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考察近年来我国及各省区颁布的有关竞技体育人才法规,分析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竞技体育人才政策差异,重点结合《辽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办法》对我国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区域优势,提升地方竞技体育人才竞争力进行研究.认为在国家统一规划下,发展与本地区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相协调的具有区域特色的竞技体育人才发展道路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辽宁将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纳入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必将有效调动地方积极性,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政策方面取得突破并体现辽宁自身优势及特色.建议辽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政策应在发挥高等院校体育科研优势、重视全民健身运动、合理分配体育资源,完善体育项目布局方面进一步提高与改善.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竞技体育人才外流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原因、运动员自身生存需要的原因、体育训练体制原因、管理体制等原因。要解决辽宁省竞技体育人才外流的现状,有以下几点:变人才外流为人才输出;完善管理体制;完善奖励制度;体育市场化,大力发展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  相似文献   

3.
从竞技体育人才发展的地域差别、保障机制、竞技体育人才的流动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等方面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对竞技体育人才环境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竞技体育基础人才培养现状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辽宁省66所小学业余训练队现状调查,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并加以分析,得出1)辽宁省多数小学能重视竞技体育基础人才的培养工作,业余训练项目布局突出辽宁省的优势项群,为辽宁省在该项群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储备上提供了基础来源;2)小学业余训练和选材机制出现偏颇,延缓了竞技体育基础人才的培养和开发;3)业余训练运动员学习成绩喜忧参半,应加强竞技体育基础人才的全面发展。提出小学业余训练的“双基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5.
竞技教育学理论下要求竞技体育既要"夺标",又要"育人",只有在"夺标育人"的社会价值取向下才能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从竞技教育学视角认为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全运会为核心的竞赛体系、竞技体育人才文化水平有限、竞技体育人才人文素养缺失、竞技体育人才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等是制约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强竞技体育人才的人格修炼、促进竞技体育人才的社会化进程等对策,构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发展新模式,以实现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学训矛盾、社会环境、引进与培养、独生子女等是影响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徐立武  王福林  刘排 《精武》2013,(17):4-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与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竞技体育人才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体育裁判员学历较高;裁判员分布较广,基本上涵盖了辽宁省开展较广泛的学校体育项目,社会体育项目与竞技体育项目;辽宁省在基础大项上,运动员多集中于一级;辽宁省在传统基础项目上,教练员的数量和质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一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环境相适应的竞技体育的组织体制、竞赛体制和人才体制社会化的竞技体育模式,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多元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北京奥运会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明确发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实现竞技体育人才队伍法制建设是体育强国的重要目标体系之一。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法治环境从内部优势和劣势及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通过系统论的思想方法从中长期竞技体育人才立法规划的制定、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加强竞技体育人才市场法制化建设以及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等方面,提供一系列优化我国竞技体育人才法治环境可供选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明大阳 《辽宁体育科技》2011,33(5):84-87,103
运用文献资料、现场调查、理论分析等方法,对辽宁高校竞技体育工作开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高校竞技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受到12届全运会、辽宁省大学竞技体育经费和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等方面的影响与制约。提出:促进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目标由一元向二元转变;提升"体教结合"在高校竞技体育的实效性;坚持多学科优势,培育复合型体育人才;依托竞赛项目,打造高校体育文化品牌等措施是辽宁高校竞技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1.
美国学校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社会学归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美国学校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社会环境进行剖析.美国学校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并取得巨大成效是与美国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经济体制以及法律体系密切相关的.建议我国逐步建立"大教育观念",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到九年制义务教育轨道上来,并且充分发挥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的职能,健全学生竞赛体系以及学生体育活动司法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现状与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我省高水平的竞技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资源缺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年龄结构、学历状况等方面不合理.提出要对我省竞技体育人才资源进行体制改革,加强机制创新,创建优良的人才开发环境;加强高水平竞技运动员再教育、安置和保障机制的建设;促进竞技体育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人才资源高效整合的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竞技体育人才投资效益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相关人员素质与利益分配、经费流向、资金保障、战略选择、人才重视程度为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倡导"开源为先、节流为本"的体育人才培养成本观、效益观;培育有利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投融资机制;完善长江三角洲地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资监督体制;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政策与措施,引导社会体育组织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倪岩 《辽宁体育科技》2011,33(6):5-7,10
从哲学角度,对辽宁省竞技体育发展长期保持优势的现象进行了研究,认为辽宁省对竞技体育训练理念层面的创新、对竞技训练过程的管理创新和理论创新是辽宁省竞技体育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新形势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体教结合是目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人们在对其提出种种发展对策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体育后备人才的主体性及其特征.因此树立主体教育理念,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主体意识,也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环节.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以及帕累托分析法,确定了田径、自行车等10个项目作为辽宁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对辽宁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优秀运动员的社会环境、训练情况、心理和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辽宁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优秀运动员成才规律是社会学因素、训练学因素以及运动员心理、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建议在对各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培养过程中,应该遵循运动员的成才规律,及时调整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抓好专项训练的同时,还要重视运动员的文化知识教育,特别是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等。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伦敦奥运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呈现的特点,包括优势项目人才储备丰富,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覆盖领域更加宽广和多元,人才年轻化特征明显,国际化交流和团队作用日益加强,举国体制依然是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等.分析伦敦奥运我国竞技体育所反映的问题,如优势项目的竞争力下降等.建议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做好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8.
德国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竞技体育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在百年奥运会史上,德国作为经济强国并未投入巨资去发展竞技体育,政府也不管理体育,竞技体育在社会环境中自生自长.从参加第一届奥运会起到现在,德国竞技体育走过一百多年历史,且能保持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持久不衰,他们发展的经验对中国建设体育强国有着值得借鉴的价值.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德国历史的发展过程,揭示德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内在文化基础及其在发展中遇到的困惑和转变,充分认识德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建筑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上的特点.启迪中国竞技体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观察和现状分析人手,在理论分析与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辽宁省竞技体育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得出辽宁竞技体育成绩决定模型,认为第十届全运会辽宁竞技体育滑坡与困扰的原因在于资金投入不足、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缺失、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有待完善、体育产业发展滞后、东道主优势的不利影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为辽宁竞技体育尽快走出低谷、重现辉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放管服”视角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机遇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上述问题,发展机遇表现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传统管理思维定势获得突破、社会组织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机动作用凸显;即挑战表现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数量与项目上存在失衡、多元主体协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利益矛盾以及相关配套制度与监督制度建设不完善。提出相应优化路径:即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多项目、多主体的赛事体系;培育体育社会组织,优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式;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法律法规,规范监督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