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世界锂资源供需形势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锂主要用于铝冶炼、空气处理、润滑剂、锂电池以及陶瓷和玻璃这五大消费部门中。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对锂电池的需求引发了人们对锂资源的高度关注。本文运用部门预测法,对2015-2025年世界各国对锂的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分析认为:①石墨烯与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缓慢的用锂高值情景下,锂需求会逐渐上升。2015年、2020年与2025年的全球锂需求为3.2、5.1、9.6万t;石墨烯与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快速的用锂低值情景下,锂需求达到顶峰后下降。2015、2020与2025年全球锂需求分别为3.2、4.9、4.2万t;②用锂高值情景下,全球锂资源消费结构会发生明显变化,锂电池成为第一大消费部门,2025年全球锂消费结构为电池66%,陶瓷和玻璃20%,润滑脂4%,空气处理2%,电解铝0.08%;用锂低值情景下,2025年陶瓷和玻璃以41%的消费占比继续保持第一大消费部门,其余部门的消费结构为电池25%,润滑脂10%,空气处理6%,铝冶炼0.19%;③全球锂资源丰富,储产比高达371年,2015-2020年全球锂产能将至少达到9.2万t,2015-2020年仍将持续供过于求的状态。用锂高值情景下,锂资源在2020年以后有供应趋紧的可能;用锂低值情景下,锂市场将持续供过于求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刘超  陈甲斌  唐宇  张艳飞 《资源科学》2015,37(5):1038-1046
基于详实的历史数据和合理的预测模型,科学预测中国锡金属消费趋势,对于国家锡资源管理政策的制定与提升国家资源保障能力具有毋庸置疑的意义。在充分考虑影响锡金属消费的宏观经济环境、中观产业政策以及微观消费市场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选取了GDP、空调产量、罐头产量、汽车产量和彩色电视机产量等5个关联度>75%的线性因子支撑BP神经网络预测。BP神经网络模型测算得出2002-2013年我国锡消费量的相对误差最大为10.78%,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数为3.33%,对中长期而言精度较高。预测结果显示参考情景下到2020年、2025年及2030年中国锡金属消费需求量分别为26.59万t、29.63万t及31.65万t。  相似文献   

3.
中国天然石墨未来需求与发展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天明  陈其慎  于汶加  沈镭 《资源科学》2015,37(5):1059-1067
天然石墨是传统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必须的矿物原料,成为支撑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本文从天然石墨消费的主要部门,核算各产业石墨的需求量及未来发展方向。对耐火材料、钢铁铸造、密封材料、制动材料、润滑剂、吸附剂、电池电极等产业的未来需求预测,结论为:到2020年中国石墨需求量将达到100万t,是2010年的1.42倍;耐火材料行业需求量将减少,而密封、制动材料,润滑、吸附剂及电池电极等行业需求将翻番。石墨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2020年前石墨烯产业难以改变天然石墨的消费格局。未来石墨的消费格局决定了中国石墨产业将从材料级产品向专业级产品深加工方向发展,重点培育电碳石墨材料产业链和新兴材料产业链,开发石墨红外电热材料、石墨高分子材料添加剂、氟化石墨、各向同性石墨等产品。  相似文献   

4.
全球锌消费及需求预测与中国锌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代涛  陈其慎  于汶加 《资源科学》2015,37(5):951-960
本文以全球10多个典型发达国家近100年的锌消费历史为研究基础,按锌消费特征分为两类国家:①美国、日本等国家,主要消费在建筑和基础设施领域;②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主要应用于机械制造、电子等行业,都具有“S”形消费规律。在此规律基础上,将全球分为不同发展阶段的4类国家集团,对全球锌需求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全球锌需求将持续增长,但增速将放缓,主要发达国家需求将逐步减少,中国需求已经进峰值区,全球锌需求增长点将转向印度和东盟。  相似文献   

5.
不同于其他数据分析模型,本文利用钢铁行业历史数据分析预测特定年行业产量,偏重于分析终端消费群体未来发展的用钢需求变化,获取"有效需求",通过分行业的"终端消费产生有效需求"理论,预测2015年的国内钢材需求量、国内钢材产量。以2011年的产能状况为基准,设置两种情景(产能不变情景,产能过剩情景)。并分别对产能过剩的危害和产能增加维持行业健康发展的应对策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产能不变情景下的行业产能利用率,产能过剩情景下产能年平均扩张速度与产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中国温室气体峰值排放变化及其对全球减排的促进关系,本文通过从行业终端出发的温室气体排放模型,利用联合国相关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能源署等机构的数据,结合中国能源战略规划目标设置了由弱到强的三种减排政策支持力度,分析了当前至2060年的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达峰时间和累积排放量变化,以及中国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主要结论有:(1)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既有能源政策支持下,将于2030年达到温室气体排放峰值(144.28±7.48)亿t CO_2eq,2020—2060年累计排放量将比无减缓政策情景减少约2243.82亿t CO_2eq;(2)加快能源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尽早达峰,如中国在2025年达成2030年能源规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时间将提前到2027年,其峰值(133.88±6.03)亿t CO_2eq,2020—2060年累计排放量较2030年达峰的情景减少约517.46亿t CO_2eq,尽早达峰可使排放总量显著下降;(3)在各国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s)承诺顺利实现的情况下,如果中国达峰时间从2030年提前至2027年,不太可能改变全球排放达峰的时间(2031年),但可使全球排放峰值从534.89亿t CO_2eq下降为523.54亿t CO_2eq左右,2031—2060年的全球排放量下降速率从4.26亿t CO_2eq/a提高到4.38亿t CO_2eq/a。  相似文献   

7.
杨林  郝新亚  沈春蕾  安冬 《资源科学》2022,44(4):716-729
通过海洋渔业固碳增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其中的关键在于科学、精准、系统测算海洋渔业碳汇能力。本文剔除经典“可移出碳汇”模型中部分不具有碳汇功能的碳,把贝藻通过释放POC和DOC形成的碳汇纳入测算模型,基于2006—2020年中国9个沿海省份贝藻养殖产量面板数据,评估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并基于LMDI分解方法解构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提升的贡献因素,预测不同情景下2030年中国海洋渔业的碳汇潜力。研究发现:①2020年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达302.63万t/年,区域差异显著;②包含不具有碳汇功能的碳会高估海洋渔业贝类碳汇24.24%,而不考虑贝藻通过释放POC和DOC形成的碳汇会低估海洋渔业碳汇50.70%;③在当前注重规模效应的发展模式下,到2030年海洋渔业碳汇能力为335.51万t/年~399.92万t/年,碳汇增长潜力有限。基于此,应推动中国海洋渔业碳汇的增长模式向技术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转变,不断提高中国沿海省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持续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宋璐璐  曹植  代敏 《资源科学》2021,43(3):501-512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和消费国,汽车行业带来的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辨析汽车行业的物质资源代谢特征和碳减排潜力可为落实循环经济政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动态物质流模型,预测了中国乘用车中21种物质材料的代谢特征,评估了乘用车使用过程中的碳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949—2019年中国乘用车中的物质存量呈现指数型增长趋势,由2.3万t增加至3.7亿t。2030年后物质存量逐渐饱和,并于2050年达到5.6亿~11.1亿t;②2050年乘用车中物质材料报废量将超过需求量并达到37.4百万~73.8百万t/年;其中,钢铁(包括高强钢、普通钢和铁)报废量将达到21.2百万~42.4百万t/年;其他战略金属和稀贵金属报废量将达到36.8万~59.8万t/年;延长乘用车使用寿命以及较低的乘用车保有量可有效减少产废量;③提高汽油车的燃料效率是最有效的碳减排策略,其碳减排潜力高达3.3亿t,可降低40%的碳排放量。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汽车行业物质资源的有效管理以及碳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
中国碳排放:国际比较与减排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伟  米红 《资源科学》2010,32(8):1570-1577
利用MARKAL-MACRO模型,对中国(2010年-2050年)未来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预测,并依据人口增长与城市化水平、宏观经济、能源效率、能源结构模拟了碳排放的基准方案。在基准方案下,中国的一次能源需求将在2042年达到峰值62.81亿tce,万元GDP能耗在2050年下降到0.36tce。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在2036达到峰值107.53亿t。国际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较表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碳减排中承担较少责任。由于大量消耗化石燃料造成严重的国内环境污染,基于减缓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损失的考虑,中国需要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在优化方案下,中国的一次能源需求会在2031年达到峰值51.76亿tce,万元GDP能耗在2050年下降到0.26tce;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出现在2029年,为95.27亿t。要实现优化方案,中国经济需要向低碳经济转型,提高能源效率,扩大清洁能源的比重。  相似文献   

10.
杨波  谭章禄 《科技管理研究》2013,33(12):45-48,58
建立算法优化后的中国国家能源年度消费总量Logistic模型,并以2003年至2010年中国国家能源消费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未来20年的能源消费情况进行研究和预测,2015年、2020年、2030年分别为38.46亿吨标准煤、41.13亿吨标准煤和42.50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指出我国能源消费发展趋势,提出我国能源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物柴油产业发展与植物油供求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柴油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其所利用的原料资源归纳起来主要有植物油脂、各种废油和动物油脂,而植物油是目前世界上制取生物柴油的最主要原料。随世界石油价格上升,包括欧盟、美国及中国等国家在内的世界生物柴油生产能力和生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生物柴油产业快速发展,致使CBOT豆油价格持续上升,而且面临继续上升的巨大压力。我国植物油供给严重不足,直接和间接进口植物油占中国植物油总供给量的比例已达到56%,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所需的大量植物油只能依赖直接大量进口,这将进一步加剧世界植物油市场的供求紧张局面;受世界植物油价格的上升,增加了生物柴油生产成本,使生物柴油产业投资面临风险。为此应根据我国农业资源特点,制定长远的生物柴油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生物柴油原料多样化,并合理引导生物柴油行业投资,以实现中国生物柴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为铜资源消费大国,保障铜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是经济建设进程中的首要任务,科学地计算和评价中国铜资源的社会存量可为中国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铜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重要的数据保障。本文运用动态物质流分析(MFA)方法、Weibull分布方法和生命周期方法并结合Minitab软件计算了1990-2013年中国铜产品的报废量和铜资源的社会存量。计算结果显示:①1990-2013年中国铜产品的理论报废总量为1521万t,社会蓄积量为6504万t;②2013年中国再生铜产量占精炼铜产量的38.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0%);③以国内废杂铜为原料的再生铜产量占再生铜总量的36.5%。研究结果揭示:中国国内铜资源报废量和社会蓄积量将会持续增加,未来将会保持这种增长趋势;中国国内的废杂铜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中国再生铜的原料主要源于进口废杂铜,在铜资源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还没有意识到中国国内废杂铜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在精炼铜消费量持续增长和自给能力有限以及进口受限的综合压力下,再生铜必将成为未来中国铜供给的主要来源。建议在中国铜资源禀赋条件差的条件下增强废杂铜的回收利用,提高废杂铜的利用效率,来保障中国铜资源的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肉品供给安全及其生产保障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30年,中国将成为发达国家,届时人们将消费更多肉品。肉品转化自粮食,为生产更多肉品,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需要生产更多粮食。该研究表明,2030年,中国需要生产1.4亿吨肉品,按目前的生产方式,肉奶蛋生产消耗原粮5.6亿吨,口粮、种子粮、工业粮增加不多,粮食总产量需达8.8亿吨,饲料粮占64%;因此粮食安全是指饲料粮安全,即肉品安全,积极探索肉品生产途径是解决粮食安全的根本。转变肉品生产方式,即降低猪肉生产至44%,增加放牧草食动物肉生产至32%,肉奶蛋生产消耗原粮降至4.5亿吨,粮食总需求降至7.7亿吨;增加草食动物肉生产的必要条件是集约化管理草地、集约化管理牧场,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并开放40%的林地发展林下草地畜牧业。  相似文献   

14.
从石油供需缺口论我国石油安全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周总瑛 《资源科学》2004,26(6):111-117
我国石油生产形势比较严峻,今后产量只能保持稳中略有上升的势头。但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石油需求增长幅度较大,今后石油供需缺口占国内石油需求的比例将不断上升,预计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将分别为38.6%、46.0%和53.4%。为此,本文根据我国油气资源勘探现状、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等特点,对未来我国石油安全策略提出五条具体建议:立足国内,保障石油基本供应;大力发展天然气,以气代油,减轻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的压力;积极利用国际石油资源,弥补国内石油供应缺口,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可持续发展方针;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中国国家尺度的铝物质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伟强  石磊  钱易 《资源科学》2008,30(9):1320-1326
以2005年为时间截面,以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地区为空间边界,定量地刻画了中国国家尺度的铝物质流静态图景.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国内消费的原生铝为726.2×104t,再生铝(仅考虑来自旧废铝的量)为166.3×104t,再生铝占国内铝消费总量的18.6%;中国已经成为铝的净进口大国,2005年从各个环节净进口纯铝438.3×104t,铝的总对外依存度为43.7%,在各种舍铝物质中,属于净进口的有铝土矿、氧化铝和废杂铝等原材料,而属于净出口的有未锻轧铝、铝加工材和铝金属制品等初级产品;排除含铝产品的制造环节以及使用阶段,各个环节损耗纯铝348.2×104t,其中来自铝土矿开采环节的占54.0%.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改善进出口结构、减少铝损耗量、增加铝循环利用量的政策建议.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可以从多年演化、空间分布等角度进一步定量地刻画中国国家尺度的铝物质流图景.  相似文献   

16.
基于LEAP的中国电力需求情景及其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 《资源科学》2012,34(11):2124-2132
本文采用LEAP模型能源需求模块的基本思想, 对现有大量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设置2020 年、2030 年、2040 年和2050 年影响我国电力需求各主要参数的三种情景——强电气化情景、基准情景以及弱电气化情景, 对我国电力需求量进行情景分析。同时本文还将构建各主要参数的概率分布, 运用蒙特卡罗方法对基准情景下电力需求结果进行不确定性评价。结果表明, 未来我国电力需求将经历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长的过程, 到2050 年, 三种情景下我国电力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 3573.6 TWh、9443.2 TWh和6578.57 TWh。各年份基准情景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都在11%以内, 但随着时间的推进, 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对不确定性结果的敏感性分析表明, 各年份不确定的关键来源也各不相同, 具体表现在, 2030 年以前, 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产业结构以及工业内部结构调整的进程;而到2030 年以后, 则主要来自于经济总体增长状况以及居民生活和服务部门的用能方式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