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仙圈     
李麟 《精武》2002,(3):8-11
“八仙圈”属八仙门拳艺,特点是身手运行多走圈走圆,圈环之妙,应用技击则变化无端,用之健身则养气增力。“八仙圈”有三种练法:1.柔多刚少慢练之;2.刚多柔少快练之;3.纯柔无刚缓练之、青壮年可练前两种,初学者或体弱年老者可修习后一种。入手、入门应柔练、慢练,“柔极生刚,慢极生快”,盘之  相似文献   

2.
刘志良  周宾 《精武》2004,(8):18-19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是一句很多人都知道的拳谚,虽然大家都能说出来,但多数习武之人都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难以悟透其中的道理,更不要说将其表现在习武的过程之中了。在这里,笔者仅以一家之言,对此拳谚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3.
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先师,与好友王兰亭等集多种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了李式太极拳(太极五星锤)。李式太极拳就是以太极拳的肘底锤、撇身锤、指裆锤、栽锤等法为基础,揉入太极十三势和八卦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创编而成,在动作和技击的方法上,吸收了上述各门拳术的手法,尤其侧重下盘功夫,以体松、缓慢、连贯灵活、以意念引导动作为基本原则,动作名称和姿势要领多取自于陈式和杨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讲究练“理”、练“势”、练“气”、练“机”以“理”为主导,认为明“理”,才能“势”正、“气”畅、“机”灵。  相似文献   

4.
王春燕 《体育教学》2008,(10):36-37
一、指导思想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是本单元教学的主题,在课的设计中根据《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教学气氛,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以游戏为主线的教学过程里,达到“玩中练、玩中学、玩中乐、玩中悟”,努力使学生们在“参与中体现合作”,在“合作中尝试自主与探究”带来的欢快和愉悦。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教育是人才资源的开发手段,这就要求教育不能忽视受教育者的个性。因此,教育必须以人为中心,应该是一种民主的、活的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教”与“学”、“讲”与“练”、“质”与“量”、“身”与“心”四个方面的关系也要有所改变。抓住学生的“学”、“练”、“量”、“心”四个方面.对进一步搞好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顾红梅 《体育教学》2002,(2):33-33,34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处理好“引”、“探”、“练”、“伸”的关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是十分重要的。一、引“引”即引入,是授课前的准备,体育技术系统性很强,后继学习的技术往往是前期所学知识的发展或深入。认知心理学的同化论认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处于较高抽象概括水平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它既是强身健体的形体艺术,又是修心养性的修炼术。有人说太极拳是练出来的,古人云:“拳打万遍,其理自见”,这是练的结果;也有人说太极拳是悟出来的,甚至还有人说“拳打一遍,其理自通”,悟也。笔者认为,太极拳只有经过长期的习练和体悟才能学好。  相似文献   

8.
何谓“悟” ?庄子说 :“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怎样去悟 ?他又说 :“致虚极 ,守静笃 ,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悟”实际上就是认识论的问题 ,在中学教学的实践中 ,正确把握“悟”的五种基本形态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大有益处的。一曰渐悟。“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有尘埃。”原是佛教禅宗北派神秀的修行方法 ,实际上是从哲学的角度揭示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一般过程。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教学之中 ,必须从思维的本质上遵循着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现象而本质的认识过程。它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精髓所在 ,违背不得。任…  相似文献   

9.
“精讲”与“多练”这一教学方法在警体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运用,促进学生警体技能的掌握、巩固和提高。对警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精讲多练”是体育实践教学中必须遵循和贯彻的原则,冰上课如何才能讲得精炼、实际,如何才能多练、会练、巧练,使讲练有效地结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是一个应不断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李剑方 《武当》2005,(10):19-19
一足只重姿势,不练气势主要是当今学拳练拳者大多只重视姿势的“柔”和“美”.不追求内作功力的修炼。“太极之武事.外操柔软.内含坚刚”。若在传练过程中,只注重外表的姿势而忽略迫求真正的内功.别无异于买续还珠,将太扳拳最有价值的东西丢弃了.好多人拙力来退.但自认松柔到家了,谈劲色变,其实根本没有见识过真正的松柔.也体会不到松柔的意境。  相似文献   

12.
一、“球感”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的系统性“球感”练习的方法很多,每一类练习都从不同方面对提高运动员的“球感”起作用。教练员要有计划、系统地按排练习,练习的安排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如在训练的什么阶段、安排什么练习、怎样练等等,教练员都要通盘考虑,同时要使运动员明确每个练习的目的和作用,使他们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切忌东一锒头、西一棒槌,看起来是练的,但只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阿庸 《精武》2008,(11):38-39
一、“最后一个心意拳家” 1993年底“奉子成婚”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产大计摆上了日程,刀枪剑棍就自动远离了爱的小屋。幸亏老婆大人是不治生产的甩手掌柜,我依旧可以继续用重金购买一些所谓珍贵的武术资料。这种做法是我从1989年开始使用的基本经验,行之有效,省钱、省时间,亦不用小心亦亦地面对那些惟利是图的大师们。买回来的录像带可供我随时差遣,让他“练”几遍,它就得“练”几遍。  相似文献   

14.
周杰 《精武》2005,(10):4-6
悟拳是郭玉杰先生受名师高人的启迪感悟而成。许多练武者苦苦追求一生,还是难有成就,甚至最终也未获得“苦尽甘来”的“快感”。既没有练出惊人的功夫。也没有练出一副好的体魄,为什么?思路不对,练法不妥,功理、功法不够充实。为满足练武者求功心切的梦想。先生在多年的练武生涯中,不断地访高人,拜名师。细揣摩,经过数百遍地推敲、总结和实践。上千遍地提炼筛选和试验,终于悟出了这套看似简单。却具有多学科内涵的悟拳。  相似文献   

15.
一、移动模块的课课练 练习一:跳急停练习练习方法:如图1,采用“之”形运动,在“之”形转折处做跳急停练习,直至对侧端线。  相似文献   

16.
胡克禹 《武当》2009,(10):12-14
杨式太极拳的“揽雀尾”变“单鞭”是虚脚转还是实脚转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杨式传人中一直争论不休,甚至杨家门人、亲族传人说法也不同,各执其辞。主张虚腿转者认为,“实脚磨转法”久练会损害膝关节的功能,造成膝关节疼痛,并说“虚转实不转”的练法是杨家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我们训练组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在毛主席革命体育路线的指引下,特别是通过读书学习,开展批林整风运动,阶级斗争觉悟、路线斗争觉悟都有很大提高。基本上树立了为革命而练的事业心。同志们在训练中,能够不怕苦、不怕累,勤学苦练,而且善于动脑筋,总结训练中的点滴体会和收获。对技术深钻细练,“苦”和“巧”基本上能够相结合。所以几个少年运动员在短时间内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专项训练成绩(见表一)。  相似文献   

18.
佛家在学术界也称释家,“释”是指释迦牟尼。“佛”的含义是觉悟了“道”的智慧的人。佛家着重于人的心灵活动,探索和开发人脑的潜力,从而去认识和运用“空”的物质存在和物质运动。“空”与道家的“无”虽在名词上各异,  相似文献   

19.
自练与自悟     
魏鹏 《精武》2007,(4):58-58
“我无法教你,我只能帮助你研究你自己。”我经过十七年业余习武锻炼的亲身经历,认为要想练有所成,关键是自练和自悟。练有所成只是一种自我感受,只要自己感到精力充沛,干什么都不感到累就行了,无须别人认可,更无须别人来裁判。  相似文献   

20.
张炎冰 《钓鱼》2005,(9):23-23
问:钓鱼人很刻苦,风里雨里,不避寒暑的练,确实让人敬佩,但许多人是出彩一方,遇上大的比赛总是少那么一口“气”。您能连续3届夺得全国钓鱼比赛的冠军,对那些痴迷钓鱼而成不了名的朋友有什么忠告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