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黄超  杨茜  陈理飞 《软科学》2016,(5):91-95
利用实物期权方法,分析了不同激励政策对两种碳捕捉和储存(CCS)技术选择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成本补贴优于运营成本补贴,且如果补贴较多,投资者会选择新一代CCS技术,否则,投资者选择现有CCS技术,并再伺机升级到新技术;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虽然能导致CCS投资延迟,但当其增大到一定程度,反而会促使CCS投资提前发生。  相似文献   

2.
王楠 《软科学》2012,26(2):88-93
采用实物期权分析方法,建立政府直接资助、税收优惠、政府购买三种不同资助方式的期权价值模型,按照项目价值与成果转化金额之间的关系,并利用CRYSTAL BALL软件进行蒙特卡洛数值模拟,分别讨论比较不同政府资助方式的期权价值,最后为政府资助方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碳交易机制下造林碳汇项目投资时机与投资期权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先磊 《资源科学》2020,42(5):825-839
碳交易试点机制可为造林碳汇项目投资提供额外资金支持。但是,在该机制下造林碳汇项目的顺利开展仍面临着较大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充分考虑上述特征,从投资者视角揭示造林碳汇项目投资时机临界阈值和投资的期权价值,可为造林碳汇项目投资者的最优决策和政府推动造林碳汇项目投资的政策制定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为此,基于实物期权最优投资时机选择理论,利用Faustmann-Hartman模型测度造林碳汇项目价值,运用动态规划法求解造林碳汇项目在项目前期规划备案阶段和项目建设阶段最优投资时机临界阈值和投资期权价值的解析表达式,并以湿地松为例,对造林碳汇项目最优投资时机临界阈值及投资期权价值进行了实证与模拟分析。研究发现:①湿地松造林碳汇项目在项目前期规划备案阶段和项目建设阶段的投资期权价值分别为0.12万和0.59万元/hm2,最优投资时机临界阈值分别为79.23和57.33元/t,理性的投资者只有在大于临界阈值时,才会从事立即投资,否则选择延迟投资。②碳价格波动率、碳汇交易成本、劳动力价格变量对湿地松造林碳汇项目投资时机临界阈值和投资期权价值有显著的影响;上述因素提高增加了项目投资的期权价值和最优投资时机临界阈值,但最优投资时机临界阈值提高却延迟了最优投资的时机;③木材价格上涨、项目备案成功率提高将使最优投资时机临界阈值下降,即上述因素提高可缩短投资者延迟投资的时机。基于此,为促进造林碳汇项目投资、发挥林业在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碳价格波动调控政策和项目备案管理政策,并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碳汇交易成本。此外,考虑到林业投资所具有的长期性、公益性等典型特征及中国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未来相关部门还需建立和实施林业碳汇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4.
高峻峰  银路  蒋业 《科研管理》2011,32(8):127-132
如何对"失败"项目进行激励是一个难题。本文论述了基于实物期权价值对"失败"研发项目实现有效激励的一种思路。这种方法把企业在"失败"项目中积累的资源与能力看作是后续技术项目期权价值的构成部分,对应的实物期权类型分别为:延迟期权、收缩期权、放弃期权、转换期权、扩张期权和分期增长期权(产品的升级换代)。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实物期权的价值设计激励方案,并选择相应的行权方式。  相似文献   

5.
PPP项目绩效水平低下是困扰PPP项目推广应用的主要问题。为了提高PPP项目的绩效水平,从三方的角度,引入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分析PPP项目融资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设计了四种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政府方的影响因素对PPP项目绩效的影响最大,尤其是政府补贴和政府的优惠政策的影响;其次为社会公众的特许价格和项目的服务质量水平因素对PPP项目的绩效影响;再者是社会资本的合理的融资结构和运营管理水平因素对PPP绩效的影响。最后在综合考虑PPP项目影响因素时,应以此虑政府方、社会公众、社会资本等核心利益方的影响,并从三方的视角提出了提高PPP项目绩效的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8,(2):55-59
基于实物期权理论构建投资激励政策与企业投资CCS临界值的数学模型,创新引入清洁电价政策变量,通过数值计算分析政策因素对投资临界碳价的影响。结果发现:提高碳税税率,使投资临界降低;政府投资补贴增加,投资CCS的期权价值也随之增大;提高清洁电价,由于发电量基数大,投资临界明显降低;碳价波动率的增加会增大投资风险,但发电商会期望高收益而倾向投资。  相似文献   

7.
激励视角下PPP项目补贴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激励理论的视角分析PPP项目中"补建设"和"补运营"这两种补贴方式背后的激励效果,同时进一步将"补运营"分为基于收益的补贴、基于成本的补贴和基于利润的补贴三种补贴模式,研究不同补贴模式下私人部门的最优努力行为以及政府的最优激励系数,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政府部门的最佳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实物期权的科技项目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科技评价现状以及科技项目特殊性的分析,提出现实要求必须选取一个更加客观的标准和评价方法来对科技项目进行评价,并实现对科技项目更加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考察各种投资评价工具可以发现,实物期权概念的引入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些功能.通过对一个真实科技项目使用实物期权的方法进行评价来具体说明应该如何使用此方法进行科技评价,以便使读者对应用实物期权方法进行科技评价的过程有一个更为清晰和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基于实物期权的基础设施BOT项目投资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础设施BOT项目投资决策中,采用的PV等传统方法未考虑项目的灵活性价值和战略价值,而实物期权方法则恰恰能够弥补这一缺陷。本文通过分析基础设施BOT项目中所隐含的实物期权特征,建立了实物期权投资决策模型,得到了项目投资机会的价值,并举例讨论了投资者如何利用最优临界值判断正确决策的时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实物期权的概念及其定价方法入手,参考B-S期权定价模型,结合实例阐述了实物期权理论在具体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指出了复合期权在投资决策分析中的重要应用价值。为企业进行战略投资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李妍  薛俭 《科研管理》2021,42(6):202-208
目前中国PPP模式进入了“规范发展新时代”,在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等民生短板等方面迎来了新机遇和挑战,然而PPP模式蕴含着复杂风险因素,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分担是保障PPP模式顺利实施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讨价还价动态博弈理论,考虑PPP模式中政府部门、项目公司与银行三方博弈过程的不同的出价顺序,分别构建了政府与“弱势同盟”之间、同盟内部之间的风险再分担模型,得出了均衡状态下三方的风险分担比例,并运用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获取博弈方各自的威慑能力和受摄能力相关参数值对博弈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PPP模式风险分担博弈过程中先出价一方具有“先动优势”,考虑到谈判损耗因子参与方应尽量减少谈判时间和成本,另外,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可以有效降低政府部门风险分担份额等。  相似文献   

12.
分析PPP模式的应用背景,废弃矿山环境治理PPP模式适用性、PPP项目设计方法以及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等问题。提出PPP模式应用废弃矿山环境治理机制的创新思路;从矿山环境治理项目本身特点、政府能力和私人部门能力三方面合理选择PPP模式和项目设计;尽快完善相关PPP模式的法规、政策和设立专门机构和充实PPP项目相关人才库,规避矿山环境治理PPP模式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结合我国主要存在的国有产权和私有产权两种制度,以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数据为样本,对学历、薪酬和持股比例等高管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高管学历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但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为显著;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亦显著正相关,但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为明显。相对而言,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呈现弱的正相关性,但在两类公司中表现不同。证实了产权性质不同的两类公司其高管学历、薪酬与持股比例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方向相同但程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国家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汇聚社会力量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求各地方以改革创新盘活存量资金,以竞争择优选择包括民营和国有企业在内的社会资本,并依据绩效评价给予合理回报。而部分地方项目PPP合作模式探索过程中,合作方受各自利益驱使谈判进程缓慢导致实质性进展不高,研究通过D县产业园区为案例,分析PPP模式下政府、企业以及资本方在合作过程中的主体行为选择,剖析主体行为变异带来的合作困境导致了项目破产,并从契约、设计、法律、风险等方面提出推动PPP模式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PPP: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方式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人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本文对该模式的产生背景、概念特征、优势和应用实例进行了简要地介绍,并就其在中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公众参与下环保PPP项目运营监管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监管部门在PPP项目运营时职能缺位使得公众的权益受到危害,构建以社会私人部门、政府监管部门及公众为主体的环保PPP项目监管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三方策略的影响因素及选择机制,并运用数值仿真展示了基于理想状态下各主体行为策略相互影响的演化过程。研究发现:博弈系统整体具有不稳健性,各主体行为策略受彼此相互影响。降低私人部门运营成本的同时加大外部监管、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上级问责制及技术水平,拓宽公众维权渠道的同时降低参与监督成本能够有效实现多赢。  相似文献   

17.
代理理论认为公司债务期限受到债权人和股东之间委托关系的影响,但这是否包含了高管薪酬激励的信息呢?本文运用信号发送理论,提出了基于债权人预期的高管薪酬激励对公司债务期限的影响机理,对我国2008-2012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公司的面板回归分析发现,高管现金薪酬对债务期限的影响呈倒U型,股权激励计划和股票增持有利于提高债务期限,但股权激励强度的影响却是消极的,验证了研究假设。最后就高管薪酬契约设计、债权人对公司信用评估以及信息披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窦超  何为 《科研管理》2019,40(10):193-206
本文利用2007-2015年间A股上市公司年报中公开披露的客户数据,从研发创新的角度检验了政府大客户的存在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大客户中政府背景订单占比约大,则企业未来的盈利增长能力就越强,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企业的估值水平也越高,进一步地从作用机制来看,政府背景订单之所以能促进企业成长壮大,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于它们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增加公司的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继而助推企业成长。总而言之,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于我们客观地了解政府背景客户在企业成长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辩证地看待以政府采购为代表的另类政府干预机制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uses data from a national survey of academic researchers in the US to detect how different types of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ers affect individual-level university–industry interact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while affiliation with an industry-related center correlates positively with the likelihood of an academic researcher having had any research-related interactions with private companies, affiliation with centers sponsored by government centers programs correlates positively with the level of industry involvement, no matter whether these centers additionally have ties to private companies. The analysis take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human capital” approach, which draws from theories of social capital and human capital and proves useful for framing the institutional and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s that characterize much of the literature on university–industry interaction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human capital approach is taken because its emphasis on the research capacities of individual academic researchers provides a more direct explanation of government centrality to academic researchers’ industry involvement than provide either the resource-based or institutional views.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and management as well as for future applications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human capital approa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