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生态体育:绿色奥运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绿色奥运绝不仅仅指像花草树木一样的绿色,它有更加深刻内涵和时代指向。现代奥运会一次次对生态环境的密切关怀与生态体育的凸显,正是向人们表明“绿色奥运”的理念核心在于生态体育,即体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相互关怀、共生共融、共同发展所构建的关系或联系的活动,它的时代主题是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体育的战略选择与可持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体育理念,分析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体育战略选择及其现实意义,探索"人-体育-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并提出了建构生态体育文化、科学制定区域生态体育规划、开发生态体育自然资源、挖掘生态体育人文资源、完善城乡体育生态化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地方性体育社团的生态化发展等六大建议,为鄱阳湖地区的自然景观改造、城市人文景观设计、居民生活方式的生态体育追求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为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特别是生态体育环境建设提供价值和目标论证,促进鄱阳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生态体育是在全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背景下酿生的一种"体育文化演进新思维","生态体育教学改革"是这一前沿认识的代表性教育理念。新的课程体系应该注重向受教育者传授快乐体育、休闲体育、静心体育、音乐体育、审美体育和有氧体育等健康体育理念,应该注重研究体育教育理念和体育教育方式之间、体育教育制度和体育教育课程之间、体育教育投入和体育教育产出之间、体育教育精神和体育教育设施之间、体育教育生理和体育教育心理之间、国内体育规制和国外体育规制之间、体育自然环境和体育社会环境之间所形成的共生共存关系。  相似文献   

4.
"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三大理念,也是指导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根本理念.遵循"科技奥运",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客观精神和创新精神;遵循"人文奥运",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对运动员进行人文关怀,包括他们的身体状况、情感需要、受教育权利和退役后的出路;遵循"绿色奥运",竞技体育需要净化,需要以"天人合一"为宗旨的中国武术这副良药.借助北京奥运会,让中国武术走向复兴,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三种教育理念与实践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在改革进程中发展起来的三种教育理念.分析三种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中的作用,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诠释它们之间的相互变化关系,消除理论与实践的偏离,为构建体育素质教育新体系,开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体育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意义丰富的"价值场"。立足于现代体育发展的现状,反思体育文化演变的历史,能够清晰地发现体育自身的嬗变与人类文化(文明)转型的相关性,与人类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把握变化的相关性。由此看来,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绝非任意杜撰,而是包含着特定的文化和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7.
“生态学校”促进了学校体育生态环境建设,学校体育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和规范生态环境,学校体育生态环境与学校体育的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和制约的互动性。对学校体育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学校体育生态环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道家道教生态伦理思想与当代生态哲学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家、道教生态伦理思想与当代伦理学相比 ,既有共通之处 ,也有独到之处。前者为它与当代生态伦理思想相互衔接提供了可能性 ,后者显示了它对丰富和发展当代生态伦理学的价值。道家、道教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对生命的关切和热爱 ,又为它与当代生态哲学相衔接提供了可能性。且普遍存在于全球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使得这种相互衔接不仅具有可能性 ,而且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是当下我国体育课程对学生生命最基本的人文关怀。没有经历"现代性"充分洗礼的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试图以后现代主义为研究范式来完成体育课程质量的逾越急需现代性反思与探究。通过对近10年来后现代主义课程主张之描述和对传统体育课程"某些错误"的批判,指出游离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范式导致课程改革缺乏严密的理性逻辑和坚定的价值理念,揭示某些现代性误读所带来的危害,确认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返魅"必须扎根于现代性的课程基调。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在历史逻辑上,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是在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经验教训基础上逐步形成发展的。在核心内涵上,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始终牢固树立生态安全意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并且强调防范生态环境风险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在实践路径上,通过提升公众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防范生态环境风险预警机制、构建科学的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法律体系为贯彻落实习近平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理念提供了具体的路径方向。  相似文献   

11.
考查现代竞技运动的发展过程,我们会发现现代竞技运动从兴起之日至今,一直与现代科技保持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但是科技在竞技运动中的过度应用使运动员异化为"技术人",从而导致了人和技术共同承担了运动过程和结果,最终造成了竞技运动中运动员主体地位的缺失,其根本原因是在竞技运动领域人对自我发展认识的缺失.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通过体育审美教育,促进竞技运动价值理念的合理回归,促使技术角色的合理回归,促进体育人文精神的合理回归从而达到消解现代竞技运动中运动员主体地位缺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社会调查、SWOT分析等研究方法,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的内涵及其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进行专题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奥运"、"绿色奥运"和"人文奥运"是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提出的三大理念,是奥林匹克的核心和灵魂.奥运会在我国举办为我国更快地走向世界提供了良机,平等、公正、友谊、和平等将会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产生出远比金牌更重要的东西.同时"科技奥运"、"绿色奥运"和"人文奥运"的理念也深刻地影响着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人们对全民健身活动的认识和人民群众对体育的参与意识更进一步增强,健身活动设施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科技奥运"、"绿色奥运"和"人文奥运"的理念提升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质量,使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人民群众对体育的参与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3.
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促进了我国学校体育的现代化进程,其深邃的文化价值内涵以及丰富的教育内容体系是我国学校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教育资源。在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背景下,中国学校体育应继续充分发挥和践行奥林匹克文化的教育价值,本着"以人为本"、"文化交流"的原则大力推动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生态体育城市"进行了引入与探讨,认为生态体育城市是生态体育、生态城市和体育城市三个上位概念的聚合.生态体育城市的建设契合了当前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基本国策,有利于促进体育生态本源的回归,对城市的发展和市民幸福感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建立了融"生态体育资源"、"资源单位"、"体育治理"、"结果评价"、"制度建设"、"用户享用"于一体的基本分析模型.并指出主体的生态体育意识薄弱、体育内部生态的发展失衡、城市生态体育资源的不足等是制约生态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自然资源驱动、城市交通驱动、传统文化驱动、体育科技驱动的生态体育建设模式.并提出了"公众生态体育意识的培养"、"生态体育资源的整体规划"、"体育生态城市建设的制度建立与完善"、"畅通市民体育需求通道,搭建市民参与机制"等生态体育城市建设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人文奥运 电影随行——聚焦北京奥运电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影记录奥运瞬间精彩,电影传播奥运无限精神。为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电影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体育题材影片的创作和拍摄中,既有见证中国人民百年奥运梦想实现的纪录片,也有讲述“每个人的奥林匹克”的故事片,很好地发扬和阐释了“人文奥运”的内涵。奥运电影源于奥运也必须高于奥运,追求在艺术上的“更高、更快、更强”,这样才能用文化的力量促进奥运精神的推广,促进奥林匹克事业在中国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儒、道、释主体文化探讨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就社会属性、运动属性和文化属性审视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特有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因奥林匹克运动的介入而充满活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要现代化但不是全盘西化,"邯郸学步"做法不可取;现代化不能使民族精神迷失在"融入"中.  相似文献   

17.
分析大众体育观念的发展变化,对于把握大众新的体育心理需求、体育新的发展趋势,深化体育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以陕西省咸阳市媒体受众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随机走访、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国人体育观念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文素养的提升,大众体育观念及其体育行为发生了新的变化.基于"观赏"里约奥运会赛事的视角,大众体育观念及其体育行为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从"输不起"到"输得起"、从"金牌至上"到"金牌若何"、从"看赛场内"到"看赛场外"、从"看结果"到"看过程"的转变.大众视域中的体育具有社会化、人文化、娱乐化、生活化的特点,既彰显了中国自信、凸显了金牌本色、还原了体育本真、让体育融入了生活,又体现了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融合发展的态势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绿色奥运和生态伦理教育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绿色奥运是普及生态伦理教育的绝好平台,生态伦理教育是调控奥运会环境问题的基石。在绿色奥运的建设过程中,应赋予生态伦理教育这种软调控手段以重要的特殊地位。通过绿色奥运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生态伦理教育,以传授环境保护知识、培养环境伦理意识、引导环境保护行为,来确保现代奥运会走上良性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9.
“冬奥遗产”的形成和演变经过了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对“冬奥遗产”初创期(1924—1945年)进行探讨。通过对“冬奥遗产”初创期进行分析,力图为完善“奥运遗产”理论体系,以及“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理论探索。“冬奥遗产”是冬奥会为举办国或地区、举办城市和奥林匹克运动所产生或加速产生的所有有形的和无形的长期利益。“冬奥遗产”初创期既形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遗产”、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制度“遗产”、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遗产”,也在举办国及举办城市形成了体育领域和其他领域的“遗产”。“冬奥遗产”初创期的“遗产”亮点体现在:第1届冬奥会的诞生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而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遗产”具有特殊作用。“冬奥遗产”初创期的“遗产”发展难点在于:国际奥委会、冬奥会举办国及举办城市既存在来自冬奥会内在影响因素的挑战(冬季运动普及程度、奥林匹克运动普及程度),也存在来自冬奥会外在影响因素的挑战(经济、政治时局、战争、节候、科技)。结果表明:在“冬奥遗产”初创期,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大家庭”虽然对“冬奥遗产”的认识和实践是浅显和模糊的,但客观上“冬奥遗产”已经开始了初期的积累。“冬奥遗产”初创期是“冬奥遗产”发展的第一步,对后续“冬奥遗产”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