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文献资料和系统分析为基本方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举国体制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化创新模式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举国体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在政府主导下,调整发展竞技体育的政策思路,逐步完成国家体育事业的整体转型。以投资和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实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化创新是我国竞技体育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摘要:构建竞技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坚持和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路径选择。运用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竞技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竞技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为实现竞技体育的公益性,利用公共资源和权威,围绕提高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构建的支持和服务系统;由服务主体、服务客体、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保障5个方面构成;具有客观公益性、非均等化与均等化并存、高科技性和系统性等特征。竞技体育公共服务主体单一、内容失衡、条件保障不力、运行机制不畅、效率不高是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从服务主体、内容体系、保障能力和运行机制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是党和政府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蓝图绘制,“新型举国体制”是推进这一进程的有力方略。体育强国建设的多维赶超性需要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保障,任务复合性需要新型举国体制的主体协同,功能多元性需要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演进。新型举国体制在领导核心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并日益体现出“元主体”的治理特征,在价值取向上由为国争光的体育转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在资源配置上由人、财、物等硬资源的计划配置向人、财、物、文化、精神等软、硬资源市场化主导配置转变;在参与力量上由政府单一主体向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等多元力量协同增效转变;在发展环境上由原有的融入全球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双循环格局构建;在作用领域上由重点服务竞技体育到更加关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新型举国体制拥有适用于青少年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社会动员”模式,适用于竞技体育关键环节的“政产学研会”深度融合模式,适用于产业链升级和职业体育的“龙头企业”整合带动发展模式。提出了以“新型举国体制”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路径:包括发挥元主体价值,选定战略力量,设定重要项目,完善评估激励等。  相似文献   

4.
运用访谈法、调查法、文献法,分析了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发展的文化约束条件,提出了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和而不同”的发展思路.研究认为,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诞生、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大一统的国家信念、大一统的社会心理、个体现与集体现、人治与法治都将对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举国体制是集中国家有限资源,快速发展竞技体育的一种良性的体育发展方式。但是,伴随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体育也同步转向"官本民辅"的多元的"过渡体制"。在此背景下,提出发展职业体育,为完善举国体制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职业体育是体育市场中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元素是完整的举国体制的一部分,是对举国体制的补充和完善。发展职业体育,首先,要创立发展职业体育的新思想;第二,创造发展职业体育的人文环境;第三,要选择好发展职业体育的路径。建议:在国家竞技体育三元治理的初期,应以政府办专业队为主体,社会和市场办队为辅;中期,国家、社团、市场三者办队比例趋向均衡;后期,则以社会与市场办队为主,以政府办队为辅,最终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拐角理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为研究对象,发现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发展和制约因素为: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竞技体育自身发展态势需要高水平体育队伍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潮流,运行数十年竞技体育体制的强大惯性,现行竞技体育体制既得利益集团转变观念的难度,以及社会力量尚不足以支撑整个国家竞技体育发展等。通过对这些因素分析,提出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拐点理论,试图为这种渐进式改革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水平竞技体育的训练体制是采取举国体制,它在迅速发展我国竞技体育和提高运动成绩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举国体制显示出许多弊端,因此作者根据国家体育改革的方针,提出逐步向全民体制过渡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举国体制作为一种资源整合模式,运用于体育领域便成为体育举国体制。我国体育举国体制主要运用于竞技体育领域,金牌战略则是其统领性方案,其应然使命是"夺标育人"。然而,只见"夺标",不见"育人"是金牌战略的实然缺失。建议我国体育举国体制的金牌战略重新审视竞技运动的价值取向,加强竞技与教育的结合,践行人文关怀理念,重拾奥林匹克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国竞技体育的腾飞和国际体坛地位的确立无不得益于其体育组织的不断变革与创新。中国竞技体 育组织的研究主旨是促进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在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于组织形态特征和运行特征、 举国体制的管理模式、竞技体育从业人员的关系及其对竞技组织绩效影响等几个方面的研究。采用基本理 论的介绍或援用,通过对局部的问题的实证性研究来印证相关理论研究范式。将运动项目特征研究融于组 织形态、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研究之中,加强临床应用研究是未来我国竞技体育组织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赶超式发展是我国竞技体育在特殊时期的历史选择,一直服务于国家形象的塑造、政治发展、制度建设等方面。作为一种发展战略,赶超式发展依靠举国体制保障,运用三级训练模式,实践着奥运争光计划,为我国跻身世界竞技体育强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在社会转型的新阶段,赶超式发展与社会发展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相适应:与市场经济体制脱节、政治色彩浓重、金牌主义至上等特点,增加了国家的负担。在建设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竞技体育的赶超式发展也要适应社会的新变化,做出新调整。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在梳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政府单一主体治理、政府主导的多主体治理及多主体共同治理三个阶段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中心的治理模式.按功能相似原则,将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划分为权力中心、动力中心和压力中心,明确三中心的角色、功能定位及其之间的关系.认为,分权使得治理主体或中心边界清晰,民主让治理主体拥有自由的决策权,法制约束体育行政部门和预防体育市场失灵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解读"举国体制"和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将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从纵向上大致区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至1979年计划模式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创建成型期";1979年至2008年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市场成分逐步增加的"转轨前期";2008年以后的"转轨后期"。本着这样的划分,从:"举国体制"和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解读(性质、特点、形成过程和功绩);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在转轨前期遭遇的挑战和对策;转轨后期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举措等三个方面阐述"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这一命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大背景下论述了转轨后期模式转换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并列举了七大系统的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完善和发挥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举国体制”为核心的中国体育管理体制,对我国竞技体育的腾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依据历史和逻辑统一的社会历史哲学观点,对“举国体制”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开发并有效的监控竞技体育市场;提高运动训练科技含量;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调整奥运项目布局等是完善和发挥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优势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以奥运争光类竞技体育服务产品的提供方式为对象,通过对我国传统竞技体育服务产品提供方式的历史考察发现,举国体制是我国传统竞技体育服务产品提供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现实条件下,奥运争光竞技体育服务产品的提供具有多元可能性,而专项资金、资助高校培养模式、委托生产——合约模式、非营利组织生产等方式。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举国体制是我国竞技体育获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验,2008年之后,为保证我国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并不断完善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  相似文献   

16.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创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是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的体育管理体制,这种体制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就是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它使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创新政府行为方式的转变;②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创新管理模式的转变。这种制度变迁创新的动力源。其主体是:“利益集团”和“政府”。  相似文献   

17.
竞技运动作为诸多人类文化的一种,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和完善。警察体育在发展的初期,照搬和借鉴竞技运动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由于竞技运动的发展和自身的异化及警察体育对完善警察身体这一根本目的的回归,加之为解决"大练兵"中的竞技化问题,警察体育手段不能再照搬竞技运动形式了。有必要对竞技运动进行改造,为提高警察队伍的战斗力服务。为此,就竞技运动警察体育手段化的可行性、必要性、基本方法和途径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我国竞技体育的突破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为使我国成为有重点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大国,必须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发展水平的大背景,完善新时期的举国体制和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通过分析我国竞技体育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能、我国竞技体育运行机制,论述了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自身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后奥运时期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阐述我国近10年来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大众体育及国民体质的发展情况,对比分析我国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极度不平衡,找出国家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场馆建设、媒体宣传等众多方面都极度偏向竞技体育的发展。带着政治色彩的举国体制让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而在国民体质下降的背景下,大众体育的发展却停滞不前,导致国民体质进一步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
在公共行政改革的背景下,我国体育行政管理改革的实质就是将政府掌握的部分权力和资源转移给社会,这一改革必然影响着体育行政主体的内涵与外延.在对公共行政发展,行政主体、体育行政管理发展变革梳理的基础上,明确了我国体育行政主体内涵,提出体育公共行政权是确定体育行政主体的主要依据,其深刻反映了体育行政分权和体育管理主体多元化的现实.依据内涵界定出了体育行政主体的外延不仅包括作为固有型体育行政主体的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体育行政机关及其他行政机构;作为过渡型体育行政主体的法律法规授权的事业单位、体育社团组织;还包括衍生型体育行政主体的社会性体育社团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