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校教育是武术文化在我国本土传承发展的基础,武术文化传播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对高校武术教学历史沿革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武术文化传播对高校武术教学发展的意义进行全面阐述和研究,以期推动高校武术教学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武术的技击性特征增加了武术教学中的不安全因素。武术教学中,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不但可以有效地减少伤害事物的发生,还可以提高武术教学效率。当前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是要提高武术教学中的安全意识,通过基本信念、价值观、道德观的建设,促进武术活动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文化全球化影响下,竞技武术成为学校武术教学的主要内容。然而,武术教学中文化教育性的缺失影响着武术的继承与传播。文章从文化学、教育学的视角对武术教学中文化教育性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西方体育思想的影响,使武术长期以"体育"的身份传播,限制了武术文化的发展;武术教育与教学概念模糊以及武术发展中以西方体育文化为主的发展模式等,造成了武术教学中文化教育性的缺失。向以传承传统文化为教学理念,以传统武术为主要教学内容,以重视身体体悟为教学途径,以营造武术大教育环境为条件保障的方向回归,是重塑武术教学中文化教育性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武术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武术寓技击于体育之中,具有明显的体育特性;在武术教学中要注意突出武术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使之既表现出体育的特性,又表现出其固有的民族文化特征;武术作为华夏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是中华民族的体育之魂,在武术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突出武术自身的六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高校武术套路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建立武术套路教学诉求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武术套路教学文化诉求可以改变武术套路教学单纯的教习技术的现象,转而诉求于武术的文化和精神元素,使枯燥的技术学习转变为丰富的内在的精神追求,利用高校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让武术的精神和文化占领学生的精神家园,使之从内心接受武术文化,并从一个新鲜的视角重新理解武术技术。  相似文献   

6.
浅谈武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武术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一,在武术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应结合武术教材特点和体育教学的实际进行。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内涵丰富的武术文化,即有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在武术教学中不仅应使学生学到武术的技术,而且能够...  相似文献   

7.
孟令钗 《体育风尚》2020,(1):283-283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武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变成了竞技性武术。但是,武术的传播和继承受到了武术教学中礼文化缺失的严重影响。本文主要就是从教育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分析武术教学中的礼文化教育性缺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希望提升武术教学中礼文化教育效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视野下人本位的武术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环境下,给武术教学的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影响,使武术教学从以往的技能传习转变为文化传承,同时让人的价值在武术教学中全面回归,让人成为武术教学的主体.人本位的回归,既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起到了客观的帮助,又使武术教学向着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之体悟——武术教学方法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分析武术教学中隐含的文化的冲击、思维的盲从、传播的障碍,以“武术之美”、“武术之礼”、“武术之精神”三个维度,探索并发掘武术中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化内容,提出体悟传统文化的武术教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李少杰 《灌篮》2021,(3):64-64,77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传承武术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传承武术,更要传承武术精神。随着复兴伟大中华民族口号的提出,我国高职体育院校教育中,相续开设了武术教育课程。通过教授武术来让当代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品质。本文以实际教学为背景,阐述在高职体育院校武术教学中开展武德教育的措施,供大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学校武术教学是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传播途径,是实现武术教育价值的主要渠道。近几年来有关学校武术教育现状及武术在学校开展的实际状况都差强人意,没有表现出其应有的传播效果。文章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对武术在学校开展的目的不明确不清晰。要实现武术教学在大中小学校的顺利开展,必须权衡武术文化在学校开展的实际可行性,明确学校武术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武术教育具有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可是,近些年来小学武术教育出现了极为严重的下滑现象,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武术课,许多学校将武术教学从体育课中删除,已严重制约了小学武术教育的发展,并极不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文章试图通过设计一套小学武术分级教学模式,以解决小学武术教育存在的武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进而达到小学武术教育既增强学生体质,叉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3.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魂宝,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在传承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构建新型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文章对沧州高级中学这一特定个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沧州市中学武术教学的基本现状不容乐观,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受重视程度不高,师资力量匮乏,已开设了武术课程的学校,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分别存在着教材系统性较差、教学内容缺乏层次性、方法单一等问题,以及学生及社会对武术运动及武术教学的认识有失偏颇。为了使武术这一民族传统项目在中学体育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文章针对沧州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作调查分析,对武术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找出根源,提出对策,为推进沧州市高级中学武术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也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武术作为极具东方特色的人体活动,全息映射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前的全球化文化竞争格局中,把武术的认识提升到文化的高度,充分展示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文化魅力和文化价值,是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文章立足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从文化学和教育学的视角对学校武术教育的理念进行全方位的审视,探寻合理的学校武术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问等研究方法,针对中小学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大中城市中青少年的“习练跆拳道、空手道热”等现象提出了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新理念:传播健康、快乐与文化,并分别从中小学生对健康、快乐与文化需求的必要性和武术所蕴涵的健身功能、和谐内涵、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分析了中小学武术教学新理念提出的依据,旨在提高中小学武术教学质量,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是我国的国粹,也是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被列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武术启蒙训练兴趣的培养可以改善和提高青少年学生对武术运动的认识,是促进其终身武术观形成的前提,也是搞好武术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武兴趣对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教学实践,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在上海市国际学校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中小学武术课开展特色及对国内学校的借鉴意义。中国武术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在国际学校的开展,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播和交流提供了契机,另外,武术在国际学校开展为国内学校开展武德教育和“尚武精神”教育提供范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查阅文献的方法,对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中学武术教学状况不容乐观的现状。武术教学一方面应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体育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加强武术文化教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以此达到培养学生高雅气质,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新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广州市小学武术开展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小学武术教学重技能轻文化传承;专业武术教师少,教学内容单一,多以长拳(五步拳、初级长拳等)为主,鲜有岭南武术内容;武术教材内容陈旧,缺乏系统性。得出结论:岭南武术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但由于受到师资、教材等因素的制约,岭南武术文化在广州市小学教育中传承前景不容乐观。基于此,文章给出建议,为规范化、系统化培养岭南武术后备人才,使岭南武术文化可持续传承奠定基础,也为广州市小学落实“武术进校园”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及专家访谈法,对长沙体校武术班散打方向学生训练课礼仪运用情况、常用礼仪知识进行调查研究.“礼”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内容,中华民族以文明礼仪之邦而著称.“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在武术教学训练中,“以德为本,贯穿始终”作为教学的基本特点.但近年来,对武“礼”的淡化带来了习武人武德失范问题.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传统武术教育对礼仪的重视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现代武术训练、教学中礼仪应用的淡化同样也是散打训练中的一个严峻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武术散打训练课礼仪的运用进行研究,旨在对课堂行为规范中“礼”的要求,以使习武者达到真正“德艺双修”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