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北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及归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西北地区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及其形成和制约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高校大学生有体育锻炼习惯者所占比例在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院校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非体育专业一、二年级本科生有体育锻炼习惯者比例高于三、四年级和研究生,并有显著性差异;2)西北地区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项目多集中于大众性、简单易开展的项目,男、女生在选择上有差异,男生主要锻炼项目排在前三位的是乒乓球、篮球、足球,而女生前三位主要是散步,羽毛球,跑步,许多新兴的运动项目并没有在学生中得到广泛开展;3)喜爱体育运动是高校大学生有体育锻炼习惯者维持锻炼习惯的主要因素,而缺乏时间,体育设施不完备,无运动氛围是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
影响普通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从心理因素、健康因素和教学因素对体育弱势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体育弱势大学生普遍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锻炼行为受健康因素的影响较大;教学内容枯燥、难度大和教师不了解学生心理等主要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施行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还不尽完善,其中之一是,在小学一、二年级还缺少一个相应的体育达标等级,由此而使三年级的达标受影响,相互脱节。此外,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迅速,体内各器官系统新陈代谢旺盛,注重在该时期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其生长发育。为此,我们对制订小学一、二年级体育锻炼标准及在该学段开展体育达标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①在小学一、二年级开展体育锻炼达标活动,受到了14个试点校师生的热情欢迎,丰富了该学段学生体育活动的内容。所制订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健康心理学研究领域内的"健康行为过程理论"(Health Action Process Approach;HAPA),针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向,进行了纵向准实验的心理学干预研究.研究被试为武汉某高校18名本科二年级学生.研究开始前所有被试均处于体育锻炼的决定前阶段.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控制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一周的旨在促进体育锻炼意向的心理干预.分别在四个测量时间点测量所有被试的锻炼意向变量和锻炼计划变量,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和协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与控制组在锻炼意向的变化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然而通过比较效果量的大小,干预组表现出在锻炼意向变化上的优势.在锻炼计划的变化上,干预组和控制组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部分支持了针对决定前阶段个体,阶段匹配干预对锻炼意向的促进作用,为今后更加有效地促进个体形成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和行为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常生  陈及治 《体育科学》2004,24(9):69-73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问等方法,对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锻炼阶段参加闲暇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和强度差别具有显著性;参加体育锻炼后的心理感受与锻炼阶段存在相关;年体育消费水平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存在相关;每周的平均闲暇时间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不存在相关。由此推论,大学生不参加闲暇体育锻炼,非闲暇时间缺乏所致;接受媒体体育信息状况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存在相关。建议重视大学生锻炼后的愉悦感受,在对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干预中,应引导选择集体锻炼形式,促进锻炼氛围的形成,同时,应重视和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坚持性。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高校教师的余暇体育行为进行调研。结果表明:辽宁省高校教师余暇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以健身防病、娱乐身心为主选;时间紧张是影响参与余暇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体育锻炼内容的选择呈多元化,并男女有别;参加锻炼的形式为个人锻炼、与家人锻炼、参加单位活动等;辽宁省高校教师的体育人口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7.
研究运动自我概念与运动自我效能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天津93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体育行为、运动自我概念和运动自我效能总体均高于女生;四年级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明显低于其它年级;女生的运动自我概念与运动自我效能通过交互作用影响体育锻炼行为,而男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主要受运动自我效能影响;性别、运动自我概念与运动自我效能是预测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身体意象与自我效能对女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天津市四所高校三年级在校大学生共600人为研究对象,以量表测量和问卷调查为手段,探索了身体意象与自我效能对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女大学生的身体意象并不直接决定锻炼行为,而是要通过自我效能感对于体育锻炼行为起作用。当身体意象高时。低的自我效能感将导致低的锻炼行为,高的自我效能感会带来高的锻炼行为;相反,当身体意象低时,低的自我效能感会带来高的锻炼行为,高的自我效能感会带来低的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9.
李继军 《精武》2012,(24):94-96
通过对200名大学一年级男生与女生对体育锻炼功能价值认识、喜爱并能够参与锻炼的体育项目现状、影响坚持锻炼的因素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培养大学一年级学生体育人口应从开展专门体育理论讲座加强体育功能价值认识,加强课堂体育锻炼技能教授,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积极鼓励引导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几个主要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每天能够坚持锻炼,在此前提要求下,对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正是从初期培养其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并养成自我锻炼的内部约束机制的最佳时机,为其顺利完成大学体育教育,终身受益体育锻炼带来的益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0名大学一年级男生与女生体育锻炼价值认识、坚持性意志品质的自我认识、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培养大学一年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需从终身体育锻炼思想培养、课内体育锻炼技能培养、课外体育活动兴趣激发、加强女生锻炼的组织引导几个主要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体育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河北师范大学(西校区)94级685名学生四年来《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成绩的统计及部分学生课外锻炼状况的调查,讨论分析大学生体育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体育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女生略优于男生;大学生身体机能水平较低;大学期间体育发展呈一、二年级上升,三、四年级下降趋势;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尚未形成。针对以上情况,对改进高校体育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变化特点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引进并经过本土化改造的“阶段变化理论模型”为依据,对常州4所本科院校一至四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基本上不参加体育锻炼,其中女大学生存在随年级升高不参加锻炼人数逐步递增的不良现象;大部分学生只是有时参加体育锻炼而未能养成习惯;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动力特征,须借助不同的干预措施来促使锻炼人群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有效转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天津大学94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跟踪调研,发现三、四年级学生身体素质呈明显下降趋势。大学期间是生命过程中奠定体质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既要注重强身健体的近期效应,更要着眼于将来对体育“终身享用”的远期目标。1 研究方法  从天津大学15个系中随机取出12个系的584名学生,对他们的身体素质进行了4年的跟踪测验。(图表略)2 结果与分析  由于大学三、四年级不开设体育课,大部分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学会适合自己的锻炼手段,又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督促措施,使三、四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  相似文献   

14.
马军伟 《体育世界》2010,(10):99-101
目的:河南建业足球队参加中超联赛三年来对河南省城市居民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1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16岁以上城市居民进行了社会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理分析。结果与结论:调查表明建业队参加中超联赛三年来河南省时城市居民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有较大影响。具体表现为:1、体育意识方面:对居民的生活影响表现为,居民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增多,关心中国体育发展的增多。说明建业队参加中超联赛后我省城市居民体育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居民体育态度及体育价值观念的影响表现为,选择喜欢体育的体育意识明显增强.体育价值观念更加科学。2、体育行为方面:被调查居民每周3次和3次以上的体育活动频率明显高于冲超成功前.运动持续时间的主流是30-60min;居民体育消费和居民对体育信息的获取态度均有显著提高,且向中、高层次转移.人们获取体育信息的态度更为主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跟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分析、测量等研究方法,对苏州大学商学院2004级362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进行了四年跟踪测试。结果发现:1)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四年中总体上表现为从“高起点”向“低收尾”发展的趋势;2)一、二年级“三自主选项课”的教学改革、将课外俱乐部活动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纳入体育课程考核等措施,客观上满足了学生体育兴趣的需求,对学生的体育价值观起到导向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3)到了三、四年级时,课程体育要求过低、学生锻炼时间减少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标准过低,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大幅度下降。4)在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过程中,“不达标”的人群主要由营养不良与肥胖学生组成,所占比例达到75%,而在采用即将实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过程中,不迭标人群进一步扩大,由于耐力素质“不达标”而导致体质健康“不达标”所占比例逐年增加,高达76.56%。  相似文献   

16.
宁波大学教授/博士体育锻炼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宁波大学教授/博士的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宁波大学教授/博士群体的体育人口比例(13.7%)远低于全国体育人口的平均水平(31.4%),且远低于普通高校青年知识分子的体育人口23.71个百分点。他们的体育锻炼主要以散步、跑步为主,锻炼场所多在住宅附近的公园,主要锻炼时间在傍晚及休息日,锻炼动机为增强体质和缓解工作压力,影响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紧张繁忙。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情境下学生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58名大学1、2年级的学生为被试,根据交互作用原理考察了在体育教学情境下学生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自我效能、内在动机、任务定向目标等动机因素和课堂环境均与学业求助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内在动机、任务定向目标、课堂环境对学业求助行为构成显著回归效应。  相似文献   

18.
居家体育锻炼作为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重要形式,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和特殊天气条件下大众的主要锻炼方式。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47所高校4 416名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行为,结果显示:(1)82.98%的大学生达不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标准,男生居家体育锻炼频率、强度、时长均显著高于女生,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华中地区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频率和时长均最低,力量练习、跑步、跳绳是大学生主要的居家体育锻炼项目;(2)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知行不一的现象仍普遍存在;(3)内部动机是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外在因素是阻碍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学校体育教学、网络媒体、运动APP和公众号是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认知的主要途径,基于网络课堂的居家体育学习方式中,通过教学视频进行学习的效果最好,网络直播效果最差;(4)父母与子女间的居家体育锻炼行为具有较强的代际互动关系。建议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家校社联动机制,促进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的体育教学因素,研究先通过53名本科生开放式问卷调查,提出假设和设计体育教学因素量表;然后,结合《锻炼坚持量表》对2 072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锻炼坚持的5个教学因素:教师评价、内容实用、兴趣契合、知识技能、认知体验,5个因素对学生体育课结束后的体育锻炼行为有深远的影响。(2)体育课程的教师得到学生认可度越高,越有利于学生坚持体育锻炼。(3)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用性越强,与学生兴趣契合度越高,越有利于学生坚持体育锻炼。(4)在体育课堂上学到体育知识和技能、体验到锻炼的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湖北体育科技》2019,(5):461-466
目的为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锻炼态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的方法,研究573名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对锻炼行为的影响。结果与结论 1)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不高,强度较低,体育锻炼时间表现良好,体育锻炼以小锻炼量为主。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在性别、专业、年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2)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积极向上,且行为态度相对较好。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行为和目标态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行为态度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3)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存在高度相关。体育锻炼态度对锻炼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行为态度对体育锻炼行为的解释变异量为1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