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移动政务的特点,对移动政务公众参与过程进行阶段划分,结合技术接受模型、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和信任理论构建基于过程的移动政务公众参与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研究模型和假设进行实证检验,探讨了移动政务初始接受阶段和持续使用阶段公众参与的关键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关键影响因素,针对移动政务不同阶段提出了提高公众参与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兴起于二战后的公众理解科学(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PUS)在现时代的突出涵义为:帮助公众理解科学知识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同时,促进公众与科学的沟通交流与平等对话,推动公众参与科学决策。公众理解研究(Public Understanding of Research/PUR)作为新路径的尝试,试图就当前处于进展中的科学研究进行传播,对于公众与科学在研究过程中的交流互动,实现公众参与科学的研究方向与相关政策决策,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相关概念及影响意义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王炜 《科技风》2011,(5):161
由于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需要涉及社会多方面的利益,因而需要加强公众参与的力度,以便能够真正满足公众的需求。本文从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现状入手,介绍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方法,对相关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治理主体的多样化、公众参与城市交通治理已经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在公众有效参与交通治理方面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公众参与保障机制不健全、公众参与热情不强烈、公众参与能力参差不齐、公众参与形式化倾向明显。要提高公众参与城市交通治理的有效性,必须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公众参与相关保障机制、调动公众参与热情,提升公众参与能力、推进公众参与方式的多样化、克服形式化。  相似文献   

6.
陈岚 《现代情报》2012,32(9):121-124
针对电子政务公众参与行为的特点,结合技术接受模型和理性行为模型以及信任理论构造出电子政务公众参与模型。对概念模型中的潜在变量进行操作化定义,构建其观察变量,并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对调查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分析,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电子政务公众参与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然资源决策领域的公众参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已经成为自然资源决策过程中的法定必要程序。但不合理的公众参与模式,可能导致决策的接受度和满意度降低。本文根据自然资源决策的特殊性对企业决策制定管理领域的Vroom—Yetton模型进行修正,建立契合自然资源决策领域的Vroom—Yetton修正模型,通过实例分析修正模型的运用,并总结出公众参与模式选择程序和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公众科学项目展示中,研究者需要对项目预算进行详细说明,包括总体融资金额、预算条目、预算描述等。为了深入分析预算对公众科学参与意愿的影响,采用来自知名公众科学平台Experiment上的850个公众科学项目及其3,356条预算数据,本文进行了三项研究:(1)预算金额设置;(2)预算条目设置;(3)预算的文本描述。使用数据挖掘、文本挖掘和计量方法,对公众科学项目的预算及对公众参与意愿的影响进行分析。实证研究表明,预算金额对公众参与意愿具有正面影响;预算条目越丰富,越能吸引更多公众参与项目。详细的预算文本描述扩大了公众科学参与者规模以及融得的资金量,但是这种效用呈现倒U型影响。而预算文本的易读性显著提升了公众参与公众科学项目的意愿。主观性描述(相对客观性描述)降低了项目的吸引力,并具有倒U型影响。相对预测性描述,在预算中采用事实性描述能够显著提升项目的吸引力。本文展示了公众科学项目预算的影响,为公众科学项目的研究者设置和撰写有吸引力的项目预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论信任与公众对风险技术的认知与接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对专家及相关机构的信任与风险技术的社会采纳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信任程度的高低不仅影响了公众的风险认知水平,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公众对风险技术的接纳。公众对专家及相关机构的信任应该是一种理性的信任,公众参与是构建信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我国环境保护现存的一些问题,并为我国的环保事业提供可以实施的措施。在分析我国环保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博弈分析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博弈分析模型。利用混合策略矩阵的分析方法,对该博弈模型进行分析,成功的得到环境保护中必须有公众参与的结论,并且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公众满意度的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公众满意度角度分析电子政务信息服务中出现的问题,使用调查问卷对保定市电子政务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运用CCSI模型对实证中保定市电子政务信息服务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保定市电子政务信息服务公众满意度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的改进原则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陈岚 《现代情报》2013,33(11):95-99,113
借鉴SERVQUAL等相关模型提出了电子政务信息服务公众满意度模型及指标体系,以南通市电子政务信息服务平台为对象,通过问卷收集数据,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模型检验和实证研究,通过象限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南通市电子政务信息服务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杨晋 《情报探索》2013,(11):49-51
认为大连市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存在政府的落实机制不够完善、社会参与度不高、信息服务人才匮乏、农民信息素质较低等不足。从建立有效的农民信息需求获取机制、信息处理机制、信息发布及反馈机制等方面,对构建大连市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机制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探讨学术微信公众号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期望促进学术微信公众号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 基于期望确认模型(ECM)和PPM模型,构建了学术微信公众号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问卷搜集300份有效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用户对学术微信公众号的满意度是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满意度,间接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期望确认正向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满意感,间接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与此同时,感知娱乐、信息质量和服务质量正向显著影响期望确认,间接影响感知有用、满意度、持续使用意愿。此外,转换成本、替代者吸引对持续使用意愿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梳理公共就业服务知识库应用现状,基于知识生命周期理论对公共就业服务知识管理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构建公共就业服务知识库系统逻辑模型,提出公共就业服务知识库系统构建的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为地方构建公共就业服务知识库系统、实现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提供科学可靠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合同能源管理(EPC)流程和已有相关研究,围绕公共机构EPC项目合作机制选取5个典型案例,从合作动机、合作伙伴选择、合作关系治理及政府参与4个核心类目出发,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案例相关资料及访谈文本进行分析,得出公共机构与节能服务公司开展合作的9个关键要素为项目能耗与用能管理、政策推动、公开招标、节能服务公司前期参与、政府推荐、政策环境、实施过程协调、关系治理及激励机制;根据典型案例的合作特征及合作模式建构的一般经验,构建公共机构EPC项目合作机制概念模型:促进合作动机产生是项目开展的基础,合作伙伴选择是实现合作绩效的重要机制,政府参与及合作关系治理是实现合作绩效的有效推动力。以期为公共机构EPC项目主体合作的相关问题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莫祖英  丁怡雅 《情报杂志》2021,(3):162-167,60
[目的/意义]通过对政府数据开放中公众反馈情况的调查研究,旨在提高政府数据开放的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以促进政府开放数据的利用,保障政府开放数据的质量。[方法/过程]选取《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的4个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和30个二线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在调查其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公众反馈现状的基础上,对公众反馈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最终以政府开放数据生命周期五个时期为基础,对应政府数据开放公众反馈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构建了五时期三阶段的政府数据开放公众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数据,构建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对全国5266个居民样本分析发现,民众社会地位越高,越倾向于“大政府”。而在控制社会地位和公共服务质量感知的情况下,民众赞同“大政府”的倾向越强,其公共服务满意度越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对民众思想观念的塑造和引导可以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满意度,降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压力。  相似文献   

19.
管红  李文文 《现代情报》2013,33(10):159-161
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媒体工具,可以激发人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得信息内容在用户和图书馆之间形成一个双向的流动。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便利了公共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推广提供服务。文章论述图书馆借助社会化媒体工具开展服务内容及具体实施措施,同时以杭州图书馆为例,探讨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现状。社会化媒体将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开展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