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 ,结合师范院校特点 ,在理论与实践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就高等师范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如何突出“师范性”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2.
高等师范院校的公体课程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戴德翔 《体育学刊》2003,10(6):81-82
通过对全国23所高等师范院校58位体育教育专家的调查和访问,提出构建新时期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隐性教育、教学评价、课程管理和教学保障的基本内容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双高”院校体育课程的功能“、双高”院校的主要任务进行分析。“双高”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要利用学校各种资源。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体育课程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培育,从而使他们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体育课程作为“双高”院校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思政教育融合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双高”院校专业群、人才培养有着特殊的意义。要想在“双高”院校实现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的有机融合,就要在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上传播思政理念、在教学内容上体现思政要求、在教学评价上定好思政标准。  相似文献   

4.
高师体育专业学生职前“说课”技能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众多高等师范院校对体育专业学生职前“说课”技能培训不力,致使学生对说课陌生,阻碍了学生教学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双重提高,学生向教师专业化角色转化缓慢,体育专业学生应加强对说课的概念、内容、体育说课的重要意义与原则的深入理解认识;提出几点高师体育专业学生职前“说课”技能培养的积极对策,以促进体育师资培养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探讨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强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先进的教学理论为依据,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合理的教学评价为手段,调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拓宽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观和体育能力与习惯.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0年教育部制订的《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的体育科学理论知识。掌握人体机能发展变化规律及增强体质的科学方法。具有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及组织运动竞赛、裁判能力;接受初步体育科学研究训练的中等学校体育师资。”在体育系科的培养目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接受初步体育科学研究训练”的内容。根据这一培养目标的要求,我国不少体育系在现行的教学计划中,都增加了体育科学研究的内容;有些学校体  相似文献   

7.
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高等学校的学校体育应该是有区别的.在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突出师范性,不仅要完成其他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任务,还应安排一定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运动组织和教学方法等内容,以适应当前中、小学素质教育对教师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北方高校冰上课贯彻新课标教学改革的对策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刘欣 《冰雪运动》2006,(4):79-80,86
北方高校冰上课程贯彻新课标教学改革的实践,在教学理念上体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健康体育”、“快乐体育”、“个性体育”和“绿色体育”的理念,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在课程上体现北方冰雪特色,充分挖掘体育课程资源,开设丰富多彩的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速滑、花样滑冰、冰上游戏等冰上课程;在教学上体现“三自”方针,采用等级教学、层次教学、自主教学法和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师资保障、场地保证、器材保证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新路。  相似文献   

9.
<正> “师范性”是办好高等师范院校的方向性问题,它集中表现在培养目标上。师范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学体育教师,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师范体育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面向中学,紧密结合中学实际。为了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学体育教师,师范体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道德的教育等,在  相似文献   

10.
粘忠宜 《福建体育科技》2006,25(4):60-61,64
利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提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应立足本校现有的体育资源情况,从职业发展需要和学生的个性需求出发,采用“一至两项有特色的运动项目带其他副项”的课程设置模式,确实做到体育教学为职业服务,让学生真正掌握一至二项基本的运动技能和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扩招后安徽高校体育教学物质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境内21所高校体育教学物质资源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扩招后,体育教学物质资源严重不足,这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建议增加体育经费投入,加强体育物质资源的管理和周密设计教学运行方案,以缓解扩招后的压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高校普及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安徽省部分高校的体育师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师生对体育教学的心理倾向、学生的体育兴趣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探讨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论证了在安徽省高校普及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表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和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赞同。但由于师资力量和体育设施资源的制约,只能在条件较好的高校实施课内体育俱乐部教学。  相似文献   

13.
对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现状与现行教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调研、访谈、问卷、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从性别结构、职称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学缘结构、科研水平等6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我省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中以及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体育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的理论构建: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校本培训与院校培训一体化,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与其他非师范类高校培训一体化;分别诠释其理论内涵及理论背景.提出该理论的实现途径:统筹考虑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体育教师职前培训、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现校本培训与院校培训相结合;开放师范教育体系,实现体育教师定向和非定向培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全国普通高校很多,公共体育的教学大部分采用以复杂竞技体育项目技术为教学内容的技术教学课.脱离了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的要求.文章以身体锻炼为主的方法作为公共体育课内容,探索体育课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全国普通高校进行了体育教育资源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体育师资队伍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也极不合理;体育经费投入非常紧缺;体育场馆缺额较大,面积达不到规定标准,这种状况不利于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不公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教学评价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其评价过程是否公正、评价结果是否客观真实以及评价结果是否得到公正对待,直接关系到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士气并影响其教学积极性。就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评价不公的4个主要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调控思路,以期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存在的基础设施服务差、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体育教学评价内容与标准单一、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与学生的生活脱轨等问题,提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有优化高校的体育教学环境,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的综合素养,注重体育教学与生活的联系等,旨在为将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构建高校保健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普通高校对身体异常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学生开设的保健体育课,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但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放宽大学生入学的体检要求,因此,高校学生异常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学生的比率呈逐年上升之势。文献资料显示,目前高校保健体育的开课现状不容乐现,保健体育课教学在一部分高校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构建高校保健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保健体育课程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内容的编制等几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为完善高校保健体育课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是高校教师管理的1个重要手段,并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通过对学科比较、教学与科研比较、评价结果使用以及评价方法完善等4个方面的探讨,分析了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评价不公现象,并提出了相关调控思路,以供高校体育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