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提高大运动负荷的训练效率需要准确的运动疲劳状态判断.语音音强特征能够表现运动员的疲劳信息,通过语音信号处理、神经网络建模、灰色关联分析等手段,表明语音音强特征作为运动疲劳判断手段具有可行性.建立了运动疲劳神经网络诊断模型,对语音音强数据进行学习和归纳,确定了语音音强特征与运动疲劳状态之间的模式.模型诊断与定性判断的比较结果表明:对于运动疲劳状态判断,音强特征具有较好的判断等级区分度.建议教练员把直觉判断与音强特征结合起来.町以提高对运动疲劳状态判断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神经网络的男子跳远项目训练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振新 《体育科学》2002,22(6):79-80
依据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素质训练水平和专项运动成绩,建立起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男子跳远项目训练模型.该模型如实地映射出跳远项目中素质训练指标与专项运动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更高的预测精度,为男子跳远项目的训练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钟振新 《体育科学》2002,22(6):79-80,83
依据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素质训练水平和专项运动成绩,建立起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男子跳远项目训练模型,该模型如实地映射出跳远项目中素质训练指标与专项运动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更高的预测精度,为男子跳远项目的训练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基于神经网络的人体100 m跑运动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现有人体运动能力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人体100 m跑运动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30名12~17岁少年男性运动员的各项测试指标及100 m跑专项成绩建立人体运动能力的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将各项测试指标值经过归一化后作为网络输入,人体100 m跑运动能力(由100 m跑运动成绩评定)作为网络输出,利用训练好的网络模型进行100 m跑成绩预测,得到了较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神经网络作为非线性科学的重要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人工神经元网络建立运动成绩预测模型对奥运会男子100m第一名成绩进行预测,结果显示预测模型获得的计算值与实际值之间具有较高的拟和精度。因此,建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研究竞技运动训练理论具有重要的实际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勇  闫生 《冰雪运动》2010,32(3):60-63
神经网络作为非线性科学的重要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人工神经元网络建立运动成绩预测模型,对冬奥会女子速度滑冰500m、1000m、1500m、3000m、5000m第1名成绩进行预测,结果显示预测模型获得的计算值与实际值之间具有较高的拟和精度。因此,建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研究竞技运动训练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建立肌电与足底压力同步模型,从身体内部工作状态的角度探讨速度滑冰的一般规律。方法:同步测量速滑运动肌电与足底压力以及视频信号,建立速度滑冰直道蹬冰单周期模型,揭示运动员身体内、外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建立了速滑蹬冰单周期模型,提出膝角120°位置处的爆发力为速滑的主要用力特征,将速滑蹬冰单周期细分为6个阶段。结论:肌电与足底压力同步测量、同步肌电分析方法的结合能有效地获取速滑运动身体信息和揭示运动规律,是一种有力的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神经网络的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建立起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的男子大学生身体素质评估的训练模型。该模型如实地映射出大学生身体素质评估各项指标与最终评估成绩的相关关系,为大学生身体素质评估的测试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在网球运动中,膝关节损伤较为普遍,且发病机制复杂。通过探讨造成膝关节损伤的机理和规律,可为损伤的预防、治疗、康复提供帮助。研究发现,不同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的网球膝关节损伤发病率与患病率,但其损伤率较高。网球膝关节损伤在不同性别、年龄段中均较为普遍。损伤与运动等级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网球膝关节损伤以慢性损伤居多,损伤程度尚不明确。膝关节处常见的损伤包括肌腱炎、半月板损伤、滑囊炎等,但每一种损伤的发病率仍不明确。有关建立运动技术肌肉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已有报道,但鲜见建立网球技术肌肉动力学模型的相关报道。有限元模型已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但鲜见其应用于研究网球损伤。研究认为,流行病学研究中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损伤记录系统,为提供全面且准确的损伤信息奠定基础。建立生物力学模型研究网球膝关节损伤有助于探寻损伤的力学机制,这类模型的发展趋势是有限元模型耦合动力学模型。此类模型的建立将为网球运动的损伤研究、防治、康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济南幸福逸居住宅楼项目为例,采用了BP神经网络模型和MATLAB中的数值处理方法,对累积沉降量的时间变化曲线进行了预测,证明了BP神经网络在变形监测中的有效性和预测的精确性,为提高信息预测的精度和自动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Measurement of ground reaction force (GRF) in running provides a direct indication of the loads to which the body is subjected at each foot-ground contact, and can provide an objective explanation for performance outcomes. Traditionally, the collection of three orthogonal component GRF data in running requires an athlete to complete a series of return loops along a laboratory based runway, within which a force platform is embedded, in order to collect data from a discrete footfall. The major disadvantages associated with this GRF data collection methodology include the inability to assess multiple consecutive foot contacts and the fact that measurements are typically confined to the laboratory.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for wearable instrumentation to be employed, in conjunction with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LR) models, for the estimation of GRF in middle distance running. A modular wearable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was developed to acquire in-shoe force (ISF) data. Matched data sets from wearable instrumentation (source data) and force plate (target data) records were collected from elite middle-distance runners under controlled laboratory conditions for the purposes of ANN and MLR model development (MD) and model validation (MV). In terms of statistical measures of prediction accuracy the MLR model was found to provide a superior level of accuracy for the prediction of the vertical and medio-lateral components of GRF and alternatively, the ANN model provided the most accurate predictions of the anterior-posterior component of GRF.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each component of GRF was found to be governed by the inherent signal variability, in which case the vertical and anterior-posterior components were more reliable and subsequently predicted significantly more accurately than the medio-lateral component. The emerging capability for obtaining continuous GRF records from wearable instrumentat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permit unprecedented quantification of training stress and competition demands in running.  相似文献   

12.
While tactical performance in competition has been analysed extensively, the assessment of training processes of tactical behaviour has rather been neglected in the literature.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a methodology to assess the acquisi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offensive tactical behaviour in team handball. The use of game analysis software combined with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software enabled identifying tactical target patterns from high level junior players based on their positions during offensive actions. These patterns were then trained by an amateur junior handball team (n = 14, 17 (0.5) years)). Following 6 weeks of tactical training an exhibition game was performed where the players were advised to use the target patterns as often as possible. Subsequently, the position data of the game was analysed with an ANN. The test revealed that 58% of the played patterns could be related to the trained target patterns. The similarity between executed patterns and target patterns was assessed by calculating the mean distance between key positions of the players in the game and the target pattern which was 0.49 (0.20) m. In summary, the presented method appears to be a valid instrument to assess tactical training.  相似文献   

13.
大鼠骨骼肌模拟急性拉伤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里  陆爱云 《体育科学》1999,19(6):59-65
根据现有肌肉急性拉伤动物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即:拉伤前肌肉的机能水平低,拉伤过程中肌肉为静息状态、拉伸速率慢、拉伸幅度大等,结合运动实践,复制了肌肉急性拉伤动物模型,并从生物力学角度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1)肌肉在收缩状态下拉伤(离心工作),能够影响肌肉中肌纤维与肌鞘(结缔组织)受损比例,结缔组织受损明显增加。2)肌肉的拉伸速率快,为300%的肌纤维长度/s,明显优于其它学者的模型(6.8%~68%)肌纤维长度/s),更好地模拟运动实践中肌肉急性拉伤的状况(400%肌纤维长度/s)。3)肌肉拉伸时的幅度小,为其肌腹长度的24%,在肌肉正常生理运动范围之内;这样不仅符合运动实践中肌肉离心收缩幅度小的特点,而且在模型中也避免了肌肉邻近关节受损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模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省级机关公务员体力活动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江苏省机关公务员的体力活动水平和不同种类体力活动的分布情况。方法: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长卷来评价机关公务员的体力活动情况。共1224名机关公务员参加测试。结果;调查的机关公务员中有62.1%的人体力活动充足;女性体力活动充足的人(69.0%)明显高于男性(58.5%),差异有显著性(P<0.05)。交通行程体力活动是机关公务员体力活动的最主要形式,其次是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女性在交通和家务体力活动强度显著高于男性(P<0.01)。只有交通行程的体力活动随着年龄的增大,其活动强度在下降(P<0.01)。结论:调查的江苏省省级机关公务页人群中有37.9%的人体力活动不足;交通行程体力活动是公务员主要的体力活动形式;女性体力活动充足的比率和强度都比男性高。  相似文献   

15.
上体下沉过深,口鼻难于出水,吸气困难,游速慢,是蛙泳学习阶段遇到的普遍问题。对蛙泳伸臂阶段上体下沉过深现象进行分析,认为下沉时上体升力不足是上体下沉的力学根本原因;吸气时上体出水偏高,外划手掌划水过肩,伸臂阻力大,换气时头手配合节奏不当,伸臂偏迟,水性未达学习进程要求,划臂升力不足等是导致蛙泳上体下沉过深动的运动技术学原因。  相似文献   

16.
女子手球运动员无氧耐力的监控与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女子手球运动员无氧耐力的监控和评价意义,方法:测试女子手球运动员(12名,上海女子手球队)的无氧代谢能力,对心率和血乳酸进行统计分析,在训练和比赛中分析和应用;结果:针对场上位置不同,用心率来控制运动员的最大乳酸训练和耐乳酸训练,通过训练以达到峰值心率为评价标准,监测运动后心率以观察恢复情况;结论:对女子手球运动员训练疲劳和消除共性规律和个性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把无氧功和心率联系起来以控制训练的强度,从而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福建省9个地市、5种职业,10866名18~60岁的成年男女的形态、机能、素质等多项指标的测试及分析,了解各年龄段的体质现状。结果表明,福建省成年男女体质达到《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级以上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82%和84%。男女体质状况均在40岁后明显下降。男女各年龄段的平均体重均低于全国成年男女。脑力劳动者的体质优于体力劳动者。从事商业及服务业的体力劳动者体质状况最差。青年人的台阶指数低于中年人。  相似文献   

18.
基于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基础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效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样本期内,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的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为0.606、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758、规模效率均值为0.787,较之DEA最优值1,我国学校体育场地的建设效率不高;以非DEA有效为标准,从综合技术效率看,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效率呈现东部高于西部、西部高于中部地区的态势,场地建设投入决策单元的整体效率水平不高;从纯技术效率看,体育场地建设效率呈现西部高于东部、东部高于中部地区的态势,场地建设投入要素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从规模效率看,体育场地建设效率呈现与综合技术效率同样的态势,且全国有23个省体育场地建设处于规模效益递减状态,场地建设投入资源的配置效率不高。分析表明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效率低的原因主要在于场地建设投入资金的结构不合理、区域间体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体育用地开发利用的"二维平面延展"局限性等。建议:在财政经费投入上采用差异化的财政投入政策,在区域性资源配置上合理配置区域间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投入资源,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上注重学校体育用地的"三维立体化"开发等举措,以提高我国学校体育场地的建设效率。  相似文献   

19.
编制运动员社会支持量表(SSQA),检验其信效度和科学性,实现社会支持的定量化评定,为运动员成长成才所需社会支持提供科学依据。运用量表编制的理论与方法形成运动员社会支持预调研量表,对460名运动员实施预调研。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正式测试量表,对1 056名运动员实施调研,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形成正式量表。结果:SSQA包含24个题项,分属教练支持、家庭支持、同伴支持、组织支持、政策舆论支持5个维度,累积解释变异量为68.419%;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量表拟合指数理想;SSQA内部一致性系数达0.908,重测系数为0.843,各维度Cronbach α系数和重测系数均达0.7以上;SSQA与效标量表相关系数为0.478,每个题项在各自维度中的负荷量均接近或大于0.6,在其他维度中的负荷量皆小于0.4。验证表明:SSQA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运动员社会支持测量的规范量表。  相似文献   

20.
Myostati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CHO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人Myostati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VAC-Ms,并在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为后续研究Myostatin蛋白的检测方法、强力药物的筛选及废用性肌肉萎缩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化学耦联方法合成Myostatin C-末端区(330bp)基因序列,利用PCR技术扩增5′端和3′端酶切位点为BamH I和EcoR I,然后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VAC1-cms,得到重组质粒pVAC-Ms。质粒纯化后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CHO细胞,瞬时转染后收集CHO细胞,利用RT-PCR技术和细胞荧光免疫技术检测Myostatin在CHO细胞中的转录和蛋白表达。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Myostatin真核表达载体pVAC-Ms构建成功,RT-PCR和细胞荧光免疫检测结果表明,瞬时转染的CHO细胞中Myostatin基因明显转录,蛋白明显表达。结论:实验成功构建了在真核细胞中能有效表达人Myostatin重组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运动员Myostatin蛋白表达的检测、强力药物筛选、训练监控及废用性肌肉萎缩治疗等方面的后续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