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分析我国3名优秀女子100m栏运动员的各项运动学参数,并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相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运动员与世界级优秀运动员相比,在加速跑能力、达到最高速度能力以及保持较高分栏速度能力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并在跨栏步技术上存在跨栏腿蹬伸不足、下栏距离长、身体重心起伏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男子110m栏运动员跑跨若干技术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为我国110m栏运动水平的提高与发展,通过收集的我国优秀110m栏运动员的比赛技术参数与第6届世锦赛前7名运动员的比赛技术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跨栏步在起跨攻栏阶段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无显性差异,但下栏距离明显偏长而使跨栏步腾空时问耗时多于对方0.5s,占两组比赛成绩差值的85%;另外,虽然全程速度曲线的变化规律与世锦赛选手大体一致,都呈“~”型,但栏间最高速度、保持速度的能力以及终点加速冲刺的能力均明显差于对方,这些都有待于我国运动员今后努力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中外优秀男子110m跨栏运动员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平跑速度、过栏技术和跨栏节奏是影响110m栏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外优秀110 m栏运动员全程速度变化特征之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我国优秀110m栏运动员和第6届世锦赛前7名运动员的全程速度变化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110m栏运动员在全程栏间速度的稳定性,攻栏技术等方面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在最大栏间速度、平均栏间速度、冲刺速度及保持较快栏间速度的能力上均明显差于对方,这些因素都有待于我国运动员努力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5.
第九届全运会男子110m栏冠、亚军跨栏跑技术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分析第九后全运会男子110m栏冠、亚军的各项运动学参数,并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相比较。我们认为,尽管冠军刘翔、亚军陈雁浩目前是亚洲男子110m栏的一流选手,但从速度素质和跨栏步技术两方面都有待提高。如果刘翔能进一步缩短跨栏步S2的步长、减少跨栏步腾空时间、提高速度耐力素质以及保持各个拦稳定的最佳技术状况则成绩还能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6.
通过雅典田径世锦赛男子110m栏和女子100m栏决赛运动员速度、时间参数的统计处理与分析,表明最大栏间速度是决定成绩的关健因素,只有当最大栏间速度达到更高水平,保持速度的能力才更有意义;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成绩与平均过栏时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从分段时间看,影响成绩的关键区域是第二和第三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来国际田联公布的世界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年龄和比赛成绩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了世界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100m速度、速度利用率等参数,对于了解世界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的竞技特征,提高和保持中国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男子110 m 栏运动员刘翔跨栏步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录像解析法,对我国男子110m栏优秀运动员刘翔在第10届全运会田径110m栏决赛中的跨栏步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刘翔的攻栏意识强,上栏速度快,加速幅度大,起跨后蹬角度小,有效地控制了过栏的腾起角,身体重心上下振幅小。起跨腿膝角大,缓冲幅度小,两腿夹角大,屈膝高抬能力强,大小腿折叠紧,摆动腿的前摆速度快,腾空过栏时间短。过栏后摆动腿积极下压,近下栏,快提拉,过栏与栏间跑技术衔接比较自然、紧凑,形成一种"跑栏"技术。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顶尖110m栏运动员跨栏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收集3名获得过世界田径锦标赛前8名的我国新老运动员比赛时的技术参数与第6届世锦赛前7名等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李彤的跨栏步技术、起跑和起跑后加速状态下攻栏的技术好于世界选手,但他栏间3步的速度以及终点冲刺的能力明显差于对方;刘翔栏间3步跑的速度以及终点冲刺的速度强于世界选手,史东鹏与世界选手十分接近,但他们的过栏腾空时间长,其原因分别是由于起跨角大,下栏距离长而引起。另外,史东鹏起跑至下第1栏的速度明显差于世界选手。分析出我国新老顶尖110m栏运动员能走向世界的技术因素与不足之处,希望能为我国其他110m运动员所借鉴,同时也有利于刘翔、史东鹏今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刘静过栏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优秀跨栏运动员刘静为对象对十运会女子100m栏测试赛上过栏动作技术进行生物力学三维摄像解析,获得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探究动作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为跨栏运动技术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对100 m运动中步长与步频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联系、步长与步频合理比例的评价指标,以及短跑训练中步长与步频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如下结论:运动员的腿长、触地角度和驱动力量是步长与步频相互影响和制约的调节变量;腾起角度和着地角度分别为50°-55°和90°、触地时间和腾空时间分别占步频时间的40%和60%、步长指数与步频指数分别达到1.24和8.28或以上,是评价步长与步频及其比例合理性的重要标准.在短跑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应使青少年运动员的步频在9-15岁阶段得到充分发展;15岁以后,教练员应在运动员固有动作频率的基础上,重视步长的发展;当步长指数达到1.24或以上后,教练员应该在保持运动员步长稳定的前提下,再次提高步频.  相似文献   

12.
恰当地运用步长、步频及其派生指标对不同的个体进行合理、科学的比较,是对运动员的速度能力作出客观、准确的判断和进行有针对的、卓有成效的速度训练的前提和保证。本文结合运动训练实例,对不同指标的运用差别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男子中跑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找到不同水平男子大学生800 m运动员之间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利用高速录像拍摄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等对我国不同水平男子大学生800 m运动员一个单步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专题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不同水平男子大学生800 m运动员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步长上,这主要是由于他们之间支撑时间的显著性差异所造成;而前后支撑时间也就是缓冲与后蹬时间的显著性差异是造成他们之间支撑时间的显著性差异,最终影响步长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在今后的800 m训练乃至中跑的训练中,为了缩短前支撑时间,延长后支撑时间,发展800 m运动员髋关节的力量是当务之急,同时也要注意发展髋关节和踝关节的柔韧性.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近二十年中外优秀男子100米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步长、步长指数、步频、步频指数等多项基本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成绩较好的A组和成绩较差的B组比较,两组运动员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成绩更好的A组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3项参数的平均值均大于B组;世界优秀男子100米运动员各项基本参数均优于我国优秀男子100米运动员。  相似文献   

15.
跨栏步阶段躯干转动惯量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三维录像解析法,对跨栏步的角动量进行研究分析。与Geoffrey Dyson的假说进行对比,发现Geoffrey Dyson的假说并不完全合理,并根据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在背越式跳高中,最后一步起跳腿着地瞬间,运动员身体后倾角稍小于内倾角有助于提高摆动腿摆动效果.最后一步步长适度加大,有助于提高助跑速度,全速踏上起跳点.起跳阶段左踝关节平均角速度与运动员起跳结束瞬间的膝关节蹬伸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国家队10名优秀男子跳板跳水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合理界定跨跳步时相的基础上,对其摆动肢体的运动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跨跳步的摆臂方式是直肘沉臂和屈肘升臂、跨跳步的摆腿是采用控膝摆髋技术来增大人体的压板力量、快升臂和高提腿有利于增大有效压板和腾空高度。同时分别得到了跨跳步自由肢体摆动与支撑腿蹬伸协调配合的具体运动学特征和控膝摆髋技术的具体运动学参数。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汉语课程改革新的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少数民族中小学的汉语课程改革是从"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开始的,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从制订<汉语文教学大纲>到重新颁布<汉语课程标准>,标志着我国在汉语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迈出新的跨越,这对于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一代新人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栏的决赛中赢得金牌并平了该项目的世界记录,他的成功使国内田径界为之振奋,各级教练员希望从他的成功经验中有所获益。通过文献资料的研究,认为精湛的技术、全面的身体素质、过硬的心理素质以及没有伤病是他成功的关键,也是体育运动学校少年跨栏训练可以借鉴的经验所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高速摄影、影片解析及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助跑最后两步支撑期有关运动学参数入手,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技术进行研究,认为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最后一步助跑技术不合理,表现为:着地缓冲阶段动作消极、重心下降过大、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过多;蹬伸阶段蹬伸的幅度、速度不够,向前性不好,损失的速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补偿.最后一步助跑技术上的缺憾,是造成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踏板速度偏低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