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归因与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不同的归因方式引发不同的期望和情绪反应。学习焦虑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情绪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较大。在成功情境下,低焦虑水平的学生倾向于内部归因,高焦虑水平和中等焦虑水平的学生倾向于外部归因。在失败情境下,高焦虑水平学生倾向于内部归因,中等焦虑水平和高焦虑水平的学生倾向于外部归因。对如何调节高学习焦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韩仁生  邹敏 《教育学报》2008,4(2):93-96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择并回收有效被试问卷761份,探讨了不同学习水平初中生考试成败归因的特点。结果发现:(1)不同学习水平的初中生对考试成败结果具有不同的归因倾向;(2)不同学习水平的初中生对考试成败结果具有不同期望;(3)不同学习水平的初中生对考试成败结果具有不同的情感反应。  相似文献   

3.
顾雯雯  张硕 《考试周刊》2011,(6):207-209
文章调查了两所高中的251名高三学生的归因方式、焦虑及其考取理想学校的自信百分数。结果表明:1.高三学生焦虑水平适中、自信心较高,归因方式比较成熟。2.成功时,文科比理科更多地归因于努力.历届生更多地归因于努力和运气,应届生更多地归因于任务难度:失败时,文理、应历届无明显差异。3.焦虑和自信心水平影响高三学生的成败归因方式,具体表现为:低与高自信、高焦虑者相比较.焦虑、低自信者更多地归因于外部不可控的任务难度和运气.更少地归因于内部可控的能力和努力.但成功时.高焦虑者更多地归因于任务难度。  相似文献   

4.
以随机整体分层抽样的300名农村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学业成就归因(MMCS)量表和中文版考试焦虑量表(TAI)进行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与考试焦虑的问卷调查,探讨初中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特点、考试焦虑现状及其关系。结果发现:(1)初中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倾向于内归因,存在性别及年级间的差异。(2)当前初中生考试焦虑状况良好,年级差异显著。(3)初中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与考试焦虑存在显著的相关。为引导初中生合理归因、保持适宜考试焦虑,提出相应的教育训练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前由于国家、学校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学生和老师往往都要进行学业成就归因。本研究就是通过用《学业成就归因问卷》调查初中生的成就归因情况。调查的结果显示:(1)男生更倾向于把成就归因为能力和情境(P<0.01)。(2)初三的学生更倾向于把成就归因为努力(P<0.05)。(3)初中生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存在显著差异。(4)成就归因方式在年级与性别方面没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根据大学生对自己的网络学习自我监控失败归因的结果编制成失败归因问卷,在此基础上调查并探查任务特点(任务重要性和任务设定者)对网络学习中的自我监控失败归因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网络学习自我监控失败归因的倾向依次为"学习材料呈现方式单一"、"干扰信息太多"、"自控力差"、"缺乏毅力"、"任务不紧迫"和"动机不强烈"。任务重要性因素影响大学生对"任务不紧迫"、"动机不强烈"和"干扰信息太多"的归因;任务设定者因素影响大学生对"自控力差"、"缺乏毅力"、"任务不紧迫"和"动机不强烈"的归因;任务重要性和任务设定者均影响大学生自我监控失败的归因。  相似文献   

7.
高中女生数学考试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高中女生数学考试不适当的归因方式进行了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1)在原因归因上,与控制组相比,实验组被试更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持久努力等内部原因,而将失败归因于心境、持久努力、运气;而且,成功情境下临时努力归因显著下降,失败情境下能力和教学质量归因显著下降.(2)在期望倾向上,实验组认为失败的结果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更愿意付出努力.(3)在情感反应倾向上,实验组在成功后的自豪和欣慰感更为强烈,失败后更多地产生内疚的情绪体验,而控制组在失败后更易产生自卑的消极情感.  相似文献   

8.
一、学业成败归因研究的现状1.中小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特点的研究韩仁生(1996)探讨了中小学生对考试结果的归因、期望和情感反应的特点。结果发现,中小学生对考试成败原因存在不同的认知:成功后,高中生觉察到的主要原因是心境、临时努力、教学质量、持久努力;初中生认为主要原因是运气、心境、他人帮助;小学生认为是教学质量、持久努力、运气。失败后,高中生觉察到的主要原因是能力、持久努力、心境;初中生认为主要是持久努力、教学质量;小学生认为主要是他人帮助、心境、临时努力。并且年级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失败后的期望显著高于成…  相似文献   

9.
波纳德·韦纳的归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因理论认为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常探询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美国心理学家Weiner B.认为,学生主要用四种归因来解释学业的成功和失败,即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度。它们在三个维度的不同位置上。第一个维度是内部和外部,能力和努力属于内部归因,运气和任务难度属于外部归因;第二个维度是稳定性,能力和任务难度比较稳定,而努力和运气则不稳定;最后一个维度是可控性,能力和运气是不可控制的,而努力是可控制的。归因方式不同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控制不同,随后的情感反应也不同。所以,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这一理论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306名非英语专业高职生的英语学习进行了归因分析。结果表明:(1)与成功情境相关的10个因素从高到低的排序为基础、题目难度、能力、学习策略、长期努力、学习兴趣、运气、身心状态、教师水平、考前突击;与失败情境相关的排序是题目难度、学习策略、基础、运气、学习兴趣、能力、长期努力、身心状态、教师水平、考前突击。经检验除考前突击、学习兴趣和运气因素外,其余7个因素在不同考试结果情境中均存在显著差异。(2)在失败情境下,男生和女生在基础和能力因素上呈显著差异。(3)虽然学生考试成功后相对未通过考试的学生满足感增强,但是考试结果并未对英语学习者成功期望和自豪感的增强造成显著影响。本文最后提出了对学生进行再归因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任何人都有探索自己行为成败原因的倾向,常常会问自己:为什么这次成功(或失败)了?归因就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解释方式。在学校中我们常常发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即使在考试成绩并不好的情况下,也很乐观,仍然对今后的成功抱有信心,并且愿意继续努力。这是因为他将考试失败归结为自己不够努力或任务的难度过高,这样的归因促使自己仍然保持对自己能力的乐观态度,归因引起的只是内疚的情绪,内疚会促使他继续努力。而有的学生却完全不一样。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归因倾向的代际传递及其对考试焦虑的影响,对259名12~14岁的在校初中学生及其家长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填写了考试焦虑问卷,家长和学生分别填写了多维归因量表.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失败的运气归因倾向,在家长对失败的运气归因倾向和考试焦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学生对失败的环境归因倾向,在家长对失败的环境归因倾向和考试焦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对于青少年来说,家长的运气和环境归因倾向对青少年的运气和环境归因倾向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青少年的考试焦虑.  相似文献   

13.
针时健美操专业学生难度动作学习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归因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低年级学生较高年级学生更多的将动作失败归因于运动能力差、努力不够、任务难和有不良心理因素;健美操专业学生成功归因在运动能力、兴趣、场地设施均存在年级差异;健美操专业学生对四组难度动作的成功归因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四组难度动作失败归因时存在组别差异.归因于任务难度排序为B组>A组>D组>c组,归因于兴趣不浓依次为B组>A组>c组>D组,归因于不良心理排序为A组>B组>D组>C组,归因于场地器材因素排序为A组>C组>D组>B组.  相似文献   

14.
英语学习成败归因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320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英语学习成败归因倾向及归因倾向与英语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成功归因上的差异不明显,但对失败的归因在学习环境、运气好坏、语言天赋和任务难度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学生对学习成败的不同归因倾向对其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中考前初中生考试焦虑状况,随机抽取成都市两所初中,采用考试焦虑量表(TAS)对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1、有高度考试焦虑的被试占总调查人数的34.5%,具有相当程度不适感的被试占59.3%;2、男生轻度焦虑的比例高于女生,中度和高度焦虑的比例均比女生低,考试焦虑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成绩优秀组与其余三组在考试焦虑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初中生面对中考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不同成绩群体中考试焦虑水平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学业失败归因的反应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运用归因反应模式测验,以333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探讨中小学教师对不同类型学生考试失败的归因,所引发的不同生气反应、奖惩以及对学生未来失败可能性的预测。结果发现高能力、低努力、无学习困难三类学生的考试失败会引发中小学教师较强的生气反应、较低的奖励;教师认为高能力学生比低能力学生在未来考试失败的可能性更小。小学教师主要基于学生是否努力,对其考试失败进行归因反应,而中学教师主要基于学生能力高低对其考试失败进行归因反应。  相似文献   

17.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解释或推论。通俗地讲,人们找出行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就是归因。归因有两种:一种是外部归因,把行为结果的原因归于自己以外的因素,如周围环境、任务难度、机遇等;另一种是内部归因,把行为结果的原因归于个人自身的内在因素,如态度、意志、能力、努力等。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归因倾向始终伴随着学生,并极大地影响其学习活动,在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以山东省梁山县780名高中生为被试,以考试成败归因问卷为工具,探讨高中生对物理考试成败结果的归因特点。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梁山县高中生对考试成败倾向于作内部可控归因,其中又主要归因于持久努力、临时努力和学习方法,对考试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倾向基本是一致的;男女生对于考试成功的归因不存在明显的差别,对考试失败的归因有一定差异,女生比男生更看重学习方法、学习基础与能力等原因对失败结果的影响;不同年级高中生对考试成败具有基本相同的归因倾向;不同成绩水平高中生对考试成功的归因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对考试失败的归因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归因影响到期望的改变和情感反应,而归因后果影响后继行为的动机.用维纳的动机和情绪归因理论分析初中生数学学习成败的原因,得出以下结论: (1)学习兴趣、数学基础、教学方法和学习能力是影响优生数学学习的首要原因,且优生倾向于把自己的数学学习成功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原因: (2)学习方法、努力程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影响后进生数学学习的首要原因,且后进生倾向于把自己的数学学习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原因;(3)优等生组与后进生组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数学基础、家长支持、教学方法、他人帮助、学习能力、身体状况、教师个性魅力等归因要素上存在显著差异.优生的归因往往较为全面,后进生则相反.  相似文献   

20.
高一年学生从初中升上高中后,在英语学习中会进一步体验到成功与失败,同时他们还会去寻找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如个人的能力、自己所作出的努力程度、工作任务的难度以及运气等。这就是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归因理论首先由海德(F.Heider)提出,后来由归因理论心理学家韦纳(B.Weiner)作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