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田中  崔书强 《体育科研》2013,(5):64-66,71
目的:探讨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评价方法,为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方法:以备战伦敦奥运会国家皮划艇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包括8名男子皮艇、7名女子皮艇和6名划艇运动员。利用皮划艇测功仪采用逐级递增负荷至力竭测最大摄氧量、利用4级1 000 m递增强度划船测试乳酸阈(4 mmol/l对应的船速)。结果:伦敦奥运周期我国优秀男子皮艇、女子皮艇和划艇运动员的绝对最大摄氧量分别为(5.25±0.22)l/min、(3.58±0.22)l/min、(4.85±0.13)l/min;相对最大摄氧量分别为(57.28±3.8 1)ml/(kg·min-1)、(50.92±3.78)ml/(kg·min-1)、(54.72±5.3)1ml/(kg·min-1),,经过3个月训练后男子皮艇和划艇运动员最大摄氧量无明显变化,女子皮艇运动员明显提高;男子皮艇、女子皮艇和划艇运动员乳酸阈船速经过3个月的训练后都明显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11.92%、3.77%和14.37%。结论:我国伦敦周期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高于国际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的平均水平,和最大摄氧量比较,乳酸阈表现出更好的训练可塑性,能够更为准确的反映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测量了国家女子篮球队16名运动员的最大耗氧量、身体成分、血红蛋白和12min跑距,并对其中10名运动员的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绝对最大耗氧量(L/min)与身高(cm)、体重(kg)、去脂体重(kg)、脂肪含量(kg)成中度正相关,相关度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相对耗氧量(ml/min@kg)与这些身体成分指标成负相关;绝对最大耗氧量与血红蛋白值显著相关,相关系数达0.68(P<0.05);绝对最大耗氧量与12 min跑成绩相关系数为0.74,有显著意义(P<0.05).利用本实验数据建立了我国女子篮球运动员最大耗氧量与12 min跑距回归方程式.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 ,测量了国家女子篮球队 16名运动员的最大耗氧量、身体成分、血红蛋白和 12 min跑距 ,并对其中 10名运动员的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绝对最大耗氧量 (L / m in)与身高 (cm )、体重 (kg)、去脂体重 (kg)、脂肪含量 (kg)成中度正相关 ,相关度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 ;而相对耗氧量 (ml/ min· kg)与这些身体成分指标成负相关 ;绝对最大耗氧量与血红蛋白值显著相关 ,相关系数达 0 .6 8(P<0 .0 5 ) ;绝对最大耗氧量与 12min跑成绩相关系数为 0 .74,有显著意义 (P<0 .0 5 )。利用本实验数据建立了我国女子篮球运动员最大耗氧量与 12 min跑距回归方程式。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99名男子和192名女子赛艇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值及其相关指标,并对17名女子赛艇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值进行了连续6年的观察。结果显示:我国男子赛艇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平均值为4.621±0.67 l/min,20岁以上组的平均值为4.841±0.74 l/min,均明显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我国女子赛艇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平均值为3.711±0.531 l/min,18岁组和20岁组的平均值达到了4.011±0.531 l/min和4.031 0.351 l/min,与世界级优秀选手的最大吸氧量值相近;赛艇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值,但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5.
在功率自行车上测得的中国皮划艇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与在皮划艇测功仪上测得的最大吸氧量基本相同.男子皮艇运动员最大吸氧量平均值为4.41L/min和55.59mL/min/kg,男子划艇运动员最大吸氧量平均值为4.50L/min和56.62mL/min/kg,女子皮艇运功员的最大吸氧量平均值为3.15L/min和45.60mL/min/kg.同其他周期性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最大氧吸量相比,皮划艇运动员每分吸氧量较高,而以体重计算的最大吸氧量是最低的.  相似文献   

6.
超重和肥胖少年心肺功能下降及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正珍  赵慧娟 《体育科学》2005,25(9):29-32,48
对12~14岁正常体重少年40名(男生22人,女生18人)与超重和肥胖少年84名(男生45人,女生39人)进行了最大耗氧量(V。O2max)、最大心率、身体成分、血压、脉搏、肺活量的测试。其中,V。O2max采用改良的Bruce方案,用电阻抗法(BIA)测身体成分。结果表明:12~14岁超重和肥胖少年心肺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正常体重少年,高正常血压者和高血压者占32.92%,但血压升高与身体成分变化相关性不明显;肥胖少年肺活量/体重显著下降,男性与体脂百分比呈中度负相关;肥胖少年V。O2max/BM显著下降,V。O2max/BM与身体成分的变化有一定相关性,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肥胖对最大心率影响不明显,此年龄段肥胖少年和正常体重少年的最大心率平均值分别为194次/min和197次/min。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对女子自行车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测试,掌握了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水平,为教练员针对性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了依据。对9名运动员进行递增负荷测试,测试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相对最大摄氧量,呼吸商,最高心率和氧脉搏等指标。结果表明:青少年女子自行车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为3066.7±182.67ml/min;相对最大摄氧量为50.5±3.03ml/min.kg;青少年运动员有必要定期进行有氧能力测试,可以掌握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变化情况,也将为训练计划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我国优秀青年短道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特征,为地方队教练和基层教练的训练和选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2名我国优秀青年短道速滑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利用Monark 839E功率自行车和metamex 3b最大摄氧量测试仪,分别测定队员的10 s,30 s,60s无氧功和最大摄氧量.结果:青年男子运动员10 s,30 s,60s无氧功分别为9.84±0.72 w/kg,9.02±0.43 w/kg,7.20±0.57 w/kg,最大摄氧量为68.73±4.78 ml/min·kg;青年女子运动员10s,30s,60s无氧功分别为8.67±0.69w/kg,8.12±0.41w/kg,6.67±0.42 w/kg,最大摄氧量为56.76±3.91 ml/min·kg.结论:青年男子、女子的10 s无氧功明显低于速滑运动员,但是30 s和60s无氧功明显高于速滑运动员,该项目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9.
BMI和心肺适能对全代谢综合征男性最大脂代谢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BMI和心肺适能对全代谢综合征男性最大脂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CDS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募集24名全代谢综合征(tMS)男性.血清指标检测采用酶法和放免法.直接测定最大耗氧量和最大有氧功.间接测热法和非连续递增负荷法检测最大脂代谢水平.分别依据BMI、最大耗氧量的平均值将被试分为高,低BMI组,高、低心肺适能组.结果:tMS男性整体最大脂氧化率(MFOR)为151.58±20.64 mg/min,最大脂氧化强度(Fatmax)为28.48±5.98%VO2max,Fatmax相应RER为0.94±0.01;供能交叉点为33.42±6.96%VO2max,心肺适能水平为18.25±2.68 ml/kg/mim;高、低BMI组间心肺适能、MFOR、Fatmax和交叉点均无显著性差异;高、低心肺适能组间MFOR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BMI、Fatmax和交叉点强度均无显著性差异;tMS男性BMI与MFOR相关不具显著性,心肺适能与MFOR具显著性正相关(r=0.75,P<0.01).结论:全代谢综合征男性最大脂氧化强度处于低有氧强度范围,tMS男性最大脂氧化率受心肺适能水平影响,而BMI对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能力与成绩的关系,更好为我国竞技自行车运动服务.方法:对24名优秀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最大耗氧量与成绩关系进行22周的跟踪研究.结果:22周训练后,最大耗氧量和运动成绩均呈现增长趋势,男、女运动员绝对最大耗氧量增值和场地骑行成绩有显著的相关性(男子:r=0.884、女子:r=0.939),男、女运动员相对最大耗氧量(ml/min/kg0.32)均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增值和成绩增值同样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男子:r=0.795、女子:r=0.902);同样,男、女运动员相对最大耗氧量(ml/min/kg0.79)增值和运动成绩同样均具有显著相关性(男子:r=0.665、女子:r=0.861).结论:相对最大耗氧量(ml/min/kg0.32)和绝对最大耗氧量反映青少年场地自行车运动员阶段训练效果更加敏感,青少年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最大耗氧量表达方式有其典型的专项特点.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专业大学生Wingate测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86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了Wingate测试,提出体育专业大学生Wingate测试的平均水平,男生最大功率11 56±1 83W/kg体重;平均功率8 33±0 67W/kg体重。女生最大功率8 11±1 32W/kg体重;平均功率6 44±0 75W/kg体重。同时对国内外的Wingate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造成结果矛盾的主要原因,初步提出造成一些测试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功率自行车的负荷不统一,并比较了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及其他指标与100m跑运动成绩的关系,也提出了今后开展无氧功测试研究面临的问题和设想。  相似文献   

12.
女子手球运动员力竭运动后HRV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地:HRV是近年比较关注的无创性心电检测指标之一,可用于评定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本实验研究力竭运动后女子手球运动员HRV时域和频域各参数的变化,探讨HRV作为运动训练监控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应用OMEGA-WAVE仪测定19名女子手球运动员安静状态下和进行最大摄氧量测试后恢复到正常心率的5分钟心电图,得出其安静状态和运动后的SDNN(R-R间期标准差)、RMSSD(相邻N-N间期差值均方根值)、SDSD相邻间期差值的标准差、TP(总功率)、LF/HF、HFnorm(标化的HF功率)、LFnorm(标化的LF功率)。结果:力竭运动后SDNN、RMSSD、SDSD、TP、HFnorm都明显下降、LFnorm升高(P<0.01),LF/HF明显升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19名队员的平均最大摄氧量和最大心率分别是VO2max39.76±2.34(ml/kg.min),HRmax180±9(b/min)。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高温环境(32℃,55%相对湿度)长时间运动中,口服γ-氨基丁酸(GABA)对人体皮肤散热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设计的方法,对18名男性耐力性项目大学生运动员进行两次实验,以60%最大负荷进行40min功率自行车运动,维持转速60转/min;GABA实验,口服运动饮料(3ml/kg体重)含有GABA 1000mg;对照实验,口服等量的运动饮料;连续测定皮肤温度(上臂、胸部、大腿及小腿)。结果:GABA实验与对照实验比较,运动中最高平均皮肤温度(36.61±0.31℃vs36.41±0.45℃)、最高平均皮肤温度升高值(1.51±0.45℃vs 1.34±0.56℃)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GABA实验中平均皮肤温度差值在运动后的20~40min高于对照实验(P0.01)。结论:高温环境口服GABA使人体运动中的皮肤温度升高,促进皮肤散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测试、对比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优秀皮艇运动员(男11名,女9名)分别从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和力量训练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男女优秀皮艇运动员的相对最大功率分别为11.04±2.53w/kg和9.07±2.13w/kg,与国外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相差不大(男11.33±2.17w/kg;女8.21±0.84w/kg);2)相对平均功率分别为6.92±1.43w/kg和6.28±3.21w/kg,功率下降率分别为64.26±5.47%和58.31±8.43%,这两项指标明显低于国外优秀皮艇运动员;3)力量训练中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略显薄弱.研究认为:身体机能训练中优先改善运动员的功率下降率,即保持长时间高功率的能力是关键;力量训练中突出不同力量形式的均衡化发展,并强化全身稳定能力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5.
将20名足球运动员随机分成补糖组(C)与非补糖组(NC),测试运动员赛中疾跑时间、疾跑次数、补液量以及比赛前后体重差值等指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补糖组与非补糖组相应指标.结果发现,第1半场比赛前后体重差值(C:0.75±0.3kg;NC:0.93±0.3kg)、补液量(C:360±290;NC:550±280)补糖组显著低于非补糖组,第1半场疾跑时间(C:15.26±3.85;NC:12.00±2.44)、疾跑次数(C:15.4±4.38;NC:10.5±5.46)补糖组显著高于非补糖组(P<0.05),说明赛中补糖在第1半场能阻止足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的下降.但是,第2半场这些指标补糖组与非补糖组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赛中补糖在第2半场不能阻止足球运动员运动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运动对青少年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在青春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对165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质测量,分别在实验开始、第1和第2年测试:身高(H)、体重(W)、脂肪含量(FM)、瘦体重含量(LM)、全身骨密度(BMD)、骨量(BMC)和骨面积(BA)及血清瘦素(Le)、雌二醇(E2)、IGF-Ⅰ等.运动情况根据问卷调查获得.结果表明在基础测量时经常运动(HP)与不经常运动组(LP)之间各项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一年后的第二次测量时经常运动组的BMD(HP:922±79 g/cm2;LP:900±76 g/cm2;p=0.010)、BMC(HP:1636±262 mg;LP:1421±364 mg;p=0.039)明显比不经常运动组高.而在第三次测量经常运动组LM(HP:34.5±3.9kg;LP:33.1±3.9kg;p=0.019)、BMD(HP:1028±66 g/cm2;LP:995±77 g/cm2;P=0.009)和BMC(HP:1916±300 nag;LP:1812±331 nlg;p=0.010)也明显高于不经常运动组.无论在第二、三次测量时二组间的BA、血清Le、E2和IGF-Ⅰ却没有显著差异.提示良好的运动习惯明显促进青少年骨骼生长发育,其可能的机制是肌肉在运动时产生的机械牵张力是促进骨骼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而不是通过改变激素的分泌对骨骼产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磊  施曼莉 《体育学刊》2012,(4):134-139
分析运动后收缩压恢复(PSBPR)与单纯性肥胖(超重)的关系,探索PSBPR延迟作为肥胖(超重)患者新的调控标志物的可行性。将169名志愿者按照身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超重)组(BMI≥24 kg/m2,n=91名)和正常体重组(18 kg/m2≤BMI<24 kg/m2,n=78名)。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一次递增负荷功率车实验,分别测定运动前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的收缩压,以运动后第3分钟的收缩压与运动后第1分钟收缩压的比值(第3分钟收缩压恢复比,rSBPR)超过1.0作为PSBPR延迟的指标。比较两组rSBPR和PSBPR延迟发生率的差别并分析肥胖指数(体脂百分比、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SR))与rSBPR的相关性。结果:肥胖(超重)组rSBPR(男:0.97±0.03;女:0.95±0.05)高于正常体重组(男:0.79±0.02;女:0.80±0.04)(均为P<0.01);肥胖(超重)组PSBPR延迟发生率(男:16.0%;女:23.4%)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男:2.7%;女:4.3%)(均为P<0.01);肥胖(超重)的男性和女性发生PSBPR延迟的危险性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8.0倍和4.6倍。相关分析显示,肥胖(超重)组男性体脂百分数、BMI与rSBPR相关系数分别为0.381(P<0.01)和0.316(P<0.01),肥胖(超重)组女性WSR与rSBPR相关系数为0.402(P<0.01),正常体重组男性体脂百分数、BMI与rSBPR相关系数分别为0.436(P<0.01)和0.310(P<0.01)。结果表明:PSBPR延迟可能是肥胖(超重)患者可调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测试、对比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国家跆拳道队优秀运动员(男14名,女12名)分别从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和力量训练3个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男、女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的相对最大功率分别为(11.31±2.46)w/kg和(9.21±1.07)w/kg,与国外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相差不大[男(11.8±2.0)w/kg;女(7.23±0.37)w/kg];2)相对平均功率分别为(7.14±1.32)w/kg和(7.08±2.14)w/kg,功率下降率分别为(65.31±6.17)%和(60.42±11.54)%,这两项指标明显低于国外优秀跆拳道运动员;3)快速力量训练部位存在非衡化现象,且训练部位主要集中于下肢和全身(约占80%);4)不同角速度下的下肢肌力测试发现,跆拳道运动员左侧肌力存在优于右侧肌力现象,即左侧/右侧比值可能超过100%(男子运动员)。研究认为:身体机能训练中,优先改善运动员的功率下降率,即保持长时间高功率的能力是关键,而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变传统的"乳酸阈"模式为"两极化"模式;力量训练中,突出快速力量的核心地位,但一方面,需加强训练部位的均衡化,另一方面必须确立异侧稳定支撑力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秀中国式摔跤男、女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及与无氧代谢能力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全国中国式摔跤冠军赛30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皮褶厚度法和围度法进行身体成分测试,采用30 s Wingate功率自行车运动进行无氧代谢能力测试.结果:优秀中国式摔跤男、女运动员身体成分特点为低体脂率、高瘦体重与瘦体重/体重;体脂百分比、瘦体重和瘦体重/体重等指标表现出明显的体重级别特征;同时,健将运动员肌肉爆发力和速度耐力均优于一级运动员;男、女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与最大功率、平均功率呈负相关,与疲劳指数呈正相关;体重、瘦体重、瘦体重/体重与最大功率、平均功率呈正相关,与疲劳指数呈负相关.结论:优秀中国式摔跤男、女运动员身体成分具有明显的项目特征,同时中国跤男、女运动员机体的做功和运动能力与体脂百分比、瘦体重、瘦体重/体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递增负荷运动中最大心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最大心率与年龄、最大心率与心率贮备以及最大心率与有氧运动能力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论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测定并分析了10名女大学生在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中的最大心率(HRmax)、心率贮备(HRR)、最大耗氧量(V.O2max)、耗氧量贮备(V.O2R)和无氧阈(.VO2AT)等指标。结果:按照公式"最大心率=220-年龄"计算的最大心率与实测最大心率有显著差异,实测心率贮备与估算心率贮备之间也有显著差异;最大心率与无氧阈、心率贮备与无氧阈、各运动负荷等级时的心率与耗氧量、%心率贮备与%耗氧量贮备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按照公式"最大心率=220-年龄"计算的最大心率与心率贮备可能不够准确,最大心率可能与有氧耐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