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教育制度作为规范主体教育行为、促进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规则体系,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形式都受着主体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的影响、指导和支配.教育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变革都有其教育观念前提,在现代社会确立教育制度的观念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教育制度变革的观念前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制度变革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的基本条件.教育制度变革有其观念前提.对教育制度变革的现念前提何以可能和何以必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阎兆成 《宁夏教育》2004,(12):39-39,41
一、观念创新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观念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教育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是以观念创新为先导的,一系列关系全局的重大突破,无不得益于观念的创新。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要重视以下几个观念的转变。(1)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观念;(2)探究性学习的观念。(3)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浅谈高职院校教育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前提,高职院校教育观念的转变在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充分认识,这种观念的转变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体现在教学目的、过程、方法和手段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观念创新:教育创新的先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观念创新是教育主体适应客观教育环境的发展和变化,科学、准确地把握教育活动变化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正确的方式构建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来形成对变化了的教育环境新的正确的认识。教育观念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是教育事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教育观念创新应具有创新的品格,需要有突破利益格局的风险精神,要有创新知识作为足够的准备,必须具有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6.
教育制度规范从道德(规范)中分化出来以后,就获得了自身相对独立的发展途径与形式,具有了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在发展过程中日趋完备化、技术化、实证化.日益偏重于理性、逻辑性、客观性、自我利益以及教育效率重要性的教育制度规范在其实际运作中给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因此,浸润着道德精神、道德情怀的教育制度规范,无疑是其合理运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1.教育观念需要澄清和创新。只重视教育的学生主体性而忽视其教师主体,只强调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而忽略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如同重视教师主体而忽视学生主体、强调发挥教师主体而忽视发展学生主体一样,不仅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而且对主体教学实践也是不利的。主体教育应当是充分重视教师和学生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逐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性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8.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要求我们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对教育体制、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变革和创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观念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树立新的教育思想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有必要对教育的功能、主体、质量和学生发展等方面进行重新认识,树立新的教育观。一、要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功能观,树立以开发、发展学生潜能为中心的教育功能观按照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功能观,教师要正确地传授知识,完成教育任务,使学生取得较好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教育实践和教学改革的核心,教育观念经历了一系列的嬗变,由强调"被动接受"的教育客体论转向以受教育者本身为教育考核标准的教育主体论,而教育关系论突破了"主体--客体"的二元对立,以"主体--客体--主体"的三维结构进入教育观念的视阈.文章梳理了教育观念的演变规律,解析了教育观念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对当前的教育实践和教学改革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具备创新精神与创新观念是高校德育主体正确履行其职能和职责的先决条件。创新是德育主体实施创新教育应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高校德育主体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创新素质,才能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1.
教育观念转变机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缺乏对教育观念转变机制的深刻认识,教育观念转变的时效性并不令人满意.教育观念转变机制研究是一个现实的理论问题.应在具体把握教育观念的存在形态、承载主体等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有效的制度来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教育制度的形成、变革与运行必定有其观念前提,但这并不意味着观念是教育制度的基础和来源,因为教育制度观念本身还另有前提。教育制度观念是教育实践的产物,教育制度的形成、变革与运行有其客观的实践基础。教育实践尤其是教育交往实践是教育制度产生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学校制度就是对师生活动范围及活动方式的规定,于学校教育活动以明确的导向、给师生提供一整套关于什么是被允许的、什么是受到鼓励的、什么是被禁止的信息,同时对师生活动的行为划定了界限。在界定范围内的活动行为是得到许可、赞赏和鼓励的,超越界限的行为或活动则受到排斥、谴责和打击。当然,我们应当看到,学校制度的制定,都有某种价值前提,学校的教育哲学和化理论总是镶嵌在其中的。学校制度完全被学校成员接受后,并内化为成员共同的行为观念,这时制度就转化为一种学校化。可以说,学校制度是可以衍生学校化的。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其内容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人格的培养。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应树立以下六种观念: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现代教育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观念、教研观念和民主平等观念。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十六大精神,阐述了创新以及创新教育的理论内涵,分析了新世纪对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最后论述了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进行教育创新,教育创新包括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条件与手段的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是前提,教育制度创新是关键,教育条件与手段的创新是保障。  相似文献   

16.
教育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然而,要真正实现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在教育观念上进行一系列的变革。文章从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教育评估体系等方面的观念变革入手,探讨了教育观念的变革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立法宗旨是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但其具体制度设置却存在不明确、不合理、重要规范尚且缺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到民办高校制度环境的确定,困扰和制约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且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这些问题形成的关键在于立法观念的滞后。由于立法者在设计民办高等教育法律制度时对民办高等教育抱有偏见,忽视其产品(人力资本和科研成果教育)对社会所具有的正的外部效应,因而在制度设置上防范过多,保障不足,政府直接干预过多,鼓励扶持和规范管理不足。因此,民办高等教育法律制度需要以变革立法观念为前提,进行“改造式”的重构。  相似文献   

18.
关于教育观念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观念是一个群簇而生的观念群,既因应着现实的社会需要,又体现着教育主体的价值追求和对教育的理想。教育观念有理论形态、制度形态和社会心理形态三种。在教育观念转化过程中需要分析教育观念的认可和认可度、实践和实践度以及合理性等几个范畴。  相似文献   

19.
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而教育观念转变的关键是学生观的转变.什么是学生观?简而言之就是如何看待学生的问题.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课程改革最终也将作用于学生.我们在教育上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倘若我们在其他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在对待学生的方式、方法和态度上做得不好,那么,教育效果可能大打折扣,甚至南辕北辙.因此,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的演进是一个超越前现代教育,同时也是吸收前现代教育合理内容的过程。从观念、技术、制度的视角研究现代教育的演进过程,对于认识人类教育的阶段特征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古代教育,教育观念高于教育技术,教育制度维护教育观念;近代教育,旧的教育观念遭遇挑战,新的教育观念促进技术和制度变化;现代教育,教育观念、技术发生变革,教育制度不断创新。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在促进儿童、教育自由发展、保持活力的同时,寻求教育秩序的稳定与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