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是保障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继而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制度。在回顾我国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制度发展变迁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和分析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的实施效果及利弊可知,我国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在规避非学术因素干扰、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及营造敬畏学术和学术创新的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评审专家选择不合理、不利于博士学位论文创新、论文作者权益保护不到位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应在坚持创新价值和知识贡献的指导思想及原则基础上,遴选具有学术造诣的“小学科同行”,完善针对评审专家的监督约束制度,建立和完善申诉及公开申辩制度与评审专家回避制度。  相似文献   

2.
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制度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是博士学位质量的集中体现。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制度不仅对于控制博士学位质量有重要作用,而且也影响着博士生培养的全过程。作者从博士生培养的角度,分析目前评审制度存在的问题,探索改进与完善博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制度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建设高水平学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通过分析1999~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产生背景,探讨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全国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等学科水平较高的学科是产生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基地,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审核增列的博士生导师是目前培养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主体力量,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数占博士生指导教师的比例很低,但培养出40%以上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充分说明只有高水平的学科点、高水平的博士生指导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博士生。  相似文献   

4.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教育的标志性成果,因此,通过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措施的研究与实践,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博士生教育发展现状的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机制,对于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法治人才,加快发展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增设法律博士学位条件已经成熟,急需落实法律博士学位设置的具体工作和步骤。培养法律博士生应采用高校与行业联合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招收法律实务部门在职人员,以培养法律实践领域的专家型人才为目标。根据法律博士学位定位,高校应当选择相应的行业合作机构,联合确定招录对象及资格条件,联合进行招录工作。结合法律博士学位特性,制定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含双导师制)、课程设置、学术研究、社会实践、学位论文等内容的培养方案,以强调实践导向、遴选合格导师、设置特色课程、提升研究能力、保障论文质量为抓手,加强法律博士生培养的全过程管理和质量保障,以践行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6.
构建合理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经过长期知识积累、科学实验和理论概括后的科研成果,是博士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我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表现和博士学位授予标准的主要依据。随着我国博士生数量规模的逐年提升和培养类型的逐渐多样化,建立科学、合理、公正、客观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标准,是提高博士生整体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7.
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是博士生培养的最重要环节,文章对某"985"高校近三年来1716篇博士学位论文评阅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综合评价和分指标中的"创新性成果"基本服从正态分布。进而从博士生个体特征和培养方式的视角,对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要素对综合评价的影响比对创新性成果的影响更显著。从个体特征而言,性别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并不显著,年龄越小、本科毕业于"985"高校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论文质量高。从培养方式而言,录取类别、选拨方式、学习方式、学习年限、论文类型对论文质量的影响都比较显著,非定向、硕博连读、全脱产学习、学习年限为4年的博士生论文质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结合燕山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实践,从学科建设、培养机制、学位管理、导师队伍以及培育工程等方面探讨如何建设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机制,提高博士学位论文水平和博士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某高校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调查,获得近3年1164份有效创新性评价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对博士学位论文的总体创新性和单项创新性进行分析,进而研究论文创新性与相关因素(学科门类、在读年限)间的关系,以期为改进博士生培养、提高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性及博士生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1998年第一次评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来,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已经成为检验学校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标。到目前为止,第二军医大学共有6篇论文入选,特别是2002年,同时有3篇论文入选,列当年度医学门类和生物学学科评选第一和医科院校排名第一。认真分析优秀论文产生的原因,思考当前博士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特点论文选题属于前沿,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或实际意义。在博士生的培养过程中,抓住了学位论文也就抓住了整个博士生培养的总纲。产生优秀博士论文的关键首先是…  相似文献   

11.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成果的集中体现,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代表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而聘请同行专家评阅论文是检验和确保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各高校进行博士学位授予的主要依据。通过回顾与分析现行的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工作,探讨建设与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博士学位授予管理模式,研究和思考了论文评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问题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博士生培养年限与学位论文质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校2001年至2006年上半年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培养年限与学位论文质量相互间的关系,并探讨了目前博士生培养年限延长的原因和我校下一步将在博士生培养方面采取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学习方式、获国优论文年龄、发表学术论文、研究课题和参加学术交流等基本背景情况调研,探讨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博士生对博士学位论文的价值感是影响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要因。本研究对典型工科研究型A大学的博士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了他们对其博士学位论文的价值感,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博士学位论文价值感的主要因素做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工科博士生的年龄、研究兴趣、未来发展方向、课题关联度、导师指导满意度等因素对其博士学位论文的价值感存在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针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提高和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博士学位论文的水平是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最重要标志,而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工作则是整个博士学位论文工作的关键。开题阶段的工作结果将直接决定整个学位论文的学术思路及研究主线。因此,开题工作是  相似文献   

16.
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是关乎博士生能否获得博士学位的重要环节,既关乎公民受教育权又涉及高校自主管理权。我国20世纪90年代引入与确立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制度,在加强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保障和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首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规范性文件中发现,我国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制度存在合法性与合理性两个方面的正当性问题,为此从主体、行为、程序、救济四个层面提出了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以美国为代表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被视作一种考试,而以挪威为代表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被视作一种仪式,但“仪式”型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制度并没有降低挪威等欧洲国家的博士生教育质量。通过比较两种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制度发现,两者所遵循的答辩理念一致,但在具体的质量保障上有所区别。基于不同的导师角色假设,美国和挪威分别采用内部审查员和外部审查员负责。由于美国和挪威对于答辩前博士学位论文的发表要求不同,导致了两者在答辩内容上的区别:美国关注学位论文本身,并通过答辩结果提供评价反馈;挪威并不仅仅关注学位论文本身,而更加侧重公开试讲,其评价反馈机制体现在答辩前的联合公开申明。美国和挪威分别通过综合考试和公开试讲来评估博士生的一般性知识。尽管两种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模式在最终功能上不同,但都通过多重制度保障了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这对于+其他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的流程及特点,构建了面向过程集成的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控制体系,分析了体系的组成过程及活动,通过统计分析数据,验证了该体系对提高博士生培养水平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复旦大学医科类三年来入选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回顾与分析,认为博士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抓好各个培养环节,提高博士生教育的整体水平是这项工作能够取得成效的基础和保障;对今后如何采取措施加强博士生教育,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博士生招生质量对保障教育质量具有基础型、决定性的作用。保障招生质量的关键在于有效地进行生源甄别。文章采用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量化结果作为衡量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按照总体、分学科大类,分析生源差异对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录取方式、录取类别、考生身份等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有显著影响。为此,在招生中,应大幅度增加硕博连读和本科直博生的比例;同时,应进一步压缩定向生比例,特别是要严控招收定向在职攻读人员中非教学科研岗位人员。人文学科的学科特点突出,应重在对考生个性化特点的深入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