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评价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屈伸肌肉力量变化和腘绳肌生理状态变化的特征,以指导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前和术后的康复治疗与训练。结果表明,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膝关节肌肉功能状态水平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中膝关节的稳定性,韧带重建术前和术后应注重加强膝关节肌肉力量和屈膝肌反应速度的康复训练,以减少术后康复训练中对重建韧带的负荷。  相似文献   

2.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了解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Cnki1989—2006年间关于前交叉韧带相关文献。研究表明:股四头肌和胭绳肌肌力训练对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闭合运动链训练适合于康复训练早期,开放运动链训练适合于康复训练晚期;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其本体感觉也受到破坏,而术后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对膝关节功能的完善至关重要;康复训练方案变得越来越激进,但激进的康复训练也有不利的一面,采用胭绳肌腱和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术后康复训练应更趋于保守。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是人体负重和运动的主要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膝关节最常见运动损伤之一,而健美操运动也是造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项目之一,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广泛收集有关膝关节ACL损伤的基本理论及防治知识,通过前交叉韧带的生理解剖结构,并结合健美操项目的运动特点来分析造成前交叉韧带一度损伤的原因及根据原因提出预防措施,针对前交叉韧带一度损伤的早、中、晚三期的病理演变特征提出康复方案,对以后前交叉韧带一度损伤保守治疗的快速康复提供理论基础,并对以后健美操训练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预防和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体肌腱移植术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初期(0~8周)从坐姿到站立过程中腘绳肌拉伤的现象较严重,为减少或避免术后腘绳肌拉伤的出现,采取文献综述法以及结合大量临床案例,对腘绳肌拉伤可变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筛选,确定主要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腘绳肌拉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指明方向。结论:自体肌腱移植术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后前期腘绳肌拉伤的主要原因为腘绳肌力量与动态柔韧性不足、自体半腱肌移植、代偿性膝内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对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辅助价值。方法:对2017年12月-2018年5月收治的15例因运动损伤导致前交叉韧带断裂且需进行韧带重建的患者,术前进行膝关节CT扫描,Mimcs图像处理,通过3D打印膝关节模型,进行模型上股骨骨隧道定位,并进行预手术,测量隧道长度,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膝关节Lysholm 评分以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通过3D打印模型预手术,均较准确地定位了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预手术测量股骨骨隧道平均长度为(43.2±2.13) mm,术中测量(43.7±1.75) mm,术后再次CT测量骨隧道长度为(42.4±3.25) mm,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Lysholm评分(46.2±5.73) 分,术后Lysholm 评分(88.4±6.25) 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模型预手术可以辅助关节镜术中较快速、准确地定位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模型与实体骨隧道契合度高,术后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6.
运动员出现下肢运动性损伤的常见部位一般为踝关节、膝关节、大腿后群肌,造成损伤的原因也不尽相同。踝关节损伤主要是因内外侧副韧带的强度不同造成的;膝关节的损伤因其在解剖特点上没有髋关节和踝关节特有的稳定结构.以及膝关节相关肌肉的力量和韧带的强度较弱而引起;肌肉拉伤是因屈伸肌的肌力不均衡造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医融合的运动干预对大学生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康复效果,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康复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苏州市首家体医融合运动康复中心的57例大学生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运动干预性康复训练,12周后,测试并对比两组受试者的关节功能指标。结果 干预后,关节活动度方面,与干预前相比,实验组关节的前伸度降低43.73%、后屈度提升7.19%;内收度降低70.12%、外展度提升14.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9,-6.89,4.01,5.36,P值均<0.01)。关节力量方面,与干预前相比,实验组关节的前伸、屈膝、内收、外展力量分别提高11.74%、16.91%、10.72%、7.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22,7.30,3.86,4.16,P值均<0.01)。对照组的关节活动度、力量在干预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体医融合下的运动干预有助于改善大学生前交叉韧带损伤受试者关节的活动度,增加关节力量,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康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受试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内重要的韧带组织,对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有重要的作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损伤是运动中常见而严重的运动损伤,如果处理不当,将极大的影响患者以后的运动能力,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各国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都很重视,随着现代技术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治疗和康复中的应用,诊断率和治愈率已经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在各种运动损伤中,膝关节的损伤可居前位,而膝关节韧带损伤又较为常见。膝关节主要做伸屈动作,在膝关节周围共有大小十一条韧带,这些韧带很坚强,不易断裂。活动时韧带保持紧张,使膝关节不易滑动,以达到稳定的目的;同时又因韧带受神经的支配,当韧带动作时即可由神经反射引起关节附近的肌肉收缩而紧张,来制止关节的不正常活动。临床上以膝关节内外侧付韧带损伤和交叉韧带损伤较为常见,其中又以膝关节内侧付韧带损伤最多。现对膝关节内侧付韧带损伤作以下介绍:膝关节内外侧各有一条付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篮球运动员下肢膝关节肌力在疲劳状态下的变化,以便加强容易疲劳肌群的力量训练。方法研究选择高水平女篮11名运动员为受试者,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定膝关节正常状态和疲劳状态下的屈伸肌力及做功情况。结果篮球运动员在运动中更容易导致屈肌产生疲劳,左侧下肢膝关节屈肌的总功力量存在明显差异性。结论篮球运动更容易引起膝关节屈肌产生疲劳,加强屈肌的肌肉力量训练对提高篮球运动员专项力量将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1991年8月 ̄1993年9月对国家,省,市级等47个人共6810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其中ACL损伤32例,癖发病率为0.47%,损伤病因中技术失误伤首位,为59.4%,上外与损伤(15.6%),场地(3.1%)等因素有关,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症状。尽管有31%的人可参加正常训练,但53.6%的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不得以停训或手术治疗。本文对ACL损伤的致伤因素,诊断  相似文献   

12.
杨涛 《体育科研》2020,(3):20-26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重返运动时机是运动医学关注的焦点。目前观点认为前交叉韧带术后重返运动时机选择应基于功能测试结果,而非单纯由术后时间决定。功能测试算法(Functional Testing Algorithm,FTA)是一种基于康复结果来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测试体系。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中相关功能测试指标的测试时间和数据进行梳理,旨在为患者系统使用FTA体系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我国高山滑雪运动员膝关节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山滑雪运动中,膝关节损伤是最常见的损伤,其损伤部位主要是前交叉韧带、滑囊炎、髌骨劳损、半月板损伤和侧副韧带损伤。旨在引起在高山滑雪教学、训练、比赛时减少膝关节损伤及其预防的重视,使运动员尽量减少和避免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进而延长运动寿命,提高训练效果,维护及稳定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山滑雪运动员膝关节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膝关节运动损伤是高山滑雪运动员最常见的伤病,在高山滑雪运动项目中,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膝关节损伤后,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及运动成绩,缩短运动寿命,甚至危害身体及健康。调查发现我国高山滑雪运动员最常见的膝关节伤病为:前交叉韧带损伤,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滑囊炎,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和髌骨劳损等,提出对我国高山滑雪运动员膝关节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及运动损伤后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为今后的高山滑雪运动员膝关节运动损伤的预防、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5.
An analytical biomechan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establish the relevant properties of the Smith squat exercise, and the main differences from the free barbell squat. The Smith squat may be largely patterned to modulate the distributions of muscle activities and joint loadings. For a given value of the included knee angle (θ(knee)), bending the trunk forward, moving the feet forward in front of the knees, and displacing the weight distribution towards the forefoot emphasizes hip and lumbosacral torques, while also reducing knee torque and compressive tibiofemoral and patellofemoral forces (and vice versa). The tibiofemoral shear force φ(t) displays more complex trends that strongly depend on θ(knee). Notably, for 180° ≥ θ(knee) ≥ 130°, φ(t) and cruciate ligament strain forces can be suppressed by selecting proper pairs of ankle and hip angles. Loading of the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creases (decreases) in the range 180° ≥ θ(knee) ≥ 150° (θ(knee) ≤ 130°) with knee extension, bending the trunk forward, and moving the feet forward in front of the knees. In the range 150° > θ(knee) > 130°, the behaviour changes depending on the foot weight distribution. Th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strain forces are explained. This work enables careful use of the Smith squat in strengthening and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s.  相似文献   

16.
骨形态发生蛋白对膝内侧副韧带止点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健全  田得祥  余家阔 《体育科学》2001,21(3):55-58,70
为了了解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在关节韧带愈合中的作用,将8只普通家兔随机分为两组,采取自体对照的方法,手术制作膝内侧副韧带上止点断裂后原位修复模型,将部分纯化的牛骨形态发生蛋白植入韧带上止点周围,对侧植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对照.结果发现BMP侧韧带止点周围结缔组织和骨增生明显,在30 d组BMP侧止点周围新生骨量较BSA侧明显增多(P《0.01),并在韧带与骨之间出现类似末端结构样连接.因此本研究认为BMP能够通过诱导新骨生成和促进纤维结缔组织的生成来促进韧带与骨之间的早期牢固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