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体育休闲娱乐学科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体育休闲娱乐学科构建的现状,比照我国台湾相关课程设计,认为构建我国体育休闲娱乐学科首先要确定学科核心概念、明晰学科性质,其次要突出课程体系的研究型内容和实践型内容。分析认为,体育休闲娱乐学科渐具雏形,可归于体育人文社会学门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现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休闲人才培养的经验,从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对我国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进行思考,构建"宽专业、厚基础、善学习、强能力、爱创新"的"复合型、应用型"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培养休闲体育人才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目前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7所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学科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认为:在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强化市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创新是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咨询法及逻辑分析法,以全国55所开设有休闲体育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为研究对象,对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和评价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策略: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特点科学构建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专业特色鲜明、有区分度的人才培养定位,明确和细化人才培养目标;以发展运动项目产业为抓手,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重视培育专业师资队伍,加快本土化教材建设步伐;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构建“融入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个案,从专业建设和发展思路、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教学和专业特色等方面对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专业建设和发展首先要确定专业的定位问题,专业定位要适应社会需求、依托学校特色、以生为本。大学要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人才,社会的未来发展是人才培养的基点,休闲体育专业应努力构建“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实践性和应用性,以能力为基础,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休闲体育专业特色可概括为面向未来,引领发展,服务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休闲体育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高校对体育休闲娱乐专业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彭文革 《体育学刊》2004,11(4):27-29
国外的体育休闲娱乐早已进入专业教育阵地,有许多高等院校部设置了与体育休闲娱乐相关的专业,其学科体系相当完备,就业市场十分广阔;而我国的体育休闲娱乐专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数几所院校开设了运动休闲或体育旅游管理专业。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应积极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调整专业设置重点,加强休闲与娱乐管理类课程,拓展专业范畴,促使我国体育休闲娱乐专业人才的培养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科学》2014,(4):12-17
美国大学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凸显出专业培养目标的"通才"性、人才培养方案的严谨性与应用性、课程体系的广博性与动态发展性、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的多元性与靶向性、课程实施的连贯性与实践性、课程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制度化等特征。提出以适应社会市场需求为定位,培养体育与休闲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拓宽休闲体育课程的覆盖面,体现课程体系建设的动态发展;加强休闲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专业设置上体现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成立第三方专门机构,制定适合我国特点的休闲体育专业审核制度等启示。  相似文献   

8.
休闲体育是人们为实现休闲目的而开展的体育活动,休闲体育因此具有对所有体育项目开放性、私益性和消费性等本质特征.这些本质特征进而决定了休闲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既懂体育又擅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由此,也决定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上必须兼顾体育技术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综合培养,也因此决定课程体系如何优化以及如何降低培养成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家和省政府的政策支持,山东主要旅游资源及休闲体育旅游文化特色是实现构建休闲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条件。构建休闲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对象与主体、主要服务内容和模式是休闲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构建政府政策扶持体系和休闲体育旅游资源规划体系、实施青岛奥帆赛休闲体育旅游路线组织战略发展模式,降低休闲体育旅游脆弱性,是实现山东构建休闲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战略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作为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海洋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但国内海洋体育教育却相对滞后。国内涉海类高校虽有开展海洋体育课程教育,但尚未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该研究从海洋休闲体育课程体系目标、海洋休闲体育课程内容、海洋休闲体育课程实施、海洋休闲体育课程教学、海洋休闲体育课程价值实现等5个方面对海洋休闲体育课程体系进行评价,提供改进的反馈意见等。该研究对海洋休闲体育课程体系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休闲体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沿海城市休闲体育发展迅速,城市休闲体育健身旅游发展较快,城市休闲健身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居民支配利用休闲时间不合理;我国城市休闲体育产业还相当落后;国家对体育投资偏低;城市休闲体育发展严重失衡;城市休闲体育理论研究贫乏。建议加强城市休闲体育的理论研究;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科学休闲体育价值观;加快以大城市为主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休闲体育的发展;建立和逐步完善城市休闲体育的消费和服务体系;加大对城市休闲体育的资金投入,建设足够的城市休闲体育设施;加快发展休闲体育教育,开设休闲体育教育专业等。  相似文献   

12.
论休闲运动教育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休闲教育与休闲运动教育的定义及基础理论作了阐述,并探讨了休闲教育和休闲运动教育的必要性、意义和任务,这对新形势下体育观念的创新及加速转型期人才的培养无疑是新颖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运动休闲之要素——兼论竞技娱乐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运动休闲将成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也将成为体育理论的热点和前沿.中国体育迫切需要接纳运动体闲并探讨其学理,最佳切入点是竞技娱乐化.娱乐展现着体育活动的趣味和魅力,成为开展运动休闲的要素,而具体进行娱乐活动时则需要把游戏精神视为灵魂.重视运动休闲的娱乐要素,通过游戏方式,使运动竞技彻底休闲娱乐化,是奥运后我国体育由专业竞技向职业竞技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4.
后奥运时代的体育休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一个严肃的思想概念,后奥运时代的首要意义在于从内部反省奥运时代,同时意味着一种面向未来的规划,在实质上则试图重返奥林 匹克精神之源。在后奥运时代,体育休闲的核心是以自由的心态进行自由的活动,这意味着一种看待体育的根本视野,同时也展开为休闲体育的 体育范型。在后奥运时代开展体育休闲,仍然迫切需要进行广泛深入的奥林匹克教育,以提升体育的境界,同时需要依据体育休闲观,重新制定 国民体育计划,也需要在此框架内对休闲体育进行积极的规划引导。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综述法和逻辑归纳法,试图通过社会学的视角对现代社会与休闲体育的关系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对休闲体育的接纳分析,得出现代社会需要休闲体育,并进一步借鉴冲突理论剖析休闲体育的功能,得出休闲体育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接着着重阐述休闲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最后提出发展休闲体育应注意的问题,目的为了使休闲体育能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肖丽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5):392-393
休闲体育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中原经济区休闲体育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强休闲体育运动人才培养,对推动中原经济区休闲体育市场有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探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以小康社会为背景,提出构建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是当前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体育建设的重要问题,对促进社会生活质量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从余暇运动、体育消费观念、运动方式的多样性、体育服务市场的合理引导以及弱者体育服务保障系统几个方面讨论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休闲限制理论的视角,对上海市小学生余暇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身限制、人际限制和结构限制共同影响上海市小学生的余暇体育行为,自身限制主要体现在小学生自身健康状况差、余暇兴趣内容静态化、自身掌握的余暇体育知识与练习方法缺失;同龄玩伴、家长和教师构成小学生余暇体育行为的人际限制因素;余暇体育的时间限制、体育场地器材缺乏和余暇体育氛围不足是结构限制因素。针对这些限制因素提出构建学生余暇体育行为养成体系、多途径增强家长体育意识、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