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近期经济运行中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货币供应量、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认为我国短期内不会出现通货膨胀,但中期存在通货膨胀可能性较大,同时指明了未来时期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连续几年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中国的外汇储备出现异常增长,又逢美国经济进入低迷周期,美元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发生净贬值,由于人民币的盯住美元政策,人民币相对于世界其他主要货币也形成实际贬值的态势,引发很多国际经济组织及国家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学术界围绕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本文试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来考察自94年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后,央行在采取各项措施以实现汇率稳定的同时对国内经济均衡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汇率制度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汇率制度的缺陷及改进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货币政策主要服务于固定汇率的维持,中央银行外汇储备过于庞大,外汇市场交易的垄断,造成了外汇交易币种单一、汇率变化并非供求关系的真实反映等问题.人民币汇率应提高市场化程度,回归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改进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形成完善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4.
耿晓蕊 《今日科苑》2009,(20):116-117
本文首先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扩展层次、传导途径进行简要分析说明。进而分析此次危机对我国金融领域、对外贸易、货币政蓑、汇率制度汇率制度的影响。调整对外贸易战略,推动产业升级;有计划的利用外汇储备;积极刺激内需,扩大投资发展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尽可能的让市场发挥均衡汇率的作用是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美元、欧元、日元三种主要国际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可行性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发现,虽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一定的现实基础,但是人民币距离成为国际货币之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必须从逐步实现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促进人民币区域化、改善外部环境、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方面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6.
汇率问题是和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问题,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出“有升有贬”的双向波动态势,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联动关系明显,使我国目前面临着空前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在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论述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最大特点之一是采用"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形式,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其基本目的是让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更加趋向市场化.从总体来看,我国决定实行的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国际上所谓的"BBC模式"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有许多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最大特点之一是采用“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形式,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其基本目的是让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更加趋向市场化。从总体来看,我国决定实行的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国际上所谓的“BBC模式”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有许多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改变了单独盯住美圆长达几十年的历史,今年七月二十一日实行了改革,采取了盯住欧元、日元、韩元等一揽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在某种意义上影响了美圆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表现,美圆汇率出现下跌。由于我国储备体系中,美圆的比例最高,因此,三季度末,我国国际储备出现较大的损失,损失达到一百一十亿美圆,鉴于此,本人认为我国国际储备的管理应该顺应汇率制度的改革,在管理理念和方法创新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有关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地区差别的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利用VAR模型和IRF检验证实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区域效应。随后从货币经济学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得出信贷渠道、利率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汇率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影响较弱。最后建议:加强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生态建设,改善利率传导机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1.
自我国进行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经历了大幅升值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对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造成了巨大影响,进而也对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造成了一定冲击。特别是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对于保持我国经济稳步增长和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国际金融与贸易等相关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汇储备带来的利弊,进而提出了一些趋利避害、减少损失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最近,国际上呼吁人民币升值之声不绝于耳,而所谓人民币升值原指人民币汇率升值,即人民币对外币升值,这与国内通货膨胀导致人民币贬值不是相互对应的。本文试图探讨中国在人民币汇率升值与人民币实际贬值之中的两难抉择,以人民币汇率升值作为必然趋势,从购买力平价、管理浮动汇率模式、利率调控、利益驱动、人民币国际化与贸易顺差、受益行业与受损行业、外资投资与国内融资及人民币汇率升值与人民币贬值等切入,就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模式与替代策略和人民币汇率策略的成功标志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王珍  周好文 《预测》2007,26(1):1-5
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使我国货币供给渠道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外汇占款投放为主渠道的货币投放结构,使资源向东部沿海地区、外贸部门倾斜,资金分配的不平衡加大了东西部贫富差距,很有可能使我国步入“贫困化增长”。本文对外汇储备增长与东西部差距扩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重要性,利用2005年7月汇改后至2014年2月共104个月度数据,通过构建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和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效应和方差分解效应.结果表明: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均会引起人民币汇率升值.但财政政策的冲击较小且持续时间也较短;而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长期波动有显著影响.同时利用方差分解分析得出,财政政策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解释比例更小.最后在对结果进行解释的基础上,提出利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席拉加德宣布,正式将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将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一道构成新时期SDR篮子货币,决议将于2016年10月1日生效。人民币作为全球首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纳入SDR,其影响不啻于金融版的中国入世。本文结合SDR创造及发展历程及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发展方向,战略分析了人民币纳入SDR的意义及对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潜在挑战,进一步指出人民币纳入SDR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货币多元化发展,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开启国际货币体系的新时代,并将倒逼中国金融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6.
刘榕俊  杨晓光 《预测》2003,22(1):28-32
我们将资本流动引入到Frenkel等人的储备意愿模型,利用16个新兴市场国家和15个发达国家1985年到200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实际外汇储备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受储备意愿的影响;新兴市场国家比发达国家更注重进口和资本流动对储备的影响,而发达国家比新兴市场国家更注重进口波动的影响;各国储备意愿的差异影响着各国实际储备的变化,而这种差异在某种程度上来源于各国储蓄文化的差异;同时同类国家的金融危机对各国的储备意愿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均衡汇率决定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均衡汇率模型的核心是分析基本经济因素变化对均衡汇率的影响,并利用它们之间存在着的系统联系来估计均衡汇率。通过现代经济计量分析发现,国内投资、经济增长、利用外资效果和对外贸易状况,是人民币均衡汇率的长期决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变化发展阶段。从未来改革方向看,应当适当地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以充分反映出人民币汇率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特征。  相似文献   

18.
央行加息对人民币NDF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英  方兆本 《预测》2005,24(4):49-52
2004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加息引发了关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又一轮讨论热潮。关于加息对汇率市场的影响有很多的说法。人民币NDF数据是反映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将事件研究方法运用到人民币NDF市场中,对2004年10月28日央行加息事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简要地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19.
孙作林 《科技与管理》2006,8(3):106-109
通过对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对克鲁格曼模型进行了分层改造,并设监控指标,从而使汇率目标区重现生机.进而认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汇率目标区双层监控模型将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合意的选择,汇率目标区制度的设计符合中国金融市场渐进式的开放路径,并提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相应配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