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目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出发,主要通过心理测验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关系,为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关依据. 研究方法:测试对象、心理测验方法、90项重状自评量表(SCL-90)测验、体育态度韦尔(wear)等价式量表(A)测验、身体素质测量评价.  相似文献   

2.
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影 《体育科研》2004,25(1):50-52
为了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主要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二年级学生、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强迫、人际敏感、敌对和偏执症状较突出。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心境量表(POMS)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研究工具,通过实验比较的研究方法探析体育专业大学生参与不同选项课教学对其心理健康和心境状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教学实验后,参与舞狮选项课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境优于参与其它选项课,且多项分量表呈极显著差异。证实“舞狮选项课教学+心理干预”能较好促进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在理论课教学、运动技能教学、学生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了对新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使用锻炼感觉量表(ETI)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等研究工具,对新课程实施前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采用新课程进行教学的实验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锻炼时的心理感觉均优于对照组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不同心理健康水平与身体素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通过调查与测试 ,论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身体素质的关系 ,寻求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途径 ,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1 研究方法与对象研究方法 :运用心理量表SCL— 90调查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分析研究了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对其身体素质所产生的影响 ,论证了心理健康水平与身体素质的关系。研究对象 :以青海省部分高校 (青海师范大学、青海大学、青海民族学院、青海医学院等 )的大学生为样本 ,实测人数 6 0 0人。其中女生 2 4 0人 ,男生 36 0人。测后将无心理障…  相似文献   

6.
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身体自尊量表、体育锻炼态度量表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身体认知结构和体育锻炼状况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身体认知结构、体育锻炼态度、锻炼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较高程度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等方式,研究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为高等体育教育的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和"心理自评量表(简称SCL-90)",对六所高校体育专业597名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做了调查和分析,同时对比文、理专业的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对个体情绪智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专业的男生在情绪评价力、情绪适应力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女生,但在情绪觉知力和情绪调控力不如女生;情绪智力高年级(三、四年级)明显好于低年级(一、二年级);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智力四个主因素和总分明显高于文、理专业大学生,但情绪觉知力显著低于文、理大学生;大学生情绪知力与性别、年级、专业的交互作用显著;体育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在知觉他人情绪、控制自我情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传统体育养生对体弱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传统体育养生运动的特点和体弱大学生在学习养生功前后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练习传统体育养生不但能够切实有效地改善体弱大学生身体素质,而且在练习过程中传统体育养生更能够给予练习者心态的调整和梳理,促进那些体弱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向着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吕振宇  相似文献   

10.
健美操俱乐部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丈使用心境状态量表(POMS)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AT)进行实验的对比与分析,研究课外健美探俱乐部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钱宏颖 《浙江体育科学》2005,27(2):72-74,82
通过对高校部分参加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学生进行SCL-90量表分析,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6周运动干预后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评价,表明各类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改善作用,能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郑日昌教授编制的《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随机抽取1 0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跟踪测评,对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表明:实验前后大学生SCL—90的各因子分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分均呈显著差异,且高校体育课程对大学男女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存在差异。结论:高校体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锻炼感觉量表 (EFI)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研究工具 ,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 ,旨在研究中、小学生参与不同项目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性别的中小学生参与不同项目锻炼的心理效应和运动愉快感存在差异。身体锻炼有助于调节学生身心矛盾 ,增强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马加香 《体育科技》2013,(6):77-79,83
主要采用测量统计和实验法对宿迁学院甲、乙两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体育干预的心理疗法个案研究.实验前运用成熟稳定的全国通用的心理状况自评量表(SCL-90)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问卷测试,身体条件能够支持完成体育干预-心理疗法的实验,并根据被试的身心状况、运动能力、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个体特点合理选择各种运动项目和运动方式,灵活安排各个运动时间并结合适宜的日常心理疗法对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15周的试探性干预实验.实验证明,合理运动负荷体育干预和日常心理疗法的结合互动能够很好地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丰富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有效促进大学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调查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索体育活动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方法:运用SCL-90量表对体育类专业大学生与非体育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的躯体化、强迫、敌对等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非体育类专业大学生躯体化、焦虑、恐怖、敌对、精神病性等因子的得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与非体育类大学生相比,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的强迫、敌对因子得分较高,而躯体化、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较低.结论:体育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非体育类专业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体育活动对个体心理健康存在积极影响的同时,还可能存在着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体育锻炼对普通高校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我校(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参加运动队训练的男大学生和普通男大学生这两个不同层面的群体之间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进一步探讨如何采取更好的体育锻炼手段来促进普通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取SCL-90量表等工具,对我校参加运动队训练的男大学生和普通在校男大学生共480人进行测试和调查。结果:( 1)运动队男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明显好于普通男大学生;(2)参加集体项目运动队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参加个人项目的男大学生。结论:长时间,多种类型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锻炼行为、经历、意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主观强度感觉量表(RPE)和SCL-90问卷对117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有锻炼行为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没有锻炼行为的大学生;对锻炼者而言,实际锻炼量和主观锻炼感受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被试在中等强度的锻炼量及主观锻炼感受轻松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心理健康状况最优;对不锻炼者而言,锻炼经历和锻炼意愿对心理健康状况有交互作用,被试在同时具备锻炼经历和锻炼意愿的情况下心理健康状况最差。  相似文献   

18.
课余锻炼对中南区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调查心理健康水平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SCL-90)进行评定,对中南区高等农业院校在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确定了影响中南区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以此掌握第一手资料可以改进大学的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为推动全民健身计划顺利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参加定向运动选项课的大学生和未参加这一项运动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定向运动教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解决问题等项因子上的积极效应更加显著,建议在学校体育中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20.
不同体育项目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体育心理学研究证明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会随着身体运动的加强而逐步降低强度,激烈的情绪在体能的消耗中逐渐减弱。许多发达国家已将体育活动作为治疗心理健康疾病的一种方法。但是不同体育锻炼项目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又有什么不同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1.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为湖州市南浔中学高一新生786名。研究方法为实验问卷调查。采用由周步成等人编写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这套量表的信度高,其折半信度系数为0.91,重测的相关系数为0.667~0.863;其题量较少、用时较短、效度很高;适合中学生团体测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