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认为:90年代理论界在重新确立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上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内涵及其历史变革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唯之物"是人们的物质实践活动,而不是自在的物质,这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与直观的旧唯物主义物质观之间的本质区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物质与实践是相互依赖的,由实践进一步深入下去,得到的应该是社会物质生产,而不是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2.
主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康德、黑格尔等人对此都有过论述。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以上成果,认为主体是具有意识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现实的人。在此基础上,主体性即指现实的人所具有的意识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的特点。“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作为主体性人的历史作用始终是以实践的方式展开的。  相似文献   

3.
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由于缺乏主体意识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科书把物质本身客体化为世界本原,相应地把意识看作对抽象物质的反映,从而背离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原则。在哲学史上,存在三种主体性,与此相应,物质和意识各有三层含义。马克思的唯物物把看作是对象,现实、感性,看作是实践活动的产,把意识看作是对象,现实、感性和反映。  相似文献   

4.
付建军 《初中生》2008,(9):24-27
即物明理,即就着眼前的某种具体物象来阐明一个抽象道理的写作方法。它在哲理性散文中最为常见。三国魏末文学家嵇康曾说过:“顾兹桐而兴虑,思假物以托心。”“假物”即借物,“托心”就是把作者主观的情与志寄托于客观的物和象中,委婉地宣泄出去。如果所借之物就是眼前所见之物,所托之心表现为某种道理,那么这就是所谓的“即物明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的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揭示了认识的主体与客体通过实践而发生的联系,从而使解决主、客观一致的问题由可能变成现实。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沟通主观和客观并使之达到一致的特殊功能。通过实践,客观事物反映到人的主观意识中来;同时,人的主观意识经过实践的中介,又转化、实现为物质的现实。主观和客观是区分反映外部世界的人的意识与意识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一对哲学范畴。主观并不就是认识的主体。认识的主体是指谁在认识,是认识者即认识活动的承担者。这个主体是如笛卡尔所说的“我思”中的在思之我,而不是我在之思。我在之思是主观,即认识  相似文献   

6.
吴礼明:记得桂师曾与姜广平先生就孔子在《侍坐》篇里是否“设彀”的话题发表过看法,我很赞同您关于孔子不“设彀”的分析。确实,我对“设彀”式教学的兴趣不是很大。我以为,支撑这种观念的是“唯书”“唯上”。所谓“设彀”,即教师们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强调设计,在教学之中务必达到他们的教学目标,而学生只不过是他们达成目标的棋子与道具而已。[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唯物主义是基于人劳动实践之对象化的整体性、总括性、广义性的历史概念,而这一概念遭受单义性降维理解却是时有之事。马克思唯物主义概念不是从存在和思维的“第一性”或“决定论”出发,而是为历史批判所把握的人劳动实践之对象化生成的“物”,即扬弃了唯心主义物质观和“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片面性后,通过对社会定在的历史内涵复义式规定之内涵隐喻和术语借喻,并经过“物质总体论”与“经济基础论”的两次逻辑转义后,主体和客体都被纳入同类化意义上的历史实践范畴,这就是马克思“唯物”主义概念。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说明“数学活动”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显著特征,它改变了以往严密流程式的课堂教学,使课堂变成动态生成的“活动”。开展“数学活动”主要应突出以下“六性”:实践性。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却又总是深深地扎根于客观世界。它的每个数字、每个符号、每个图形都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它们都源于实践。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突出学生主体“亲身经历”的实践性,彻底转变用抽象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民主义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物质主义哲学,而是人民主义哲学。物质主义哲学虽是前苏联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统解读,却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意识和革命精神。“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是共产主义哲学,“新唯物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唯物主义”,是革命地“改变世界”的人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精神,并将其发展到了人民主义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只须确立考察问题的现实基点,而无须设定抽象的逻辑起点。把握人民主义哲学,关键是把握哲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自觉从抽象的物质转向现实的人民,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相似文献   

10.
以往的哲学脱离人的感性物质活动,把人理解为抽象的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说明了人的社会实践,把社会实践理解为人的存在方式、人的根本特性,这样马克思视野中的人才是现实的人;社会实践作为人的本质特性,它制约着人的其它特性的形成和发展;人的实践本质的确立拒斥了对人的本质的“知识论”式的追求,展现了人的本质的超越式发展的根本特性,从而找寻到了哲学对人之“终极关怀”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认为.若从黑格尔的理性基地出发,一味进行书斋里的革命,只满足于词句上的斗争和某种文字游戏.归根到底就是要求不触动现实而用另一种方式来解释并承认现存的东西。这种抽象性批判所能达到的唯一结果.就是用批判的口吻来粉饰最丑恶的社会现实。批判宗教或消解哲学这本身并没有错,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基于实践的批判抑或是基于理性的诉求。其实.只有彻底颠覆宗教和旧哲学得以产生的社会物质基础的那种实践性批判.才真正能够转化为变革实现的物质力量。然而只有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那种“真正的哲学”,才能及时地关注时代课题、保持与实践的内在相关性,在变革社会的实践中并作为它的内在组成部分一道实现自我革命,通过内在超越不断走向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与培养途径研究"课题组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选取全区13所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这部分大学生群体在宗教价值观、物质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现状,旨在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课题组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全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现状,以问卷的方式在城乡干部、大学生、高中生群体中进行了调研。调研表明,这个群体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性及其内容的认知度高。该课题组总结了福建省联系实际坚持“一个引领”、“一个目标”、“三个融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做法,提出了福建省今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白 《高教论坛》2004,(4):52-54
对面向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进行教育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历史及现状、实践探索以及效果做了综合研究,提出构建高师院校教育学科理论教学与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整合化的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人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把人概括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新制度经济学则以抽象的人为出发点,把人概括为单个的"经济人".马克思经济学重视个人物质利益的分析,但他给个人物质利益的内容以科学的规定;而新制度经济学则只偏重个人对物质利益最大化追求的抽象分析,却抹煞了个人物质利益现实的社会性内容.马克思经济学认为个人利益的实现是由社会生产方式运动规律决定的;而新制度经济学则认为个人理性选择决定了个人利益的实现,并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丁玲亚 《成才之路》2021,(15):40-41
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认为数学知识很抽象、难懂,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应用数学实验,可以有效改变现状,直观地展示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文章基于数学实验的教学价值,从趣味性实验、微切片实验、主题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四方面入手,探讨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实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理论联系实际,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生活实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它既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传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割裂了抽象与具体、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念和原则,背离了价值观教育认知、认同和践行的一般规律,导致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兴趣匮乏,认同情感冷漠,践行意志不力。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突出抽象与具体、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念和原则,分别对应认知、认同和践行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1"三段式教育模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在实现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飞跃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的平等思想,在批判资产阶级平等的抽象性、肯定和具体分析现实的社会主义平等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平等观,对平等观念和实践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