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体育“三自能力”——自学能力、自我锻炼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普通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体育能力较差的现状,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如何结合终身体育加强对学生进行“三自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自我效能感"与运动技术学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学生的运动技术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习活动的成效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只有充分认识“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价值、影响因素,才能在体育教育中更好地保护和加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普通高校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体育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部分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的状况进行了解,发现大多数的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偏低,提出了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措施,以便为其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运用献资料、逻辑分析及专家咨询法对我国“体育学科能力”定义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哲学视角重新审视了“体育学科能力”的定义,旨在为体育工作了解“体育学科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自我设定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能力,并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概念进行了定义,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要发展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1、体育价值观教育;2、体育兴起培养;3、学生体育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五利用”“一强化”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技术课教学实践的结果表明:提高了体育教育专业课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和素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能力,增加了学生自我实践和自我锻炼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自我锻炼能力是学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的综全衡量,是学生自学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对大学新入校学生在自我和谐、自尊、自信心和缺陷感等几种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新生们的自我和谐能力普遍较差、自尊程度普遍较高、女生的缺陷感稍低于男生、女生的自信程度比男生也要低。结论:要注重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的作用与功能,把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与人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的高度去认识。  相似文献   

10.
对大学生体育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加强思想教育,培养体育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竞争意识、培养审美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为深化素质教育提出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和体育情感水平均处于良好状态,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偏低,自我锻炼能力较差,体育锻炼意识尚待加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实习是高师体育专业学生对未来教育工作的一次体验和演习。但是,由于一些体育实习生“自我效能”信念弱,致使他们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出现了怯场、心理高度紧张等现象,直接影响体育教学效果。本文通过调查了解,对“自我效能”信念弱的体育实习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建设性地提出了消除“信念危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分层次教学对高中女生体育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实验比较的方法 ,旨在体育课内通过分层次教学 ,克服好生吃不饱 ,差生吃不消的被动局面。实验证明 ,课内根据不同组别的教学对象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实施分层次教学 ,可以使每个学生尝到跳一跳摘到苹果的“最近发展区” ,对于发展学生身体机能 ,提高学生运动素质 ,增强困难生对上体育课的自信心有着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普通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休闲活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高校在校本科生进行体育锻炼和休闲活动状况调查。研究普通高校普通大学生群体体育锻炼和休闲活动的特征。主要结论: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明确且具有多元化特征;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学生比较缺乏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兴趣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会发生转移;余暇时间比较充裕但是善度余暇的能力不高;休闲活动中体育锻炼所占的比例较低;学习方面的因素是影响体育锻炼和休闲活动的主要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5.
摘要: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主席面向全国教育工作者提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其中的“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运动乐趣”是对学校体育和体育课程教学的非常明确的要求,如何响应习主席的要求,让学生享受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乐趣是本文要论述的问题。本文认为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失去乐趣的原因是多重的,有运动(sports)变成体育(physical education)后失去运动固有乐趣的因素,有因为体育课变得“蜻蜓点水、低级重复”后失去学习成就感的原因,有身体锻炼内容萎缩导致体育锻炼变得无味的原因等。因此,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体验运动乐趣,必须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以确保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就要加强体育比赛与展示以让全体学生有展示成就的舞台,就要加大体育教学的可选择性让体育学习过程充满自发性和自主性,就要加强学习集团的互动和粘合以提高体育集体的教育作用和温暖度,就要加强快乐健身游戏内容的恢复与开发以提高体育锻炼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在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运动乐趣的施策方面,本文建议要加快实验“体育走班制”教学以探索确保学生掌握技能的新课程教学模式;要学习借鉴“运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狠抓教、练、赛三个环节的融合;要大力普及“全员运动会”以确保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竞争与表现的机会;要普及“体育趣味课课练1 260例”以大力提高体育锻炼实效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重庆市普通高校大学生(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明确,认知良好,但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持续时间不尽人意,特别是女生。学生对“终身体育”理解不深。体育保健知识缺乏,体育器材、场地有限是影响其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家庭-个体)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家庭—个体)影响因素。方法:以1690名中学生为被试先后两次取样施测,编制了信、效度较好的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家庭—个体)影响因素问卷。结论:(1)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家庭—个体)影响因素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家庭—个体)影响因素的测量工具;(2)家庭支持与偶像崇拜、价值取向与意向对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具有较好的预测,积极体验与效益对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预测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以构建主义为视角对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实质进行归纳与梳理,挖掘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发展特点,提出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不断改进和创造新的体育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从学生的情感层面入手,将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接受体育教学内容,形成终身体育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吉林省高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健身锻炼形式、场地、锻炼持续时间、频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群体中具有体育锻炼习惯的人数微乎其微。在客观分析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对策,旨在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理性认识,重视体育锻炼习惯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为吉林省高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苏州市6所高职院校的1800名在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和研究,了解高职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为促进高职院校体育工作更有效开展,提高高职学生体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