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梳理台湾的科技财政政策并评价比较其绩效,可知广东尚待进一步增强科技投入强度、优化投入结构、改善投入方式并提升以"创新导向度"为核心的相关政策绩效.  相似文献   

2.
裴秋亚  龚轶  王峥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2):104-111
运用熵权TOPSIS法对京沪粤72所高校参与科技创新中心绩效进行静态测度。以静态结果构建数据时序矩阵,引用物理学原理建立动态评价模型,跟踪分析各时段内高校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绩效的速度、加速度等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京沪粤高校对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静态参与绩效整体偏低,在沪高校参与水平整体优于京、粤两地,且自科技创新中心战略提出以来,上海高校创新动能实现了大幅跃升;北京高校虽发展基础较好,但近年来却增长乏力、特别是部分市属高校绩效水平呈现出轻微的衰退迹象;广东高校发展动力稳步增强,省属高校动态结果增长较快,显著优于京沪同类高校。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科技创新政策目标评价的视角切入,基于目标本体评价、绩效目标评价和目标管理评价3个层次划分,创造性地提出政策目标力评价概念。在界定其内涵与外延基础上,融合扎根理论发现的政策目标表达模型和内容分析法指导构建的目标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广州市近16年科创政策为例进行量化评估。结果发现:既有政策对目标的内涵、科学性及前后衔接阐释欠清晰,本级目标设定受上级对本市科技创新功能定位的影响明显,而政策目标管理在特定周期内"重两头轻中间"缺少恒定"抓力"。科技创新政策目标力评价可提供对政策目标体系调适的重要依据,带来绩效目标评价的信息启发,并为政策实施过程的"对症治病"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4.
刘毅 《科技管理研究》2014,(9):11-15,20
广东、江苏、浙江三地的科技型企业存量大、发展快,集中了国内大量优秀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这些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企业已成为三地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折射出三地企业创新的总体状况。以这些企业的年报和专利产出为数据源,对比得出各地企业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资源和创新绩效等方面的显著特征,并对各地企业的创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结合广东的实际情况为科技管理部门如何指导科技型企业发展给出针对性较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有效监测广东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成效和不足,借鉴国内外创新监测研究成果,立足广东科技创新新阶段,采用综合加权评价方法,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企业创新、创新绩效5个方面构建广东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体系.监测结果显示,广东科技创新能力在"十三五"期间大幅提升,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氛围日趋浓厚,创新投入显著提高,创新产出硕果累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夯实,但仍存在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比较低、企业创新产出成果转化率偏低、创新促进绿色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广东下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创新治理效能的对策建议,包括形成基础研究稳定投入机制、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开展基础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为契机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加快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6.
文化对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和速度的推动作用是以渗透的方式进行。这种渗透体现在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个层面。显性文化通过制度层面作用于科技创新。隐性文化通过精神和价值观层面、思维方式层面、行为方式层面影响科技创新。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反映科技创新绩效的4个指标,反映创新文化力的14个指标,利用我国自1990—2004这15年的统计数据,对创新文化力和科技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检验,结论是文化和科技创新绩效的相关系数是0.987。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评价山东省的科技创新绩效,无疑对山东省的产业结构改造和科技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采用DEA法对沿海12个省市的科技创新投入产出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山东省的科技创新绩效状况进行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在深入阐述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内涵及创新驱动发展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广东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时间序列及横向对比等维度开展对广东的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监测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广东存在社会研发能力较弱、科技人力资源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创新财政投入力度不大等问题。提出广东下一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创新型广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明确了创新型广东的涵义,然后以区域创新理论为依据,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五个方面选取了创新型广东评价指标,接着对所选指标进行了实证检验,删除了一些不合理指标,最后构建了创新型广东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科技服务业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广东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广东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北京、上海等7省市进行评价比较,进而提出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根据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新业态,利用宏观环境分析模型(PEST)和态势分析模型(SWOT),分析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和发展前景,从聚焦重点发展领域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建设重大科技服务平台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坚持集群式错位化发展打造科技服务业生态圈及突破模式和机制创新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四方面,提出促进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2.
自2015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以来,为解决以往地方科技计划体系中存在的科技资源“碎片化”“重复资助”等问题,广东省等省市逐步开展科技计划体系改革,将以往的零散项目整合为以重大项目为主体的地方科技计划体系。针对改革后地方重大科技项目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本文基于模糊ANP分析法,结合专家咨询结果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标准度和三角模糊数法确定各级因素的重要性和关联度,从而得出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最后以广东省为实例得出的结果表明,技术路线、实施计划、产业需求等因素对该地区科技项目成功绩效影响较大,符合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以解决产业核心技术瓶颈问题设立的战略定位,验证了本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科技金融是实现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引擎。在建立科技金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首先将2014年广东省的科技金融结合效率同全国其他省市对比,进行初步评价;然后对2000—2014年广东省自身科技金融结合效率作进一步研究,挖掘其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一味地扩大金融投入并不能有效提高科技产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市场化进程,优化科技金融内部结构才能实现科技金融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研究成果相对指数,从科技管理体制促进成果产出和转化的角度,分析广东省2002—2015年科技成果相对指数及其变化规律,发现广东省科技成果的投入-产出效率不高,科研质量下滑严重,技术推广以及成果转化薄弱,科研立项以及评价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进一步探讨广东省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结合科技创新自身特征,从科技开发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3个维度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5年广东省总体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3个维度发展各异,科技开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支撑能力略有上升但波动起伏较大。针对广东省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科技投入、加强基础性研究、加大人才引进力以及推进技术市场培育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作为源头创新和新知识、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和源泉,是培养汇聚高层次科研人才、取得自主创新成果和核心技术的重要平台,是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科研创新能力强弱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广东省现有国家科研基地建设情况进行总结梳理和摸底分析,并对今后,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广东省科研基地体系建设工作提出若干建议。加大力度推进以实验室为龙头的科研基地建设,加强协同创新,组建一批高水平科研创新基地和平台,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直至产业化全过程创新链条的科研体系是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路径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聚焦2000—2019年广东省获得的国家级和省级科技项目成果,从获奖项目的专业领域、创新主体性质、地域来源等信息分析了新世纪以来广东省科技奖励工作的特征。研究发现,广东省科技奖励工作存在地域分布不平衡、个人奖励制度建设缓慢、科技获奖项目后评估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因此建议优化个人奖励设置、引导社会力量参评科技奖励、建立符合区域协同发展的科技奖励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全面分析近年来澳大利亚智库2thinknow研究发布的全球创新城市指数评价结果,提出广东建设全球性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启示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全球经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恢复经济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际科创中心")的内涵和政府功能的梳理,从科技发展战略、支持尖端技术研究、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系统、直接推动企业实施创新创造和帮助高科技企业提升国际化管理等5个方面总结德国建设欧洲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一系列政策经验,并阐释其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启示,即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规划,避免各自为政;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为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长久动力;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大平台为抓手,提升协同创新效率;加大政府对科技金融的扶持,避免过度市场化;以提升实体经济质量为着力点,建设国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已跃居全国首位,但仍只是科技创新大省而非科技创新强省,其中,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是广东成为科技创新强省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从建设科技创新强省的内涵和要求出发,系统梳理广东基础研究发展的成效与问题,并基于巴斯德象限模型提出广东在新时期加强基础研究的政策设计取向以及推进路径,以及“大投入、大平台、大团队、高转化”的发展策略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