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动焦虑水平与成败归因倾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焦虑水平的变化在运动比赛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运动焦虑水平与成败归因倾向,直接涉及运动员情绪变化对归因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焦虑水平对归因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不同焦虑水平的运动员对于成功或失败的结果有着不同的归因倾向。这些不同的归因倾向有着与运动焦虑水平相关联的激励后效。  相似文献   

2.
对网球运动成败归因的科学研究不仅为丰富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理论提供实证依据,对网球运动训练的科学化也具有借鉴意义。采用质性研究法以男子网球运动员在大赛后的访谈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当前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竞赛成败归因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的成败基本归因是一致的。从自由节点和相应的总参考点数来看,国内、外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对于失败归因不同。从相应节点比例来看,成功时,国外运动员的归因更加细致和多元化,而失败时,国内男子网球运动员的归因更多。  相似文献   

3.
以参加2003年全国蹦床冠军赛和五城会蹦床比赛的蹦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蹦床运动员归因以及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蹦床运动员的基本归因类型为:面对成功或对比赛结果满意时,倾向于外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归因;面对失败或对比赛结果表现不满意时,倾向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归因。蹦床运动员的归因倾向,在性别、年龄、运动等级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文化程度、训练年限上无显著性差异。失败情境下的稳定性维度与运动成绩有显著性意义,优秀蹦床运动员与一般蹦床运动员的归因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球运动在中国飞速发展,网球运动的研究也成为体育领域中关注的论题。对网球运动员目标定向与归因方式的研究还比较缺乏。鉴于研究应用心理测量法对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和归因方式进行探讨。了解中国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及归因方式的现状,丰富运动员对目标定向和归因方式的认识。研究结果显示: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球运动员基本归因类型,在成功情境下为: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在失败情境下为: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网球运动员在成功情境下的归因方式没有性别差异,在失败情境下内外源、稳定性存在性别差异;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与归因方式的相关性不高,存在着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球运动在中国飞速发展,网球运动的研究也成为体育领域中关注的论题。对网球运动员目标定向与归因方式的研究还比较缺乏。鉴于研究应用心理测量法对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和归因方式进行探讨。了解中国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及归因方式的现状,丰富运动员对目标定向和归因方式的认识。研究结果显示: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球运动员基本归因类型,在成功情境下为: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在失败情境下为: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网球运动员在成功情境下的归因方式没有性别差异,在失败情境下内外源、稳定性存在性别差异;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与归因方式的相关性不高,存在着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科学》2018,(3):114-120
为揭示我国运动员运动亲反社会的归因特点,采用质性研究法对我国运动员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我国运动员运动亲反社会行为包含18类树状节点,如"私交好"、"被动反击、以牙还牙"、"团队精神"、"战术安排"等,其中涉及运动亲社会行为的8类,涉及运动反社会行为的13类,有3类树状节点在运动亲反社会行为中重复出现;2.运动员运动亲社会行为的归因表现出了内部归因倾向,而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归因则表现出了外部归因倾向;3.亲社会行为归因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归因在不同指向以及不同性别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运动归因训练的心理效应(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动归因的研究,是当前运动心理学的重要课题,已取得相当大的科研成果。 但有意识地运用于体育实践的却很少。本文在总结大量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 运动归因训练的心理效应,即从实施运动归因训练能有效地影响转化运动员的情绪和 情感,提高对未来的期望,激起其从事运动的成就动机,以及有助于其良好人格的养 成这4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性地阐述。并进而对如何进行运动归因训练提出了具体建 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心理测量、专家评定、机能测试 ,研究表明 ,构成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基本因素 ,按重要程度依次为心肺功能、形态、机能素质、自信成功归因、抱负水平、心理承受力、失败归因、意志品质等 ;影响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按重要程度依次为最大耗氧量 /体重、心功指数、训练年限、肺活量 /体重、年龄、10 0 0 m跑能力。  相似文献   

9.
前沿动态     
1.当前运动心理学中归因研究的误区  归因研究是探索事物结果的起因 ,通过对有关信息的整合 ,把行为和引起根源联系起来 ,提供一个对未来情景的解释。旨在帮助人们发展对事物的控制、提高处理事件的能力。运动心理学的归因研究是探索运动员怎样提高运动成绩 ,寻找引起运动结果的根源所在 ,解释这些根源对后续情绪、期望和运动成绩的影响 ,是运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运动心理学界 ,对归因的研究开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初 ,80年代成为研究的热点。然而 ,近年来有关的研究发表越来越少。瑞斯 (T Rees)、恩格迪沃 (D K Ingledew)和…  相似文献   

10.
女篮运动员比赛中效能期望,归因和情感反应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归因维度和效能期望量表问卷对女子篮球运动员比赛中效能期望、归因和情感反应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效能期望影响着女篮运动员比赛中的归因和情感反应;女篮运动员倾向于把比赛结果归于个人可控制的、不稳定的和内部原因;归因能预测比赛后的情感反应,但并非所有归因维度都与比赛后的情感反应是显相关;比赛成败结果是影响女篮运动员归因和情感反应的重要因素;比赛的效能期望、归因方式和情感反应均存在着显的主力与非  相似文献   

11.
归因训练研究的理论综述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王斌  马红宇 《体育科学》2000,20(3):79-82
归因训练成上前归因研究的重要领域。作者对归因训练的指导原则、研究历程和发民菜方向等做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分析评述,针对归因训练的理论发展提出了以下理论构想;在模式;探索新的归因训练方法;结合归因效果论开展研究;检验归因训练效果的保持和迁移性。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中归因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归因、归因训练和教师与学生的归因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体育教学中的归因研究多偏重学生的归因及其训练,对教师与学生的归因偏差研究薄弱.提出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运动归因研究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运动归因研究的四个理论来源、运动归因的研究领域、运动归因本质的研究,运动归因研究的方法学问题进行了文献综述,并进行了运动归因研究的未来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4.
归因风格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归因认知方式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特有的归因倾向,是认知心理学关于认知风格研究在归因领域的拓展.归因风格研究将个人的人格特征和他的归因认知过程融合在一起,系统地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集中在性别角色和自我估价这两个人格变量与归因的关系上.文章以问卷调查为手段,研究我国中学生体育学习归因中的性别差异,研究指出中学生在具体归因原因因素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归因维度上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运动中归因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归因理论的发展以及归因研究的测量与分类问题;综述了运动中归因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归因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研究的方向。旨在使读者能对当代运动中的归因研究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探析了归因理论在篮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如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并指出教师在篮球教学中要进行自我归因,并掌握归因技巧,引导学生在技术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归因,从而提高篮球技术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与Jonassen和Ionas的因果构建理论,运用纵向重复测试的实验设计,探索技能学习中认知归因走向过程.结果显示:在技能学习过程中,学习困难感与任务专注的关联归因是一个由内部到外部,再回到内部的动态过程.对学习任务专注进行分析发现,认知归因的走向也呈现同样模式,这一现象揭示在技能学习过程中任务相关信息对学习效果归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简述自我效能理论,分析自我效能与运动成绩、锻炼行为、运动动机、运动归因等关系的研究现状,阐述体育运动中增强个体自我效能感方法、测量自我效能感工具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体育运动中自我效能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体育运动领域中归因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归因理论提出以来,显示了其巨大的生命力,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体育运动领域内。本文在纵向上拟从归因理论在体育领域中应用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进行综述,在横向上拟从归因理论的前因研究和归因理论的结果研究来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