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军  李捷 《体育科研》2009,30(1):89-91
了解不同水平射击运动员的脑电α波特点,为射击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和训练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级运动训练状态监控仪采集、分析了19名国家射击队运动员和19名广东省射击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的152个样本的脑电α波信号。结果:不同水平射击运动员的脑α波类型无显著性差异,但高水平运动员表现出了较高的协同趋势和稳定度;不同水平运动员的熵值及脑α波各类型主频熵值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奥运冠军与国家队、广东省队协同稳定度高的被试的熵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国家队认知型和优化型运动员的脑电α波主频与熵值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不同水平射击队员的脑电α类型仿向认知型,认识型可作为射击运动员选材的参考指标;高水平射击运动员的训练适应状态和竞技水平的稳定程度均优于低水平运动员;熵值可作为监控优秀射击运动员训练适应状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高强度间歇训练(HIT)方案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运动能力、生理适应以及肌肉损伤的影响。方法 45名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为上肢HIT组、下肢HIT组和对照组,每组n=15。对照组进行常规训练,上肢HIT组和下肢HIT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分别进行4周(2次/周)上肢或下肢HIT方案训练。于实验前后通过递增负荷实验测定有氧运动能力,Wingate实验测定无氧运动能力,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睾酮(T)和皮质醇(C)含量。结果上肢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时,上肢HIT组最大有氧功率(MAP)增加(P<0.05),下肢HIT组乳酸阈功率(P_(LT))升高(P<0.05)。下肢Wingate实验时,下肢HIT组第4次全力蹬车时的平均功率(MP)和峰值功率(PP)上升(P<0.05),第3和第4次全力蹬车时的血乳酸下降(P<0.05)。下肢HIT组T/C比值上调(P<0.05)。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上肢HIT仅改善上肢有氧运动能力,而下肢HIT则同时提高上肢有氧运动能力和下肢无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3周海拔1550 m亚高原训练对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备战训练建议。方法: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10名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年龄(18.7±1.5)岁,身高(78.5±5.8)cm,体质量(66.6±4.7)kg]在亚高原(海拔1550 m)进行3周训练,并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进行系列测试。使用重复方差分析对运动员数据进行自身比较。结果:运动员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显著提升(P<0.05),最大摄氧量和红细胞浓度显著降低(P<0.05)。经过3周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和最大摄氧量显著下降(P<0.05),全身总质量、上肢肌肉质量和下肢脂肪质量显著提升(P<0.05)。结论: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运动员乳酸阈能力和最大摄氧能力显著降低。3周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能力和上肢肌肉水平显著提升,最大摄氧能力下降幅度明显。建议:在进行亚高原训练时,我国优秀青年越野滑雪运动员应当注重对心肺摄氧能力的训练,并且注意提升周平均高强度训练(high intensity training,HIT)训练总时间,以维持和提升最大摄氧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3周海拔1550 m亚高原训练对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备战训练建议。方法: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10名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年龄(18.7±1.5)岁,身高(78.5±5.8)cm,体质量(66.6±4.7)kg]在亚高原(海拔1550 m)进行3周训练,并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进行系列测试。使用重复方差分析对运动员数据进行自身比较。结果:运动员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显著提升(P<0.05),最大摄氧量和红细胞浓度显著降低(P<0.05)。经过3周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和最大摄氧量显著下降(P<0.05),全身总质量、上肢肌肉质量和下肢脂肪质量显著提升(P<0.05)。结论: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运动员乳酸阈能力和最大摄氧能力显著降低。3周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能力和上肢肌肉水平显著提升,最大摄氧能力下降幅度明显。建议:在进行亚高原训练时,我国优秀青年越野滑雪运动员应当注重对心肺摄氧能力的训练,并且注意提升周平均高强度训练(high intensity training,HIT)训练总时间,以维持和提升最大摄氧能力。  相似文献   

5.
优秀越野滑雪运动员轮滑训练的能量代谢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参加1995年“净月杯”全国轮滑赛的国家滑雪队12名男女队员进行赛后血乳酸、血尿素值的测定,提出滑雪运动员机体糖酵解能力、速度耐力、肌糖元、脂肪酸贮备和运动成绩成正相关(P<0.05)。增加速度、速度耐力训练可提高运动罚越野滑雪自由式短距离项目的成绩;而增加有氧训练可提高越野滑雪传统式短距离项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通过对运动员技术动作协调性、认知水平和时空感的均衡性,运动负荷的应激水平,以及心境调节能力的研究,综合评定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对控制训练给予科学、合理性的建议。研究方法:采用SET脑电中枢神经递质分析系统,利用影像学诊断技术和中枢神经递质及量子学的各项技术指标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和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进行脑电图、脑电地形图、脑内中枢神经递质系列化、数字化、信息化、影像学监测。研究结果:15名运动员经典脑电波监测,临床诊断100%正常,竞技状态影像学诊断未发现疲劳状态,心理诱发条件下,紧张状态占13.33%,良好状态占20%,良好与最佳之间占13.33%,最佳状态占53.34%;大脑神经元代谢的方式,速度型86.33%,速度、力量型或力量、速度型占13.33%。研究结论:为青少年运动员选材开拓了新技术;创立了比血睾酮评定运动能力更加敏感的监测指标;为脑疲劳诊断竞技状态影像学评定,提供了神经分子生物学脑空间结构的分布特征,建立了高科技、系列化的监测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以24名国家射箭集训队优秀射箭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引入脑电非线性分析的研究理论与方法,运用脑波诱导技术探讨国家射箭集训队运动员备战第17届亚运会不同训练阶段中枢机能变化的规律。对24名被试运动员亚运会选拔赛前不同训练阶段的脑电实时测试表明:亚运会选拔赛前的3个训练阶段测试中,冬训中期的顶枕区α频段功率值较冬训开始和亚运会选拔赛前2个训练阶段显著降低(P<0.05);冬训中期运动员5-HT水平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DA水平则有所下降(P<0.05);冬训中期及亚运会选拔赛前阶段,被试运动员脑电非线性参数均出现下降趋势,并且上述2阶段Lempel-Ziv复杂度均显著低于冬训开始阶段(P<0.05)。对最终参赛的8名运动员脑波诱导训练后脑电测试结果显示:8名参赛运动员综合放松度测试值始终呈上升趋势;脑内DA平均值有所提高,5-HT平均值则出现下降,脑电Lempel-Ziv复杂度平均值上升;8名运动员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SAS得分和SCL-90总分在30天的脑波诱导训练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果表明:(1)国家射箭集训队在亚运会选拔赛前不同训练阶段中脑电非线性参数的变化与其训练负荷强度及负荷量的变化有关;(2)国家射箭集训队运动员大脑中枢神经递质的变化在亚运会选拔赛前的变化最为明显;(3)脑波诱导训练在改善备战亚运会的8名国家射箭队运动员大脑中枢机能与大脑高级功能方面具有一定效果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比复合式训练与高强度力量训练的训练效果,探究复合式训练对冬残奥高山滑雪站姿组运动员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的影响。方法:将18名男子冬残奥高山滑雪站姿组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n=9)与对照组(n=9),基于原有力量训练内容,实验组进行复合式训练(高强度力量训练结合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照组仅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并在实验前后对比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等指标变化。结果:(1)仅实验组反向跳最大功率、连续跳跃平均功率和最大肌力显著提升(P<0.01);(2)干预后,实验组反向跳最大功率、连续跳跃平均功率和最大肌力绝对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8周复合训练的训练效果优于普通力量训练,可以使冬残奥高山滑雪站姿组运动员最大肌力和快速力量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同一比赛情况下不同运动水平射击运动员脑α波各阶段熵值、中枢疲劳指数、中枢紧张度等相应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级训练状态监控仪,对不同运动水平射击运动员脑α波各阶段熵值、中枢疲劳指数及中枢紧张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熵值是反映射击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运动水平更高的健将级运动员熵值更为稳定,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均值不存在差异性;(2)不同级别射击运动员中枢疲劳指数准备阶段、赛前阶段、赛后阶段呈现递增的趋势;(3)运动水平较低运动员赛前阶段中枢紧张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肌酸激酶与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速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进行不同强度和不同训练时间的力量训练前后,其体内肌酸激酶(CK)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只有达到一定训练强度,才可引起体内CK活性的显著变化;不同水平运动员进行大强度力量训练后,均可引起体内CK活性大幅度升高;不同水平运动员进行相同强度(80%、90%)的力量训练后,训练水平较高者较训练水平较低者CK值上升幅度小;相同级别运动员进行不同强度(80%、90%)的力量训练后,训练强度大者较训练强度小者CK活性上升幅度大;相同水平运动员以相同的大强度进行力量训练后,较长时间训练者比短时间训练者,其体内CK值上升得小.进而说明选择测定训练前后CK活性值来判定运动员对力量训练的反应,是较为敏感实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8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男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血红蛋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某省16名男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高强度间歇组(HIIT组),每组各8例。连续8周对照组采用一般日常训练,HIIT组增加高强度间歇训练。比较训练前后两组血红蛋白和身体成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HIIT组8名队员训练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不显著(P>0.05);体重和脂肪百分比含量下降,对照组显著(p<0.05),HIIT组极显著(p<0.01);而瘦体重和去脂体重,HIIT组有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8周HIIT训练能明显提高赛艇男子公开级运动员血红蛋白水平,并显著降低体脂,增加瘦体重和去脂体重。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击剑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重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借助脑像图技术(EEQG)诊断运动员大脑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并依此制定重点运动员的个性化心理调控对策.结果显示左前、右前脑是中国击剑队运动员双侧脑匹配中的典型模式;运动等级、性别、剑种和训练年限4因素对运动员大脑整体处理信息的能力无影响;运动员脑功能主要技术参数匹配模式包括3种,I型占比例最高(55.5%),II型占比例为25%,Ш型占19.5%;2006年国际剑联排名积分列前10位的6名运动员脑像图主要技术指标匹配模式涉及I、II和III型各两人.单一脑功能技术指标高低不能决定大脑整体处理信息能力,技术指标协调匹配才能发挥脑的潜能,高效率处理信息.针对2008年奥运会冲击奖牌重点运动员脑功能匹配模式特点提出3类个性化心理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分析优秀气步枪运动员不同状态下大脑顶枕区脑电变化特征,以期为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气步枪项目运动员机能状态监测与训练效果评估提供数据支持以及理论参考依据。采用脑电信号采集设备对24名优秀气步枪运动员在不同状态下大脑的左右顶区、枕区4个位置(P3、P4、O1、O2)脑电信号进行数据采集与复杂度分析。研究结论:(1)优秀步枪射击运动员脑电波α、β频段参数的变化与以往其他项目运动员不同状态下脑电变化规律一致,因而这2个频段的脑电参数可作为对不同训练状态进行评估的手段之一;(2)不同运动等级组别气步枪运动员实射状态下的大脑唤醒水平具有一定差异,表明其长期的专业射击训练有可能对运动员大脑唤醒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3)在实弹射击状态下,高环值与低环值成绩之间的差异可能与运动员顶区中枢神经放电的有序程度有一定关系,视觉信息的参与则不是影响运动员成绩高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方对冬训期男子举重运动员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补肾益气方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浙江省男子举重队备战2013年全国锦标赛的20名中小级别运动员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名队员,实验组在冬训大强度训练期以3周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早训练前9点和下午训练前3点2次定时服用补肾益气方(补骨脂、菟丝子、肉苁蓉、附子、锁阳、杜仲等),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安慰剂.运用数理统计T检验法观察两组运动员肌酸肌酶(CK)、尿素氮(BUN)、血清睾酮(T)、皮质醇(C)、血红蛋白(Hb)、血球压积(Hct)的指标变化.结果:内服四个疗程的制剂后,CK值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前后自身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机体由于训练强度的改变对肌肉机械性刺激程度较深;T值水平实验组训练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后组间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益气方能明显提高冬训期男子举重运动员T值水平,对运动性疲劳恢复及竞技能力的保持起着重要作用,间接反映服用补肾益气方可预防男子运动员运动性低睾酮的发生,但对于因训练强度增加引起的CK酶活性增高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基因(HSPA 1A)+ 190G>C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指标的关系.方法:试验对象为40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其中男生300名,女生100名,均为汉族.受试者以95%~105%个体通气无氧阈(VT)进行每周3次,每次5000m,为期18天的长跑训练.测定训练前后摄氧量绝对值(VO2)、摄氧量相对值(rVO2)、通气无氧阈(VT)和每分钟通气量(VE),并进行跑节省化试验.采用ABI7900HT的Taqman基因分型技术,检测HSP1A1基因+190G>C位点基因型.结果:HSP1A1+190G>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存在关联,随着G等位基因的增加,个体有氧运动能力也在增加;有氧耐力训练前后,不同基因型者VO2max、rVO2max、VT/VO2和VE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氧耐力训练前GG基因型个体RE/HR值显著低于GC和CC基因型者,且随着C基因型的增加,RE/HR值也逐渐增加,趋势检验发现具有剂量效应关系(Rtrend<0.05);有氧耐力训练后不同基因型RE/HR和RENE值以及他们的变化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C基因型的增加,RE/HR和RE/VE值以及他们的变化率也逐渐增加,趋势检验发现具有剂量效应关系(Ptrend<0.05).结论:HSPA1A基因+190G>C位点与有氧耐力训练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存在关联,GG基因型个体具有较高的有氧运动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8名青少年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在以中低强度有氧为主的训练阶段A组4人穿插每周3次的力量训练,B组4人仅安排1次力量训练,在干预前后分别以5×200m递增负荷测试评价各区域运动能力的变化,探讨力量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力量干预后,A组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强度(BLa=8mM)对应的游速平均提高幅度为3.15%,高于B组运动员的0.65%;无氧阈强度(BLa=4mM)对应的游速A组提高幅度为1.87%,低于B组运动员的4.07%;低强度有氧(BLa=2mM)对应的游速提高幅度为0.51%,与B组运动员的0.18%相近。上述结果提示,为期2个月、每周3次的力量训练干预对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能力表现出较好的改造效果,但对无氧阈及以下强度的运动能力未表现出额外效果。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对新一届国家射箭集训队运动员在不同训练负荷状态下脑电超慢涨落图SET及其脑电复杂度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不同训练负荷对优秀射箭运动员大脑机能产生影响的特点,为提高射箭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提供客观依据。研究结果:1)在射箭训练中,负荷量的增加并不能提高运动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和训练效益,因此,负荷量安排应在合理的区间内进行波动式的设置。同时,射箭运动员LL-HLI阶段与LL-LLI阶段额区β频段功率值有显著差异,快速放电的强度增加会导致能量消耗加大,其中枢神经虽然兴奋性得到提高,却更容易出现疲劳。2)在LL-LLI阶段运动员6种神经递质水平呈"飞燕型"分布,与正常人脑电超慢涨落图分布并无差异。在HL-LLI阶段,一方面,作为人体的内源性活性物质的运动员脑内5羟色氨(5-HT)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另一方面,这一阶段脑内多巴胺(DA)水平则较LL-LLI阶段有所下降。3)不论是HL-LLI阶段,还是LL-HLI阶段,运动员脑电复杂度均出现下降趋势,虽然两阶段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LL-LLI阶段,均有运动员处于中枢疲劳状态,并且两个阶段出现中枢疲劳现象的运动员人数呈上升趋势,提示应该在强调运动训练科学性的同时,也需要对训练后的恢复更加重视,科学训练与科学恢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8.
不同运动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12周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相关指标影响的差异,为制定特异性的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有氧运动组(14人)、抗阻训练组(13人)、对照组(15人),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训练组进行每周3次、共12周的运动干预,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实验前后分别测定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运动后非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心率和血压等指标.结果:12周运动干预后,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训练组空腹血糖、运动后非空腹血糖、HbA1c均下降(P<0.05),但抗阻训练组运动后非空腹血糖、HbA1c降低的程度(分别为38%和21%)要大于有氧运动组(分别为26%和9%)(P<0.01),两组安静心率和血压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所有指标的变化不明显.结论: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均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HbA1c水平,但抗阻训练对运动后非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的改善要优于有氧运动.  相似文献   

19.
对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速滑队男运动员18人(健将9人,一级9人)以力量的不同负荷训练后,测试运动员血清肌酸酶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员在力量训练前后,由于负荷强度不同和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不同,可引起其值(CK)的不同变化.它可作为评定做功肌肉所承受的训练负荷,及了解骨骼肌微细损伤和肌肉对所施加负荷的适应与恢复情况的重要生化指标,为教练员提供科学训练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速滑队男运动员18人(健将9人,一级9人)以力量的不同负荷训练后,测试运动员血清肌酸酶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员在力量训练前后,由于负荷强度不同和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不同,可引起其值(CK)的不同变化。它可作为评定做功肌肉所承受的训练负荷,及了解骨骼肌微细损伤和肌肉对所施加负荷的适应与恢复情况的重要生化指标,为教练员提供科学训练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