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6 毫秒
1.
日本学校体育的《学习指导要领》与我国学校体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都原则性规定了对体育课程内容要求,但日本与我国相比其最大特点就是增加了“放松身体运动”的内容及要求。从1998年到1999年,日本文部省修订了日本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并于2002年和2003年分别实施了小学初中和高中新的体育《学习指导要领》。新的体育《学习指导要领》中,强调身心一体化,密切体育与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所以把过去《学习指导要领》中的“体操”部分改成了“增强体质运动”,并把增强体质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放松身体运动,一部分是提高身体素…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和日本小学体育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为调查对象,了解中国和日本在体育课教学上的差异,总结出值得我国学习借鉴的思想和方法。近些年来体测数据显示青少年的体质达标率正在逐年下降。为此教育部对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了第八次改革,在2011正式颁发实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与此同时,日本文部科学省也为此调整和修改了各学科的《学习指导要领》,在2011年正式实施《小学体育课学习指导要领》。  相似文献   

3.
日本新一轮学校体育指导要领改订的框架及内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日本文部省在2005年7月发布的学校体育指导要领的中间报告书(未公开)《健壮的身体育成的应有方法》为主要材料,对日本即将发布的新一轮体育学习指导要领形成的背景、理论依据及具体内容等进行了考察,推测出日本学习指导要领可能的内容及方向性,并结合日本体育科教学的实践,提出了这次学校体育指导要领的修订是更注重生活能力的修订,是进一步促进“快乐体育”教育的修订的结论。为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 日本新的学习指导要领于今年四月发表了,所谓学习指导要领是日本关于中、小学教科教育的目标及内容的纲领性文件。这次修订,是从面向21世纪,培养适应国际社会生活的日本人这一基本点出发,将教育的重点放在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充分发展上。在体育科方面,是从重视并贯彻中小学乃至终生的生涯体育观点和提高体力的观点出发,考虑到儿童发育特点及与运动特性的关系,来重新修订指导要领的内容的。生涯体育就是指体育运动作为人的终生活动的一  相似文献   

5.
进行健康与安全生活指导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体育大学古田莹一郎教授亲自参与了日本《学习指导要领》的修改。本文阐述了作者对健康与安全生活指导的基本认识,仅供我国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社会体育概念的由来日本正式使用社会体育的概念是在一九四六年。日本文部省在这一年的八月发出了“关于社会体育实施的通知”的文件。一九四七年又在“学校体育指导要领”中引用社会体育的提法。后来,日本在一九四九年制定了“社会教育法”,其中谈到:“所谓社  相似文献   

7.
学习指导要领作为日本学校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充分体现了日本教育改革的动向。这次学习指导要领是在前一个学习指导要领的基础上修改、制订的,是一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指导要领,把在宽松的氛围中自学,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培养学生身心一体观念的教学,作为一种体现学习指导要领精神的理想教学形式。初中保健体育课也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了修订,并在2002年1月1日在日本全国实施。  相似文献   

8.
本资料译自日本新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准据,新版《大家的体育》一至六册。资料共分六个单位(年级为单元),每单元10次课。本资料编排系统,内容丰富、新颖,充分运用了游戏等教法与手段。材料经编译整理,内容精炼,未失原文主要内容与精神,对体育教师、速滑初学者、各类学校的冰上课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 今年四月,日本文部省公布了新的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相当于中国的教学大纲),关于体育,特别强调了要贯穿于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之中,在教学内容等方面,弹性化增大。现将其小学学习指导要领总纲中有关体育的章节摘译如下,以供国内同行参考。一、目标通过适当的运动实践,及切身生活中对有关健康和安全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运动,同时谋求增进健康和提高体力,培养乐观、明朗的生活态度。二、各年级的目标及内容 (一)一、二年级  相似文献   

10.
柴娇 《体育教学》2008,(6):48-49
在近几期的《体育教学》杂志中,笔者陆续把日本学校体育当前的发展概况、新体育指导要领的理念、以及日本新兴的体育项目等内容介绍给了广大读者,使我们对日本中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以上的内容基本上停留在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理念层面上,对于我国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而言,更希望看到日本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如何在教学实践层面上展开。因此,从本期开始,本人将陆续介绍日本学校体育课程中与我国体育课程内容相同部分的教学实施过程,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实践思路,推进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程实施的理论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其实施的本质包括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研究体育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和条件,有利于目前正在进行的体育课程改革真正落实和新课程计划的顺利进行。体育课程改革者应充分认识到课程实施的重要性,为课程实施创造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为推动我国体育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课程实施中的“异变”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研究认为:对体育课程实施问题的研究尚未引起体育学界的足够重视;体育课程在实施中发生“异变”有其必然性,根据其正负效应可分为超越性异变与衰退性异变两种类型:导致体育课程实施产生“异变”的因素是多方而的;住体育课程的实施中应采取措施趋利避害,以促进超越性异变。  相似文献   

13.
霍军  赵艳玲 《体育科技》2014,35(4):139-140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等研究方法,基于新课程实施背景,对体育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进行探讨.教师专业化要求师范生的培养培训一体化成为必然,为了更好地利用教育资源、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高师院校从课程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培养方法与途径、课程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革新,旨在为体育教师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化高师院校与中小学有机衔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中小学三代体育课程的历史省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程改革是整个学校体育改革的中心环节.我国自解放以来,体育课程的嬗变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在第一代和第二代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正面临着第三代体育课程的建设.从观念层面、操作层面、物化层面三个不同角度分别提出了第三代体育课程建设应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冬慧 《体育科研》2014,(6):94-100
运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法、共词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借助BICOMB、SPSS等软件,通过对近年来有关国内体育新课改的234篇硕士学位论文进行文献计量统计、共词分析、知识图谱的绘制和解读,得出体育新课改研究热点不显著但已初见端倪: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的一些研究;体育课与课程标准的研究;围绕体育新课改现状、对策的研究;有关体育教师、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实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中国计量学院2009级大学生体育隐性课程教学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是实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促进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王冬慧 《体育科研》2016,(2):94-100
运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法、共词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借助BICOMB、SPSS等软件,通过对近年来有关国内体育新课改的234篇硕士学位论文进行文献计量统计、共词分析、知识图谱的绘制和解读,得出体育新课改研究热点不显著但已初见端倪: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的一些研究;体育课与课程标准的研究;围绕体育新课改现状、对策的研究;有关体育教师、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冬慧 《体育科研》2016,(1):94-100
运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法、共词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借助BICOMB、SPSS等软件,通过对近年来有关国内体育新课改的234篇硕士学位论文进行文献计量统计、共词分析、知识图谱的绘制和解读,得出体育新课改研究热点不显著但已初见端倪: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的一些研究;体育课与课程标准的研究;围绕体育新课改现状、对策的研究;有关体育教师、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韦丽春 《体育科研》2007,28(5):36-38
通过对利用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现状的探讨。认为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具有较高的校本课程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并且指出对红水河流域高校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包云 《精武》2013,(35):101-102
对五年制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行系统阐述,提出课程建设的基本依据和行动路线。同时,分析五年制高职特有的教育环境和学情特点,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