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健康第一"与"增强体质"指导思想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一、问题的提出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学者由此提出“增强体质过时论”的观点,认为“增强体质”是一种“单纯的生物学观点”,是“一维体育观”,是“理性工具的表达”,而追求“健康第一”则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是一种“人文精神”。有人甚至认为“世界上很少有像中国这样在学校体育里宣扬‘增强体质’甚至以此作为‘体育本质’的国家”,并进而指出“没有‘健康第一’的理论体系支撑,就不能清…  相似文献   

2.
大学体育教学"健康第一"实践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红  袁丽萍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4):552-553,556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针对这一点,大学体育教学应以健康为教学目的,修正教学过程。改进锻炼标准。文章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案分析,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作出进一步的探讨,在大学生中充分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的任务也由过去主要是增强学生体质的单一“健康观”拓展为现在的三维健康观,提出学校体育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还要特别关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体育与健  相似文献   

4.
试论陶行知"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1891-1946年),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师范教育、乡村教育,通过吸收外国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国情,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思想。他的这些理论思想不仅为创建新民主主义教育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而且对于我们今天体育教育改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一、陶行知“健康第一”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一百多年以前,中国正处在内外危机之时,有识之士严复、陈独秀、蔡元培、毛泽东、恽代英等考证了世界先进国家的学校体育,无不以体育作为培…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学校体育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落实“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一所学校的体育教育和工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因此,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必须把学校体育纳入学校教育总体规划。为此,本文从教育理念的探讨,来建立体育落实素质教育的思路,以使学校体育工作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能扎扎实实有所依托,且能与学校其它教育内容和形式有效配合,协调发展。二、教育理…  相似文献   

6.
"增强体质"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差异试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体质和健康的内涵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对“增强体质”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形成背景、包含范畴、实现途径等的深入认识,指出“健康第一”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应在“健康第一”的指导下不断丰富和发展“增强体质”指导思想的内涵,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立“素质教育”、树“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新时期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走向。但学校体育其健康教育还停留于形式上,还没有完全从原有的模式跳出来。学校体育改革就是要我们去做一种与以往不同、但能达到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从大众体育健康的角度,忽视或不要去刻意追求过去哪种生理“波峰”的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8.
对高校"快乐体育"教学改革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结合终身体育锻炼思想的推行和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快乐体育”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而且适合当前学校体育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9.
"健康促进"新理念与体育健康教育关系论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关注人类健康是21世纪国际社会的共同主题,“健康促进”作为一种新的公共卫生观念、理论、策略和干预方法,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健康和幸福,而学校将是“健康促进”实施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探讨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校“健康促进”间的关系,阐明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健康促进的重要作用,指出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学校“健康促进”干预的重要实施领域,并提出了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0.
崔江 《体育师友》2006,(4):64-64
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学校体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切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然而,关于“体育与健康”理念的解释颇有疑义之处,本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课程应进一步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大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的科学知识,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和体育运动水平以及陶冶文化情操的基本目的。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具有多维特征,它是由社会利导性的自然环境、显性物质环境、隐性人文关系环境和虚拟的游戏场景组成的多维立体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学校体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设积极的学生主动学习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3.
浅谈“快乐体育”之不快乐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桂玲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1):114-115,119
“快乐体育”表面上看似一句口号,但实质上却有着极其丰富的理性内涵和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精神,因此,“快乐体育”口号的提出是严肃的、沉重的。“快乐体育”是教学的目标之一,而不是教学的手段,它应当是“体育”与“快乐”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是我们整个民族健康素质的根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战略举措,是各级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形成"终身体育"行为习惯的具体体现。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教学应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注入新的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身体和精神的高品质的生活需求,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专家访谈等方法,结合教学实践经验,针对武术必修课的教学特点,探讨在体育院系武术课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通过"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具体分析"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武术教学中的实施,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以望为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所需求的体育教学模式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在《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珂琦 《体育学刊》2004,11(1):99-101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为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评估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新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研究与编写应反映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应用于教科书编写的具体内容之中。  相似文献   

17.
首次运用多学科理论 ,论述了加强左侧肢体的体育训练 ,均衡开发双侧肢体和全身的运动潜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提出了“全脑型体育教育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汪孝英 《浙江体育科学》2001,23(5):16-18,60
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围绕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和个主要环节,分析了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提出了通过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确定,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的正确运作及学习效果的科学评价等途径,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从游”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中鱼传感、小鱼尾随、大鱼指引的方式跟随教师在课堂和课外游学。从“从游”教育理念渊源、特点及实施方案方面分析了“从游”理念在武术教学实践、理论研讨、社会实践方面的运用,运用口述史研究方法分析了“从游”理念对教师、学生及师生关系的改观效果,发现“从游”理念在高校武术教学中不仅能促进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而且通过相互濡染作用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20.
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 推进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俊 《山东体育科技》2004,26(3):102-103
21世纪是社会体育大发展的时代,是全民健身的时代,是一个空前激烈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教育竞争的时代。我们必须抓住当前改革的机遇,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育观念,使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进行下去,使学校体育更快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