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意义]长三角一体化是国家战略要求,研究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及其知识协同,对于推进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方法/过程]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展开主体分析、政策分析、空间分析及生态分析,并研究了知识协同的流程和机制。[结果/结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知识协同基础,能够通过构建良好的知识协同机制有效驱动创新。  相似文献   

2.
季民卿 《科技通报》2021,37(5):120-124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深入,科普产业和公共科普服务的发展对于科普资源的整合、配置和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长三角区域科普联盟,对于发挥科普场馆对提升长三角地区全民科学素养、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为例,剖析区域联盟的构建、运行与战略发展路径,通过项目创新实践,思考区域科普联盟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3.
数字赋能战略、长三角一体化下,打造园区独特品牌与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区的数字化转型深入产业发展要素与服务模式创新,促使园区与企业"双循坏"转型升级.文章以"长三角一体化""数字化改革"为背景进行高度情境化的区域样本研究,采用实证案例与访谈分析等方法,了解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机制的执行过程,可能面临的困难,以及...  相似文献   

4.
我国三大经济区的工业经济知识基础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经济知识基础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把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和区域-技术-组织关系三重螺旋模型联系起来,构造区域经济知识基础结构模型,并利用我国统计年鉴中工业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区工业经济的知识基础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从知识基础的整体看,长三角优于珠三角和京津冀;从知识基础的结构看,长三角经济区的知识基础结构更为合理;从知识基础的差异看,珠三角一体化的程度最高、其次是长三角;从创新三重螺旋的模式看,珠三角经济区更接近重叠交互模式;从组织所有制类型看,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长三角知识基础要优于以外资推动为特色的珠三角。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将为其它产业带来颠覆性变化,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定量分析能系统展现该领域发展态势,但当前数据来源单一,无法全链条反映该产业态势.基于文献或专利的定量研究,增加领域顶级会议论文、产业规模、投融资情况、科研项目信息等多来源数据,从基础研究、前沿热点、技术创新竞争情况、全球科技布局和产业态势等方面全链条挖掘分析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分析全球竞争形势和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亟需尽快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勇当科技产业创新开路先锋,力争成为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其中,如何通过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有效融合,加快实现创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汇聚产学研的创新力量,从根本上消除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是长三角区域夯实自身核心竞争力,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有效路径.因此,本文首先就长三角区域各个城市科创产业融合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接着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聚焦集成电路产业的科创产业融合态势,对产业基础和优势进行概述,就其产业链的薄弱点进行梳理,同时围绕产业链中的问题,以及今后产业与科技创新发展有效融合的着力点提出建议.最后,针对长三角区域整体科创产业融合发展提出相应的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区内16个城市之间的发展协调机制初步建立。但显著成果背后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市场壁垒、市场分割、不正当竞争行为、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等。本文通过借鉴欧盟经验,试图探讨长三角竞争制度体系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毅 《今日科苑》2023,(9):72-83
人工智能作为新技术创新的代表与引领未来的前沿性与战略性技术,逐渐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并已经得到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和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有可能带来一轮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新热点。本文简要概述了AIGC和ChatGPT发展的概况,分析了安徽省AIGC产业发展的优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加强龙头企业引领,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等促进AIGC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马骁  张艳欣 《今日科苑》2023,(9):25-36+46
新材料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其技术突破与产业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创新人才的支撑。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新材料领域创新人才规模领先全国。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基于大数据采集与挖掘以及问卷调查数据,对新材料领域创新人才队伍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新材料领域创新人才队伍存在人才资源总量不足、人才层次结构不尽合理、人才成果产出与产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对应等问题,并从本科人才培养、新型研究生院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创新领军人才集聚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9—2018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G1-CRITIC组合赋权方法测度中国三大经济圈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并采用Kernel密度估计、空间Markov链分析方法从时空维度考察三大经济圈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分布动态和长期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三大经济圈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呈上升态势,但其梯度特征明显,长三角经济圈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泛珠三角与环渤海经济圈处于较低水平;(2)三大经济圈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极化效应”加剧,长三角、泛珠三角及环渤海经济圈均存在多极分化趋势,且呈现明显层级结构,空间集聚效应显著;(3)由于经济圈内部省份之间的空间交互影响和正向溢出效应,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和“马太效应”有所缓解,且趋同过程不独立,空间溢出效应的异质性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1.
作为拥有巨大经济和社会潜力效益的革新性技术,人工智能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成为政府、企业争夺的新一轮战略高地。为进一步推进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基于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分析了苏州市人工智能涉及的科技政策、创新投入、产业链条、专利布局情况,并对人工智能涉及领域企业数量、研究方向进行了整理,探析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呈现集群态势,智能制造优势明显,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  相似文献   

12.
作为拥有巨大经济和社会潜力效益的革新性技术,人工智能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成为政府、企业争夺的新一轮战略高地。为进一步推进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基于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本文分析了苏州市人工智能涉及的科技政策、创新投入、产业链条、专利布局情况,并对人工智能涉及领域企业数量、研究方向进行了整理,探析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呈现集群态势,智能制造优势明显,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  相似文献   

13.
张颖  骆雯雯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4):107-115
在科技创新视角下,通过建立协作发展的演化博弈模型,推导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协作发展的稳定策略,分析策略的影响因素,论证深度协作的重要性,并建立包括协作机制、阶段性目标及发展策略的一体化发展路径。首先区域一体化协作机制主要包括三大驱动机制:落实战略定位与政策实施的政府机制、强化资源配置与要素流动的市场机制、促进信息流通与公众参与的社会机制;其次长三角的阶段性发展目标要求按时间点依次实现政策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及至全面一体化;最后从区域协调机制、创新人才流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分工、生态环保共同体等方面提出相关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专利分析方法和技术轨迹理论,以人工智能产业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分析的方式,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专利引用网络和专业商业化三个维度,对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路径进行了识别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路径,分析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目前的发展阶段和瓶颈。数据分析表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尽管发展迅速,但相比发达国家,仍然处于知识引入到知识输出转型阶段。进而推出结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处于基础型研究向应用型模式转变阶段,需要深入加强自主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5.
张冰 《未来与发展》2013,(11):98-103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支柱产业,制造业的空间布局和结构调整已成为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和加快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综合运用产值变化与产业竞争力系数等指标,对长三角制造业结构的空间转移进行了考察,发现目前的产业转移路径对区域经济的长期发展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并对此提出了下一步产业转移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区域能源科技协同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情况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需求,在分析长三角共同面临的能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长三角两省一市能源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现状,提出了促进上海及长三角区域能源科技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出发,对长三角城市群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进行研究。基于2010—2020年长三角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区域差异和空间收敛。研究发现,在此期间长三角城市群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综合水平呈平稳上升且保持一致的变化趋势,但创新驱动水平低于绿色发展水平;长三角26个城市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高,但依然属于濒临失调阶段;耦合协调度的总体差异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区域内差异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上的正相关性和显著的β收敛趋势。研究发现推动了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关系的相关研究,对增强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互动、加快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家绿色发展视域下,城市绿色创新能力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点。如何突破长三角地区体制机制问题,减少协作壁垒,形成联动和协同效应,是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亟需共同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在构建长三角地区城市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协同模型进行长三角地区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特征分析和协同度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城市绿色创新能力水平,自然资源禀赋影响城市绿色创新能力水平;城市绿色创新“虹吸”和“溢出”效应影响城市间协同发展;城市间创新人才投入差距较大,产学研协同创新潜力大。最后,从人力资本、资源投入和政府支持等方面提出长三角地区城市协同创新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标志着各种资源要素在长三角区域内的配置效率将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形成更强的区域创新能力。本文基于2005—2017年长三角城市统计数据,考察了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并对其中的影响机制和异质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1)区域一体化对长三角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机制分析发现,一体化伴随的产业集聚并未形成创新能力提升机制,但一体化推动的区域内部产业转移机制有效提升了城市创新能力。(3)异质性分析表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非核心城市、欠发达城市、低财政分权城市具有更为显著的城市创新能力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技术产业集聚是开辟区域发展新赛道、加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此,厘清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规律、明晰如何有效释放其创新外溢效能,对实现各地区联动发展和推动城市群一体化进程至关重要。基于2010—2019年我国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空间溢出视角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规律及特征,结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探索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创新空间溢出效应的形成机制,从都市圈与城市发展阶段这两个空间与时间维度探讨空间溢出效应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各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直接创新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倒U形特征;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对邻近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产生倒U形非线性空间溢出效应,进而影响邻近城市创新产出;空间异质性上,上海大都市圈中各城市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形创新空间溢出,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中各城市之间的这种倒U形创新空间溢出效应依次减弱;时间异质性上,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从工业化发展阶段到城市化发展阶段,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正向创新空间溢出效应凸显。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而突破城市发展瓶颈,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