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职教育的特质和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需要高超的理论知识教授能力和专业技术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梳理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对"双师型"师资迫切需求的逻辑结构,阐明了"双师型"师资的含义,并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述评了"双师型"师资建设的意义,对如何在将来更好地发展"双师型"师资教育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的含义,分析了全程实践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面临着师资结构不合理、缺乏实践指导能力、教育教学理念落后、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等困境。对此提出了如下应对办法:以高校与幼儿园协同合作为平台,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双导师制",对青年教师进行继续教育;鼓励高校教师入园实践,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建立相对接的高校教师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存在师资来源渠道单一,缺乏激励"双师型"教师成长的措施和政策导向,教师实践场所不足,实践机会有限,引进和稳定"双师型"教师难等问题,建议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建立"双师型"教师发展的专业机构,制定奖励政策稳定"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4.
“一体化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关键在教师。职业教育师资应从"双师型"教师发展到"一体化双师型"教师。本文分析了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阐释了"一体化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内涵,介绍了职技高师为了培养"一体化双师型"职教师资开展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养成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职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养成存在着发展局限,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供求存在一定差距,但同时,职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养成环境条件也趋于好转。职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养成要建立以"企业行业—职业院校—师资培养基地"教师培训共同体,形成一套完善、连续性的职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养成的保障机制,有效发挥培训共同体的最大化功能。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措施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要建设一支能适应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应该在对"双师型"师资内涵和现状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考核机制,做好专业教学团队梯队建设,加强兼职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培训等措施,构建有利于人才持续发展的优良环境,保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贾斌 《甘肃教育》2021,(4):18-20
文章从产教融合发展的维度出发,基于目前对“双师型”教师的新内涵与新标准的研究基础上,论述了“双师型”师资对高职院校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对高职“双师型”师资建设的实践路径开展实证研究,采用协同理论创新研究方法,通过“区园企校”共发展,以师资建设逻辑重构、教师专业技能培养和师资培育实践路径研究三个方面为抓手,从而实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跨界培养、协同共建,有效实现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基于案例推理的“双师型”师资培训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基于案例推理技术引入到"双师型"师资培训模式中,根据不同专业教师的特定实践技能需求,以案例推理为核心,以校企沟通为导向,以理论与实践的连接为目的,以案例重用为手段,提出了基于案例推理的"双师型"师资培训模式的架构,研究基于案例推理的"双师型"师资培训模式的若干技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起到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沟通桥梁作用,有助于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职业院校“高层次双师型”师资培养方式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应具备教育教学和管理学生的能力、职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解决生产和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教科研能力.职教师资培训学校应根据"高层次双师型"师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实行分类培养,尤其要针对弱势能力予以强化.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实施英语项目课程的师资要求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是高职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典型模式。英语项目课程的实施对英语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需要具有“双师”素质,具有课程开发、创设学习情境、团队合作、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等能力。为此加强英语师资建设应当采取以下四项对策:树立英语项目课程职教新理念;加强英语“双师型”教师培养;打造优质英语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目标与需求有较大差异;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备。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陈旧;校内外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的建设不完善;实践技能型的双师型师资的匮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要构建以实践能力为主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推行模块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完善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管理与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教师队伍是电大的发展之基、竞争之本。当前地市电大存在着教师数量不足、学历职称层次偏低、教师的素质及能力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名优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及"双师型"教师紧缺、专兼职教师队伍不够稳定等问题。加强地市电大教师队伍建设,应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健全聘任管理机制,构建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STEM教育快速发展,对教师核心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如何设计系统化的培训项目以支持STEM教师的能力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MSUrbanSTEM项目重点关注STEM教师创新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跨学科交流与协作能力的培养,对我国STEM教育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基于此,文章在介绍MSUrbanSTEM项目背景和理念的基础上,从设计逻辑和运行逻辑两个方面剖析了项目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特色,并提出我国的STEM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应树立能力本位的价值导向、融入行之有效的STEM教学方法、建立专业标准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李兵 《辽宁高职学报》2013,(9):53-54,58
高等职业教育须始终突出其职业性。在课程设计上,要使课程内容来源于工作实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使核心技能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全过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着重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双师”能力;在实训场地建设方面,要使软硬件环境尽量与实际工作环境贴近。围绕职业需求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具有职业化特色的高职课程体系,对推动专业建设的快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师实践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实践性知识目前尚有不少问题,表现为:教师职前的实践知识普遍缺乏;实践性课程在教师教育体系中不完善;教师职前教育忽视职业效能感的培养;教师实践性知识缺乏系统化。因此,需要完善以"教学问题"为导向的教师培训机制;在教师教育体系中完善体验式教学;职前教育要重视教师职业效能感的培养;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条件下学习方式的变革影响着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专业化修炼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师智,师能,师德,师风的修炼成为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课题,强化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但在教学设计和确定课程目标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引,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实验和实践教学的开展和教学评价认识等方面存在不足。中等职业学校要开展校本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实施校企联动,创新教师培训和学生培养模式;增强教师反思教学意识,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制定和实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民族复兴与社会转型使各种关注挑战扑向中国,而"棱镜门"事件的爆发导致国际国内安全形势更为复杂;同时,外籍教师的需求因国际交流的增多而不断增加。在此形势下,外教职业道德风险日益凸显,职业道德不良的外教虽属少数,但大学生对外教有较高的关注度,因此易诱发恶劣影响,带来深刻教训。故高校需谨防外教利用课堂对我国大学生进行不良渗透。据外教职业道德风险的三大层次,防范外教职业道德风险应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外教职业道德规范;提供外教系统的职业道德岗前培训和社会支持;坚持跨文化交际培训;建立外教职业道德调控监管机制,将外教职业道德纳入学生评价内容,进一步体现在教师的评聘考核体系中。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900名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教师工作压力大,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教师参与培训机会少、培训效果满意度不高,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依然偏低,工作生活环境满意度不高。为此,应建立健全农村教师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立科学公正的教师考评机制,积极培育关爱型学校文化,切实提高农村教师教学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中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普遍认同、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所转化、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所改进等;部分教师存在消极心理、教师自身素质缺失、教师感觉工作负担加重等.影响教师适应新课程的主要因素是:教师自身因素;教师评价体制因素;教材因素;教师培训因素.据此提出如下建议:教师应增强自我调节意识,主动适应新课改;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不断修订完善教材;完善教师培训和校本教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