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体育运动中攻击性行为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攻击性行为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运动比赛中,这种攻击性行为对体育比赛的顺利进行和良好体育道德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中的攻击性和攻击性行为,攻击性理论及其相关诱发因素,攻击性行为的危害、预防措施,运动中的攻击行为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杨秀权 《精武》2014,(4):149-150
本文根据弗洛伊德生死两本能理论分析体育运动对攻击性调整作用,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体育运动的社会促进。弗洛伊德认为攻击性行为是不可避免的,企图消除它不会有效果。体育运动的本质是游戏,能够让人们在合法,合理的规则下,在运动场上奔放地挥洒自由.尽情地发泄攻击性行为。这种释放,实际上使很多社会当中的隐性和潜在的攻击性行为在运动场上发挥出来。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造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的必要准则。  相似文献   

3.
论竞技运动攻击性行为形成的社会性因素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攻击性行为的假设模式包括本能理论、驱力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运动攻击性行为的存在不但违背了"fair play"的公平竞争原则,而且容易引发赛场暴力事件,造成运动者的身体与心理的伤害,影响了竞技运动事业的正常发展.运动攻击性行为形成的社会因素主要涉及到运动员自身、教练员、观众、管理者、运动场地和器材以及特定的社会背景等.运动攻击性行为的控制措施教育、合理的引导以及适当方式的渲泄等等.  相似文献   

4.
现代体育运动竞争激烈,在足球运动中球场上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攻击和暴力行为也频频出现。本文通过对体育竞赛中攻击性行为和暴力行为的概念以及攻击理论的分析研究,归纳了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攻击性行为和暴力行为产生的因素,以及对此现象的控制和预防措施,以期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尽量避免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净化赛场风气。  相似文献   

5.
试论对抗性运动项目中的攻击性行为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是当代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阐述了各种攻击性的理论,对各种攻击性行为以及攻击性行为与果断行为之间的不同作出了区分,分析了足球流氓的攻击性行为和运动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消除和防止运动中攻击性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体育运动与攻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运动与攻击性的关系是心理学工作者感兴趣的课题之一。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外学者对运动攻击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在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身体时抗、语言因素、裁判因素、性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是大学生运动攻击性行为的主要诱发因素.本文从塑造健全人格、规范运动行为、及时心理疏导等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
运动员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因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有关攻击性行为理论进行了分析,认为运动员的社会学习和比赛环境中所受的挫折是运动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防止运动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9.
运动攻击性行为的理论发展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着重介绍运动攻击性行为的理论发展过程及其各种理论存在的弊端和优点,指出了控制运动攻击性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攻击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进行回顾,通过参考一般攻击行为模型的逻辑框架,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分析体育运动对攻击行为的影响。研究显示:引发攻击行为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个体人格、认知、情绪、生理唤醒水平;外部因素:运动情景因素。体育运动能够改善个体攻击性的人格、认知和情绪,提高生理唤醒水平;参与低强度、低竞争性、低任务条件下的非接触性、娱乐活动和有组织、优良环境下的体育活动对于减少个人攻击行为水平更加帮助。在价值导向上,体育应回归其教育本质上,淡化功利与竞争意识;公共传媒应净化舆论环境,广泛宣传体育运动背后的精神价值及其人文理念,以促进公民身心与人格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Across various social cognitive theories, behavioral intention is broadly argued to be the most proximal and important predictor of behavior (Ajzen, 1991; Gibbons, Gerrard, Blanton, & Russell, 1998; Rogers, 1983). It seems probable that an intention to increase behavior might be differentially determined from an intention to maintain behavior. Thus, the purpose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examine (1) the change in two types of behavioral intention over time and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ntion and the social-cognitive factor mental imagery. Behavioral intention, exercise imagery, and observed exercise behavior was measured in 68 exercise initiates participating in a 12-week exercise program. Results revealed that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increase exercise behavior decreased over the exercise program, whereas intentions to maintain exercise behavior increased. Appearance and technique imagery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intention to increase behavior during the first 6 weeks of the program, and only appearance imagery predicted intention to maintain exercise behavior during the last 6 week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two types of behavioral intention are distinguishable and may be useful targets for exercise behavior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12.
居家体育锻炼作为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重要形式,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和特殊天气条件下大众的主要锻炼方式。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47所高校4 416名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行为,结果显示:(1)82.98%的大学生达不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标准,男生居家体育锻炼频率、强度、时长均显著高于女生,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华中地区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频率和时长均最低,力量练习、跑步、跳绳是大学生主要的居家体育锻炼项目;(2)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知行不一的现象仍普遍存在;(3)内部动机是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外在因素是阻碍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学校体育教学、网络媒体、运动APP和公众号是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认知的主要途径,基于网络课堂的居家体育学习方式中,通过教学视频进行学习的效果最好,网络直播效果最差;(4)父母与子女间的居家体育锻炼行为具有较强的代际互动关系。建议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家校社联动机制,促进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量表法,对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与锻炼行为之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由社会环境支持、物理环境支持、锻炼方案支持三个维度构成;男生身体锻炼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优于女生,初中生身体锻炼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优于高中生,中学生身体锻炼的主观规范无性别和学段差异;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是预测其锻炼行为的重要指标,它既可以通过主观规范、行为控制感、行为态度影响行为意向,进而影响锻炼行为,亦可通过行为控制感直接影响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14.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问卷调查以及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家庭微观环境视角研究其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探索中国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现低度负相关;父母参加锻炼状况与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正相关;父母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对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相关不密切;兄弟姐妹参加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有正性影响;大学生的原居住地与其参加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相关。来自农村乡镇的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优于其他居住地的大学生;同一居住地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男生明显好于女生。  相似文献   

15.
研究社会心理,推动全民健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与保持人们的体育锻炼行为是成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基础性工作,人们的体育锻炼行为是复杂的社会行为,不能被规定,而只能被选择。本文从体育社会心理学角度,运用行为变化阶段模式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对我国人群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研究,对于探寻培养和保持体育锻炼行为的有效方法手段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Marital dissatisfaction and conflict often increase for couples after the birth of a child and are evident in fewer positive family interactions and more negative family interactions. Because exercise is known to increase positive emotions and decrease negative emotions,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the extent to which higher levels of mothers’ exercise during the postpartum period were related to more positive and fewer negative emotion-expressive behaviors with their infants’ fathers. Method: Mothers’ (N = 46; M = 8 months postpartum) positive and negative expressive behaviors were coded during couples’ discussions of current conflict and positive family experiences. Mothers self-reported their leisure-time exercise behavior. Results: First-time mothers and mothers with higher levels of leisure-time exercise behavior displayed higher levels of positive expressive behaviors during couples’ discussions. Conclusions: Exercise may b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positive emotion and, in turn, can have great potential to improve family relationships during the postpartum period when marital stress normatively increases, particularly for mothers with more than 1 child. Future longitudinal studies are needed to understand exercise patterns across the postpartum period to identify the most effective timing and optimal level of exercise that lead to more positive expressive behaviors.  相似文献   

17.
身体锻炼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身体锻炼心理学是一个很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国外这个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具体讨论了身体锻炼心理学的定义,影响身体锻炼行为的心理因素,身体锻炼期间的心理过程,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5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1 628名参与体育网课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行为与身体自尊进行测量,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居家期间大学生的锻炼态度不够积极;女生的锻炼行为与男生存在明显差距;女生的身体自尊水平相对偏低。研究发现锻炼态度、锻炼行为、身体自尊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体育网课期间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需要加强锻炼态度的引导以及锻炼行为的干预。  相似文献   

19.
身体意象与自我效能对女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天津市四所高校三年级在校大学生共600人为研究对象,以量表测量和问卷调查为手段,探索了身体意象与自我效能对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女大学生的身体意象并不直接决定锻炼行为,而是要通过自我效能感对于体育锻炼行为起作用。当身体意象高时。低的自我效能感将导致低的锻炼行为,高的自我效能感会带来高的锻炼行为;相反,当身体意象低时,低的自我效能感会带来高的锻炼行为,高的自我效能感会带来低的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青少年健康促进量表(AHP)》与《青少年锻炼行为阶段量表》对福建省九所初高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青少年的锻炼行为阶段发展与健康促进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有21.2%青少年锻炼行为处于保持阶段,女生参与锻炼行为人数比例有所提高,初中生锻炼行为参与程度高于高中生,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2)初中生的健康促进行为得分高于高中生,具有显著性差异;(3)锻炼行为阶段发展与青少年的健康促进行为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