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覃勇 《精武》2012,(1):44-46
体育在古希腊的城邦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通过体育训练可以为古希腊诸城邦提供身强力壮的战士。更与古希腊人崇尚身体健美的习俗有关。本文以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为例,探讨了以德性培养作为着眼点的体育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以及这种体育教育思想与人的德性塑造之间的关系。指出古希腊的体育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而更是为了塑造和谐的心灵,从而实现人的德性,最终获得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2.
孔子与柏拉图体育教育思想的哲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孔子和柏拉图的体育教育思想,有助于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渊源和特性有进一步的了解,还可以为研究现代体育思想注入新的活力和营养。因此,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法对孔子和柏拉图的体育教育思想进行分析,并从"勇敢"的强硬程度、中西方的伦理主义特征和儒家思想的桎梏等方面对他们的体育教育思想进行哲学审视。  相似文献   

3.
从第一线体育工作者的视角,针对"新世纪新体育”一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疑义,并提出对问题的认识体育是身体的教育,以完善人的身体为本;体育不能以探索极限为目的,运动娱乐教育不是体育;体育是属于全人类的,体力劳动者也要接受身体教育;健康教育不等同于体育;体育与体育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探析文艺复兴时期体育勃发的特征、思想基础及启示。文艺复兴时期体育勃发呈现出体育教育的人文主义、竞技运动的自上而下、群众体育的民间传统、学校体育的规范性与体育场馆的专门性等特征。思想基础:人文主义的“身心合一”关注身体,“自然哲学”的“物质本原”关注身心,“柏拉图学园”的“人为中心”关注身心塑造,“自然科学”的“注重经验”关注身心训练。对我国的启示:中华民族复兴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全民性目标;全面小康是我国体育发展的社会性目标;美好生活需要是我国体育发展的人民性目标。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实施身体教化的主要场所,学校体育则是实施身体教化的重要手段,学校体育思想内在蕴涵了社会对于身体的教化预期;伴随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学校体育层面的身体,经历了军国民体育的国家化动员、自然主义体育的生活化回归、民族主义体育的民族化印记、技术教学体育的生产化取向、体质教育体育的物质化痕迹、健康教育体育的权利化突显等历程.无疑,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变历程,蕴涵了深刻的身体内涵变迁景象,透过身体变迁景象表达的正是社会变迁的丰富图景.  相似文献   

6.
选择狭义体育作为突破口,对我国当前体育本质及定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美国"针对身体的教育"到"通过身体的教育"的思想演变说明体育的本质仍然是教育。"运动教育"只是一种体育教育模式。美国的体育是身体教育,其内涵是通过身体对人的教育。认为借鉴英美体育研究的成果,将体育与竞技区别开来,是解决中国体育概念困惑的捷径。  相似文献   

7.
运用知识考古学、历史分析法、文献解释学等理论与方法,立足人们对身体的认识,探寻古希腊到欧洲中世纪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古希腊早期体育教育思想之自然秩序的信仰;古风时期到希腊化时期体育教育思想之生命整全的追寻;古罗马体育教育思想之世俗价值的实现;欧洲中世纪体育教育思想之宗教神学的桎梏。它们存在共有的特征:从体育教育思想产生来看,体现为人之身体进入世界的方式;从体育教育思想倾向来看,则是以德性为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从体育教育思想呈现方式来看,体现为体育教育认识的未分化性;从体育教育思想内容来看,体现为体育教育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古希腊到欧洲中世纪体育教育思想的演进,为中国特色体育教育思想体系构建提供了历史借鉴与启示:激活和回归人性是构建中国特色体育教育思想体系的原点;创新和回应体育教育实践需求是构建中国特色体育教育思想体系的生长点;不同思想的融合与借鉴是中国特色体育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正>一、日本、泰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受美国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健康教育思想的影响,认识到身体教育主要是促进身体发育的系统教育,健康教育是关于身体保养的系统教育。两者都是以身体作为对象,都是为了保持健康。应该同时作为体育教学的内容。出于这种认识,  相似文献   

9.
邓辉  李勇 《体育世界》2014,(12):54-55
大学阶段是人的重要成长发展阶段,大学体育教育无疑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解决学生“身体问题”的重要途径。大学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身体和全面认识学生身体这一基础之上的。通过对“身体教育”领域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梳理出大学体育教育中的身体教育思想脉络,提出了:大学体育要充分认识到身体是人之存在的基础;大学体育教育是高校身体教育的重要组成,但非全部;大学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和完善人的身体;关注学生身体健康是推动高校体育教育健康发展的原动力;“兽身与人性”的培养是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内涵等观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体育和音乐一样,都是以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柏拉图认为体育和音乐是青年身心人格平衡发展的两项教育学科,体育能培养人的道德精神和风尚,使人体格健壮和体能全面发展。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陶冶人的情操和提高人的道德品质,进步的音乐还能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比如《国际歌》在历史上起着巨大作用,这是众所周知的。可是音乐还有其他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音乐的意义远  相似文献   

11.
对学校体育"器"与"道"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中国传统文化"原典价值"--"器"与"道"的思想资源为种子,从哲学本体论的层面,透视学校体育的教育历程,提出当前学校体育应由人与身体的"外部超越",转向人与身体的"内部超越";健康是"体",精神是"用"的新观点.解答与开显学校体育教育新的理论支点,弥补和消除当前学校体育实践和价值域日益扩大的隔阂与裂痕.  相似文献   

12.
从身体的角度看体育的"智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身体运动方式,而"身体"作为人的存在的根本维度,与体育运动始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从"身体"出发,阐述了体育之育的真正目的与效用--开发生物脑体以及发展身体智慧,把体育从"纯粹的无法思想的身体教育"中解放出来,视"身体"为可以思考、充满"智慧"的身体,说明了体育在"智识"教育上的真正意义,从而从根本上脱离了身心"二元论"并有力反驳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错误认识,以求让更多的人自觉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感受体育的魅力,树立起终身体育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体育是身体的教育,所以有必要将体育与竞技区别开来,实现体育向教育的回归.人的身体需要教育,只有通过体育,人的身体才能获得充分全面的发展.体育通过增强身体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体育也应坚持全面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身体是人在世界上确立的明证,同时也是人与世界直接接触的唯一物质载体.法权思想或意识最终的控制对象就是身体,而体育作为一种完全的身体运动则自然就会表现出这种法权思想或意识.那么从身体这个视角考察古希腊体育活动的法权思想或意识就成为一种坦途,同时也成为我们认识古希腊体育中的法权理想的窗口.在古希腊自由的身体是公民参加体育活动最基本的法权基点;公平的竞争是古希腊体育身体对抗的根本准则与道德标准;而代表正义力量的"神圣休战"是希腊法权思想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试析高校课余竞赛的思想教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提出问题 体育作为教育学的范畴,与现代教育的整体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有机相关的,因此,体育教育不仅仅是身体锻炼、体质提高和运动竞技等,体育在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重视体育教育与德育、智育的有机配合可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三杰”体育思想的当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本分析和史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古希腊“三杰”的体育思想进行阐释。系统梳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体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观点,揭示了“三杰”体育思想中蕴藏丰富的内涵,其当代意义突出地表现在和谐教育与终身体育等方面。他们的体育思想为当今体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对完善现有的体育目标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对于身体用教育,对于心灵用音乐。”、“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一直以来,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质疑,众多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因此不断的探讨,希望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终身体育是指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是一种以自觉自愿为特征并能持续终身的自我锻炼过程.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思想的必然产物,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学家保罗·郎格朗明确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他在《终身教育引论》中多次提到与体育有关的思想.在保罗·郎格朗等人的倡导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体育运动国际宪章》。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体育哲学思想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理性思维法分析和阐述了柏拉图的体育思想,其主要体现在:提出了用体育和音乐铸造完善人格的人才观;提出了身心二元论哲学观;倡导体育不是为技术而是为身心合谐的体育哲学观;第一个提出了学前教育的意义;提出妇女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梳理中西方"身体""教养"与"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将"身体教养"定义为"以身体为起点,通过学校体育这一特定的教育与训练环境,增强体质,培养身体解读能力、身体抵御能力、身体适应能力及身体批判能力,改良身体意识与身体体验,形成体育习惯",并进行了系统阐述。研究认为,青少年体质困局与学校体育教育偏差,社会主流价值与"身体符号"示范负向强化、环境对身体的挑战,以及传统体态、仪态规训礼制的淡化与消亡构成了身体教养理念提出的现实语境。最后,确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核心地位与"身体能力"培养的方针、培养学生身体意识、引导学生崇尚身体美与修身思想、体育教师改良身体教育方式、学校体育工作遵循时空规律与系统化的5点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