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低频、中频、高频三种不同频率的振动训练对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在我校招募78例篮球运动员作为受试对象,按照干预方法不同将受试者分为低频组、中频组、高频组和对照组。低频组、高频组各20例,中频组、对照组各19例,干预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体能训练,低频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振动频率为20Hz;振动幅度为3mm的振动训练干预;中频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振动频率为30Hz;振动幅度为3mm的振动训练干预;高频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振动频率为45Hz;振动幅度为3mm的振动训练干预。10min/次,4次/周,在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测量受试者右侧踝关节的位置觉、肌肉力觉和运动觉。结果:组内比较中,干预8周后低频组、中频组、高频组的位置觉、肌肉力觉、运动觉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中,干预8周后低频组、中频组、高频组的定位角度与复位角度之间误差角度值、目标力矩与复现力矩之间误差值、感觉阈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组间的位置觉、肌肉力觉、运动觉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频组的位置觉明显优于中频组,肌肉力觉和运动觉明显优于低频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中频、高频三种不同频率的振动训练均能够提高篮球运动员踝关节的位置觉、肌肉力觉和运动觉,从而提高本体感觉,其中以高频振动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下肢爆发力和柔韧性的即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下短时振动训练对普通人群原地纵跳能力和下肢柔韧性的影响,了解作为准备活动的短时振动训练对人体下肢爆发力和柔韧性的作用,并分析振动频率与训练效果的关系,以更好地将振动训练应用于实践;研究方法:振动训练对象为31名(14男、17女)普通大学生,分别接受30 Hz、35 Hz、40 Hz、45 Hz的全身振动训练,振幅2 mm,每种频率每次共训练5 min.并于训练前、后接受心率、柔韧和下肢纵跳能力测试;结果与结论:振动训练后心率有显著提高,但心率提高幅度与振动频率无关.振动训练并没有使所有受试者下肢柔韧性和下蹲跳成绩得到提高.振动训练没有使女性受试者下蹲跳时下肢最大功率提高,但低频振动训练可以即时提高男性受试者下肢最大蹬伸功率,30 Hz是提高男受试者下肢蹬伸功率的最佳训练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新型的肌肉无创诊断技术--肌肉功能状态分析仪(TMG),分析振动训练后下肢肌肉的机械收缩状态,评估振动训练的效果和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恢复过程中下肢肌肉功能状态的变化。方法:招募并筛选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1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振动训练组,7人)和对照组(非振动训练组,6人)。振动训练组下肢功能训练在Power Plate振动台上进行,而对照组的训练在非振动台上进行。训练负荷及时间:持续时间30 min,刺激频率为45 Hz,一周两次,共8周。两组受试者者在病情、症状、体征、纳入标准上均无差异。测试指标:采用肌肉状态分析仪(TMG)测试肌肉的机械收缩指标,主要指标有肌肉收缩时间(Tc)、放松时间(Tr)、径向位移(Dm)。测试肌肉包括腓肠肌内、外侧(GM、GL)和胫骨前肌(TA)。结果:8周的训练后与实验前相比,振动训练组和对照组较实验前Tc都有所增加,但对照组增加的更多,两组较实验前都没有显著性差异。振动训练组GM的Tr时间缩短了12.3%,对照组增加了45.7%,较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变化的比率较振动训练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 而TA和GL虽有变化,但无显著差异。振动训练组TA的Dm增长13.52%,对照组却缩短了0.25%,但都没有显著性差异。振动训练组GL、GM的Dm分别增长了42.7%、38.4%,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受试者睁眼单腿站立时间较实验前提高61.2%,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睁眼单腿站立时间较实验前提高44.9%,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AI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TA、GM和GL的收缩时间和径向位移均增加,而放松时间没有明显的一致性变化,这提示振动训练可以提高CAI患者的肌肉收缩能力。振动训练和常规训练均可以提高CAI患者的平衡能力,但振动训练的效果更显著。TMG可以作为CAI患者康复过程中肌肉功能状态的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观察太极拳锻炼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分成太极拳组(HTC,n=24)、高血压对照组(HP,n=16),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为正常对照组(NP,n=16)。HTC组进行12周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60min/day,6days/week)。在0、6、12周检测受试者的血糖、血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D)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结果:太极拳锻炼前,HTC组和HP组SBP、DBP显著高于NP组,但EDD显著低于NP组(P<0.05),EID无显著差异。6周、12周太极拳锻炼后HTC组SBP、DBP较锻炼前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HP组;EDD显著高于锻炼前,并显著高于HP组(P<0.05);但锻炼前后EID无显著变化。结论:太极拳锻炼可改善高血压患者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但对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体医融合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健康体适能干预效果,为推进体医融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招募43名45~65岁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4周体医融合干预。分别测试干预前、干预8周、干预14周受试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身体成分、最大摄氧量、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足站立、选择反应时等健康体适能,并使用SPSS2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干预后男性糖尿病患者体重、BMI、脂肪重量、脂肪百分比较干预前下降(P<0.05),且干预8周与14周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患者上述指标干预14周较干预前下降(P<0.05)。(2)干预后糖尿病患者VO2max较干预前增加(P<0.05),但干预8周与14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干预后女性握力和男性坐位体前屈,干预14周女性坐位体前屈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干预8周男性坐位体前屈与14周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干预后糖尿病患者闭眼单足站立时间较干预前延长,男性选择反应时较干预前缩短(P<0.05),女...  相似文献   

6.
孙朋  李世昌  季浏  胡敏 《体育科学》2012,32(12):42-49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青年男性和女性颈动脉AC的急性影响,另一目的是研究急性有氧运动后PPA与颈动脉AC的关系.方法:对62名(男32,女30)受试者(年龄26土5岁)进行两次测试:第一次测试采用Bruce跑台模型,测取最大心率(HRmax)和峰值摄氧量(VO2 peak);间隔48 h到2周进行第二次测试,主要测取安静状态、运动后30 min和运动后60 min的颈动脉以及肱动脉的相关指标.急性有氧运动为45 min70%心率储备的跑台运动[目标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70%+安静心率].结果:2×3 ANOVA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个性别在3时间点的颈动脉AC的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β-stiffness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erson相关性分析(CI=95%),颈动脉AC和PPA呈显著正相关(r=0.653,P=0.00).结论:有氧运动引起颈动脉AC的急性变化存在性别差异,可能是由于H2受体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受性激素的影响引起.有氧运动后颈动脉AC的增大(或降低)可能是引起PPA增大(或降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男子脑型肌酸激酶(CKB)基因多态性与耐力训练对心功能影响的关联性。方法102名无训练史的健康男子进行18周有氧耐力训练,训练前后测定左心室结构与功能相关指标;用PCR-RFLP法分析CKB基因启动子上rs3759582和rs3759584两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二个多态位点均符合H-W平衡,不存在强的连锁关系。训练前左心结构和功能各指标在CKB两基因位点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rs3759582位点AC组△100WEDD、△150WEDD、△100WSV、△150WSV、△150WSV和△reT增加率显著大于AA组(P<0.05)。△CO和△COI在AC组下降,AA组增加;△150WCO和△150WCOI在AC组上升,AA组下降,且在基因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各指标变化在rs3759584位点各基因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KB基因的rs3759584多态性不是个体心功能耐力训练敏感性的基因标记;rs3759582多态性可能与个体心功能对耐力训练敏感性相关,AC型可能更有利于个体心功能对耐力训练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双组实验前后对照的方式,探讨振动力量训练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的动静态及专项核心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周振动训练后,俯桥测试指标对照组男性比实验前显著提高,p <0.05,女性无差异;实验组男、女比实验前均显著提高,p <0.01.单平衡盘和双平衡盘显著提高(p <0.05,p<0.01),单平衡盘男女分别提高8.09 ±4.21s和9.96±3.74s,提高10% ~15%;双平衡盘提高10.99±3.42s和9.78±2.54s,双平衡盘成绩24%,双平衡盘好于单平衡盘.实验组站姿控尖子提高20.21%,双底座托尖子提高35.32%,双底座托尖子的振动效果好于站姿控尖子,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p<0.01).振动力量训练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核心稳定性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研究形成的结论对于丰富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探讨易筋经锻炼对中老年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影响。方法:将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A组进行易筋经锻炼,B组进行推拿手法治疗,C组采用药物疗法。治疗实验为30周,实验前后对受试者腰椎生理曲度进行测定。生理曲度变化采用单侧t检验,组间综合疗效比较采用X检验。结果:A、B、C三组腰椎曲度均有变化,变化幅度A组(39.83%)大于B组(24.75%),B组大于C组(18.76%),其中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极具显著性(P<0.01);组间疗效比较,有效率A组(90%)要好于B组(60%),B组又要好于C组(50%),其中A组与B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结论:易筋经锻炼的效果相对手法和药物治疗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模态功能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患者肌肉力量、本体感觉功能和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45名FA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力量训练组(strengh training,ST组,n=22)和多模态功能训练组(multimodal function training,MFT组,n=23)。ST组常规力量训练,MFT组在常规力量力量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和姿势控制训练,康复训练共进行8周,2个训练周期。实验前后分别对2组实验对象患侧踝关节屈、伸、内翻和外翻肌群60°/s和180°/s等动向心收缩相对峰值力矩、本体感觉(踝关节屈、伸、内收和外翻运动感觉功能、腓骨肌反应时)和动态平衡能力(前方得分(A)、后内侧得分(PM)、后外侧得分(PL)和YBT-CS总得分)进行测试。结果:1)2组受试者患侧踝关节60°/s和180°/s等动向心踝关节肌群相对峰值力矩均显著大于实验前(P<0.05),且二者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实验后,ST组本体感觉功能没有显著性改变(P>0.05),MFI组本体感觉各项指标均显著小于实验前(P<0.005,P<0.01,P<0.05),且均显著低于ST组(P<0.05);3)试验后,2组受试者动态平衡各指标均优于实验前(P<0.05,P<0.01),且MFI动态平衡各项指标均优于ST组(P>0.05)。结论:MFT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FAI患者肌力、本体感觉和动态平衡能力,且效果更优于ST组。  相似文献   

11.
袁艳  吴贻刚  苏彦炬  李玉章 《体育科学》2012,32(10):64-68,97
附加振动刺激的负重半蹲运动成为一种新兴的下肢力量训练手段,但是,负重半蹲运动中附加不同频率的振动刺激对下肢肌肉的激活特征研究较少。以1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在不附加振动、分别附加频率为30、40、50Hz共计4种振动刺激条件以及无负重和负重30%最大力量两种负荷条件下完成10次半蹲起的大腿表面肌电活动特征进行研究。实验结果经双因素方差分析,振动刺激对所有被检肌肉肌电均方根值(EMGrms)有显著影响(P<0.05),负重对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EMGrms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对股二头肌和半腱肌无显著影响;振动刺激和负重对各被检测肌肉肌电交互作用不显著。多重比较表明,50Hz的振动频率可以显著提高被检肌群的EMGrms。结论:30%1RM负重可以提高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的肌肉激活,但不能增加股二头肌和半腱肌的肌肉激活。无论是否负重,半蹲起练习时附加振动频率为50 Hz的振动刺激可以显著增加大腿肌肉激活(P<0.05)。  相似文献   

12.
以江苏武进龙舟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训练前、训练中、赛前的心率进行监控,结果表明:队员的平均晨脉为63.29次/min,左右桨队员之间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集训前与训练中期的晨脉对比,左桨的晨脉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右桨的晨脉变化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队员整体晨脉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赛前与集训前的晨脉对比,左桨的晨脉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右桨的晨脉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队员整体晨脉变化也无显著差异(P>0.05);赛前与赛后的晨脉对比,左桨的晨脉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右桨的晨脉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队员整体晨脉变化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心率监控可以客观的监测训练的效果、监控运动员的机能水平、赛前状态及比赛后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试静态拉伸训练前、后男性青年排球运动员踝关节跖-背屈动作和落地缓冲动作生物力学参数,分析静态拉伸对踝关节动力学及下肢缓冲特征影响的机制及意义。方法:22名健康男性青年高水平排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36组下肢静态拉伸训练。分别于训练前、12组训练后、24组训练后、36组训练后、停训4周恢复期后测试踝关节跖-背屈动力学和缓冲期下肢及下肢各关节动力学、运动学数据,同步测试小腿后肌群影像学。结果:12组训练后至恢复期踝关节跖-背屈范围增加非常显著(P<0.01),小腿后肌群被动刚度显著降低(P<0.05),二者的增加/降低率%于36组训练后改变最明显(P<0.05),且变化率%之间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训练后小腿后肌群滞后%明显降低(P<0.05),肌腱弹性回缩率%明显升高(P<0.05),且二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肢刚度显著降低(P<0.05),髋、膝、踝关节做功均显著增加(P<0.05),训练各阶段踝关节做功贡献度均最大(P<0.05)。结论:静态拉伸训练早期即可通过降低肌肉-肌腱复合体被动刚度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通过降低滞后而提高肌腱弹性回缩率并保持至恢复期,提示,静态拉伸训练急性期和慢性期均能提高肌肉-肌腱复合体的柔韧性及肌腱的弹性能利用率,从而有利于提高拉长-缩短周期运动表现。训练后各阶段下肢刚度降低的同时各关节缓冲吸能增加且踝关节是吸能的主要部位,提示,静态拉伸可通过调整缓冲模式、提高关节能量吸收、增效踝关节作用降低排球运动员下肢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不同运动负荷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血管内皮物质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中运动负荷组、高运动负荷组和对照组。各组按设计的运动负荷对运动负荷组小鼠进行游泳运动训练。于运动训练结束后,进行各组小鼠学习能力测试,24 h后进行记忆能力和脑组织血管内皮物质测定。结果:(1)学习能力测试。与对照组比较,中运动负荷组的总电击时间、错误反应次数显著减少(P<0.05),正确反应率显著增高(P<0.01),高运动负荷组总电击时间、总训练次数、错误反应次数均显著增加(P<0.05),正确反应率显著减小(P<0.01)。(2)记忆能力测试。与对照组比较,中运动负荷组的总电击时间显著减少、正确反应率显著增高(P<0.05),高运动负荷组总电击时间显著延长、正确反应率显著减小(P<0.05,P<0.01)。(3)脑组织血管内皮物质测试。与对照组比较,中运动负荷组血管紧张素Ⅱ和一氧化氮含量显著下降(P<0.05),高运动负荷组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显著增高(P<0.05)。结论:不同运动负荷对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机制可能与脑组织血管内皮物质的变化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江苏省部分中青年男性干部BMI与血管机能的年龄特征和相关性,探讨适宜的运动干预对策。方法:采用日本福田VS-1000动脉硬化检测仪测试受试者的血管机能,分析受试者血压、血管弹性程度和阻塞程度等指标的年龄特征,探讨BMI与各项血管机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江苏省中青年男性干部的BMI、血压、血管弹性程度和阻塞程度等指标机能均呈现增龄衰减趋势;(2)收缩压、舒张压和血管堵塞程度与BMI的相关性显著(P0.01),表明肥胖与血管机能相关性显著。结论:江苏省中青年男性干部血管机能健康状况欠佳,各年龄组应通过适宜的有氧运动干预改善机体心血管机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对女性骨密度和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入选的27名受试者按是否绝经分为未绝经组(35~49岁)和绝经组(50~65岁),组内随机分为振动训练组和对照组。振动训练组进行频率35Hz,振幅2mm,3次/周,10min/次,共8周全身振动干预。8周后,观察两组L2-L4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下肢肌力、膝关节活动度和平衡能力变化。结果:1训练组腰椎L2-L4BMD和股骨颈BMD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幅度在0.83%~3.83%,其中50~65岁组股骨颈BMD提升最为明显;而对照组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两个部位BMD,35~49岁组高于50~65岁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2训练组下肢肌力、膝关节活动度和抗骨折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下肢肌力提高最为明显,35~49岁组下肢肌力提升36%,50~65岁组提升16%,存在显著性差异。3训练组前庭系统、本体感觉和综合平衡能力显著提高,对照组则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1全身振动干预,对抗女性骨量流失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提高腰椎与股骨的BMD。且对股骨BMD的改善更为显著。2适宜的振动刺激不仅适用于改善骨量丢失的绝经后妇女,同样适用于骨量正常的健康年轻女性。3全身振动训练能有效提高女性下肢肌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提升股骨颈抗骨折能力。且对年轻女性的刺激效果更为明显。4全身振动训练对改善女性前庭系统效果显著,进而提升综合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不同运动方式对绝经后女性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12周有氧运动或抗阻训练对绝经后女性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影响的差异,为制定特异性的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有氧运动组(18人),抗阻训练组(17人)和对照组(20人)。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训练组进行每周3次、共12周的运动干预,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实验前后分别测定血清IL-6、TNF-α、hs-CRP等指标。结果 12周运动干预后,有氧运动组血清IL-6较运动前下降了13%(P<0.01),血清TNF-α(P>0.05)和hs-CRP(P>0.05)无显著性变化;抗阻训练组血清IL-6较运动前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血清TNF-α和hs-CRP分别下降了11%(P<0.05)和26%(P<0.05)。对照组所有指标的变化不明显。相关分析显示,实验前hs-CRP基础值与BMI(r=0.36,P<0.01)、空腹血糖(r=0.23,P<0.05)和IL-6(r=0.22,P<0.01)正相关,与VO2max(r=-0.29,P<0.05)负相关;实验后hs-CRP的变化值与BMI的变化值(r=0.21,P<0.05)正相关。结论 绝经妇女慢性全身性炎症状态与其BMI、血糖水平和体内炎症因子的水平有关;12周有氧运动或抗阻训练均能有效改善绝经后女性慢性全身性炎症状态,但抗阻训练的效果优于有氧运动,其原因与BMI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了解广场舞对哈尔滨市60~69岁老年人体脂肪率(FAT%)、骨密度(BMD)和血管机能(PWV、ABI)的影响,提高哈尔滨市老年人身体健康水平.采用实验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研究广场舞对哈尔滨市60~69岁老年人体脂肪率、骨密度、血管机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组实验前脂肪处于标准健康的人数为33.2%,实验后增加到45.3%,增加了12.1%,差异具有显著性;实验组实验前骨密度T值为-1.06±0.8,实验后骨密度T值为-1.03±0.7,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实验组实验前,PWV测试值为1456.3 ±224.3,实验后测试值为1244.2±243.3,实验后血管弹性数值较实验前减少了212.1±2215,测试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实验前血管ABI测试值为1.10±0.18,实验后测试值为1.13±0.13,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对照组实验前后FAT%、BMD、PWV、ABI指标差异都不具有显著性.研究说明科学规律的广场舞能够有效降低60~69岁老年人体脂肪率,增加血管弹性,但是对于提高骨密度,改善血管阻塞程度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振动训练刺激对40~59周岁人群力量、柔韧、平衡的影响和变化情况;方法:通过频率35Hz,振幅2mm,每次7min,每周3次,连续8周的振动训练,对比训练前后受试者心率和血压、力量、柔韧和平衡能力的变化;结果:8周的振动训练后受试者的握力、左腿最大力、右腿最大力、下肢最大合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平衡稳定系数都得到显著提高,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周递增负荷运动对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细胞及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细胞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绝对安静组(Absolute control,著AC)组、对照组(Control,C)、运动后即刻组(Immediate,I)、运动后3h组(3 Hours,3H),进行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分别在第0、2、4、6周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下丘脑上CRH和腺垂体上ACTH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CRH细胞的变化为:第2周末只有I组比AC组有显著性差异提高(P<0.05),其余各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第4周末,只有3H组比I组有显著性提高(P<0.05),其余各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第6周末,3H组比AC组和C组有显著性提高(P<0.05)。ACTH细胞的变化为:第0周末,I组和3H组比C组和AC组有极显著性提高(P<0.01),3H组比I组有极显著性提高(P<0.01);第2周末各组皆无显著性差异;第4周末,I组比A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C组、C组和3H组比I组有极显著性降低(P<0.01);第6周末,3H组比AC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C组和I组比AC组有极显著性增高(P<0.01),I组和3H组比C组有极显著性增高(P<0.01),3H组比I组有极显著性增高(P<0.01)。结论 6周递增负荷运动初期(4周内)大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适应,大强度运动提高了CRH细胞和ACTH细胞的应激反应,但对ACTH细胞比对CRH细胞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