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企业的核心能力容易走向反面,导致核心刚性,不利于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核心刚性的维度的分析,提出了从核心刚性到知识抑制的内在逻辑,进而从知识管理的视角讨论了核心刚性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企业知识状态的刚性特征及其克服的微观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曹兴  谭滔  李玲 《软科学》2008,22(3):124-127
针对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刚性,从企业知识的角度探讨了技术核心能力形成的过程,提出了知识状态刚性的定义,具体分析了知识状态刚性的形成因素和过程,通过引入动态能力理论,分析动态能力与知识状态的作用关系,得出了运用动态能力理论能够有效地克服知识状态刚性的形成,是克服知识状态刚性的根本途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知识状态刚性克服的过程和效果,企业在不断吸收和创造新的技术知识循环中,与原有的技术知识整合,形成企业特有的、难以模仿的、适应环境变化的技术知识,最终达到克服技术核心能力的刚性,实现技术核心能力不断动态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企业核心能力发展过程中,核心能力刚性也随之不断加强并且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阻碍作用。从知识的视角对核心能力刚性的形成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如何超越核心能力刚性。  相似文献   

4.
吴崇  胡汉辉  吕魁 《科学学研究》2009,27(6):947-954
 针对企业战略理论和知识理论契合的趋势,以及现有企业能力理论抽象而失措的特点,利用动态规划理论构建了基于核心刚性超越的动态能力的数理定义,指出了动态核心能力的实物期权本质;利用相关模型分析了核心刚性超越阶段企业知识创新战略的功能定位和决策机理。研究表明,企业的动态核心能力实际是一个破旧立新的最优化过程,需要企业知识创新战略的方向引导,内在地形成了核心刚性超越阶段企业知识创新战略的核心决策,对应着战略时机和战略形式的最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5.
知识管理及其系统框架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回顾知识管理各种不同观点的基础上,尝试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解析知识管理的内涵和作用,同时进一步提出知识管理系统模型,指出知识管理系统是由价值活动和支撑活动构成的动态复杂系统,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源于知识以及创造知识的能力,知识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并详细分析了知识管理过程中的活动要素。  相似文献   

6.
银行业信息系统结构复杂,知识体系庞大.当前主流IT治理模型不能满足对知识精确管理的需求.研究了当今中国银行业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结合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国际主要IT治理模型,构造以知识工程为核心的IT治理模型,为中国银行业IT治理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王淼  潘学峰  葛雍 《软科学》2003,17(5):60-61,65
企业核心能力在企业发展中体现出来的刚性制约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发展和创新。同时,竞争环境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企业难以保持某一时点或者短期内的竞争优势。所以,超越核心能力刚性,在企业中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涉农供应链具有中心化生产、去中心化交易、刚性库存、虚拟价值泛化以及路径依赖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涉农供应链价值创造过程表现出的异质性特征.涉农供应链的价值共创与知识共享特征、过程与机理是涉农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分析涉农供应链的价值创造特征,对涉农供应链价值共创过程中的知识共享过程进行解析,探析知识共享的涉农供应链价值共创机理.  相似文献   

9.
在概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知识流动这一崭新的视角,提出了由主体、资源、活动三要素组成的企业创新网络理论构架,将由核心企业、其他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构成的创新主体要素及由主体资源与网络特殊资源组成的资源要素整合在知识获取、知识创造、知识转移和知识应用这一完整的知识流动过程中.这一构架的提出,有利于我们加深对企业创新网络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揭示企业知识状态及其属性对企业技术核心能力的影响程度,在分析企业知识状态属性构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知识状态属性与技术核心能力的关系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证明企业知识状态由知识存量、知识结构、知识分布、知识水平和知识流动五部分构成,且均对技术核心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超越知识管理:知识治理理论的概念、框架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志安 《科研管理》2007,28(1):20-26
从知识过程的有效组织的现实重要性以及知识管理对此研究存在的困境入手,分析了知识治理理论提出的必要性,对知识治理理论的概念、理论基础和基本思想进行了阐释。从治理角度出发,选择正式的组织机制,显著地影响非正式的组织实践,以最优化知识的生产和利用构成知识治理理论的基本特征。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系统的知识治理分析框架。最后,就知识治理理论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企业核心能力刚性的产生及其克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进路  冯绍彬 《科研管理》2005,26(2):120-125
核心能力概念的提出,不仅为战略管理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而且引导不少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取胜。但是,随着企业外部竞争环境日趋复杂,核心能力刚性问题日益显现出来。本文认为核心能力刚性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企业历史发展的路径依赖性,沉没成本效应和替代效应以及人类线性思维方式的局限性。据此,本文提出的企业应对措施包括:构建知识联盟,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有效结合线性与非线性思维方式以及建立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上海、浙江、北京、江西等地几百家公司高层管理人士的研究问卷调查,对隐性知识创新对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影响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隐性知识创新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企业界如何促进隐性知识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深入理解合作知识创造机理有助于构建有效的合作知识创造管理模式,促进企业间的合作知识创造进程。可是,由于合作企业在战略规划、利益机制、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合作知识创造的机理非常复杂。在阐明结构化理论和合作知识创造理论一致性的基础上,应用结构二重性原理,从合作博弈、表意结构、支配结构和合法化结构四个维度对企业间合作知识创造的结构化演变机理进行了剖析,并构建了基于结构化模态的合作知识创造管理模式,以有效提高企业间合作知识创造绩效。  相似文献   

15.
技术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知识增值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企业是技术供应链上的链主,是技术供应链上的知识共享和创造中心。在技术供应链竞争中,核心企业承担着重要的组织和管理功能。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技术供应链及其核心企业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借助价值链理论对核心企业参与知识流动价值增值机理进行分析,以便提高整个技术供应链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组织视角的动态联盟知识创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组织模式在动态联盟知识创造中的动力作用;探讨了动态联盟知识创造的组织学习机制--它是动态联盟组织模式对知识创造的微观作用机制;最后综合构建了动态联盟知识创造模型,从组织视角深入分析和阐述了企业动态联盟知识创造的内在机制与过程.  相似文献   

17.
郭燕子  武忠 《情报杂志》2012,31(6):139-143
在产业技术创新络中,以企业为主导的核心网络与以科研机构为主导的辅助网络之间存在知识捕食关系.通过分析网络间关系,发现只有通过捕食关系才能获得两个网络间长期有效的合作.利用分析种群间捕食关系的Lotka-Volterra模型研究核心网络与辅助网络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得出网络间知识创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核心网络与辅助网络间知识创造过程以达到知识开发与知识利用平衡为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出发,研究企业内外部社会资本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协同影响,并以知识基础理论为基础探讨知识创造在此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外部社会资本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机制对企业核心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创造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本文结论对于进一步明确社会资本、知识创造与企业核心能力之间的相互联系,特别是内外部社会资本、以及内外部社会资本的协同机制对核心能力不同维度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指导企业利用其内外部关系提升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开放式创新社区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平台价值,将时空分散、资源互补、相对独立的知识主体组织起来,通过自发、动态的互动与协作实现多方需求的“一站式”解决。以开放式创新理论为基础、遵循服务主导逻辑,分析开放式创新社区价值共创的主体、资源、情境和过程,构建开放式创新社区价值共创模式的概念框架,包括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获取等4个核心要素。在此基础上,从构建有效的知识获取机制、知识融合机制、知识共享机制和知识占有机制4个方面,提出保障开放式创新社区价值共创模式的知识治理机制。以期为企业更好地利用群体智慧创造顾客价值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已成为互联网行动计划与创新引领发展战略的坚定执行者。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的创新问题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心,而关于互联网对企业知识创造过程的影响机制了解尚少。因此,本研究首先从宏观层面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思维三个方面分析互联网对企业知识创造过程的影响机制。随后,借鉴创新价值链理论,在微观层面将企业知识创造价值链划分为知识创造、知识生成、绩效产出三个阶段,分别探讨互联网资源、能力在知识创造价值链不同阶段的作用。以较为深入地揭示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知识创造及其绩效实现的内在机理,为企业利用互联网资源、能力提升知识创造的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