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锻炼动机如何通过锻炼坚持来影响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同时锻炼动机与锻炼坚持的关系又是否会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方法:使用锻炼动机量表、锻炼坚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社会性发展量表,随机抽样调查582名大学生。使用AMOS20.0和SPSS20.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分析。结果:1) 锻炼动机能够正向预测锻炼坚持和自信、意志与合作,锻炼坚持能够正向预测自信和意志;2) 在社会性发展模型、自信模型和意志模型中,锻炼坚持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依次为30.07%、36.18%和34.88%;3) 锻炼动机同父母支持、教师支持和朋友支持交互项的R2变化量均达显著水平。结论:锻炼坚持只在锻炼动机与自信和意志间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锻炼动机与锻炼坚持之间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其中父母支持的调节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锻炼动机及其与锻炼坚持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大学生的各种锻炼动机的性别差异以及锻炼动机与锻炼坚持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健康动机最强.其次为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社交动机和外貌动机最弱;2)男大学生的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显著强于女大学生的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其他动机两者没有显著差异;3)大学生的健康动机、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与他们的锻炼持续性显著相关,而社交动机和外貌动机与锻炼持续性没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不同锻炼行为阶段锻炼效果认知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锻炼效果认知与锻炼行为阶段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锻炼行为阶段量表和锻炼效果自评量表等工具对587名知识分子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了处于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人群之间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认知评价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锻炼者健康状况自评得分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锻炼者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获得的效果自评总分上的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1)随着锻炼行为阶段向前发展(前意向→意向→行动→坚持),健康状况呈现持续变好的趋势。2)随着锻炼行为阶段向前发展,个体在乐趣、健康、能力、外貌和社交5个方面的体育锻炼效果认知评价越来越好;提高个体对体育锻炼效果的认知有利于个体坚持锻炼。3)个体刚开始参加体育锻炼时最容易认知到的是锻炼的健康效果;娱乐效果在长期的体育锻炼参与后才能有更深刻的体验。  相似文献   

4.
以30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来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与惧怕否定评价的关系。结果表明:(1)依恋类型和惧怕否定评价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之间无显著差异;(2)大学生依恋类型与惧怕否定评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害怕型、专注型依恋与惧怕否定评价之间存在正相关,安全型、冷漠型依恋与惧怕否定评价之间存在负相关;(3)依恋类型对惧怕否定评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30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来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与惧怕否定评价的关系。结果表明:(1)依恋类型和惧怕否定评价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之间无显著差异;(2)大学生依恋类型与惧怕否定评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害怕型、专注型依恋与惧怕否定评价之间存在正相关,安全型、冷漠型依恋与惧怕否定评价之间存在负相关;(3)依恋类型对惧怕否定评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纵向研究对广东省457位高职生进行考察,探讨锻炼目标内化对高职生锻炼行为(近期锻炼和锻炼坚持)的作用及其途径,即锻炼自我决定动机和锻炼基本心理需求的中介作用,以及这些作用途径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锻炼目标内化对高职生近期锻炼和锻炼坚持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其作用的序列顺序为:锻炼目标内化→锻炼自我决定动机→锻炼基本心理需求→近期锻炼和锻炼坚持;2)在这一作用途径中,锻炼目标内化对高职生锻炼坚持的解释优于对近期锻炼的解释;3)锻炼目标内化对高职生近期锻炼和锻炼坚持的作用路径存在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锻炼目标内化对女生锻炼自我决定动机的影响比男生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社区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锻炼坚持意向量表,以中国朝鲜族自治州足球运动参与者作为调查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目的:探讨社区感与锻炼坚持意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并对其进行模型评价,运用bootstrap方法对中介效应值进行检验。结果:数据的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正态性检验以及多重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均达到统计学要求;社区感对锻炼坚持意向的直接效应不显著;社区感与锻炼坚持意向的关系中,生活满意度具有中介效应。结论:对于中国朝鲜族足球运动参与者来说,社区感的水平的提高,会提升其生活满意度水平,从而提升锻炼坚持意向。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2072名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了男女大学生的健康状况、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结果表明:1)与男大学生相比,女生每次锻炼的时间短,锻炼强度小,锻炼频率低,锻炼坚持差;2)男生的健康动机、能力动机和社交动机比女生强,女生的外貌动机比男生强,乐趣动机的性别差异不显著;3)大学生健康状况和体型的性别差异存在显著性,男生的健康状况比女生好;4)应该通过学校体育制度、体育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的改革缩小在体育行为和健康状况方面的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9.
以双性化、未分化性别角色大学生为个案,考察主观锻炼体验、锻炼承诺对锻炼坚持性的影响。利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 CSRI-50),在954名有效被试中甄别出346名双性化、358名未分化被试,采用修订版主观锻炼体验量表、锻炼承诺分量表、锻炼坚持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大学生虽具中高程度的积极幸福感和锻炼承诺、低度的心理困扰和疲劳感,但其锻炼坚持性却不甚理想;主观锻炼体验、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在性别角色类型上存在差异,其中,双性化者的积极幸福感、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显著高于未分化者,并且,疲劳感在观察上低于未分化者;而未分化者的心理困扰显著高于双性化者。②除疲劳感外,积极幸福感对锻炼坚持性正向影响、心理困扰对锻炼坚持性负向影响皆显著;锻炼承诺对锻炼坚持性的正向影响显著;在积极幸福感或心理困扰影响锻炼坚持性时,锻炼承诺具备部分中介效应;在积极幸福感或锻炼承诺影响锻炼坚持性时,以双性化、未分化为个案的性别角色类型具备调节效应。结论:转变传统性别角色观念,丰富正性的锻炼体验,激发认知决策能力,可能是促进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的一个有效策略。研究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理念提供重要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均衡决策和自我效能在锻炼经历和锻炼行为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肥胖青少年锻炼行为与锻炼经历、均衡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均衡决策、自我效能在锻炼经历和锻炼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自我效能对锻炼经历与均衡决策的关系,以及均衡决策与锻炼行为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均衡决策的中介效应受到自我效能的调节,并且均衡决策也是自我效能和锻炼行为关系的中介变量.自我效能对锻炼行为起间接中介作用,调节了锻炼经历与均衡决策、均衡决策与锻炼行为之间关系的作用轨迹和特征,促进了锻炼经历对锻炼行为的预测作用,影响了肥胖青少年的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的运动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疗法是冠心病康复方案的主体。介绍了冠心病运动疗法的机理、适应症、禁忌症、具体的运动形式和方法,以及体育运动对冠心病患者主要危险因素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的定位与解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是两个有区别的不同概念。生理负荷是描述人体系统机能状况改变的内部参量,其性质是一种状态量。运动负荷是描述人体行为动态过程的外部参量,其性质是一种过程量。运动内容,运动强度,运动数量,运动密度是构成运动负荷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3.
自从2010年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提出了"运动是良医"(exercise is medicine)这一概念以来,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运动与健康之间是否存剂量-效应关系;是否存在着最小或最适宜的运动量;运动量、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等因素中哪个因素对健康效益起决定性作用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以"运动强度与健康效益"为主题,综述2012年ACSM年会相关专题的研究进展。由于较大强度运动更有利于心肺耐力的提高,而中小强度更有利于降低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所带来的风险,建议对于心血管、糖尿病等病人,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出于安全性考虑,应当慎重选择较大强度运动;对于健康人群应适当的鼓励进行较大强度运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运动强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证明广西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研究组研发的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运动强度的阶梯递增性,探讨量化运动处方对不同病情程度、不同疾病阶段糖尿病患者的适用性.方法:22例健康学生采用跟随光碟完成量化运动处方的运动方式,使用Polar心率表、能量监测仪、计步器记录运动中心率的变化,能量消耗以及运动的步数和RPE(主观疲劳程度).结果:各级运动处方的运动强度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结论:五个等级的运动处方运动强度呈阶梯递增性.量化运动处方为不同病情程度,不同疾病阶段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15.
摘要:慢性疾病成为新世纪重要的致死风险因素,而身体活动不足成为引发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2007年,由ACSM(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MA(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发起“运动是良医”的全球行动至今已有39个国家加入。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梳理古典医学文化时期中“运动是良医”思想的源起。研究发现,早在公元前的古希腊、古代罗马、古代印度以及古代中国古典医学文化时期的医学典籍中就出现了“运动是良医”的思想和实践,Herodicus、Hippocrates、Galen、Susruta、华佗等对这一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虽然东西方医学与锻炼的结合具有同源异流、动静相宜等差异,但对于锻炼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价值认识是一致的。甚至于早在古典医学文化时期就开始了身体锻炼与肥胖、糖尿病等疾病治疗的实践,并从自然、人体、锻炼、饮食等因素对疾病和健康有了整体的认识。文艺复兴后,由于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体”“医”开始分道扬镳,今天,体医结合重新受到医学和体育领域的重视,通过文献分析使我们对“运动是良医”这一古老的思想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有氧运动和情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2名男大学生以50%VO2max、75%VO2max两种运动强度分别进行30 min的慢跑和踏级的测试,并在运动前以及运动结束后5 min、30 min和60 min进行SEES调查,结果显示:运动中积极和消极的情绪随练习强度和方式的不同波动,但30 min有氧运动后产生的即时效果是积极情绪和疲劳感觉增加,消极情绪降低到基线,运动结束30 min和60 min后,积极情绪增加,心理疲劳感觉降低;经检验,两种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经30 min有氧运动后产生了相同的情绪效应,积极情绪呈上升趋势,消极情绪呈下降趋势,并且这一心理效果至少保持到运动结束后60 min.  相似文献   

17.
运动生物化学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生物化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中都很重要,逐渐被教练员和广大群众了解和接受,成为科学训练和科学锻炼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通过研究运动生物化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以及目前生物科学和体育科学的发展,提出运动生物化学在目前应如何与其相适应,以加速体育科学的发展。在概括运动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的任务及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运动生理负荷反映的是人体内部系统机能状态的改变量,运动负荷是对人体活动全过程的描述,运动生理负荷和运动负荷虽为不同的两个概念,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运动饮料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动会使糖大量消耗,脱水和电解质丢失,从而诱发疲劳,使运动能力下降。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以适宜的运动饮料对运动员进行补液,有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推迟运动性疲劳的出现和加速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