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数字平台的发展,平台的合法性建设近年来已成为全球关注的议题。尽管平台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协调是合法性建设的重点,但是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应如何处理未被厘清。基于此,通过阿里巴巴平台案例研究,构建了“合法性前因-合法性响应-新的合法性”的数字平台合法性建设过程模型。研究发现:受社会和企业环境驱动,平台企业在初始、发展和成熟阶段分别采取战略操纵、道德推理和同构适应的合法性战略。不同阶段的合法性战略实施过程中,平台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价值创造-价值获取、边界控制-边界开放、个体身份-集体身份的紧张关系。为了应对这些紧张关系,平台企业采取协调、控制和价值机制获取合法性。研究结论对数字平台、合法性建设和平台治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丁  魏江  杨洋 《科学学研究》2020,38(4):654-662
本研究聚焦于“来源国劣势”背景下,后发企业在国际化时面临的“合法性压力-合法化成本”这一冲突,从合法化成本和合法化溢出相结合的视角,对华为集团十余年海外合法化战略的纵向案例研究,探索后发跨国公司合法化战略演化。本研究得到以下发现。第一,本研究揭示了合法性成本在后发企业合法化战略选择的关键作用,提出后发企业面对合法性压力与成本两类情境下的合法化战略选择。其次,识别了后发跨国企业直接型和间接型两种合法化战略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第三,以动态视角探索了后发企业合法化战略选择及其演化全过程。本研究期望对合法性与后发跨国企业合法化战略相关理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后发企业如何设计在资源约束下开展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创造路径,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资源拼凑策略来获取和优化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以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重点探讨资源拼凑策略如何助推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创造过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资源拼凑策略主要包括市场拼凑、实物拼凑、人力拼凑、技能拼凑与制度拼凑五大策略,其价值创造过程需要经历价值识别、价值形成、价值传递与价值检验四大阶段,在价值创造的不同环节,资源拼凑策略通过发挥不同的组合效应有效推动了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创造过程。以此为基础,构建起资源拼凑视角下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价值创造的理论模型。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得到后发企业的创新发展战略要积极向颠覆性创新探索转化并制定与之相符合的资源拼凑策略;同时政府在颠覆性创新领域的有关制度设计上要综合构建系统完善的政策工具,并发挥多级政府的政策协同效应等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博弈方各制约因素的动态博弈模型,对复制动态方程及路径演化相图进行分析,系统研究风电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博弈过程,提出风电企业协同创新的策略集随制约因素变化而趋近不同稳定均衡点。风电企业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博弈进程中选择不同的演化策略,虽然存在最优结果,但是考虑到现实性的资金、成本、机会主义行为影响,风电企业协同创新市场仍是二元结构。因此,应当协调各方利益,促使二者之间产生良性互动,达到协同创新资源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与社会经济的深度融合,将为现有技术范式、产业格局和社会生活等带来巨大变革与深远影响,把握新技术领域颠覆性创新的演化特征,帮助企业及时调整技术创新战略规避风险,有利于构筑人工智能先发优势、在国际科技竞争中实现"变轨超车"。以14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和机构的深度访谈数据为基础,采用扎根理论并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1来进行资料编码,归纳出技术范式转变、组织动态演化和价值网络创新等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构建了人工智能企业颠覆性创新演化的理论模型。分析人工智能企业颠覆性创新产生与演化机理,不仅有助于深化颠覆性创新理论研究,对于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由技术驱动转向市场推动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的方法,考察了MX公司24年破坏性技术创业过程及其不同成长阶段的合法性要求以及获取途径,并构建了破坏性技术创业合法化的理论模型。结果发现:中国情境下的破坏性技术创业注重技术与市场的匹配,并通过后续的渐进改善实现对主流市场的颠覆,其成长路径经历了"非主流市场→技术积累→主流市场"的过程。此外,破坏性技术创业在构思阶段、商业化阶段和成长阶段等3个不同时期中,合法性要求及其获取途径皆存在动态差异性。合法性要求从规范合法性演变为认知合法性,最后演变成规制合法性。相应地,破坏性技术创业企业可以依次通过采取选择环境、控制环境和依从环境的策略来获取相应的合法性,从而获得成长所需的资源。  相似文献   

7.
学术创业企业的成长伴随着从科研网络向产业网络的跨越,为了解析其成长机理,本文以中美两国共14个学术创业案例为依据,从“社会网络—合法性”视角分析企业网络的动态演化,并着重探讨了各阶段合法性约束的种类、身份转化劣势的作用机制以及合法性策略选择的情境条件。研究发现:(1)学术创业者在创业者存在身份转换劣势,并给企业带来合法性约束。(2)根据网络边界跨越方式的不同,创业者建立合法性的策略可分为直驱型策略和迂回型策略。(3)合法性策略的选择受到企业所在网络的多样性和自身技术新颖性的影响。基于学术创业的特殊情境,论文提出身份转换劣势的概念,并为企业成长理论和合法性理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2021,(3):108-115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小米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多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机制的分析框架,并结合解释性案例分析将其拓展到一般情景。研究发现:人类行动者与非人类行动者的交互存在多种形式,可能产生新的利益相关者;服务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具有典型的时序特征,不同演化阶段下利益相关者的期望、行为都会发生转变,进而影响系统的价值共创;价值共创并非一定能够取得积极结果,核心行动者需要借助可控的非人类利益相关者来确保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稳定可持续。  相似文献   

9.
在相关文献回顾基础上,指出熊彼特理论在解释创新来源问题时存在的不足,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起来,从利益相关者价值创造视角,指出只有当企业家的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能调和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有冲突的价值并能更充分地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和兴趣时,创新机会才能成功,并提出了关于创新来源和机会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利益相关者作用机理:ERP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盛亚  尹宝兴 《科学学研究》2009,27(1):154-160
 技术密集型的复杂产品系统是构成现代社会经济技术支柱的生产资料,在产品结构特征、开发方式和市场特征等方面都不同于一般大规模制造品。为了解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的各利益相关者影响程度,基于经典弗里曼理论的权力—利益坐标框架分析法,对复杂产品系统项目ERP-A3开发创新过程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和利益关系,最后提出在项目各个阶段涉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定位图和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弥补现有基于动态演化视角对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研究的不足,深入探究了其自组织表征,并引入Logistic改进模型,对其自组织演化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是一个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维价值为目标的复杂适应系统,其演化经历了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更新期)4个时期,各演化时期伴随低碳创新模式、主体职能以及系统文化等的改变,系统各主体应"因时制宜"地调整策略,适应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春友  盛亚 《科学学研究》2018,36(4):754-768
近年来,中国复杂产品系统(CoPS)快速发展的同时风险事故频发,亟待理论界关注。为打开CoPS创新风险生成的黑箱,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网络演化视角,构建了利益相关者网络、机会主义行为和CoPS创新风险的分析框架,对三代AP1000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SM核电站2号机组2002-2016年的创新过程进行了嵌入性纵向单案例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的CoPS创新阶段利益相关者网络的结构是不同的,系统集成商和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对称程度也是不同的;系统集成商和利益相关者追求权利对称状态是利益相关者网络在不同CoPS创新阶段上演化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当利益相关者权利不对称时,有可能通过实施机会主义行为达到权利对称的目的,而机会主义行为容易诱发CoPS创新风险。  相似文献   

13.
程鹏  柳卸林  李洋  汪潇 《科学学研究》2018,36(3):401-409
学者们日益关注如何通过支持科学研究,在性能和效率上超越对手,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以促进科学转化为创新。然而,对如何使科学研究获得合法性以及究竟使其获得何种类型的合法性却鲜有探究。为此,本文通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系统的相干控制技术纵向案例研究,以合法性形成过程的阶段特征和来源类型为研究主线,分析了MIIT互动的行为、结果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发现:(1)合法性过程中MIIT互动模式随主体行为角色、动机和方式转变而演化;互动模式的演化发展提升了科学与技术研究能力;MIIT的互动直接形成认知合法性,进而通过促进科学与技术研究成果的显现和能力成长来形成规范合法性和规制合法性。(2)合法性是一个连续变量,不同阶段合法性有在程度上积累增加,范围上逐渐扩大的趋势。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解析了从科学到创新合法性形成与演化的微观机制,揭示了合法性作为一个连续变量的演化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强  孙宁  张璐  王建国  郝晓燕 《科研管理》2020,41(8):171-180
 本土情境下互联网创业企业如何获取组织合法性逐渐成为创业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基于动态演化视角构建了一个机会窗口、动态能力与合法化战略之间关系演变的理论框架,旨在探讨本土情境下互联网创业企业如何响应机会窗口进而建构组织合法性的问题。研究发现:(1)组织合法性建构路径包括“触发-响应-行动”三个环节:机会窗口触发企业利用认知层面动态能力完成战略聚焦,同时适配行为层面动态能力选择合法化战略以响应机会窗口,获取组织合法性。(2)伴随着组织合法化过程,动态能力组合由低阶向中阶再向高阶不断跃迁。同时,这一过程中企业战略行动也呈现出由被动到主动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5.
吴言波  邵云飞 《科研管理》2021,42(9):103-111
   基于网络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视角,以336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探讨了联盟组合重构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采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联盟合法性与环境动态性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联盟组合结构性重构与联盟组合功能性重构对合作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联盟合法性在其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联盟合法性对合作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动态性调节了联盟合法性对联盟组合结构性重构与合作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调节了联盟合法性对联盟组合功能性重构与合作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盛亚  蒋旭弘 《科研管理》2020,41(8):160-170
企业作为社会创新三大主体(政府、社会、企业)之一,日益受到关注。但企业社会创新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关系却被研究者忽略,也造成了实际工作的举步维艰。本文首先阐明了基于权利关系的利益相关者网络概念,进而构建了利益相关者网络视角的企业社会创新过程理论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密度、节点度和中心度的计算方法,对浙江九仓再生资源开发公司的垃圾回收社会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详细的案例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企业社会创新过程中,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权利诉求,由此形成的权利关系决定的网络密度、节点度、中心性也因不同阶段而演化,其中高管、政府和社区是主要利益相关者,股东、员工、客户、合作者、供应商也是不可或缺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在社会创新过程的四个阶段中因不同的权利关系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流域初始水权分配中强弱势群体间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艳萍  吴凤平  周晔 《软科学》2011,25(7):11-15
将流域中的区域分成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建立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群体的复制动态和演化稳定策略,演化博弈系统的稳定性。研究表明,两群体间的演化博弈存在唯一的演化稳定策略:强势群体选择"放弃水权量q"策略,而弱势群体为了防止强势群体改变策略,必须总是选择"引发冲突"策略。根据演化稳定策略调整各区域的水权,可以有效化解初始水权分配中强弱势群体间的冲突,从而构造和谐有序的用水环境。提出从政策倾斜、经济补偿和生态补偿三方面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创造是创新主体不断吸收与转化知识,并将不同领域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有效利用的过程。从知识创造视角出发,构建了契合颠覆性创新特征的SECI改进模型(B-SECI),根据知识转移流动和创造演化等维度对颠覆性创新的发展特征与演化过程进行解构,旨在更能精准把握颠覆性创新演化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颠覆性创新主要包含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遵循社会化、外显化、组合化和内隐化等过程,并在具体形式上经历了创意社会化、方案外显化、技术雏形化以及最终的产品商业化阶段。  相似文献   

19.
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涉及多元利益相关者的集合体,技术创新不同阶段的特性决定了利益相关者在各阶段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应有所不同。结合技术创新链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技术创新不同阶段利益相关者的构成、角色及其作用的动态演化,为有针对性地最大化发挥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实现医药联盟的运行效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颠覆性技术产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绿色、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此,文中基于生态系统视角,将颠覆性技术产业与生态系统理论相结合.短期演化方面,将颠覆性技术产业划分为4个阶段,并呈现出每个阶段的不同特征;长期演化方面,通过运用Logistic演化方程和复合Logistic演化机制方程对颠覆性技术产业动态周期性演化机理进行研究,发现在一定周期内颠覆性技术产业有着不同演化上限值.结果表明:在颠覆性技术产业演化至饱和值时,要及时识别,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颠覆性技术产业演化可持续.揭示了颠覆性技术产业生态系统演化机理,这对促进我国颠覆性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