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介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以传播学、人文学等交叉学科理论知识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文本解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的传播困境、传播机遇及传播路径进行分析论证。研究认为,中国武术传播在新媒介背景下面临着西方体育文化冲击、发展空间窄化、文化认知偏离等问题和窘境。而新媒介也为中国武术传播带来新契机,建构了中国武术文化记忆,增强民族认同感;挖掘了中国武术文化内涵,满足现代社会需要;打通了中国武术文化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提供文明道德涵养。消解中国武术传播的困惑还需树立"开放包容"意识,打造武术文化特色;利用新媒介传播技术,拓宽武术传播空间;发挥新媒介育人功效,培养正确武术认知。新媒介迥异于传统武术传播媒介,为中国武术建构了新的传播路径,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武术未来发展的传播走向。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在武术国际化传播中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联网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新媒体。通过互联网对武术资料的检索表明:我国武术界已开始有意识运用互联网传播中国武术与文化,并成为推动中国武术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与日本柔道的国际化推广程度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互联网的认识,规范武术内涵,发展专业网站,增加网站技术含量,以使武术网站有长足的发展,让互联网在武术国际化进程中发挥更大功能。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中国武术,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下,武术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成为中国武术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途径与内容。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经济学、传播的视角,以武术大省河南武术文化产业发展为例,对中国武术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施行完善文化体制、引入民营企业的力量、提高大众文化意识、构建地域武术文化旅游圈、完善文化设施、培养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等战略措施,共同促进武术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武术“越武越寂寞”的症结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历经沧桑一路走来,可喜可贺.但发展至今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竞技武术的异化、传统武术的失宠、学校武术的尴尬、大众武术的失落、域外体育的挤压等等,谱写出一曲现代武术的悲歌.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目前中国武术所处的现状进行剖析,认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应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台相关的政策,上升为国学教育的一种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媒介做好国内、国际宣传,加深人民对武术的认识;培养传承人,拓宽传播渠道,加强国际推广,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学习创造机会;定期举办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赛事,形成自身的赛事制度,加强武术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只有这样中国武术才能走出"寂寞"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湖北体育科技》2019,(1):23-26
运用文献综述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国际传播的的意义和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国武术的国际传播意义深远,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满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主张,承载着现时中国的意识立场和国际观念,却没有上升到应有的战略地位,而这恰是其实现自身价值意义的最根本的问题所在。唯有充分认识武术走向国际的文化价值和战略意义并上升到国家工作层面,形成工作的联动机制,才能使中国武术真正的走向国际,走"进"外面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武术承载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典型代表符号。全媒体时代,跨文化传播方式呈现多模态性,给中国武术的翻译传播带来机遇和挑战。翻译是武术国际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多模态武术翻译和传播有助于增强塑造力和吸引力,展现立体全面的中国武术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然而,中国武术的翻译传播现状与其国际化进程明显不符:武术翻译不能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需要,翻译实践的国外接受度不高,武术传播模态和媒介不够多元等。基于现状梳理和挖掘,构建中国武术翻译传播的多模态路径,实现武术文本翻译的多模态协同、武术多模态视听翻译以及武术的多媒体立体传播。在文明交流互鉴理念下,推动跨学科和跨国别合作,提升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力度和效度,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在新媒体时代下,探寻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策略,对于增强我国体育国际话语权,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研读、文本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对新媒体时代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的机遇、挑战及对策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新媒体在丰富中华武术话语的内容体系和表达体系,拓宽中华武术话语传播的主体、形式和渠道,增强中华武术话语传播的实效性方面为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机遇。同时,新媒体时代提升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也面临媒介依赖过度、数字鸿沟现象、碎片传播与话语狂欢等方面的挑战。基于此,提出了新媒体时代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策略:增强中华武术自身实力,丰富大众媒体传播素材;优化武术传播人才队伍,提升话语主体对话能力;重构武术传播话语体系,消弭跨文化交流屏障;打造武术国际赛事品牌,增强中华武术文化吸睛能力;细分新媒体用户传播场域,营造和谐网络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8.
武术国际化就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向国际社会转移的过程,并以形成具有被广泛认同的国际体育文化形态为其根本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武术就要走出去,让世界认识武术;并要走进去,对武术从形式、内涵到文化价值观进行合理的创新调整,以实现中国武术与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深度融合,这样的深度融合才是中国武术国际化的根本。并以此吸引海外武术爱好者再形成主动的对中华武术和文化本源的探索,最终实现中西方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完美融合,促进中国武术国际化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9.
武术在国际汉文化传播的舞台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武术文化能够将中国的“尚武”精神更好地展现在国际视野中,促进汉文化的国际传播。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孔子学院平台的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当前武术文化国际传播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样化的孔子学院课堂内容、加强国家干预和指导、打造“互联网+武术”传播模式、加快武术套路动作及书籍的专业英语翻译工作等对策,为武术文化国际传播保驾护航,以期加快武术文化走向世界大舞台的脚步。  相似文献   

10.
为使中华武术走出视觉文化时代遭遇的发展困境,研究中国传统的体认方式对发展武术的积极意义。研究认为:视觉文化时代中国武术发展出现的畸形和异化,显然不利于武术的传承发展,中国武术文化有着强大的"精神叙事"、独特的编码系统,融合了诸多中国独有的文化元素和认知理念,在解码过程中需要通过中国独有的"体认"的解码方式来解读中国武术,寻觅"达身体之道"近乎"天地之理"的武术本真,从而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开辟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促进武术通过广西向东南亚的发展,本文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提出建设中国武术文化场域,提升中国武术的符号价值。在充分认识和理解东盟各国的文化、历史、宗教信仰以及本土武术文化基础之上,通过加强武术词汇翻译,提升武术传播者的东盟语言能力;充分利用“儒家文化圈”文化共通之处,发挥中国武术文化内涵之用;激发武术文化场域各要素间的有机配合,推进官方及民间武术传播的“走出去”。  相似文献   

12.
摘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的研究方法对我国武术网站的现状以及与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国武术走向国际化的进程已经启动,但目前武术网站的规范化、规模、专业性有待进一步优化发展。武术为了更好的应对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必须规范内涵,更新对互联网的认识,增加投入,发展专业网站,提高武术网站技术含量,以促使武术网站在武术国际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和模式研究等方法,运用传播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以“文化强国”国家意志为引领,对新时期中国武术海外传播模式构建进行了学理性设计与思考。认为:从“理念”到“战略”的“文化强国”思想诞生,助推中国武术海外传播呈现出新型时代景观。走进“文化强国”时代的中国武术海外传播模式,应凸显人际传播层面,规训武术文化传播主体文明言行习惯;组织传播层面,推动武术塑造国家形象政策精准实施;大众传播层面,助力中国武术数字产业资源集群联动等积极效益,以全景式彰显中国武术海外传播模式构建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高度契合的本真性应然逻辑,进而深度激发中国武术观照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远景目标实现的新型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4.
阐述武术"走出去"的形象定位及有关问题。认为:当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们接受信息多依靠感官,感性社会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审美,也影响着人们对武术的形象认知,而武术形象对武术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武术"走出去"的形象关键是武术人及其思维,人是武术传承的主要载体,学校武术、大众武术、竞技武术传播的主体也是人;应正确处理武术标准化与学校武术、大众武术、传统武术的关系,塑造武术"走出去"的时代形象,推进武术国际化传播。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武术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了若干发人深省的新见解、新观点。研究认为:(1)武术新定义是以拳势技击为主要内容,以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拳种为存在样式,以功法、套路、格斗三位一体为表现形式的一种人体技击文化。(2)针对套路"去操舞化"的时代命题,认为套路是由拳势组成的成路练习或格斗形式。套路的本质属性是以拳势为基础的连续攻防。采用与套路本质相匹配的"单对统一"竞赛模式,可有效破解套路发展的困局。(3)针对太极拳与健康的科研问题,建议回归太极拳健身机理的本质研究,由太极拳研究转向太极拳健身机理研究。(4)依据时代需求,建议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原则,拓展与创新传统武术拳种的功能,客观理性地对待传统武术的发展问题。(5)学校武术发展应该"育"字当先,从以武育体,向育人转变,由"育人"格局确定学校武术体系。(6)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海外传播策略,要从武术"走出去"向"走进当地人心中"调整,要从主体传播向主体间传承演进,从分享到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文化是中国武术的灵魂和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路径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文化传承是学校武术教育不可推却的责任,理应挖掘中国武术的国学内涵,重构国学之术.这其中包括,重建学校武术教育理念,重建学校武术教育模式,重建学校武术教育队伍,重构学校武术教育学科.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受众-效果型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效果的微观理论模型基础上,构建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效果主观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委托Qualtrics在线调查软件公司选取ESOMAR标准的在线样本库对巴西、德国、印度、日本、俄罗斯、南非、土耳其、美国等8个国家的7 724名受众进行在线调查,就海外受众对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效果的认知力、吸引力与行为力3个维度进行调查测量,采用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综合指数研究方法构建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效果主观评价综合指数,并就武术文化软实力微观传播效果与宏观传播效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挖掘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效果的重要影响指标。研究认为:1)验证了构建的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效果微观理论模型是合理的;2)8国受众的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效果主观评价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454 8(满分为1),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效果尚存较大提升空间;3)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效果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中国国家形象和海外受众对中国的亲近度。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动漫的视角探讨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针对当前我国武术文化传播的障碍及现状,提出武术文化传播的新路径武术动漫,并具体阐述武术融入动漫的优势和动漫在武术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旨在拓展武术文化传播的空间,促进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武术文化发展存在的困境分析入手,认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份的获得和中国武术博物馆的建立为当今武术文化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并提出武术遗产博物馆化保护的路径,探讨了中国武术博物馆在武术文化遗产保护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于古奥林匹克运动为母版的西方现代体育,根深蒂固的世俗化传统使得中国武术具备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坚韧性。现实世界的行为取向坚定了武术的人本定向,抑制了极端化意识的出现;借鉴和创新师徒门派的传承方式能够增强武术群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避免了对时代主旋律和伦理道德的背离;理性务实的精神态度有助于武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合理的路径选择,防止发展失源或被西方体育趋同。通过哲学、社会学的视角,以唯物辩证的观点反思中国武术的世俗化底蕴,探寻现代武术发展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