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人类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未来武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未来武术的发展,将朝着自然的武术、智慧的武术、艺术的武术3个方向发展。太极拳与推手很可能是未来武术的重要形式。它所反映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观、人与人和谐的伦理观、人自身和谐的养生观与人类对生态文明的向往和追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文化冲突与文明共存是当今的世界课题,社会问题起源于文化失调,乡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乡土文化的生态发展是当代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砥柱.在文化人类学视角下以梅山村落武术个案研究为基础,采用田野观察等研究方法对社会变迁与中国乡土武术文化的生态发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乡土武术文化的生态生存形态可分为原生形态、次生形态以及后生形态.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现代中国,社会变迁主要体现在社会再生产土壤、社会再生产方式、社会再生产功能等方面的变迁,这一系列变迁导致了中国乡土武术文化在生态传承的内容、传承动力、传承方式及评判标准等方面发生若干变化.因此,中国乡土武术文化发展出路在于增值或扩大自身的文化内涵,以适应民众正在改变或已经改变的生态文化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3.
武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中华武术文化所蕴含的和谐思想,分析武术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价值。主要结论:中华武术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内在价值主要表现在追求人自身的和谐、人际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外在价值主要表现在中华武术文化能够化解个体心灵的信仰危机、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危机、人与社会间的人文危机、人与自然间的生态危机以及异文明间的价值危机。建议:促进中华武术文化自身的和谐发展;加强武德宣扬;突出大众武术的主体地位;加强理论研究,促进中华武术文化的现代化;加强中华武术文化和合思想的国际化传播。  相似文献   

4.
论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东方文明在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中的典型代表,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而八十年代以来,以高难关新为发展方向,以优胜为最高目标的现代竞技武术迅猛发展,并且成为现代“武”台上的独放之花,传统武术还要不要发展?没有传统武术,现代竞技武术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和谐发展已成为武术界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针对目前武术教学传承所面临的外来体育项目的冲击。青年人较少参与等普遍现状,以武术的文化精神、美学思想,以及武术以其特有的刚勇炼化和谐文明诉求的拳理特点等多种维度,剖析武术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文化功能,指出在竞争激烈又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华武术是现代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以习练武术的方式体悟传统,修炼身心,是武术发展传播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闽南武术的文化生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闽南各种武术样式发展有失偏颇;闽南武术的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关系不和谐;闽南武术技术体系保存较好,练习场域分布不均;闽南地方武术管理部门出台的法律法规、制度文化不完善,闽南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有待细化;闽南武术代表性拳种传承人遴选制度与现实的文化生态需求不对称;闽南武术网络媒体、数字化建设平台相对匮乏;闽南武术精神文化创新途径与力度不足;闽南武术的文化生态美学意识缺乏等等.  相似文献   

7.
张超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4):387-388
中华传统武术的演绎流变,无不折射着地域文明的人文。台州武术,浸淫天台山和合文化,以康健精神诠释和谐内涵。文章从武术的康健精神、武术的技道方式、以及武术的崇和思想等多种维度,剖析武术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的文化功能,指出在竞争激烈又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武术的康健、和谐、内省、刚强、超脱,是现代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台州武术,堪称...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正在改变着包括武术在内传统文化的生存区域和发展空间。因而面对武术文化发展的诸多困惑,很多学者开始从文化生态视域审视和研究武术文化生存和发展状况。文章对学术界关于武术文化生态研究成果做一梳理,探讨了武术文化生态的内涵和研究缘起,对研究中的武术文化生态现实问题和如何传承发展做了较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总结,以期用文化生态学的维度审视目前研究瓶颈,展望发展趋势,为武术文化的生存区域和发展空间寻找新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路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武术产生于中国社会,烙上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印迹。中华武术文化是中华和谐文化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为尊重自然的生态文化、尊重武德的中道文化、倡导多元的平等文化;武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对世界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武术文化与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及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从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维学科的角度,结合当前“和谐社会”背景,深入分析武术文化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进而提出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武术文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不同生态类型对中国武术与奥运竞技体育形成、发展不可低估的影响,研究试图从生态类型发展的角度,探求中国武术未来的文化生存能力。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系统论的方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论:农耕文明环境下产生了中国武术;工业文明环境下兴起的现代奥运竞技体育;现阶段部分中国武术的文化本位被丢失;现阶段奥运竞技体育文化全球化趋势明显,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生态文明环境背景下潜藏着东方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中国武术预示着人类文化及体育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2.
武术是东方文明中一颗明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武术学校的存在极大的推广了武术的发展,面对如今武术学校的办校成滑坡状趋势,文章通过分析河南嵩山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成功办校的内部原因及外部(社会)原因,以给予其他武校的创办及运营达到借鉴之效,并借此进一步促进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和推理的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了对中华民族体育产生影响的几个文化形态。从中可以发现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发展历程,正是广泛地融合了众多外源性跨文化体育资源,才使其拥有了生生不息的活力。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华民族体育应该珍惜来自外源性体育文化资源,不断地借鉴、汲取和融合其中的养分,为本土民族体育文化的积累多元资源,保持民族体育活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理论为指导,从民族学、生态学、社会学角度出发,对广西壮拳的地理人文环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壮拳积淀了浓厚的壮族文化底蕴,受到壮族地区的社会组织结构、经济结构、心理结构等影响,是广西壮民族文化特有的人文景观,反映了壮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化,蕴涵了壮族人民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宗教观等,体现了壮族人民百折不挠的精神面貌。对壮拳进行保护与发展,将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发掘、继承及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查阅大量学校体育教学的相关文献和社会实践的调查,得出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大多还是采用着西方式的体育,注重着对人身体外型的塑造,对意识方面的锻炼较缺乏。结合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对未来学校体育教学有指导性作用,它对我国以后的体育发展方向的研究很有必要,对提高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锻炼健康的体魄和增强思想品德的修养,对今后建设精神文明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武术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现象,在华夏文明诞生的那天就随之产生。在当今社会,武术更以其特殊的社会价值功能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全世界习练武术的爱好者也在不断增长。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抽样调研、数据统计等方法分析了武术在浙江省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的具体情况,结果显示浙江省部分中学在武术教学开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学生学习的动机不强,教师本身的素质不高,学校对武术的重视程度不够等。最严重的问题是不少学校在体育课的设置中几乎没有把武术教学纳入总的教学计划中,影响了武术运动的发展,更忽视了武术带来的健身作用。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改革学校体育教学,使得武术能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有一席之地,是我们必须直面的严峻现状。  相似文献   

17.
试论武术对青少年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人格是现代文明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以现代人格理论为指导,在对健康人格内涵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武术教育与人格形成的关系,指出武术道德、武术文化和武术教学,以及武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均有益于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武术如中国文学一样,它在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上没有发生过重大危机。不论是国家政治兴衰还是朝代更迭,中国武术都以自己独有的文化品格为依托,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中。但时下,中国武术正处于发展的尴尬境地,面临着域外体育文化的严重侵蚀与冲击,中国武术发展的方向何在,着实值得我们去探讨。  相似文献   

19.
民族性与时代性为任一文化无不具有、不曾或缺的两种基本属性,中国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需要顺应当前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保持民族性的传统武术与体现时代性的竞技武术,需要统一和谐发展,这是由中国武术作为传统文化内在属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