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肖  李恩荆 《湖北体育科技》2016,(12):1044-1047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青少年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5个方面阐述家庭体育的重要性。研究发现家庭体育对青少年学生运动行为的影响主要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分析,内在因素表现在家庭父母、家庭情况、家庭环境;外在因素表现在学校体育的制约和社区体育的制约。为此提出青少年学生家庭体育运动行为的策略研究建议应加大对家庭体育的宣传,转变体育观念,提高父母对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参与重要性的认识;从城乡两地出发,加大青少年公共服务组织建设;融合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构建青少年学生体育参与家庭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发展现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发展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阳光体育运动”认知与参与层面,青 少年学生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基本上处于浅显了解层面,“应试教育”制度下造成的“学习压力大”仍然是制约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最 主要因素;在学校体育教育层面,体育教师的“量”较充裕,但“质”不容乐观,学校体育场馆器材基本能满足体育教学,但体育课教学内容尚不能 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需求;在社区体育层面,针对青少年的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较为短缺,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的组织情况不容乐观,青少年参 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状况不佳;在家庭体育层面,家长对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较为积极,但对青少年参加学校运动队训练支持率一般。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一般线性回归模型(OLS)探索性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及父母生活习惯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也通过影响父母的体育活动和屏前娱乐时间等生活习惯间接影响子女体育锻炼。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家庭,父母的生活习惯越健康,体育锻炼频率更高。健康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更易满足青少年成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对青少年运动技能的培养和习惯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就影响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这一问题对中美两国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比较 ,发现影响中国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学业的压力 ,而影响美国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家庭成员、朋友、同学的参与体育的情况。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学校、家庭多给孩子一些体育活动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赣州市第一中学高中学生家庭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赣州市第一中学高中部的学生家庭体育开展情况不足,体育活动开展的场所很局限;(2)对参与体育活动的支持度不高,甚至不允许学生参与体育活动;(3)家庭父母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有待提高.通过调查研究家庭体育活动的现状,对调查中存在的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意见与建议,希望可以呼吁更多的家庭宣传和开展体育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以上海青少年群体为调查对象,以“30分钟体育生活圈”健身活动为调查重点,对上海市青少年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动机进行了分析,对上海青少年群体参与30分钟体育生活圈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知道体育生活圈的青少年仅占20.9%;青少年参与运动项目的选择呈多样性特点,受到参与运动的动机以及时间的影响;在工作日除了参加学校的体育活动外,68.7%的青少年选择参加体育活动,地点主要集中在社区的公共场地等。小长假、周末、寒暑假大部分体育活动距离都在1000米以内;影响青少年参加“30分钟体育生活圈”的首要因素是健身意识。根据分析,提出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完善基础体育设施、发挥体育教师的榜样作用、给青少年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提供青少年健身发展所需要的专业健身指导员。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校体育》2015,(Z1):12-13
<正>家庭体育是社会体育的一种基本形式,它是指一人或多人在家庭生活中安排的或自愿以家庭名义参与的,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获得运动知识技能、满足兴趣爱好、丰富家庭生活、达到休闲娱乐、实现强身健体和促进家庭稳定为主要目的教育过程和文化活动[1]。它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儿童、青少年进行自觉的有意识的体育教育和人格影响的手段[2];儿童、青少年父母参与家庭体育活动,有利于更新家庭的教育观念、体育观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我国竞技运动的后备人才库,是我国未来冰雪体育发展的主力军.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城市青少年参与课余冰雪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黑龙江城市青少年课余冰雪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学校作为青少年参与冰雪体育活动的主要阵地,存在场地不足、教师指导不专业等问题.进一步分析了家庭、社会力量、政府对青少年课余生活的重要影响作用.在分析青少年课余冰雪体育活动参与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鼓励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学校加大对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家长给予态度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支持等解决对策,为黑龙江省城市青少年更好的参与课余冰雪体育活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对我国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状况进行调查。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可以从功能认知、态度展示、技能准备、环境建设和行为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青少年对体育功能认知较为清晰,喜欢参加体育运动,基本上能够掌握一项以上的运动技能,在家庭、社区和学校等青少年体育环境方面,尚存在一些欠缺,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较高,但尚未达到每天一小时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对我国青少年体质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我国青少年家庭的体育态度及行为、体育活动、体育观念、体育消费等问题,全面了解我国城市青少年家庭体育活动的现状、青少年体育消费情况及家庭的健康理念等相关问题,探寻我国家庭体育开展的内在规律与发展趋势,为更好地改善和解决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粤北山区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粤北山区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已逐步形成,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为强身健体,主要形式为和家人在一起活动,但体育消费意识和消费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探讨影响3~6岁幼儿家庭体育活动的因素及其路径。结果表明,影响幼儿家庭体育活动的因素分为有6个主因子:幼儿家长体育活动因子、体育活动环境因子、体育认知因子、体育实施条件因子、体育活动物质保障因子、幼儿个体因子;有5条显著路径影响家庭幼儿体育活动量。  相似文献   

13.
林琦 《体育科学研究》2010,14(4):107-111
为了更好地鼓励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采用问卷调查、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学科类别、体育运动兴趣和体育运动计划性对学生体育运动强度有显著的影响;年级、经济条件、参与体育活动年限、体育设施满意度、体育工作重视度、平时体育活动人数对学生体育运动强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地区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长三角”地区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与体育人口的界定标准差距较大;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是健身、提高体育课成绩和消遣娱乐;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运动场地器材不足和缺乏应有的组织指导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对有偿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承受力。提出了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管理范畴、健全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和拓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推行有偿服务等三条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青少年儿童参与民间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上海市青少年儿童参与民间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上海青少年儿童参与民间体育活动表现为总体性“冷”与个别项目“热”的两种态势;民间体育活动对青少年儿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教师及家长对民间体育活动应走进学校有较一致的看法。从我国民间体育发展的历程、现状及其与学校体育的关系等方面,追溯民间体育活动在青少年儿童中开展不力的社会根源,据此提出发展我国民间体育活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汕头市成年女性体质健康状况的文化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奕宏  朱玉芳 《体育学刊》2005,12(4):136-138
从文化学的三个层次(器物层、制度层、观念层)的视角对汕头市成年女性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认为汕头女性受到潮汕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生活习俗的束缚,以及社会与家庭的双重角色的冲突,影响她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进而影响她们的体质状况.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黑龙江省的部分乡镇村进行调查,查找出黑龙江省农村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体表现为:有组织的体育赛事和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较少,参加的人次也少;体育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体育的发展;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薄弱,动机不强;人民群众基础体育设施缺乏,质量差,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缺少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骨干队伍较小,缺乏专业的体育指导员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目的为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杭州市中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当前杭州市中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发现:杭州市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了体育活动;活动的时段以白天为主;他们在选择活动项目、形式、场所时都带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特征;他们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运动场所的不足和运动器材的短缺是影响他们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论家庭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意识是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条件,在培养体育意识过程中要重视家庭的作用。家庭对学生体育观念形成的影响主要是家庭健康观念、家庭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和家庭体育消费情况。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营造家庭的体育氛围,积极投资体育,给子女足够的锻炼时间,利用学校中的场地器材进行锻炼,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体育活动,向子女学习与传授体育锻炼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