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原始性创新对企业资源与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转型和民主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逐渐具备了通过政治行为影响政府决策与公共政策的能力。基于制度视角和资源依赖理论,研究企业政治行为影响原始性创新的路径以及企业组织冗余对这一关系的影响。404家中国企业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政治行为有利于其获得政治合法性,进而促进企业的原始性创新。另外,组织冗余正向调节政治合法性与原始性创新之间的关系,即企业组织冗余水平较高时,政治合法性对原始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研究结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促进企业原始性创新的机制,对现阶段中国企业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企业因其高污染、高能耗特征而面临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压力,绿色创新则是资源型企业响应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从源头上助力企业节能减排,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良方。研究利用423家资源型企业调研数据,采用层级回归法探讨了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对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有积极影响,组织环境文化在二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绿色组织认同正向调节组织环境文化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并正向调节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通过组织环境文化影响绿色创新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不仅拓展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体系,也为推进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9,(1):56-59
基于企业网络和企业能力理论,通过对474家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利益相关者导向对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有正向影响,知识共创在利益相关者导向和开放式服务创新之间有中介作用。网络能力不仅正向调节了利益相关者导向对知识共创的影响,而且还正向调节了利益相关者导向—知识共创—开放式服务创新这一中介机制。  相似文献   

4.
于飞  苏彩云  陆文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5):252-258
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构建信号理论视角下的绿色创新和利益相关者支持的分析模型,选取2014—2018年深交所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创新正向影响股东支持;绿色创新对顾客支持的影响在企业性质上存在方向性的差异,顾客支持在国有企业中存在正向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存在负向影响;员工支持度与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同方向变动;绿色创新水平高的企业越容易获得政府支持。企业需要了解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绿色创新活动的支持意向,以达到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分析长三角企业绿色创新的动力机制以及关键影响因素,以长三角地区20家先进节能环保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企业网站、媒体报道、学术期刊等收集相关二手资料,运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进行数据处理,研究构建节能环保企业绿色创新动力机制模型,并进一步以其中两家典型企业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作用阶段。结果发现:(1)市场因素与环境规制是外部导向因素,创新技术与能力是内部驱动因素,利益相关者压力和资源整合与投入是强化因素,企业文化是维持因素;(2)在节能环保企业绿色创新实践的4个阶段中,模糊前端、研究与开发、生产制造、商业化运用阶段的关键影响因素分别为市场因素、创新技术与能力、资源整合与投入、利益相关者压力。基于此,提出长三角地区政府加强市场激励型和自主参与型环境规制、企业提高绿色环保意识,共同加大绿色创新投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与绿色创新的关系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和探讨,然而,鲜有研究同时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组织资源两者共同对上述关系的影响。基于资源依赖理论,本研究探讨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分析外部知识采用的中介作用,并检验市场不确定性和冗余资源的调节作用。215家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正向影响外部知识采用和绿色创新,外部知识采用正向影响绿色创新,且外部知识采用在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与绿色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另外,冗余资源负向调节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与外部知识采用的关系,市场不确定性和冗余资源共同负向调节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与外部知识采用的关系。此研究揭示了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促进绿色创新的路径,拓展了资源依赖理论在绿色创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的可重新编程性、开放性等特征增强了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企业通过与用户互动进行敏捷开发以提升数字产品创新绩效,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基于精益创业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深入分析企业—用户互动、敏捷开发与数字产品创新绩效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企业—用户互动通过敏捷开发积极影响数字产品创新绩效,且组织创新氛围将增强三者间的作用关系。研究有助于丰富对于数字情境下企业—用户互动创新的理解,推动敏捷开发研究的发展,为解释数字产品创新绩效差异化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思路,也为数字产品创新绩效的提升提供重要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设计驱动创新元模型、领导用户触发创新模型以及客户需求轨迹断点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实践团体及其嵌入网络的原始性触发机制模型,并详细分析了触发机制模型的运作机理和原始性创新的阈值。重点分析实践团体及其嵌入网络的知识分布结构———框架、元件知识结构,强调原始性创新触发机制的本质是各类实践团体及其嵌入的不同层次的实践网络之间动态的知识流动、交换、合并和创新的过程。研究对企业分析自身实践团体及借助其嵌入网络的优势、在创新网络中选择正确的位势和创新方向、实现原始性创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利益相关者、制度主义等理论出发,探讨利益相关者干预情境下影响物流企业移动商务技术采纳意向的因素。将利益相关者干预情境划分为政府、供应链成员和竞争者,通过理论推导,提出15个相关假设,构建物流企业移动商务技术采纳的概念模型,以期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郑帅  王海军 《科研管理》2021,42(1):33-46
制造企业生态化创新战略转型中,枢纽企业为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如何伴随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而做出技术、商业决策?依据“情境-结构-机制”的研究框架对海尔集团进行纵向案例研究,从模块化视角探索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演化机制与路径特征。研究表明:(1)情境主导了技术创新的可实现性,技术标准、用户需求和政策支持3个情境因素驱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交互演进。(2)发现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的3个重要特征,即创新架构模块化、交互界面开放性、网络治理嵌入性。海尔模块化生态圈战略转型历经的开拓布网期、扩展织网期和颠覆融网期3个发展阶段,以 “产品、生产模块化-组织模块化-超模块化”的架构创新驱动了海尔集团创新生态系统 “以内部研发为中心的创新体系-以产业链协同为中心的创新体系-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3)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实现机制突出表现在杠杆、协同和互利机制上,通过揭示系统的结构特征与实现机制的作用逻辑,提出杠杆机制呈现出重用“模块资源-平台资源-场景资源”的演化路径,协同机制使枢纽企业在系统中的角色沿着 “分解者-平台领导者-创新集成商”演化,互利机制呈现出“企业主导-开放市场机制”的演化路径。研究结论丰富和发展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传统制造企业的创新生态系统战略转型提供方案设计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协同演化的视角,本文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在分析合作能力和创新网络构成和演化的基础上,研究核心企业合作能力如何激发创新网络的主动性行为,实现创新网络的不断升级,进而带动相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核心企业合作能力、创新网络和产业发展相互之间存在正向作用关系;核心企业不同的战略取向决定了三者之间不同的协同演化路径。具体而言,核心企业追求适应战略的三者之间的协同演化路径呈现倒U形,核心企业追求稳定战略的三者之间的协同演化路径呈现倒W形,核心企业追求改变战略的三者之间的协同演化路径呈现向上的S形。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揭开核心企业创新网络更新升级及其基础上产业发展的黑箱。  相似文献   

12.
地理邻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朝  楠丁 《科学学研究》2018,36(9):1708-1715
本文运用2003-2016年中国生物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地理邻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将企业内部网络特征纳入研究框架,分析了企业内部网络的集聚度和平均路径长度对地理邻近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地理邻近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企业内部网络的集聚度正向调节地理邻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企业内部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负向调节地理邻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结论对中国企业的内部知识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郭艳婷  郑刚  钱仲文 《科研管理》2019,40(10):169-183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进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的新型追赶阶段,如何有效配置与整合内外部资源成为企业能否实现全面追赶的关键问题。考虑到传统技术追赶理论对开放式创新范式下的追赶战略解释力有限,本文通过整合中国转型背景下的企业创新实践和相关研究,构建了一个开放式创新视角下的基于跨边界协同的新型追赶框架,并揭示了后发企业如何跨边界协同内外部资源,塑造动态平衡的新型追赶路径与模式。  相似文献   

14.
韩晨  高山行 《科研管理》2022,43(5):131-140
本研究构建了以战略柔性和战略创新为中介机制的员工导向提升企业原始性创新的关系模型,并分析了企业特征的调节作用。采用取自303家我国企业的双份调研问卷对文中所提的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员工导向通过三条并行路径促进原始性创新:第一,员工导向增强战略柔性进而促进原始性创新;第二,员工导向以战略创新为中介机制提升原始性创新;第三,员工导向通过战略柔性促进战略创新,进而提升原始性创新。此外,链式多重中介效应随着企业年龄和企业规模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15.
    颠覆性创新与既有技术范式、制度逻辑、社会规范等产生冲突,其创新有关群体价值判断分歧严重,产生颠覆性创新利益相关者价值冲突,影响颠覆性创新合法性。目前相关文献对其缺乏解释。本研究基于滴滴出行平台2012—2019年颠覆性创新发展历程,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方法,考察了不同时期颠覆性创新利益相关者价值冲突、合法性要求以及合法性获取策略,并构建了颠覆性创新合法性动态演化理论模型。研究发现:颠覆性创新合法性呈现为一个复杂的利益相关者价值冲突动态演化过程,不同时期各价值冲突凸显程度不同。在市场进入、市场颠覆、市场扩张期主要经历了利益相关者精神价值、物质利益、道德规范冲突的动态演化。相应的,颠覆性创新合法性要求主要经历了认知合法性、规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要求动态演化,创新者采取选择、控制和依从环境策略,以获得合法性。此外,揭示利益相关者价值冲突是颠覆性创新合法性动态演化的驱动、市场选择与扩散机制。  相似文献   

16.
许强  高一帆 《科研管理》2016,37(12):55-64
关于集中RD还是分散RD更能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现有研究存在观点分歧。本文基于国内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从知识基础观和组织经济学的不同视角,对RD组织方式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考察资源状况对上述关系是否产生影响,通过引入分别体现资源丰裕程度和资源多样性程度的变量:组织冗余和多元化,利用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其对于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分散RD更能促进企业创新绩效,这种促进关系在不同行业中无显著差异,并受到未吸收组织冗余和产品多元化的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结论对国内企业选择有效的RD组织方式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程聪  池仁勇  张伟 《科研管理》2019,40(1):139-150
SCSR项目的终极目标是保证企业在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社会福利增长,那么,如何来推动SCSR项目实施将是企业乃至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当前我国主要大城市中兴起的滴滴专车、一号专车等专车服务业务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混合方法进行探讨,发现企业SCSR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涌现出了目标导向、市场反应、经济效益和声誉机制等战略特质,这些特质是促发并维持企业持续推进SCSR项目运作的主要驱动因素。此外,研究还发现,围绕SCSR项目的不同利益相关者,他们所关注的SCSR项目战略特质也存在显著差异,重视企业经营的利益相关者,其对于SCSR项目战略特质的关注程度依次是经济效益、目标导向、声誉机制和市场反应。而关注社会福利的利益相关者,其对于SCSR项目战略特质的重视程度则依次是市场反应、经济效益、声誉机制和目标导向。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我国企业如何更好地实施SCSR项目提供了积极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企业本地与非本地研发合作的平衡互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玉涛  张博 《科研管理》2019,40(6):55-64
从创新地理视角出发,本文提出本地和非本地研发合作平衡互补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及企业规模的调节作用,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对电动汽车上市企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本地与非本地合作互补对创新产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而本地与非本地合作平衡则不利于企业创新产出;企业本地与非本地合作平衡和合作互补可以产生协同影响,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正向作用。同时,企业规模对本地与非本地合作互补程度与创新产出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但对合作平衡程度与创新产出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企业创新能力是实现“创新驱动转型”战略的微观基础,因此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是个重要议题。许多学者探索了如何提升创新能力,但对哪些因素驱动企业创新能力本身动态发展解释不足。整合动态能力理论与认知理论,从管理认知视角出发,利用国内419个企业样本,本文对高管人员的管理认知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高管人员的管理认知是构建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性驱动因素;(2)高管人员对内部资源与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在提升创新能力过程中,存在复杂的交互效应;(3)高管人员驱动企业创新能力构建中,呈现出“自内向外”的资源驱动而不是“由外向内”的机会拉动的特征。文章最后讨论了理论贡献、管理意义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张军  曲丽洋  许庆瑞 《科学学研究》2016,34(9):1381-1390
知识创造作为企业内生性知识存量积累的来源以及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在我国强调自主创新的转型经济背景下变得日益重要。相关研究多基于过程视角探索知识创造过程(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却对企业创造的新知识到底如何影响企业成长关注不够,这使得现有研究不能解释为什么具有相同知识创造过程的企业最终会获得不一样成长结果的现象。本文基于新颖度区分的企业知识创造结果视角,以华为时间序列数据为对象进行探索性纵向案例研究,对企业所创造的不同新颖程度的新知识与企业成长间动态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知识创造对企业成长的积极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期,并随时间推移呈现出先递增再递减的倒U型特征;随着所创造知识的新颖程度提高,知识创造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呈现出近似U型的特征。最后,文章讨论了理论贡献、管理意义与研究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