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市场轨道的创新路径研究--以苹果公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轨道理论为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提供了重要启示,但实践中存在的“创新路径多样性”对其提出了挑战。构建了“市场轨道”概念模型,并通过美国苹果公司的创新案例研究论证和剖析了市场轨道的存在及其所对应的创新路径。基于市场需求的动态演化特性,以满足新需求、打开新市场为导向的创新路径是新“市场轨道”创立的结果。“市场轨道”概念模型拓展了技术轨道理论,总结了基于需求导向和利用市场机会进行创新的演化规律,可以丰富企业的创新路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2.
基于企业创新网络的技术路径创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创新是路径依赖的也是路径创造的。本文讨论了企业技术路径依赖创新陷阱的表现形式和基于企业创新网络的技术路径创造。认为在企业创新网络中,由于网络中的企业交互学习、新成员的加入和技术创新模式的变化等,技术的路径创造是可能的。所以,企业创新网络可以形成技术路径创造。  相似文献   

3.
企业创新路径问题是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问题。我国企业大多采用技术引进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根据技术演化的路径依赖理论,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性是造成技术引进陷阱的主要原因,技术跨越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在路径依赖理论基础上结合技术演化理论,对引进式技术跨越型企业的创新路径进行研究,并针对引进式技术跨越型企业技术创新路径模式特点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路径锁定与解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路径锁定是一个历史依赖过程,路径锁定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类技术之间存在巨大转移成本和潜在不同市场均衡。报酬递增效应、自增强机制以及群体博弈均会影响到市场对技术的选择,这种选择会使技术发展陷入固定轨道。研究了技术创新路径锁定机理、锁定效应以及解锁模式,从提高参与人认知能力、改善外部环境、实施利益诱导和外部冲击四个方面提出实现技术创新解锁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郭蕊  吴贵生 《科研管理》2017,38(5):121-129
技术轨道理论是指导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的重要理论,但存在局限。提出"商业模式轨道"概念,并通过中国百货零售产业中京东商城和天猫商城的创新案例对比分析了商业模式轨道的存在性、形成过程和对应的创新路径。基于商业模式要素的演化,以创造新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为导向的创新路径是商业模式轨道的形成结果。商业模式轨道理论扩展了技术轨道理论,为后发企业的创新路径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机会空间。  相似文献   

6.
综观国内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或以单个的企业为对象,或以产业集群为对象,较少涉及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以珠三角传统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为研究对象,从资源依赖理论出发,探索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和路径,构建了资源获取、吸收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编制问卷,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的“软资源的获取”(信息、技术、人才)能够积极提高企业的潜在吸收能力,进而促进企业的模仿创新和率先创新。企业的“硬资源的获取”(资金)虽然可以提高企业的现实吸收能力,但对两种技术创新的作用都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率先创新”不一定能收到好成效,而且容易被他人“模仿创新”。导致“硬资源获取多”且“现实吸收能力高”的企业仍在两种创新之间摇摆,甚至把重心仍放在“模仿创新”中。作者根据结论从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三个方面提出要构建良好的外部网络和发展环境,促进企业的资源获取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7.
有关技术创新的研究忽视了不同技术的复杂程度.复杂技术系统的创新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颠覆性的革命,而非自然演化的结果.透过路径观点,以高速地面交通技术的发展为例,阐述了复杂技术系统创新需要突破路径依赖、实现路径创造的必要性以及"顺轨创新"的思路对复杂技术系统创新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陈元志 《科学学研究》2012,30(2):194-200
 企业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考虑技术要素与其他非技术要素间的协同问题。企业的技术创新路径是在渐进式创新与突变式创新交替演进的。在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协同创新概念框架,梳理宝钢技术创新的发展路径和技术能力的培育过程,从“战略-知识-组织”三个维度探讨宝钢协同创新的内涵实质,印证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技术是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产业发展技术路径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对技术路径与技术轨道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演化机制的研究稍显匮乏。从产业经济和战略转型的需求出发,探讨路径依赖与路径突破的内涵,将其融入到技术轨道理论中,以此构建突破性技术由路径向轨道演化的模型,并引用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在技术轨道跃迁临界点处进行创新模式选择,结果表示:创新风险较大时,产业内创新能力强的主体更容易选择突破式创新;反之创新风险较小时,市场偏好会决定产业内各主体创新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行业技术轨道的形成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和矛  李飞 《科研管理》2006,27(1):35-47
根据技术创新沿着一定的轨道和方向发展的事实,多西第一个提出了技术轨道的概念。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技术轨道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并对行业技术轨道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模拟,同时引入逻辑曲线对技术轨道的刚性和突破进行了说明。本文还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对行业技术轨道的经济效率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缪小明  赵静 《科研管理》2014,35(10):101-106
为了解决传统内燃机汽车引起的各种问题,汽车制造商纷纷致力于更加清洁的新能源汽车,开发了多种发动机技术。本文主要分析了汽车产业不同技术轨道之间的竞争,并运用1995-2010年期间的专利数据,同时对比中国汽车制造商的专利数据,分析了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商的创新战略。结果显示:在发动机技术方面,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商的专利呈现出多样化组合的态势,其战略定位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技术轨道与企业多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跃平  王林雪  高雄  赵红菊 《预测》2004,23(6):33-37
对于企业多元化的研究,国内研究绝大多数集中于从理论和实证研究分析多元化的效应和条件,而对于多元化的内在机制研究则较为罕见。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企业多元化的内在机制应是基于技术轨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知识链组织合作创新具有技术轨道的形成优势.其技术轨道的形成取决于技术本身的价值以及政府政策因素与市场因素能否给予新兴的技术轨道在应用中改进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转型经济情境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环境适应性重构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现有研究缺乏技术创新能力重构及其边界条件实证研究的问题,结合动态能力和组织二元性等理论视角,基于376家高技术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识别了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环境适应性重构方案(对创新绩效效用递增)。研究表明:"吸收能力→集成能力→原创能力"是一种优越的技术创新能力重构方案,且环境越动态,优越性越显著。该发现弥补了能力重构和技术创新领域研究不足,对转型背景下企业创新与发展具有一定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5.
郭京京 《科研管理》2014,35(11):35-43
通过四家产业集群企业的案例研究,本文考察了技术学习惯例在外部知识获取策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技术学习惯例强度在深度优先的外部知识获取策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机制中起中介作用,技术学习惯例多样性在广度优先的外部知识获取策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机制中起中介作用。论文工作深化了对产业集群企业内部技术学习行为和创新过程的理解,拓展了组织惯例领域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楠  徐枞巍  李军 《科学学研究》2008,26(2):395-400
 给出了企业规模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方式以及不同规模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劣势。以北京市265家高新技术企业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N型曲线和M型曲线,从而验证了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适度规模并且得出中等规模企业最不利于技术创新。文章最后对中等规模企业技术创新不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双头寡占技术创新静态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一直是技术创新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国外学者的定性研究已从两个极端走向折中,认为寡占市场结构最有利于技术创新。本文在双头寡占竞争结构下,构建了过程创新的定量分析模型,重点是对技术创新双头寡占静态博弈进行了分析,并与单一企业创新的情况作了对比,以分析竞争的激烈程度对创新主体投资收益的影响,开拓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影响的量化分析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206家中国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任务环境(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不确定性)和制度环境(法制环境和政府干预)对企业创新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法制环境与企业创新正相关,而政府干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则不显著。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法制环境对任务环境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无显著调节作用;政府干预对技术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而对市场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则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措施的影响因素及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中举  程华 《科研管理》2014,35(7):60-66
以浙江省379家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潜在类别分析、logit回归分析等方法,在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激励措施进行测量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措施的影响因素,以及评价了其绩效。结果表明: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措施的丰富度偏低,受企业规模、年龄、所有权性质的影响;不同规模、年龄、行业与所有权性质的企业对单项技术创新激励措施的采取具有差异性;一次性货币化奖励、科研条件扶持、提供学习培训机会等措施对科技人员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提拔晋升措施会显著削弱科技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