心,也是近代民众教育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杜十娘这位中国古代风尘女子的独立人格的重新诠释与全新探索,揭示出这个人物背后所深藏的社会意蓝.通过对杜十娘人格特点的剖析,古今对照,作用于现实,为生活在中国当代社会中的女性提供对自我关照、自我生存方式、自我价值、自我生命意义实现的自省与反思的方法.本文的设计构想是,从人性、社会、文学这三个角度切入,对杜十娘的独立人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蒋家琼 《文教资料》2012,(14):144-145,148
《社会女性观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是一本特色鲜明的集教育学、历史学、女性学与文化学于一体的学术论著。其特色主要体现在研究基础扎实、体系庞大、内容详实、研究视角独特、观点新颖独到、史料翔实、结论正确、启示深刻和社会反响好。它也是深入探讨社会女性观与女子高等教育关系的教育史学著作,填补了中国古代女子高等教育史研究的空白。所获得的启示,对于当今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女子教育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先秦儒家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是以中国古代的德治理论、人性论和圣王思想为理论基础,形成了包括教化和修身在内的一套完整的教育方法.对其加以批判地继承,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挖掘其中的积极成分,有利于我们巩固思想道德社会教化权力,强化自教自律,引导社会风气,注重人文关怀,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袁氏世范》在中国家训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包含丰富的家庭伦理教化和社会教化思想,尤其在阐述主要家庭成员问的伦理关系,以及居处治家、持家兴业所应遵循的伦理规范等方面均有精辟的论述,它将中国古代家庭伦理教化和训俗的内容与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袁氏世范》的家庭伦理教化思想,对当今的家庭教育及社会道德教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卓越的个性政治远见、在朝野中的重大政治影响力、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三方面论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的爱国情怀与卓越的政治意念,集中表现了在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一名贵族女子的许穆夫人突破重重阻隔,力争卫国的坚定胆识.并展现了许穆夫人独特的政治个性,进而呈现出她识大体、不拘小节、忧国忧民的伟大人格魅力.从而将以许穆夫人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贵族女子的政治社会作用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为中国古代文学史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古代中国的先贤圣哲极为重视道德教化与刑事惩罚的关系,儒家思想与古代中国刑法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涉及如何确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界限问题.以"德主刑辅"为核心的儒家刑法思想,对中国古代刑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学者倡导的重道德教化、礼刑并用、德主刑辅、慎刑恤刑等一系列刑法思想,对当代中国预防惩治犯罪,构建和谐刑法,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戏曲的诗乐教化倾向的产生与发展的原因众多,其主要原因则是中国古代戏剧家的艺术价值观。对中国古代戏曲家艺术价值观的产生影响的重大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古代戏曲家的特殊的社会地位所形成的双重人格;二是中国古代戏曲家所接受的儒家传统文化观;三是中国古代戏曲观众(既包括下层民众也包括统治阶级上层贵族)对戏曲的矛盾需求。这三个方面的作用虽然复杂,却可以用一个原则将之统一。这个原则就是《毛诗序》中提出的"风化"和"风刺"。这二者的结合,形成中国古代戏曲矛盾、复杂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女子教育经历了奠基、定型、繁茂、拓展、转换等时期。女子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夫权社会的需要,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家庭教育,女子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一种以道德教育为主的生存教育。古代女子教育阻碍了妇女站到历史的前台。  相似文献   

20.
一部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大体上是一部德性教化史。在庞杂浩繁的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德性教化思想,建构了一个博大而精深的德性教化体系。究其因,是基于历史的沉淀、人性内质与教化价值的统一以及教化价值与语文教育要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