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给出了p-超可解群的若干刻划,通过严格p-闭群、拟正规子群等概念得到了p-超可解群相应的特征性质.  相似文献   

2.
某些s-拟正规子群对有限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某些子群的s-拟正规性,得到了有限p-幂零群和超可解群的充分条件,即:(1)p是IGI的最小素因子且PESyl一(G).若P的每个极大子群在G中s-拟正规,则G是户一幂零群;(2)N是有限群G的一个正规子群且使得G/N为超可解群.如果F*(N)的任意奇阶Sylow子群Q的所有极大子群均在NG(Q)中s-拟正规,F*(N)的Sylow2-子群的极大子群在G中s-拟正规,则G是超可解群,并推广了一些已知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π 可解群的π Sylow系理论的基础上,利用π 可解群以及π Hall子群的性质,研究了π Sylow系以及π 系正规化子的结构,得到了关于π 可解群的一些定理.  相似文献   

4.
利用子群的弱c-正规性得到了有限可解群的一些条件.首先,得到了有限可解群的一个充要条件,即有限群G是可解群当且仅当G的任二相邻子群A,B有A在B中弱c-正规.其次,得到了有限可解群的一些充分条件,若有限群G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则G是可解群;G的任一极大子群M的Sylow子群均在G中弱c-正规;G的任一极大子群M的极大子群均在G中弱c-正规;假设H是G的Hallπ-子群且2∈π,如果N_G(H)是可解群且在G中弱c-正规.  相似文献   

5.
称群G的子群H为G的弱拟正规子群,如果G中存在一个p-sylow子群与H可换,其中p为|G|的任意素数因子。本文讨论了弱拟正规子群的性质并给出一个群为可解群的一些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章运用了可解群G的π-Hall子群的相关理论,在给定的条件下,将有限群的Sylow p-子群、p-子群的正规化子的两个结果推广到π-Hall子群的情形。  相似文献   

7.
围绕p-换位子研究了p-导群,特征子群,p-中心群列及幂零群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8.
有限群论中,通常利用子群的性质来刻画有限群的结构.为进一步研究次正规子群对有限群p-幂零群的影响,考虑Sylow 子群的极大子群或2-极大子群满足次正规性,给出群G为p-幂零群的若干充分条件,并将其结果推广到群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c-正规子群的性质得到群的极小子群包含在群的超可解超中心时,可解群的结构,并总结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0.
利用c-正规子群的性质得到群的极小子群包含在群的超可解超中心时,可解群的结构,并总结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是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 ,凡与身体活动有关的技术动作教学 ,都是围绕着形成学生关于技术动作的正确的运动表象和动作概念展开的。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时的心理活动规律 ,组织体育教学活动 ,不但可以减少教学的盲目性 ,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共同诉讼的概念和历史发展,认为我国现行法律对共同诉讼的规定过于简单,已不适应目前民事诉讼的需要,进而对我国未来共同诉讼的立法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环境侵权行为的调整是目前各国环境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法律制度。中、美两国由于法律传统的不同,在对环境侵权行为的调整上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主要对这些差异作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公益的维护和提倡是公益诉权产生的现实依据,法治国家的建立和实体法的发展等又为公益诉权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公益诉权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在理论上和制度上都是对传统诉权理论的突破。具体来说,公益诉权在当事人适格和诉的利益等方面都大大丰富和充实了传统的诉权理论。  相似文献   

15.
教育行动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的观念已广为流传,教育行动研究是培养科研型教师或教师在职培训的群众性研究范式。本文根据行动研究的特点和方法,着重阿述一个有意义合理的行动研究计划的几个主要环节,以期为教育行动研究者提供一个研究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6.
我国早期的行动研究具有实证主义的倾向,认为行动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普遍的教育规律,以教育实验的方式进行,强调实验过程对条件的控制,只有极少数教师参与行动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行动研究一方面仍遵循实证主义的"假设—验证"模式,另一方面也具备了解释主义的精神,即在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由此理解情境化的教育实践;进入21世纪,我国的行动研究更是坚持解释主义的立场,并出现"草根化"的趋势。行动研究不再被认为是单纯的解决问题的工具,而是教师将他人理论转化为个人理论,再转化为教学行为,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What contributes to longevity in an action learning (AL) set? What holds it together over a long period? The article relates the chronology and reasons why a self-managed set has flourished when so many sets of voluntary membership peter out. Major attributes of successful longevity are the adherence to strong ground rules and disciplined recruitment. The author, a member of the set, uses anecdotal data from interviews of existing and former set members to narrate picture of a group of action learners who attend set meetings regularly and enthusiastically. Another cause of longevity is the flexible employment of AL process serving the needs of professionally qualified people unstintingly learning from, and caring for,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18.
好莱坞动作片的发展历经了经典“历险”动作片、现代“惊险”动作片和当代“暴力”动作片三个阶段,女性在动作片中的地位也历经了一个由没有到“花瓶”再到独当一面的变化过程。女性在动作片中的形象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按照男性审美眼光塑造女星,这是长久以来女性主义所强烈反对的。一种是按照男性动作女星的标准来塑造动作女性,这也是对女性意识的背离。另一种则让女性在与男性的对抗或合作中表现出女性的性别优势,体现了真正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9.
篮球运动是一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项目。在篮球比赛中,为了摆脱对手,在进攻中假动作的运用越来越多,而所有的篮球教科书以及资料中都没有关于假动作的详细介绍,本文结合本地的中学生篮球赛,对假动作的运用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建议,供篮球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Seeking conceptual clarity in the action modalities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presumption that action learning has not made as deep an impact in promoting participatory social change as its supporters may have hoped for, but nor has its cousin action modalities, such as action research and action science. These action strategies have evolved separately along distinct traditions and, rather than focus on their commonalities, their proponents have tended to cite their differences from one another. As a result, they have seldom stood together to advocate for their shared epistemology based on practice as the fundamental unit of analysis. Accordingly, after briefly summarizing the history and differences among these action modalities,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ir potential confederation. It cites ten unifying elements that may construct an agenda characterized by the value of learners collectively reflecting on planned engagements that can not only expand but can create knowledge while at the same time serving to improve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