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惠性偏好、知识转移与核心能力培育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知识转移与组织学习均是管理学研究的前沿性领域,能有效地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进而改进企业的运作绩效.在互惠性环境下,基于知识转移与组织学习的创新体系产生了更为显著的管理效应.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互惠性企业环境下互惠性行为的微观传导机理,为我国企业加强互惠性企业文化的建设、促进知识转移与组织学习、进而培育出优势的核心能力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转化与组织学习均是管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源泉.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发展,互惠性的利他偏好逐渐成为主流经济社会的基础性心理假设之一,显著促进了互惠性企业文化建设.互惠性的企业文化有效地提高了知识转化与组织学习的效率,进而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互惠性企业环境下知识转化与组织学习的运作机理,从而为我国企业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互惠性偏好、知识转移与知识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转移和知识转化是企业知识活动中两种主要的知识管理形式,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知识转化效率;知识转移和知识转化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随着行为经济学的深入发展.互惠性企业文化建设日益得到重视和加强;互惠性企业文化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知识转移,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知识转化;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互惠性企业环境下互惠性管理策略的微观传导机理,从而为我国企业加强知识转移、进而提高知识转化的效率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互惠性环境下研发型团队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经验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是现阶段管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主导着21世纪初期管理理论发展的方向。隐性知识转化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共同愿景培育是组织学习的主要形式,因此,研发型团队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共同愿景的培育有效地促进了团队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利他性心理偏好逐渐为主流经济理论所接受,从而促进了利他性企业文化的建设与成长。互惠性的管理策略促进了隐性知识转移和共同愿景培育的实现,进而增强了研发型团队的技术创新能力。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研发型团队互惠性文化策略的微观传导机理,为研发型团队进一步提高隐性知识转移与共同愿景培育的效率,从而增强研发型团队的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网络关系正式化程度将组织内人际网络区分为正式人际网络与非正式人际网络。依据互惠与网络的耦合将组织内互惠规范区分为成员—成员互惠规范(NMMR)与成员—组织互惠规范(NMOR)。依据知识转移组织化程度将组织内知识转移区分为成员知识转移与成员知识组织化。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匹配了各类人际网络、各类互惠规范与各类知识转移活动之间的理论作用关系:在非正式人际网络中,成员的网络特征通过促进NMMR 而推动成员间知识转移;在正式人际网络中,互惠性组织控制通过促进NMOR而推动成员知识组织化。此外,本文提出了促进人际网络中知识转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经济人假设是一种抽象的理想状态,不能够对现实的经济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经济个体的互惠性偏好将逐渐作为一种心理常态呈现在人们面前,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功能。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单位,互惠性偏好在知识型团队中能够呈现出显著的经济学效应。知识型团队的互惠性偏好可以通过促进知识转移和组织学习功能的改进而最终促进团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实证性检验可以有效地揭示互惠性偏好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路径传导机理,为我国企业充分发挥互惠性偏好的经济效应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基于公平互惠的高等院校隐性知识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知识是高校核心能力的源泉.隐性知识管理是实现隐性知识的资本性功能的途径,隐性知识转化是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而隐性知识转化激励机制的设计是隐性知识转化的核心问题.隐性知识转化模型与委托--代理模型具有天然的拟合性,通过基于经济人假设和互惠性假设的隐性知识转化的激励模型的均衡解的对比分析可知,传统模型下的知识转移均衡不是帕累托有效的,知识转入方可以充分利用知识转出方的非理性的互惠性偏好来获取更大的知识转移价值,从而提高了高校的隐性知识转移效率.  相似文献   

8.
探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机制存在诸多的研究视角,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治理机制和组织学习的综合模式.治理机制有助于解决企业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配置问题,降低交易成本和代理成本,为培育创新能力构造良好的环境;学习机制的建立将有助于降低学习成本,促进知识的创造和转移,进而形成核心技术.在自主能力培育过程中,治理机--制与组织学习有机组合将有助于改进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9.
在动态变化的竞争环境中,非营利组织、企业都需要关注外部知识的获取.而在规范理性和经济理性的双重驱动下,非营利组织和企业间已形成了良好的知识互动关系.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非营利组织与企业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调查量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52个样本数据,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影响非营利组织与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知识特性、使命责任匹配、知识转移情境、知识吸收能力、知识释放能力都能影响二者间知识转移绩效,进而通过一个概念模型揭示这些影响因素间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任荣  王涛 《软科学》2012,26(5):107-111
合作中企业提升能力的路径包括两个阶段,首先是企业与外部伙伴的知识转移,即正式契约下,企业之间在个体层、团队层和组织层进行外部的平行知识转移,一方企业的知识被转移到另一方;第二阶段是企业内部的能力生成,即企业通过内部知识的跨层次转移不断形成新的组织知识,实现能力的演化升级。组织学习模式影响知识活动效果,决定能力提升活动的效率。实证结果表明,探索式学习更能促进企业内部团队惯例的形成,更有助于企业间个体层和团队层的能力转移。挖掘式学习更能促进企业内部组织能力的形成,对于企业间组织层的能力转移活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了互惠性、知识共享与企业合作型原始创新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引入战略柔性作为调节变量,通过212份有效问卷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 互惠性与企业合作型原始创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知识共享在互惠性与企业合作型原始创新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能力柔性在知识共享与企业合作型原始创新之间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但资源柔性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本研究在丰富互惠性理论的同时,也为企业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与跨国战略联盟和组织内部的学习不同,企业集群的学习是一种基于区域共同背景和特定环境相联系的地方化学习,它促进了企业间的知识转移和知识分享.阐述了地理临近与企业集群知识转移机理;从前向、后向和多角三个维度对集群地方化学习方式进行阐述,并对基于地方化学习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集群地方化学习的局限性,提出了通过全球-地方网络的互动学习来增强集群的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田庆锋  杨清  刘辉 《科研管理》2020,41(1):119-129
本文以控制理论、资源交换理论以及组织学习理论为基础,研究了非正式控制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探讨了知识转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组织学习能力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174家IJVs的有效问卷。通过逐步层次回归法、验证性因素分析和被调节的中介模型等方法,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模型。研究表明,非正式控制对隐性知识转移以及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隐性知识转移在非正式控制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组织学习能力在非正式控制与隐性知识转移以及隐性知识转移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文达  龙勇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1):236-238,243
本文阐述了在动态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以资源、知识以及信息为基础的能力形成过程,借鉴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的研究成果,论述了资源和能力的关系以及在能力的形成过程中组织学习的核心地位,进而阐述了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组织学习将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之源,及建立有效的组织学习机制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首先对于动态能力的内涵以及纬度进行了文献研究,然后使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需要通过转移或复制协调及整合管理惯例以建立竞争优势;并且通过组织学习复制和转移惯例以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进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重构和转变原有的惯例集合,从而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发展.总体而言,动态能力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张红兵 《科学学研究》2013,31(11):1687-1696
 为探明企业组织层面上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有效性的差异来源,梳理现有相关文献并探索性的提出组织间学习、战略柔性与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有效性关系的研究假设,以山西、天津等华北地区联盟企业的308份有效调研问卷为样本,采用基于最大似然估计法的结构方程建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织间学习可以显著地提升不同类型的战略柔性(资源柔性与能力柔性);能力柔性正向作用于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有效性,而资源柔性却相反;组织间学习在受到资源柔性负向传导效应的干扰下仍然可以正向促进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有效性;组织间学习、不同类型的战略柔性对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有效性的影响确实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在推进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联盟企业合作实践提供可操作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田庆锋  杨清  刘辉 《科研管理》2006,41(1):119-129
本文以控制理论、资源交换理论以及组织学习理论为基础,研究了非正式控制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探讨了知识转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组织学习能力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174家IJVs的有效问卷。通过逐步层次回归法、验证性因素分析和被调节的中介模型等方法,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模型。研究表明,非正式控制对隐性知识转移以及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隐性知识转移在非正式控制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组织学习能力在非正式控制与隐性知识转移以及隐性知识转移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组织学习微观机理的研究是组织学习体系的一个薄弱环节,而个体之间的学习是组织学习微观机理解析的契入点.基于互惠性学习行为的视角,个体之间学习的演化博弈分析可以为组织学习的动态性演化提供合理的解释,揭示互惠性环境下组织学习的微观运作机制,从而弥补组织学习体系研究的不足,为组织学习的深入开展提供有效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如何通过时外部技术资源的有效整合来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是创新管理和科技政策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对AB集团抗茵技术发展的过程性案例研究,阐明企业制导式技术转移模式的含义及其作用机理.揭示这一模式具有以下特征:基于组织自身的战略定位和技术管理水平以及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以企业愿景为导引,以企业核心团队为主体,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来紧密制导外部技术知识及其转移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该模式的作用:有利于培育企业自身的核心胜任力,发展出与其相适宜的知识转移模式,提高内外部知识的整合效果.该技术转移模式,既利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知识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又利于中国本土企业技术开发与管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探讨学习、知识能量及核心能力如何提升组织的绩效,并以华南地区的157家企业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学习为导向的组织必须通过知识能量的积累才能促进核心能力的提升并最终提高组织的绩效;知识能量的积累并不能直接带来组织绩效的改善,而需通过核心能力的提升才能对组织绩效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