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才聚集效应关键成功要素及影响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人才聚集效应影响要素的聚类分析认为,人才规模、人才配置和激励因素是人才聚集效应的三大关键成功要素,对人才聚集效应的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人才规模达到并超过一定规模,三大关键成功要素相互作用、不断优化,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才聚集的八个方面,使人才聚集效应总体呈现出一定的波浪上升过程。  相似文献   

2.
人才聚集效应及其评判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人才聚集是人才流动的产物。当人才流动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产生人才聚集现象。若人才聚集内外环境、人际关系等都比较适宜,人才聚集就会出现加总作用。形成人才聚集效应。本文在分析人才聚集现象后,提出了人才聚集现象和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以及知识溢出效应、创新效应等人才聚集效应的8个具体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人才聚集效应的具体特征进行了总排序,依次为:创新效应、区域效应、时间效应、规模效应、激励效应、信息共享效应、知识溢出效应、集体学习效应。为促进人才聚集现象向人才聚集效应转变提供了重点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人才聚集中自我冲突的消减与人才聚集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人才流动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人才聚集现象,同时也会发生人才自我冲突,形成人才聚集的负效应,但若对冲突化解和消减得当,也会形成人才聚集的正效应。在分析人才聚集现象与人才聚集效应后,研究了在人才聚集过程中影响人才聚集现象向人才聚集效应转变的人才自我;中突的动因,并提出了化解和消减人才自我冲突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的虚拟集聚空间中,如何打破传统组织边界建立非地理临近网络关系对数字赋能型企业成长具有关键作用,揭示不同虚拟集聚型网络关系对企业成长差异化影响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云计算企业,整合网络和制度逻辑视角探讨了虚拟集聚型网络规模、互联性、角色多样性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虚拟集聚型网络规模促进企业成长,网络互联性与企业成长呈倒U型关系,角色多样性促进企业成长,且制度逻辑差异对网络角色多样性与企业成长的正向关系、网络互联性与企业成长的倒U型关系均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该研究结论拓展了制度逻辑理论在虚拟集聚形态中的研究范畴,对数字化时代不同背景企业如何在虚拟集聚中协作共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才聚集中利益冲突的削减与人才聚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聚集是人才流动的产物,当人才流动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产生人才聚集现象,若人才聚集内外环境等都比较适宜,人才聚集就会出现加总作用,形成人才聚集效应.在分析人才聚集现象后,提出了人才聚集现象、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知识溢出效应和创新效应等人才聚集效应的8个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人才聚集过程中影响人才聚集现象向人才聚集效应转变的利益冲突动因、冲突的负效应、化解和削减利益冲突的主要方式.认为引发人才聚集过程中利益冲突的动因主要为:组织资源稀缺性冲突动因、利益自利化冲突动因、利益分配不公冲突动因等.化解和削减利益冲突的主要方式是:预防和控制、纠正和调整、公正和公平.  相似文献   

6.
在建立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与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全国31个省市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与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估,采用因子分析定权法对二者进行了测度,利用SPSS软件对区域创新能力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及其八大特征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与区域创新能力具有强相关性;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八大特征对其影响程度不同。对激发科技型人才的创新力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技环境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科技环境有利于促进科技型人才在一定区域聚集,形成人才集聚现象并产生一定的人才聚集效应。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中西方科技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正负面影响。在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优化我国科技环境的相关措施,旨在以良好的科技环境促进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与提升,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进步,提高我国科技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PCA和TOPSIS的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支持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支持能力评价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课题.在建立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支持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首先采用PCA对我国若干个城市的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支持能力评价指标数据实现高维变量空间的降维处理,然后对降维处理后的数据使用TOPSIS方法,根据主成分要素确定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将被评价城市的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支持能力按主成分要素的理想解近似度进行排序评价.实证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本研究为城市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支持能力评价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新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科技型人才聚集中冲突动因的评判与人才聚集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人才聚集现象、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与特征;研究了科技型人才聚集中冲突的动因,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了评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解和削减科技型人才聚集主要冲突动因的措施,以促进人才聚集现象向人才聚集效应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虚拟团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本文通过对虚拟团队的特点描述,提出对团队成员以及团队整体绩效的有效薪酬激励模式,以最大化地实现人力资本聚集效应,提高整个团队的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11.
结合我国科技人才发展实际,从科技人才规模、结构、投入、产出和环境5个维度出发,构建我国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2011—2015年科技人才竞争力进行评价与比较,发现广东省科技人才竞争力总体优势明显,居全国第三,且近年来综合竞争力在各省市中有缓慢上升的趋势。从各主成分看,广东省科技人才投入竞争力和人才环境竞争力排名靠前,但科技人才资源竞争力明显不强,与北京、江苏等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提出进一步提升广东科技人才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张波  丁金宏 《科研管理》2022,43(12):24-33
人才的竞争实质是生态环境的竞争,分析人才生态环境及各子系统对高端人才聚集的差异化效应对科学制定人才政策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本研究基于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份高学历人才数据,以人才生态环境指数和高学历人才聚集效应为核心指标,运用熵权法、因子分析法、OLS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中国高学历人才聚集状况及演变特征,实证检验人才生态环境及各子系统对高学历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并评估各省份人才生态环境。结果发现:(1)京沪津是中国高学历人才高度聚集区,西部尤其西南地区是人才薄弱区,二者的人才聚集力差异总体偏大,但已经呈现出缩小趋势;(2)人才生态环境对高学历人才集聚效应具有显著影响,且总体呈现先增后降再增的N型减弱态势;(3)人才生态环境的各子系统对高学历人才集聚效应的影响呈现出差异性与变动性,其中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创新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对高学历人才聚集效应影响较大但出现减弱,生活服务环境尤其是房价对高学历人才聚集效应影响逐步增强,人才市场环境对高学历人才集聚效应存在影响但并不稳定;(4)北上广是中国人才生态环境最优省份,长三角地区是最优区域,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弱,区域间人才生态环境极差在持续扩大,且各省份人才生态环境优劣势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3.
张梅  夏德峰 《科教文汇》2014,(33):89-90
人才分类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次重大探索与突破。农业院校在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上既有优势也面临挑战。本文基于人才分类培养理念,从课程体系、实验课程、实践课程等方面对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阐述,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李琦  刘海 《科教文汇》2014,(3):37-38
教学质量的概念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学校的质量是通过培养的人才质量来体现的。人们往往是通过其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判断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教学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政府和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学活动上。一所学校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其教学质量的高低,提高教学质量对确保其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具有根本性和基础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文理 《科教文汇》2011,(3):179-179,196
学生教育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和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学生教育管理也提出了新要求。大理学院在2004年就提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教育管理也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当前我国不少科技企业的创新型人才管理仍相对落后,人才激励机制不足,影响了人才作用的发挥,严重限制着企业发展。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科技企业创新型人才管理机制研究,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策略,以期促进我国科技企业创新型人才管理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7.
孙文浩  张杰 《科研管理》2021,42(4):92-102
研究科技人才规模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对优化高级劳动力要素的配置效率并推动地区高质量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8—2014年国家统计局《全国创新调查企业数据库》的微观企业数据,运用修改后的静态面板门限模型进行计量检验,研究发现:①企业科技人才规模的创新绩效存在一个约为341人的“规模阈值”,超过“规模阈值”则不利于企业创新;②相对于国有、外资产权的企业,民营企业与“NN”型企业科技人才的“规模阈值”特征更加突出;③国家级高新区或者政府减税均有利于缓解科技人才“规模阈值”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建议“抢人大战”城市出台相应的人才政策鼓励科技人才向具有小规模科技人才的“LL”企业流动,并加快省级高新区升级进程,以避免企业过度集聚科技人才引发系统性的创新风险。  相似文献   

18.
李克建  王伟 《科教文汇》2014,(22):115-116
伴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人才培养逐步向大众化过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结合社会对人才需要的特点和本校的条件,以营销理论做指导,构建适合自身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确定自己的办学特色,这是学生毕业后能否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关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至关重要,无法通过其他途径替代,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助于学校、教师、学生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将营销理念作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性理论,遵循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按照从实际出发、系统性、规范化、效率和协调性原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